sk1223
農藥生物活性測試標準操作規範 除草劑捲+劑捲+殺蟲劑捲 3本
9787122269577定價:60元 9787122269584定價:60元 9787122269591定價:60元
部分靶標篇/1
(一)雜草種子采集與保存2
SOP-SC-3001 除草劑靶標試材的選擇標準2
SOP-SC-3002 雜草種子的常規采集方法3
SOP-SC-3003 雜草種子的特殊采集方法4
SOP-SC-3004 種子保存的方法和條件5
(二)種子活力測定方法7
SOP-SC-3005 雜草種子活力常規測定方法7
SOP-SC-3006 紅墨水染色法種子活力的測定10
SOP-SC-3007TTC 法種子活力的測定11
SOP-SC-3008 溴麝香草酚藍法種子活力的測定12
SOP-SC-3009 酯酶同工酶法種子活力的測定13
SOP-SC-3010電導率法雜草種子活力的測定15
SOP-SC-3011 種子休眠的破除16
(三)常規靶標試材培養18
SOP-SC-3012 稗草18
。。。。。。。
部分試材準備與培養/1
SOP-SC-1001 稀釋純化法2
SOP-SC-1002 瓊脂平闆稀釋純化法3
SOP-SC-1003 單孢子分離純化法4
SOP-SC-1004 乾孢子分離法5
SOP-SC-1005 顯微操作器分離法6
SOP-SC-1006 培養皿稀釋分離法7
SOP-SC-1007 平闆畫綫分離法8
SOP-SC-1008 組織分離法9
SOP-SC-1009 PDA培養基的製作10
SOP-SC-1010 肉汁腖培養基的製作11
SOP-SC-1011 馬鈴薯蛋白腖瓊脂培養基的製作12
SOP-SC-1012 燕麥片瓊脂培養基的製作13
SOP-SC-1013 玉米粉瓊脂培養基的製作14
SOP-SC-1014 麥芽浸膏培養基的製作15
。。。。。。。
部分試材準備與培養/1
SOP-SC-2001 標準養蟲室2
SOP-SC-2002 鱗翅目昆蟲種群的建立4
SOP-SC-2003 同翅目昆蟲種群的建立6
SOP-SC-2004 衛生害蟲與貯糧害蟲種群的建立8
SOP-SC-2005 蟎種群的建立10
SOP-SC-2006 綫蟲種群的建立12
SOP-SC-2007 鱗翅目昆蟲的寄主作物14
SOP-SC-2008 同翅目昆蟲的寄主作物15
SOP-SC-2009 蟎的寄主作物16
SOP-SC-2010 綫蟲的寄主作物17
SOP-SC-2011 東方黏蟲的飼養18
SOP-SC-2012 二化螟的飼養20
SOP-SC-2013 小菜蛾的飼養22
SOP-SC-2014 茶尺蠖的飼養23
SOP-SC-2015 亞洲玉米螟的飼養24
SOP-SC-2016 棉鈴蟲的飼養26
。。。。。。。
我購買這套書的初衷,是想徹底掌握不同目標生物(如特定雜草、病原真菌和害蟲)的篩選和測定技術,特彆是針對那些新型或仿製農藥的生物活性驗證流程。然而,在關於藥效評價的統計學處理部分,我發現講解得相對薄弱。僅僅是提到瞭幾種基本的統計方法,卻沒有詳細說明如何根據實驗設計選擇最閤適的統計模型,比如如何處理多重比較後的顯著性差異,以及如何科學地計算和報告半有效濃度(EC50)或緻死劑量(LD50)的置信區間。一個真正實用的SOP(標準操作規範)應該將統計嚴謹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最終的測試結論是否可靠和可被同行接受。這本書在這方麵的深度和廣度,遠沒有達到我預期的專業高度,對於需要進行規範化數據報告的科研人員來說,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
评分這套書的包裝簡直是災難,拿到手的時候,外包裝已經有些破損瞭,幸好裏麵的書芯看起來還算完整。我本來是抱著極大的期望來購買這套關於農藥生物活性測試標準操作規範的,特彆是涵蓋瞭除草劑、殺菌劑和殺蟲劑這三個重要領域,想著能係統地學習一下行業內的最新標準和操作流程。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試圖尋找那些期待已久的、詳盡的實驗步驟和數據分析方法時,卻發現內容似乎過於側重於基礎理論的羅列,對於實際操作中的“陷阱”和“疑難點”著墨不多。比如,在進行生物活性測試時,對照組的設置、試劑的純度要求、以及不同環境因素對結果的影響這些關鍵細節,書中描述得相當籠統,不像一本“標準操作規範”應有的嚴謹和細緻。我個人更傾嚮於那種圖文並茂、步驟清晰到手把手教學的指導書,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理論教材的補充讀物,對於一綫技術人員的實際操作指導性稍顯不足,希望能有更多結閤實際案例的深度剖析。
评分從價格上來看,我為這三本書付齣的成本並不低,所以對內容的深度和實用性自然抱有更高的期待。遺憾的是,關於安全操作規範(Safety Guidelines)的部分,描述得非常簡略,僅僅是提及瞭佩戴個人防護裝備(PPE)等基本要求,而對於特定高毒性農藥的應急處理流程、廢液的分類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的詳細步驟,則幾乎是空白。在農藥測試領域,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一個閤格的SOP必須將風險控製放在核心位置。這套書未能提供足夠的、可操作的風險管理指南,使得我在考慮將其作為正式操作標準引入時,産生瞭巨大的顧慮。總而言之,它更像是一份基礎參考資料,而非一套可直接落地執行的、涵蓋所有細節的工業標準。
评分這套“規範”在內容組織邏輯上也存在一些令人睏惑的地方。例如,在除草劑捲中,關於土壤殘留和光解速率對藥效動態變化影響的章節,感覺像是被強行塞進去的,與核心的生物活性測定流程關聯性不強,反而打斷瞭對目標雜草生長周期與施藥時機關係的連貫描述。閱讀體驗上,它更像是一部章節鬆散的論文集,而非結構嚴謹的操作手冊。此外,對於一些實驗耗材的選擇和維護保養,書中幾乎沒有涉及。在實驗室環境中,高品質的移液器、培養皿的滅菌要求、甚至是通風櫥的日常維護,都會直接影響生物測定結果的準確性,但這些“軟知識”在這套書中完全缺失瞭,讓人覺得它隻關注瞭“做什麼”,卻忽略瞭“如何保證環境條件適宜去做”。
评分說實話,我對這套書的整體排版設計感到非常不習慣。字體大小的切換顯得有些突兀,有些地方的圖錶分辨率低得令人發指,有些錶格的數據簡直像是用老式打印機打齣來的,模糊不清,讓人費瞭好大勁纔能辨認齣那些關鍵的數值範圍。更讓我疑惑的是,雖然號稱是“標準操作規範”,但對於不同類型的農藥(比如內吸性與觸殺性除草劑)在生物測定方法上的細微差異,書中的闡述顯得不夠深入和區分。我原本以為,既然是“三捲本”的集閤,至少在方法學的選擇和優化上能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討論,例如新型生物活性評價技術的應用前景,但翻閱下來,內容似乎停留在十年前的標準框架內,缺乏創新性和時代感。這對於要求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現代農業研發來說,可能無法提供足夠有力的支持,感覺像是對舊有文獻的簡單匯編,缺乏必要的現代化修訂和深度整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