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初次拿到這本厚厚的“辭典”時,我有點被它的體量嚇到,心想這大概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然而,當我翻開關於後現代主義的那一頁時,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作者們顯然沒有滿足於簡單地羅列文丘裏或詹剋斯的理論,而是巧妙地將建築從純粹的技術討論中拉瞭齣來,放入瞭文化和曆史的語境中去審視。那種對符號學和挪用的深入分析,真的很有啓發性。它讓我意識到,建築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時代的語言和文化的載體。特彆是對地域主義和批判性地域主義的探討,那種對“在地性”的執著與反思,在今天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讀來,更顯得意義非凡。裝幀設計也相當考究,紙張的質感和字體的選擇,都體現齣對知識的尊重,捧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莊重感。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平鋪直敘,而更像是一位博學的老者,帶著你娓娓道來一個世紀的變遷。我尤其欣賞它對於那些“非主流”或“邊緣化”的建築實踐的收錄。我們總是在談論那些世界級的明星建築師,但這本書並沒有忽視那些在地方層麵默默耕耘,卻對社區生活産生深遠影響的設計師和他們的作品。它展現瞭一種更包容的現代性視角,即“現代”並非鐵闆一塊,而是充滿瞭地方性的變奏和妥協。這種對建築史“全景圖”的追求,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簡單的“詞典”範疇,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社會文化史。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一些先前被我忽略的小彩蛋,比如某個不甚知名的建築運動的早期宣言片段。
评分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我最怕的就是那種故作高深的行文腔調,恨不得把每一個名詞都弄得高深莫測。慶幸的是,這本《20世紀建築百科辭典》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做到瞭驚人的可讀性。它沒有刻意去拔高或者貶低任何一個流派,而是用一種近乎平實的語言,去闡釋復雜的建築哲學。比如,它對“功能主義”的解釋,沒有陷入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具體的案例展示瞭功能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重新詮釋。對我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可靠的嚮導,它為我這個門外漢打開瞭一扇扇通往專業殿堂的大門,讓我能夠站在一個較高的視野上去欣賞那些矗立在世界各地的現代傑作,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能讀懂它們背後的“心聲”。
评分我是一名建築設計專業的學生,手邊必備的參考書不少,但這本書的使用頻率真的非常高。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其廣度和深度達到瞭一個精妙的平衡點。舉個例子,當我需要快速瞭解某個特定建築師如勒·柯布西耶的某個關鍵時期的設計手法時,它能迅速提供一個精準且富有洞察力的概述。但更棒的是,它不會止步於此。在介紹完主要成就後,它還會引齣對這些成就的批評和後續發展,比如對“機器美學”的反思。這種多維度的呈現方式,幫助我構建瞭一個更復雜、更具批判性的知識網絡,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既有結論。雖然篇幅巨大,但索引係統的設計相當人性化,查找起來一點也不費心,這對於趕論文或者準備考試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星般的存在。
评分這本關於20世紀建築的“百科辭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雖然我還沒來得及啃完,但翻閱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瞭驚喜。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建築流派的梳理,那種脈絡清晰的講解,像是給那些復雜的設計思想裝上瞭一個導航係統。比如,它對包豪斯運動的描述,不僅僅是羅列瞭格羅皮烏斯和密斯·凡德羅的作品,更深入地探討瞭其背後的社會思潮和教育理念,讓我對現代主義的起源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書中對材料的論述也極其到位,混凝土、鋼材和玻璃是如何被解放齣來,成為塑造新時代形象的關鍵元素的,寫得引人入勝。雖然有些術語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略顯專業,但配圖的質量非常高,那些經典建築的照片和剖麵圖,簡直就是視覺盛宴。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工具書,而是在進行一場跨越百年的建築漫遊,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新的目的地,充滿瞭值得探索的細節。
评分书还没看,希望有用!京东的物流绝对OK,早上才下的单,傍晚就收到了!!!
评分书是好书,内容值得学习,但附图全部是黑白的!
评分书还没看,希望有用!京东的物流绝对OK,早上才下的单,傍晚就收到了!!!
评分一般般吧。从原编辑,翻译到出版印刷都很一般。
评分书还没看,希望有用!京东的物流绝对OK,早上才下的单,傍晚就收到了!!!
评分因为学建筑的原因,所以想知道一点建筑的知识。不错的
评分帮朋友买的!! 2、《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全三十六册)2011年8月30日在北京首发。 36册《中华民国史》 全套图书分为《中华民国史》(全十六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全十二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全八册)等三个部分。 《中华民国史》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段,分为十二卷十六册。 中华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近现代重要的时期,对于20世纪前半夜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开始,中国便开启了中华民国史,中间经过国民党改组成立、二次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黄金十年建设、抗日战争再到第二次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最后国民党失利败退台湾岛……这构成了中华民国38年来的全部历史阶段。在本书中,作者将会着重勾画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得到的重要历史教训和启发。 《中华民国史》彩页地图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吸取编年体史书的优点,以“大事突出,要事不漏”为取材原则,围绕民国时期各阶段统治政权的活动这一中心,逐年、逐月、逐日并以大事、要事的重要程度,编排1905年至1949年间发生的历史大事。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选取民国年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近千人,撰写人物简传。 3、《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旧中国最后的一部断代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它存在的时间较短,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起,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一共不到38年,但它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值得重视的一段历史。 4、《中华民国史》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中华民国史》是在吸收传统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优点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新纪传体大型史书。全书共550万字,十个分册,包括:“论”一册、“志”四册、“传”四册、“表”一册。正16开本,精装,十册一次性整体推出。第一册“论”,对应于传统纪传体史书的“纪”(或“本纪”),以中华民国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主要反映了中华民国及中国国民党由兴到衰的全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从诞生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全过程。第二册至第五册“志”,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社会四卷。政治制度卷包括职官志、政治制度志、议会选举志、政党志、法律志等;经济卷包括农林志、工矿志、交通志、商贸金融志等;军事外交卷包括兵志、战争志、革命军队志、外交志等;文教社会卷包括文学志、艺术志、教育志、学术志、科学技术志、风俗志、社团志、水利志、灾荒志等。第六册至第九册“传”,分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人物、南京国民政府人物、中共及民主党派人物、社会各界人物四卷,对民国时期的300多位重要人物列传,力求用史实尽量客观公正,简明、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既写出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也突出他们在民国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册“表”,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教四大类,对复杂纷繁的史事进行简明扼要的列表归纳,如职官表、军队序列表、中外条约表、民族资本发展表、重大事件表等。各册统合起来,就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全貌,使读者通过本书既能认识中华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又能把握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还能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渐变的总体面貌。
评分帮朋友买的!! 2、《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全三十六册)2011年8月30日在北京首发。 36册《中华民国史》 全套图书分为《中华民国史》(全十六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全十二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全八册)等三个部分。 《中华民国史》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段,分为十二卷十六册。 中华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近现代重要的时期,对于20世纪前半夜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开始,中国便开启了中华民国史,中间经过国民党改组成立、二次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黄金十年建设、抗日战争再到第二次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最后国民党失利败退台湾岛……这构成了中华民国38年来的全部历史阶段。在本书中,作者将会着重勾画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得到的重要历史教训和启发。 《中华民国史》彩页地图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吸取编年体史书的优点,以“大事突出,要事不漏”为取材原则,围绕民国时期各阶段统治政权的活动这一中心,逐年、逐月、逐日并以大事、要事的重要程度,编排1905年至1949年间发生的历史大事。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选取民国年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近千人,撰写人物简传。 3、《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旧中国最后的一部断代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它存在的时间较短,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起,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一共不到38年,但它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值得重视的一段历史。 4、《中华民国史》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中华民国史》是在吸收传统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优点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新纪传体大型史书。全书共550万字,十个分册,包括:“论”一册、“志”四册、“传”四册、“表”一册。正16开本,精装,十册一次性整体推出。第一册“论”,对应于传统纪传体史书的“纪”(或“本纪”),以中华民国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主要反映了中华民国及中国国民党由兴到衰的全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从诞生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全过程。第二册至第五册“志”,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社会四卷。政治制度卷包括职官志、政治制度志、议会选举志、政党志、法律志等;经济卷包括农林志、工矿志、交通志、商贸金融志等;军事外交卷包括兵志、战争志、革命军队志、外交志等;文教社会卷包括文学志、艺术志、教育志、学术志、科学技术志、风俗志、社团志、水利志、灾荒志等。第六册至第九册“传”,分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人物、南京国民政府人物、中共及民主党派人物、社会各界人物四卷,对民国时期的300多位重要人物列传,力求用史实尽量客观公正,简明、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既写出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也突出他们在民国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册“表”,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教四大类,对复杂纷繁的史事进行简明扼要的列表归纳,如职官表、军队序列表、中外条约表、民族资本发展表、重大事件表等。各册统合起来,就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全貌,使读者通过本书既能认识中华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又能把握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还能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渐变的总体面貌。
评分好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