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建築百科辭典(第3版)

20世紀建築百科辭典(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V.M.蘭普尼亞尼 著,楚新地,鄧慶堯 譯
圖書標籤:
  • 建築史
  • 20世紀建築
  • 建築百科
  • 建築設計
  • 西方建築
  • 現代建築
  • 建築理論
  • 建築風格
  • 建築參考
  • 建築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28024
商品编码:1066493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6-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4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20世紀建築百科詞典的第一版與目前這個新版本之間的這15年,對於建築文化來說,既是多事之年,也是其影響日益擴大的年代。這種始自現代運動、直到進入1960年代所形成的一種廣泛的關於20世紀建築發展的單一曆史觀.至遲在1980年代被擊碎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五花八門的景象,其中正統現代主義並未長時間地錶現齣整體一緻性,而是分裂成眾多的分支。最近15年來在建築史領域所進行的具有世界性影響且範圍廣泛而積極的研究,就證實瞭這種視野廣闊、較少
     偏見的情況,並且研究的新成果和理解力使得情況更加豐富瞭。其結果便是一種特彆豐富、錯綜復雜且充滿矛盾的20世紀建築的曆史,它是由許多此類曆史現象拼閤而成的。
     《20世紀建築百科辭典(第3版)》有511條新的或作瞭根本性修訂的條目,插圖增補至606幅,還有眾多的參考書目、從而包括瞭整個20世紀建築的方方麵麵:它介紹瞭那些重要的建築師。闡明瞭各個國傢建築的發展情況,並介紹瞭那些富有影響的風格流派、運動和團體,這樣就超過瞭對重要個體功績的敘述,而完滿地描述瞭廣闊的整體態勢。這也將會把那些對此感興趣的業外人士吸引過來。國際上那些長於辭章的藝術史學傢和建築評論傢們,在其共同協作中都支持這些可靠而精確的闡述。

前言/序言


20世紀建築的宏大敘事: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探索 《20世紀建築百科辭典》(第3版) 並非僅僅是一部冷冰冰的工具書,它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細緻描繪瞭二十世紀這個充滿變革與創造力的時代裏,建築藝術的跌宕起伏、風格演變以及社會文化背景的深刻影響。從早期現代主義的萌芽,到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再到戰後重建與全球化浪潮中的多元探索,這部百科全書以其嚴謹的態度、宏觀的視野和詳實的考據,為讀者呈現瞭一部關於20世紀建築發展曆程的百科全書式探索。 一、 現代主義的曙光:革新與理想的開端 20世紀的建築,無疑是以一場深刻的革新為開端。“現代主義”並非一個單一的標簽,而是一個涵蓋瞭諸多思潮和流派的廣闊概念。本書追溯瞭這場革新的源頭,深入剖析瞭那些打破傳統束縛、擁抱工業革命成果的先驅者們。 理性主義與功能主義的崛起: 讀者將瞭解到,在20世紀初,一批建築師開始質疑維多利亞時代盛行的繁復裝飾和曆史主義風格。他們強調建築的內在邏輯,推崇“形式追隨功能”的原則。從包豪斯對設計教育的革命性改革,到密斯·凡·德·羅“少即是多”的哲學,再到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築五點”,本書詳細闡述瞭這些核心理念是如何在實踐中得以體現的。對於功能主義的探討,它不僅限於建築體本身的使用效率,更延伸至如何通過建築來改善社會生活、提升人類福祉的宏大願景。讀者將在此看到,為何鋼筋混凝土、玻璃幕牆和開放式平麵會成為現代建築的標誌性元素,以及它們背後所蘊含的社會經濟動力。 有機建築的哲學: 與純粹的功能主義有所不同,弗蘭剋·勞埃德·賴特所倡導的有機建築理念,則強調建築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本書將深入解讀賴特如何將建築視為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何通過流動的空間、低矮的屋頂和材質的運用,將建築融入周遭 landscape,創造齣“草原式住宅”等一係列具有深遠影響的作品。這種對自然的尊重和對場所精神的關注,為理解20世紀建築的多樣性提供瞭重要的視角。 裝飾藝術(Art Deco)的華麗與浪漫: 在現代主義嚴謹的理性之下,20世紀初也湧現齣瞭一股裝飾性強烈的潮流——裝飾藝術。本書不會忽視這一風格在20世紀建築版圖上的重要地位。它將細緻描繪裝飾藝術如何融閤瞭古典、東方和現代元素,通過幾何圖案、流綫型設計和奢華材質,在摩天大樓、電影院和住宅中展現齣一種獨特的現代浪漫主義。從紐約的帝國大廈,到巴黎的裝飾藝術博物館,這些建築不僅是物質的構建,更是那個時代社會經濟繁榮和技術進步的生動寫照。 二、 時代的創傷與重建:戰爭陰影下的建築求索 20世紀並非隻有和平與繁榮,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帶來瞭巨大的創傷,也深刻地影響瞭建築的走嚮。本書將客觀而細緻地呈現戰爭對建築的影響。 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 兩次世界大戰不僅摧毀瞭無數的建築,也重塑瞭人們對世界和未來的認知。本書將探討,在戰爭的陰影下,建築師們是如何應對物質匱乏、重建傢園的。許多戰後重建項目,例如英國的“緊急建築”(prefabs),雖然簡陋,卻承載瞭人們對恢復正常生活的渴望。而戰爭的殘酷,也促使一些建築師開始反思建築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 錶現主義與未來主義的短暫激情: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一些更具實驗性和情感錶達的建築思潮也短暫興起。本書將介紹錶現主義建築,如德國的埃裏剋·門德爾鬆的愛因斯坦塔,如何通過扭麯的形態和戲劇性的光影來錶達內心的不安與衝動。未來主義則在藝術和建築領域都掀起瞭一股歌頌機械、速度和工業文明的浪潮,雖然其建築實踐相對有限,但其對未來和技術的熱情,無疑為後來的建築發展注入瞭新的動力。 三、 戰後的新篇章:地域多元與批判性反思 二戰結束後,世界進入瞭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建築也隨之呈現齣更加多元和復雜的發展趨勢。 國際主義風格的全球蔓延: 以密斯·凡·德·羅的西格拉姆大廈為代錶的國際主義風格,以其簡潔的幾何形態、玻璃幕牆和標準化的建造方式,在全球範圍內得到瞭廣泛的傳播。本書將詳細分析這種風格為何能夠迅速風靡,以及它在不同地域環境下的適應與演變。同時,也會探討國際主義風格在簡化和標準化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地域特色缺失的問題。 地域主義的迴歸與本土認同: 隨著後殖民時代的到來,許多國傢開始尋求自身的文化身份和建築特色。地域主義應運而生,強調建築應尊重當地的氣候、材料、文化和傳統。本書將呈現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建築師,他們如何在現代建築的框架下,融入本土的建築智慧和審美情趣,創造齣既具有現代性又不失地域風情的獨特作品。例如,印度的B.V.多希,巴西的奧斯卡·尼邁耶(雖然尼邁耶的風格更偏嚮現代主義,但其對巴西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影響瞭他的創作),以及日本的丹下健三等,他們的作品將是地域主義探索的生動例證。 批判性地域主義的深入探討: 到瞭20世紀後期,一些建築師在地域主義的基礎上,開始進行更具批判性的反思。本書將介紹批判性地域主義的理念,它不僅是對地域文化的簡單迴歸,更是對全球化和現代性帶來的同質化趨勢的挑戰。它主張在吸收普適性建築原則的同時,更要深入挖掘和活化地域文化的精髓,創造齣既具有普適價值又充滿地方個性的建築。 後現代主義的解構與戲謔: 20世紀後期,對現代主義的理性主義和普遍性理念産生瞭強烈的質疑,後現代主義應運而生。本書將深入剖析後現代主義的多元特徵,包括對曆史元素的挪用與拼貼、對裝飾和象徵意義的迴歸、對復雜性和矛盾性的擁抱,以及對幽默和戲謔的運用。從羅伯特·文丘裏“少即是乏味”的宣言,到邁剋爾·格雷夫斯充滿色彩和象徵意義的作品,再到查爾斯·詹剋斯的理論貢獻,本書將帶領讀者領略後現代主義如何以其豐富多樣的姿態,挑戰瞭現代建築的單一邏輯。 四、 20世紀建築的遺産與未來的啓示 《20世紀建築百科辭典》(第3版)不僅僅是對過去的迴顧,它更是一份寶貴的遺産,為理解當下和展望未來提供瞭深厚的知識基礎。 技術進步與建造的革新: 20世紀是建築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本書將梳理鋼筋混凝土、玻璃幕牆、預製構件等技術的成熟與應用,以及它們如何改變瞭建築的形態、結構和建造方式。從宏偉的橋梁到高聳的摩天大樓,這些技術的突破是理解20世紀建築成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可持續性與生態建築的萌芽: 盡管在20世紀後期,人們纔開始普遍關注環境問題,但本書也會追溯早期建築師們對材料、能源和環境的樸素思考。一些早期對自然材料的運用,以及對被動式采暖的探索,都可視為後來可持續性和生態建築理念的萌芽。 建築與社會、文化的深刻關聯: 本書最核心的價值之一,在於它始終強調建築並非孤立的藝術形式,而是深深植根於其所處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土壤之中。通過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建築的解讀,讀者將深刻理解建築如何反映和塑造著人類的文明。無論是現代主義對理性與效率的追求,還是後現代主義對多元價值的肯定,都離不開當時社會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響。 《20世紀建築百科辭典》(第3版)以其全麵的內容、深入的分析和清晰的脈絡,為任何對建築藝術、城市發展和人類文明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瞭一份無可替代的指南。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程,一次對人類創造力與智慧的緻敬,也是一次對未來建築發展方嚮的深刻啓示。本書將幫助讀者構建起一個完整的20世紀建築知識體係,從宏觀的風格演變到微觀的案例分析,從理論的探討到實踐的呈現,都能找到詳盡的解答。它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權威著作,將為理解我們所處的建築環境提供堅實的基礎。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初次拿到這本厚厚的“辭典”時,我有點被它的體量嚇到,心想這大概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學術著作。然而,當我翻開關於後現代主義的那一頁時,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作者們顯然沒有滿足於簡單地羅列文丘裏或詹剋斯的理論,而是巧妙地將建築從純粹的技術討論中拉瞭齣來,放入瞭文化和曆史的語境中去審視。那種對符號學和挪用的深入分析,真的很有啓發性。它讓我意識到,建築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時代的語言和文化的載體。特彆是對地域主義和批判性地域主義的探討,那種對“在地性”的執著與反思,在今天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讀來,更顯得意義非凡。裝幀設計也相當考究,紙張的質感和字體的選擇,都體現齣對知識的尊重,捧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莊重感。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平鋪直敘,而更像是一位博學的老者,帶著你娓娓道來一個世紀的變遷。我尤其欣賞它對於那些“非主流”或“邊緣化”的建築實踐的收錄。我們總是在談論那些世界級的明星建築師,但這本書並沒有忽視那些在地方層麵默默耕耘,卻對社區生活産生深遠影響的設計師和他們的作品。它展現瞭一種更包容的現代性視角,即“現代”並非鐵闆一塊,而是充滿瞭地方性的變奏和妥協。這種對建築史“全景圖”的追求,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簡單的“詞典”範疇,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社會文化史。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一些先前被我忽略的小彩蛋,比如某個不甚知名的建築運動的早期宣言片段。

评分

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我最怕的就是那種故作高深的行文腔調,恨不得把每一個名詞都弄得高深莫測。慶幸的是,這本《20世紀建築百科辭典》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做到瞭驚人的可讀性。它沒有刻意去拔高或者貶低任何一個流派,而是用一種近乎平實的語言,去闡釋復雜的建築哲學。比如,它對“功能主義”的解釋,沒有陷入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具體的案例展示瞭功能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重新詮釋。對我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可靠的嚮導,它為我這個門外漢打開瞭一扇扇通往專業殿堂的大門,讓我能夠站在一個較高的視野上去欣賞那些矗立在世界各地的現代傑作,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能讀懂它們背後的“心聲”。

评分

我是一名建築設計專業的學生,手邊必備的參考書不少,但這本書的使用頻率真的非常高。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其廣度和深度達到瞭一個精妙的平衡點。舉個例子,當我需要快速瞭解某個特定建築師如勒·柯布西耶的某個關鍵時期的設計手法時,它能迅速提供一個精準且富有洞察力的概述。但更棒的是,它不會止步於此。在介紹完主要成就後,它還會引齣對這些成就的批評和後續發展,比如對“機器美學”的反思。這種多維度的呈現方式,幫助我構建瞭一個更復雜、更具批判性的知識網絡,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既有結論。雖然篇幅巨大,但索引係統的設計相當人性化,查找起來一點也不費心,這對於趕論文或者準備考試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星般的存在。

评分

這本關於20世紀建築的“百科辭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雖然我還沒來得及啃完,但翻閱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瞭驚喜。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建築流派的梳理,那種脈絡清晰的講解,像是給那些復雜的設計思想裝上瞭一個導航係統。比如,它對包豪斯運動的描述,不僅僅是羅列瞭格羅皮烏斯和密斯·凡德羅的作品,更深入地探討瞭其背後的社會思潮和教育理念,讓我對現代主義的起源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書中對材料的論述也極其到位,混凝土、鋼材和玻璃是如何被解放齣來,成為塑造新時代形象的關鍵元素的,寫得引人入勝。雖然有些術語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略顯專業,但配圖的質量非常高,那些經典建築的照片和剖麵圖,簡直就是視覺盛宴。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工具書,而是在進行一場跨越百年的建築漫遊,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新的目的地,充滿瞭值得探索的細節。

评分

书还没看,希望有用!京东的物流绝对OK,早上才下的单,傍晚就收到了!!!

评分

书是好书,内容值得学习,但附图全部是黑白的!

评分

书还没看,希望有用!京东的物流绝对OK,早上才下的单,傍晚就收到了!!!

评分

一般般吧。从原编辑,翻译到出版印刷都很一般。

评分

书还没看,希望有用!京东的物流绝对OK,早上才下的单,傍晚就收到了!!!

评分

因为学建筑的原因,所以想知道一点建筑的知识。不错的

评分

帮朋友买的!! 2、《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全三十六册)2011年8月30日在北京首发。 36册《中华民国史》 全套图书分为《中华民国史》(全十六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全十二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全八册)等三个部分。 《中华民国史》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段,分为十二卷十六册。 中华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近现代重要的时期,对于20世纪前半夜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开始,中国便开启了中华民国史,中间经过国民党改组成立、二次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黄金十年建设、抗日战争再到第二次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最后国民党失利败退台湾岛……这构成了中华民国38年来的全部历史阶段。在本书中,作者将会着重勾画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得到的重要历史教训和启发。 《中华民国史》彩页地图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吸取编年体史书的优点,以“大事突出,要事不漏”为取材原则,围绕民国时期各阶段统治政权的活动这一中心,逐年、逐月、逐日并以大事、要事的重要程度,编排1905年至1949年间发生的历史大事。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选取民国年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近千人,撰写人物简传。 3、《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旧中国最后的一部断代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它存在的时间较短,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起,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一共不到38年,但它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值得重视的一段历史。 4、《中华民国史》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中华民国史》是在吸收传统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优点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新纪传体大型史书。全书共550万字,十个分册,包括:“论”一册、“志”四册、“传”四册、“表”一册。正16开本,精装,十册一次性整体推出。第一册“论”,对应于传统纪传体史书的“纪”(或“本纪”),以中华民国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主要反映了中华民国及中国国民党由兴到衰的全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从诞生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全过程。第二册至第五册“志”,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社会四卷。政治制度卷包括职官志、政治制度志、议会选举志、政党志、法律志等;经济卷包括农林志、工矿志、交通志、商贸金融志等;军事外交卷包括兵志、战争志、革命军队志、外交志等;文教社会卷包括文学志、艺术志、教育志、学术志、科学技术志、风俗志、社团志、水利志、灾荒志等。第六册至第九册“传”,分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人物、南京国民政府人物、中共及民主党派人物、社会各界人物四卷,对民国时期的300多位重要人物列传,力求用史实尽量客观公正,简明、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既写出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也突出他们在民国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册“表”,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教四大类,对复杂纷繁的史事进行简明扼要的列表归纳,如职官表、军队序列表、中外条约表、民族资本发展表、重大事件表等。各册统合起来,就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全貌,使读者通过本书既能认识中华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又能把握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还能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渐变的总体面貌。

评分

帮朋友买的!! 2、《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全三十六册)2011年8月30日在北京首发。 36册《中华民国史》 全套图书分为《中华民国史》(全十六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全十二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全八册)等三个部分。 《中华民国史》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段,分为十二卷十六册。 中华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近现代重要的时期,对于20世纪前半夜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开始,中国便开启了中华民国史,中间经过国民党改组成立、二次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黄金十年建设、抗日战争再到第二次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最后国民党失利败退台湾岛……这构成了中华民国38年来的全部历史阶段。在本书中,作者将会着重勾画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得到的重要历史教训和启发。 《中华民国史》彩页地图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吸取编年体史书的优点,以“大事突出,要事不漏”为取材原则,围绕民国时期各阶段统治政权的活动这一中心,逐年、逐月、逐日并以大事、要事的重要程度,编排1905年至1949年间发生的历史大事。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选取民国年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近千人,撰写人物简传。 3、《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旧中国最后的一部断代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它存在的时间较短,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起,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一共不到38年,但它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值得重视的一段历史。 4、《中华民国史》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中华民国史》是在吸收传统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优点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新纪传体大型史书。全书共550万字,十个分册,包括:“论”一册、“志”四册、“传”四册、“表”一册。正16开本,精装,十册一次性整体推出。第一册“论”,对应于传统纪传体史书的“纪”(或“本纪”),以中华民国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主要反映了中华民国及中国国民党由兴到衰的全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从诞生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全过程。第二册至第五册“志”,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社会四卷。政治制度卷包括职官志、政治制度志、议会选举志、政党志、法律志等;经济卷包括农林志、工矿志、交通志、商贸金融志等;军事外交卷包括兵志、战争志、革命军队志、外交志等;文教社会卷包括文学志、艺术志、教育志、学术志、科学技术志、风俗志、社团志、水利志、灾荒志等。第六册至第九册“传”,分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人物、南京国民政府人物、中共及民主党派人物、社会各界人物四卷,对民国时期的300多位重要人物列传,力求用史实尽量客观公正,简明、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既写出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也突出他们在民国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册“表”,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教四大类,对复杂纷繁的史事进行简明扼要的列表归纳,如职官表、军队序列表、中外条约表、民族资本发展表、重大事件表等。各册统合起来,就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全貌,使读者通过本书既能认识中华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又能把握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还能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渐变的总体面貌。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