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經學思想研究的新方嚮及其相關問題
一 關於“經學思想”的界定
二 如何看待儒傢寄寓價值理想的古史傳說
三 經與史的關係
四 經學傳統與政治傳統
五 關於經學史的分期
緒論一 重新認識儒傢經典——從世界經典現象看儒傢經典的內在根據
緒論二 傳統的詮釋與詮釋學的傳統——儒傢經學思潮的演變軌跡與詮釋學導嚮
前經學時代
第一章 論中國文化基因的形成——前軸心時代的史影與傳統
第二章 思想的權威與權威的思想——先秦的聖人崇拜與經學的發生
第三章 孔子的生命主題及其對六經的闡釋
第四章 郭店楚簡與經學傳統
第五章 孟子在經學發生史上的地位
第六章 傳經與弘道:苟子的儒學定位
第七章 儒學是一種“意義的信仰”——儒傢禮儀與禮義關係再認識
第八章 禮的宗教胎記
第九章 禮的道德意義
第十章 禮與法的相涵與分立
第十一章 “文王演《周易>”新說——兼談境遇與意義問題
第十二章 卦序與易學的起源——易類簡帛的卦序意義
第十三章 《左傳》、《國語》筮例的再認識
第十四章 《尚書》:從口傳曆史到成文曆史
第十五章 “《詩》雲”時代:先秦詩學
第十六章 古《詩序》的編連、釋讀與定位研究
第十七章 《春鞦》與三傳
第十八章 春鞦公羊義
第十九章 《論語》的結集與早期儒學的價值觀
第二十章 《大學》新解
第二十一章 郭店楚簡與《中庸》公案
第二十二章 先秦孝道觀的發展
第二十三章 德、力之爭的演變及“焚書坑儒”
在對早期經學思想的論述部分,作者展現瞭對上古文獻的精微解讀能力。他對於《周易》和《尚書》的釋讀,並非簡單地復述前人的觀點,而是敏銳地捕捉到瞭早期文獻中蘊含的早期宇宙觀與政治哲學的萌芽。比如,關於“天命”觀念的論述,作者詳細對比瞭西周初年的宣示與春鞦戰國時期諸侯對“天命靡常”的理解差異,這不僅是文獻考證的勝利,更是對曆史情境化理解的深刻體現。我發現,作者在引用材料時,往往能選取最能說明問題的關鍵段落,並輔以精煉的翻譯和注釋,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的曆史愛好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直接閱讀古文的門檻,卻又保證瞭學術的嚴謹性,做到瞭“雅俗共賞”的絕佳平衡,讓人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能汲取到紮實的知識營養。
评分這本《中國經學思想史(第1捲)》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典雅的墨綠色封麵配上燙金的書名,透著一股沉穩厚重的曆史感,讓人一上手就有想深入研讀的衝動。翻開書頁,紙張的質地也相當考究,觸感細膩,油墨的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麵對那些繁復的古籍引文,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對於長時間閱讀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極大的福音。裝幀上的用心,預示著內容不會是那種輕飄飄的泛泛而談,而是紮紮實實的學術探索。我個人尤其欣賞齣版社在排版上所下的功夫,行距適中,注釋的標注清晰且不突兀,使得閱讀的節奏感把握得非常好,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一領域的新手,也不會因為排版混亂而感到氣餒。整體來看,這本書在物理形態上就已經完成瞭對讀者的一種“邀請”,仿佛一位溫文爾雅的學者,恭敬地將他的研究成果呈現在你麵前,讓人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瞭期待。
评分全書在處理不同學派思想的並存與競爭時,其敘述方式可謂是鞭闢入裏,充滿瞭動態的張力。作者沒有將經學史寫成一條平滑的直綫,而是生動地描繪齣不同學派之間如何爭奪話語權、如何吸收和改造彼此的理論成果。以漢代今古文之爭為例,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兩派的觀點差異,而是深入探討瞭它們背後所反映的政治權力結構和意識形態需求。這種將思想史與政治史緊密結閤的敘事策略,使得原本枯燥的學術爭論變得鮮活起來,仿佛能聽到當年士大夫們在朝堂上唇槍舌劍的場景。閱讀過程中,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本人對這些曆史人物和思想的某種“同情式理解”,他既是冷靜的分析者,又是富有激情的曆史敘述者,這種多維度的視角構建,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那個時代復雜性的認知。
评分這本書的引言部分,作者的筆觸極其老練且富有洞察力。他沒有急於進入具體的朝代梳理,而是先勾勒齣瞭“經學”這一概念在中國思想光譜中的核心地位及其演變的曆史脈絡。我特彆留意到作者對“經學”與“子學”之間張力關係的剖析,他巧妙地運用瞭對比分析法,既肯定瞭儒傢經典的基石作用,也沒有忽視先秦諸子百傢中那些看似邊緣但實則具有顛覆性影響的思想火花。這種宏觀視野的構建,為後續的細緻研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讀完引言,我感覺自己像是在登上一座高塔,對腳下的曆史地貌有瞭一個初步且精確的認知,而不是直接被扔進一片茂密的森林裏摸索。作者的敘事邏輯嚴密得如同精密的鍾錶,每一個章節的銜接都自然而然,不生硬,不牽強,體現齣作者深厚的理論功底和長期的史料浸淫。
评分這本書的學術視野顯然超越瞭單純的文本解讀,它將經學思想的演變置於整個社會文化變遷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例如,作者在談及魏晉玄學興起對傳統儒傢經學的衝擊時,不僅分析瞭玄學本身的哲學特徵,更將其與當時士族的社會心態、門閥製度的固化聯係起來。這種跨學科、係統性的考察方法,讓讀者明白,思想的流變絕非空中樓閣,而是深深植根於特定的社會土壤之中。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上所展現的辯證思維,他清晰地指齣,即便是看似“叛經”的思潮,也往往是在對舊有經典進行某種形式的重新闡釋和激活。這本書的價值正在於此,它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文化“何以是如此”的深度透鏡,令人讀罷掩捲,思緒萬韆,對中華文明的深層結構有瞭更清晰的敬畏感。
评分值得阅读也值得收藏。开阔眼界
评分第九十四章 倡复古典礼学的凌廷堪
评分活动时买的东西都是些什么。下次还买。买到就是赚到。
评分本书为四卷本《中国经学思想史》的第二卷。“汉唐经学”。着重分析了汉代以后政治与儒术的互动与磨合,探讨了儒家经学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统治思想和主流文化的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评分2.如订单中包含可安装商品,可以进行安装服务评价;
评分8.鼓励发表原创、有价值的评价;杜绝剽窃、发表无意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评价内容,如您发布的无效评价超过(包含)5条, 则一年内您发表的商品评价都不会获得京豆奖励。
评分本卷为全套书第一卷,其中提出经学思想研究的新方向及其相关问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认识,传统的诠释与诠释学的传统,以及“前经学时代”的发展情况等。
评分“主要内容包括:汉代经学的确立与演变、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理论体系、《尚书》今、古文真伪新证、政治经典与经典政治。”
评分二 凌廷堪礼学研究的方法与观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