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愛好財經類讀物的讀者,關心投資、理財問題的讀者,關心國傢及世界經濟形勢和政策的讀者 ★看不懂財經新聞,不要說你會理財!
★不是經濟學專業畢業?不懂什麼叫CPI,什麼叫期貨,還想看懂枯燥無味的財經新聞?本書讓你從此不再害怕看財經新聞,不再一翻報紙就跳過財經版塊。
★任何財經新聞都可以用下麵四個原則看懂?!一,要特彆關注“壞消息”,二,專傢的話該怎麼聽……可是關鍵的一個是什麼?本書將會揭曉!
★每一條財經新聞的背後都有一個關鍵的潛颱詞,抓住新聞的潛颱詞。告訴你如何從“壞消息”裏提煉有價值的參考信息,如何不再紙上談兵,學會用消息賺錢!
★央視《華爾街》顧問陳思進,和資深財經記者金蓓蕾一起,用輕鬆易讀的文筆,將生澀難懂的經濟類、投資類、理財類的問題庖丁解牛,讓讀者在“悅讀”體驗中收獲豐厚的知識,掌握財富的鑰匙。
內容簡介
★通脹之後必然通縮?
★房價降到什麼價位纔算閤理?
★如何分辨投資與投機?
★什麼纔是好的投資?
★人民幣升值,從中大獲豐收的是誰?
★為什麼資産縮水的總是你?
★黃金能保值嗎?
★巴菲特真有那麼“神”嗎?
★未來30年,我們拿什麼來養活自己?
本書讓你不隻看熱鬧,更看齣財經新聞的門道!掌握本書裏的四原則,不再被忽悠,讓你自己做自己的理財專傢,讓你徹底瞭解財經新聞,輕鬆看懂國內外經濟形勢。用通俗的語言解讀經濟時事和指標,告訴你該如何聽專傢的話,從此不再害怕金融術語。
本書還嘗試分彆從不同的角度對於當前廣大讀者感興趣的財經、理財問題進行瞭深入的解讀,以專傢的視角和通俗化的寫作手法為廣大讀者解讀財經新聞中的核心的信息,以更加理性的思考對於讀者的投資作齣指導,為讀者的投資理財的決策過程中添加一雙慧眼。
作者簡介
陳思進,戲稱自己是“華爾街臥底”,曾任瑞信證券投資部助理副總裁、美銀證券公司副總裁等職務;目前任某國際金融財團全球投資部風險管理資深顧問。央視大型記錄片《華爾街》、《貨幣》學術顧問,《讀者》簽約作傢,《海外文摘》2007年最佳作者,長期應《中國證券報》、《經濟參考報》、《證券市場周刊》、《中國經營報》、《周末畫報》、《錢經》、《北京青年報》、《東方早報》等一綫報刊之約,撰寫專欄、時評和隨筆等。
金蓓蕾,東方早報、理財一周報財經記者。
目錄
序 迴歸常識
第一章財經新聞如何看?
什麼都漲工資不漲
——通脹來瞭怎麼辦?
投資的睏惑
——黃金保值靠譜嗎?
和人民幣“私奔”
——人民幣升值,誰受傷誰得益?
美元VS人民幣,誰是最後的贏傢?
到中國香港打醬油,到美國買茅颱
第二章專傢之言如何聽?
資本圈的“嶽不群”
——神話背後的巴菲特
高盛們的麵具
——誰還在迷信投行?
同是金牌分析師,結論為何大不同?
投資是場信息戰
——小心被國際炒傢忽悠
忠言逆耳
——嚮所有“烏鴉嘴”緻敬
第三章誰在炒房?
迪拜夢碎,愛爾蘭隕落
——都是房子惹的禍(1)
沒有房子就結不瞭婚
——都是房子惹的禍(2)
泡沫啥時破?
——北京、上海房價會跌多少?
房産稅
——調整樓市的利器之一
高房價之惑
——房子的定價權在誰的手中?
不買房也樂活
——你不知道的租房經濟學
曼哈頓不遙遠
——紐約房地産的投資商機
第四章誰在股市賺到瞭錢?
為什麼輸錢的總是你,數錢的總是彆人?
你會上當嗎?
——古今中外的“龐氏騙局”
富人玩金融衍生品,窮人纔炒股
你在“投資”還是在“投機”?
華爾街陽謀
——財經杠杆是當代煉金術
做空是豪賭,散戶要遠離
期權與期貨:是煙火,還是殺傷性武器?
期指高風險,一朝失誤滿盤皆輸
掉期交易:買傢沒有賣傢精
外匯市場:沒有最險隻有更險
風控模型:真的能夠控製風險嗎?
第五章什麼是正確的財富觀和消費觀?
“垮掉的一群”
——美國模式正在消滅中産階級
美元為什麼這麼牛?
——霸權貨幣的前世今生
慷慨背後的秘密
——歐美富人為何愛捐錢?
看清經濟增長的“幌子”
——你被GDP忽悠瞭嗎?
低油價時代的終結
——你作好改變生活方式的準備瞭嗎?
明天的錢能圓今天的夢嗎?
——藉貸消費是個美麗的傳說
下一次危機何時來?
——貨幣戰爭暗藏禍端
欲望無休止
——誰讓我們遠離瞭幸福?
希望在哪裏?
——中國古代智慧的“遠親”北歐模式
附錄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財經新聞如何看?
在本章中,我們會討論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投資黃金、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富人與慈善等話題。
老百姓菜籃子裏樣樣東西都漲價,這在工資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無疑是壞消息。也許你做得到不買新衣服,但飯總是要吃的。不炒股的人也許覺得股市漲跌和他沒關係,但恐怕沒人會說物價上漲瞭和他沒關係。大傢對此類新聞就要多留心、多思索:為什麼會齣現通貨膨脹,該做些什麼來保護自己的財富不縮水?
黃金價格的大跌讓許多黃金炒客夜不能寐。今天買入的黃金明天還值這個價嗎,我到底是該買還是該賣?要迴答這些問題,先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在投資還是在投機。如果你是在閤理價位之上買入的,那你就進入瞭一場擊鼓傳花的投機遊戲,贏得這場遊戲唯一的途徑就是找到下一個接棒的投機客。
現在要換到一美元需要用到的人民幣越來越少瞭,這是好消息嗎,這是說咱老百姓手裏的人民幣越來越值錢瞭嗎?如果鈔票真的越來越值錢瞭,為啥日子卻越來越難過?要解開這個睏惑,就要搞清楚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和人民幣購買力的提高是兩迴事。隻要你不齣國不用美元消費,你手中的一元人民幣永遠就是一元人民幣,而且由於通貨膨脹,這一元人民幣能買到的東西還不如從前呢。
既然中國老百姓沒從人民幣升值中撈到什麼好處,那從中大獲豐收的是誰?為什麼美國物價不瘋狂,美元的購買力很強盛?歐美的大老闆、有錢人怎麼都爭著比賽捐錢?他們真是耶穌再世嗎?很多弄不明白的問題,不妨套用常識分析一下,就會豁然開朗啦。|第一章|財經新聞如何看?|什麼都漲工資不漲
——通脹來瞭怎麼辦?相信你一定聽說過以下這些傷感的自嘲體名詞:“蒜你狠”、“豆你玩”、“薑你軍”、“糖高宗”、“油你漲”、“蘋什麼”、“花你錢”、“鹽王爺”……食品漲價的接力賽令不少人成瞭海量囤積貨物的“海豚族”,連深圳主婦也無奈地跑到中國香港去打醬油瞭。
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超過瞭4%。媒體一邊曝光廠傢紛紛減量換包裝隱性漲價,一邊給消費者如何購物最省錢支招兒。如今這年頭,除瞭工資不漲什麼都在漲,老百姓傷不起啊!
貨幣供大於求導緻貨幣貶值、物價持續顯著上升的現象,在經濟學中被稱為通貨膨脹。也就是說在一段時間內,商品和服務價格的總水平超過瞭經濟增長。市場價格的總水平上升瞭,每個貨幣單位能夠買到的商品和服務卻減少瞭,這反映瞭貨幣購買力受到侵蝕。
通貨膨脹凶猛襲來,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麵將我們打得潰不成軍。怎麼辦?
惡性通脹將摧垮經濟
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在某個特定時期,輕微的通脹可能是正麵的,但在任何時候,高通脹絕對都是負麵的,而惡性通脹更將摧垮經濟!所謂低通脹可能是正麵影響,主要是它能夠緩解經濟衰退,通過減少實際債務水平而達到減免債務的目的。比如,美國這次通過量化寬鬆政策來稀釋他們的巨大債務,就是最好的實例。
通脹的負麵影響主要錶現為一段時間內貨幣的實際價值降低瞭。由於對未來通脹的不確定性,人們會減少穩定的投資和儲蓄。當高通脹發生時,因擔憂價格的進一步上漲,消費者開始囤積商品。這種狀況的持續將導緻商品短缺,價格就真的快速上漲,由此引發惡性循環,直至走嚮惡性通脹。
惡性通脹對一個國傢的經濟危害遠比通縮更可怕,1923年德國發生的惡性通脹就是一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和其他國傢一樣必須巨額舉債來應對戰爭的支齣,因此而引發瞭通脹,但比同時期的美國通脹率要低。戰爭過後,德國通脹有所控製,不過沒多久通脹又開始抬頭。到瞭1923年,曆史上最瘋狂的通脹在德國肆虐,價格通常在幾小時內便可翻一番。為盡快擺脫金錢以獲得商品的野性采購迅速在德國蔓延,同年底竟然發展到購買一條麵包要花費200億馬剋的境地。一個誇張但真實發生的場景是:傢庭主婦拿紙幣(馬剋)來燒火。因為用紙幣當柴火比直接用紙幣去購買柴火更便宜!
不管是低通脹也好,高通脹也罷,最後吃虧的總是老百姓。在通脹情況下,老百姓為瞭守住辛勤勞作換來的錢,毅然決然地將錢進行資産類投機,如股市、樓市,還有很多人把錢投入瞭金市,可是這樣就能守住財富嗎?事實上,目前這三個“市”幾乎都有泡沫,而且已經到瞭高處不勝寒的境地。這時候入市等於是自殺,因為誰也無法保證能在泡沫破滅前一刻及時退齣,隻要一個金融浪頭襲來,資産立刻被吞沒。
股市、樓市、金市非善市
大傢可能認為,在通脹的年代藉錢消費是明智之舉。因為從銀行藉來的錢很值錢,償還的卻是貶值的錢,因為通脹侵蝕瞭錢的價值。舉例來說,當你去銀行簽下一紙買房閤約,銀行似乎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的購買力被稀釋,而你卻大獲全勝。看上去你真夠精明的,懂得以負債來抗衡通脹。這也是銀行一直不遺餘力所宣傳的: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藉貸消費模式。
但是請彆忘瞭,銀行不是慈善機構,藉錢是要償還利息的。他們嚮大眾灌輸“貸款是最聰明的做法”的思想,以此來引誘藉貸消費者掉入債務陷阱。美國這一次的房貸危機就是最好的實證。幾乎全社會的人都以為進入樓市有利可圖。有人為瞭獲取房貸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包括齣具假證明。人們心甘情願被銀行收取高額利息,因為他們深信投入樓市的收益一定會超過銀行的貸款利息。然而,當一個資金鏈斷裂之後,銀行清算你獲得“收益”的時候也就到瞭。在特定的情況下(比如因失業無法償還欠債),銀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剝奪”你的房産。嘿,誰叫你藉錢不還呢!
當房價被藉貸消費越炒越高的時候,擁有房産的人或許會歡天喜地。不過韆萬彆高興得太早,既然紙麵資産能夠膨脹,那麼它也能縮水。通脹之後必有通縮,一旦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即通脹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信貸資金無限擴張導緻貨幣體係崩盤。於是乎,重錘悄然而至,空中樓閣轟然倒塌,資産價格的下跌會像自由落體那樣,無數在高價時買入資産的民眾瞬間便可傾傢蕩産。
美國已經給瞭我們教訓。在這次美國金融危機中,房地産不僅沒有保值,其價格反而掉得慘不忍睹。自2006年7月房市突然下跌以來的4年多時間裏,盡管政府齣颱瞭一個又一個救市措施,樓市至今“跌跌不休”,2000多萬屋主因此痛失傢園。截至2011年1月份,美國仍有180萬“影子庫存”房屋尚未銷售。“影子庫存”是指包括拖欠抵押貸款超過90天、進入“法拍”程序或者已經被銀行擁有的房屋。受此影響,房價還將繼續下跌,預計可能跌迴至1998年甚至1996年的價位。
樓市有險,股市更是高危地。迄今為止,中國股市還不是一個有效市場。近20年來,中國股市宛若屠宰場。由於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平均每個散戶虧損估算達5萬元人民幣。在熊市中,許多炒股的人是“寶馬進去,單車齣來”。而號稱最保值的黃金,在20世紀80年代曾一度高達每盎司850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000美元。後來一個金融浪頭襲來,金價被打落到每盎司200多美元。
用“中醫療法”治經濟之毒
看到這裏,你也許坐不住瞭。不投入這三個“市”,難道眼睜睜地看著手中的錢變得越來越不值錢?真是進退兩難。說穿瞭,通脹是對辛苦耕耘、勤儉節約的人們的懲罰,絕對不符天道!那麼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
首先,應該摒棄盲目跟從的心理。切忌失瞭方寸隨風而倒,不要一有人說黃金能保值,大傢就都買黃金;一有人說白銀好,又都去買白銀。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在大宗商品市場,金融霸權早就在低位進場做好瞭局,就等著最後的傻瓜來接棒。對付金字塔上端之人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參與、不進場投機,韆萬要捂住自己的錢袋子。謹慎的做法是,你可以把錢投入傳統的金融産品,比如投入國債,或購買通過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保本低迴報的金融産品,即便不增值,也比被金融海嘯捲走要強。因為通脹的時候,就是金融霸權忽悠百姓購買資産的最佳時機。當指望靠投資(說投機更為確切)來保值的盲從大眾都被忽悠進場,做局的霸權資本就開始拋盤瞭。等到眾人醒悟過來,為時已晚,資産跌去一半稀鬆平常。
大傢特彆要謹記一點,通脹不該也不會是常態。老百姓在這種時候就隻有指望政府齣手,相信中國政府為瞭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麵,吸取曆史上惡性通脹的悲慘教訓,也肯定會齣手。隻要政府齣手控製,緊縮貨幣政策,通脹的情形至多一年,最多兩年便有望得到逆轉。
如今,大多數主流經濟學傢都鍾情於穩步的低通脹率。他們認為低(相對於零或負)通脹能減少勞動力市場的低迷,當經濟衰退時能更快速地調整經濟,以防貨幣政策給穩定的經濟帶來流動性陷阱的風險,也就是新凱恩斯學派之說。保持低通脹是各國央行的職責,可以通過控製貨幣發行量來調節,所采用的手段有: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
然而,按照傳統的經濟理論,通脹根本不該是常態。隨著生産力的大發展,特彆是近100年來,隨著科技進步一日韆裏,勞動生産率飛速提高,商品價格本該越來越便宜。過去的裁縫靠手工縫紉,每天隻能生産一件衣服,現在靠縫紉機生産,一天能生産幾百件衣服,價格應該下跌纔正常。應該像傢用電器、電腦和手機那樣,不但款式不斷更新,性能越來越提高,功能也越來越多,而且價格應不斷下跌。
但是這幾十年來,由於凱恩斯學派占瞭上風,所以通脹變成瞭常態。凱恩斯主義之所以受青睞,是拜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所賜。當初采用他的方法猶如給蕭條的經濟打瞭強心劑,原本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權宜之計而已。不料,大蕭條結束之後,人們以為是凱恩斯學說解救瞭大蕭條,並將其學說演變成新凱恩斯主義,把他的方法當做瞭常用的“補品”。於是,通脹變成瞭常態,金融海嘯也就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嚮人們襲來。
這樣的戲碼,幾十年來在世界各地上演瞭無數次。從20世紀70年代的南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90年代的東南亞,到這幾年的美國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一波接著一波,從不太平。那麼多次的金融危機都證明瞭:每一次虛假繁榮過後,大多數人的資産都將被洗劫一空。
說得通俗一點,通脹就好似人發瞭高燒,偶然發一發,說不定還可增加抵抗力。可一旦長期發高燒,大腦是要燒壞的;而通縮就是退燒,是恢復健康必需的過程。當然,正常體溫(即不通脹也不通縮)纔應該是最佳常態。隻有保持正常體溫,經濟纔能真正地健康發展。
不管如何人為地去調控,通脹之後肯定會通縮,就好似月圓月缺這麼自然。日本快速增長瞭30年,隨後通縮瞭20年,其特徵是今年的100塊,等值於去年的103塊,相當於每年3%的通縮率。日本如此通縮瞭20年,放鬆貨幣的“靈丹”不靈瞭。采用零利率,甚至負利率都不起作用。為何靈丹妙藥不靈瞭?因為之前的窟窿捅得太大瞭,再增加發行新貨幣也隻是填補舊的窟窿而已。大傢之前所花的錢,那都是明天並不存在的錢。
這次金融危機號稱百年不遇,其實是這幾十年來寬鬆貨幣鼓勵信貸的毒癮大爆發,懲罰也隻是剛開始而已。而目前繼續寬鬆信貸,隻能是加重毒癮,於事無補。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想要完全根治這一經濟的病毒,就隻能采用中醫療法慢慢地戒毒,也就是適度通縮,去杠杆化,漸漸把窟窿補上。雖然過程緩慢且非常痛苦,可能會持續10來年,但這是恢復健康的必經之路。假如持續服毒,迎接我們的就是徹底垮掉!
投資的睏惑
——黃金保值靠譜嗎?5月,正是春暖花開的好時節。然而,2011年五一期間,國際黃金、白銀價格高颱跳水,把長假歸來的投資者嚇齣一身冷汗。
黃金、白銀價格暴漲暴跌,在微博上引起熱議。許多網友不解:不是說黃金最值錢嗎?黃金又不是股票,怎麼也會大跌呢?
有網友留言:“SOS!最近我買黃金被套住瞭,按目前價格已經蒸發瞭40萬元人民幣,怎麼辦啊?”現時的金價比最高位時隻不過跌去6%到7%,如果這位網友在最高位買入,且不是用保證金賬戶、不藉助杆杠來炒的情況下虧瞭40萬元的話,那麼他的投入大約是600萬元。真可謂大手筆!損失如此巨大,實在令人遺憾。
我們現在就來說一說,黃金到底能不能保住財富。
黃金的需求並不“剛性”
據媒體報道,中國的黃金和白銀投資需求呈爆炸式增長,2010年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白銀期貨成交量增逾六倍。中華民族是一個傳統上對黃金很有偏愛的民族。黃金寓意吉祥富裕,象徵權力地位,在中國人心中一嚮有特殊地位。在很多重要時刻,如嫁娶、壽宴、新春、添丁等,老百姓都喜歡將黃金作為禮物。中國自古還有“亂世買黃金”的說法,就是說,每當危機來臨時,人們總是希望藉助一種便於儲藏財富的優質貨幣(或商品),以度過亂世,並期望財富代代相傳。以上的內部原因都解釋瞭中國人買金的熱情。
而在外部原因上,美國金融危機遠未平復,世界對以美元作為保值的貨幣失去瞭信心;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形勢更不容樂觀,歐美股市高處不勝寒,而中國股市有心無力,其他商品也在高位。特彆是通脹預期上升,看來看去,好像就隻剩下黃金這個最後堡壘能確保財富的價值瞭。真是這樣嗎?
00在迴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翻開資本的發展史來瞭解一下金本位的建立和崩潰。
在資本主義的發展初期,采用的貨幣製度是銀本位。隨著生産力的迅速發展和提高,對貨幣的需求猛然增長,銀本位逐漸被金本位取代。所謂的“金本位”製,就是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盡管黃金比白銀貴重,但金屬貨幣畢竟有限,當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裏時,社會流通的貨幣就少瞭,這無疑阻礙瞭經濟的發展。以20世紀大蕭條為例,因為生産齣來的商品無法兌現,形成所謂的産能過剩,生産力大大超過瞭黃金的總量。如果說那是金本位惹的禍大概也不為過。就因為金本位製,當年無法通過大量發行貨幣來緩解壓力,銀行紛紛倒閉。當然,最終受害的還是普通百姓。
後來,美國總統羅斯福發布新政,其中有一條是把美國民間所有的黃金都收歸國有,從而廢除瞭金本位製,然後又發行信用貨幣,這纔度過瞭大劫難。但這也隻是保證不再有人餓死。據說美國在大蕭條中餓死的人占當時總人口的7%,足可見金本位之恐怖。
資本發展到瞭現代社會,虛擬貨幣——信用貨幣(非金銀)的齣颱促進瞭貿易的發展。在資本市場上籌集的大量資金,幫助科學與技術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信用貨幣取代金本位的過程告訴我們,企望以黃金來保住財富是不靠譜的。曆史證明,財富就像流動的水,決不可能靜止不動,否則就是死水一潭,早晚會枯竭。
在一般認知中,黃金乃稀有貴重之物。全世界所有黃金放在一塊兒,也隻能裝滿一個奧林匹剋比賽用的遊泳池。但是自從脫離瞭“金本位”那天起,黃金就降為普通商品瞭,即使再貴重也隻是商品。而任何商品都有一定的閤理價位。兩三年前,一份有關黃金提煉成本和預期利潤的分析報告指齣:黃金的閤理價位應該在每盎司400美元左右。當時美元還處於弱勢;就算這幾年美元貶值25%,黃金閤理價位也不該超過800美元/盎司。
而一旦進入市場,黃金的價格就將根據“供求關係”來確定。請注意,這裏的“求”是指“剛需”的求,不包括炒作投機的“求”。《科學》期刊裏麵有篇文章提到,“據科學傢推斷,地殼中的黃金資源大現在世界人口已突破70億。截至2005年,人類采掘齣的黃金不過12��5萬噸,約占總儲量的六億分之一,人均隻有20剋”。而過去,“因為提煉黃金的技術落後、工藝復雜、不能規模化生産等,決定瞭它稀有、市價高。如今科技發達,黃金不再受産能所限,再生金、閤成金等大量齣現,擠占瞭它作為飾品原料的市場份額”。
當一種商品的價格達到一定高度,人們沒能力購買時,需求就會下降,黃金也不例外。比如印度人和非洲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喜歡佩戴金飾品的民族,恨不得全身上下被黃金包裹。可如今金價這麼昂貴,首先就逼迫他們退齣瞭購買的舞颱;其次,黃金在工業上的重要用途,大部分早已被其他金屬替代瞭。所以說,黃金的“剛性需求”並不剛性。
黃金保不保值要看買入價
炒作投機之“求”所帶來的正是閤理價位之上的泡沫,也就是說,再值錢的商品也要看你在哪個價位買入。在閤理價位之下買入纔會物超所值,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一旦超越瞭閤理價位買入,你便進入瞭一場擊鼓傳花的遊戲,即投機炒作的零和遊戲中。隻要沒人接你的棒,你就成瞭最後的那個“傻瓜”,你所投入的錢便落入瞭他人的腰包。而投機客正是趁著價格的暴漲暴跌獲利。芝加哥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調查就證實,2008年上半年油價上漲,70%是投機行為推動的;2008年下半年油價下跌,80%是投機行為造成的。
你可能要問,投機和投資到底有什麼區彆?當你買入一個金融産品之後,如果是指望這個産品能不停地産生收入,比如定期得到利息分紅和房租收入,這叫投資。投資的收益是來自投資物所産生的財富。如果你買入一個金融産品後,是想以更高的價格賣齣的話,比如股票、房子、黃金的低買高賣,那就是投機;投機的收益,是來自另一個投機者的虧損。
隻要弄清瞭投資和投機的區彆,金價在無剛性需求的情況下還能驚人高漲就不難理解瞭。其實要論投機迴報,近兩年,大蒜、綠豆的價格都能翻番,和田玉的價格漲幅更是超過瞭百倍;黃金的飆升速度也遠不如它的“弟弟”白銀。
大傢是不是常聽人念叨:某人幾年前買入黃金,現在財富翻瞭幾倍;某人幾年前在北京、上海買瞭幾套房子,現在已是韆萬富翁瞭。沒錯,這些恐怕都是事實,因為發財的故事往往被人津津樂道,而虧錢的窩囊事兒可沒人願意提。但問題在於“韆金難買早知道”,類似的話也可以倒過來說。譬如20世紀末,在“�盋OM”瘋狂的時候,納斯達剋指數曾高達5000多點。如果那時入市的話,你可冤大瞭。10年間納斯達剋指數曾一路跌破1000多點,目前還徘徊於2000~3000點。再要迴到那個最高點,可能這輩子都難瞭。
更極端的是日本股市,從1990年的40000多點,一路下跌至十幾年前的7000多點。這幾年依然在10000點上下波動。再要爬上40000點,真是遙遙無期。投機樓市也一樣。美國房價從2006年7月開始自由落體,專傢預測將跌迴1998年甚至1996年的價位。想迴到2006年時的價位,道阻且長;日本東京的房價,離最高點時跌去90%,很多人到死可能也等不到解套。中國的A股也一樣,誰要是在最高的6000多點時進入,就彆對“解套”抱太大希望瞭。就連華爾街那位曾鼓吹A股會破10000點的“死瞭都不賣”先生,如今也隻好尷尬地找瞭個颱階“將那些股票留給孩子吧”。
如果你不幸是後麵那些故事中“最高點買入,撐不住而拋”的倒黴蛋,那麼你“割肉”的錢恰恰就奉獻給瞭前麵那些故事中低買高拋的人瞭。
小心,彆做擊鼓傳花的最後接手人
現在我們來深入分析黃金、白銀下跌的緣由。
這次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各國在一輪又一輪的救市政策中放齣瞭天量的資金。通過華爾街所用的金融化手段(即證券化或期貨),尤其在全球對衝基金的推波助瀾下,藉助於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把黃金、白銀、石油以及全球各種大宗商品的價格推嚮一個又一個新高。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炒作投機之“求”,使資産價格脫離瞭閤理價位而齣現泡沫。很顯然,天量資金通過杠杆,其結果令金、銀等貴金屬産生瞭天量的泡沫。黃金價格從2008年第四季度末的790美元/盎司左右上漲到2011年4月底的1565美元/盎司,翻瞭將近一倍。
然而,隻要市場發生哪怕微妙的變化,如交易所的去杠杆化,市場會立刻作齣反應,認為資源類商品泡沫過大,像索羅斯那樣敏感的金融大鰐就會做空。隻要一點火星,便會導緻資源類商品泡沫的破滅。有史為鑒,是泡沫就終歸要破。通常情況下,泡沫從哪兒被吹起,最終就該迴落到哪兒,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最近由於多種原因,歐元急跌,美元急升,從而使得全球商品價格狂瀉。金、銀、銅和石油的價格全綫下滑,黃金期貨跌穿瞭1500美元的關口。白銀期貨更下跌至33美元,纍計暴跌逾27��4%,創下1975年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沒能及時跳過這一劫的投資者真是欲哭無淚。
巴菲特有句名言:在彆人貪婪時,你要恐懼。意思很簡單,一旦經過理性的分析,瞭解到哪些熱點齣現瞭泡沫,就韆萬彆去湊熱鬧。大傢都怕現金會貶值,但如果一不留神在高位買入“泡沫商品”,那就不是貶值的問題瞭。這會兒,相信被“套牢瞭”的“網友”應該明白瞭,他解套的那天,其實就是下一個“傻瓜”接棒的那一天。
其實,名畫、古玩能不能保值的問題和鑽石、黃金一樣。最近,美國一位著名畫傢的三幅現代畫,拍齣瞭100萬美元以上的高價,後來纔透露齣,其中有兩幅畫是他女兒四五歲時的塗鴉之作;還有一幅畫則更離譜,是傢裏一條小狗的大作!前幾年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圓明園獸首拍賣事件也很誇張。一位收藏傢披露說,10多年前他曾經收藏過一個獸首,是在一個跳蚤市場花2000美元買來的。
除瞭“名畫”和古玩,像名錶勞力士、名車勞斯萊斯、名包LV等,它們的賣價遠遠超過其真實的價值。也就是說,那些東西的“價值”在於下一個買傢願意齣多少錢來接手。如果有閑錢買來褻玩一下倒也無妨,但它們本身無法帶來收益,所有的受益都取決於下一個買傢。指望保值增值,那就和我們小時候玩過的擊鼓傳花一樣,得祈禱下一個傻瓜齣現瞭。
黃金的購買力並非韆年不變
有人聲稱,黃金纔是真正的貨幣,政府或社會發行的法定貨幣隻是薄紙一張。沒錯,貨幣的確是“薄紙一張”,然而隻要這張薄紙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可以作為交換媒介、記賬單位、價值儲藏和延期付款的標準,被人們普遍接受作為支付商品、服務和償還債務的形式,那它就不隻是一張薄紙那麼簡單。黃金能起到這些功用嗎?
還有人說,投資黃金是明智的決策,因為數韆年來它的購買力保持不變。真是這樣嗎?60年前很多有錢人把彆的財産變賣後買入黃金儲存。我們以十分極端的情況——買入後留到現在來估算一下,當時的國際金價為每盎司35美元,現今的金價超過1500美元,上漲幅度為43倍;而當時國內人均月收入為10元人民幣,現在月均收入為3000元,收入上漲瞭300倍!可見藏金60年,貶值接近90%!記得老人們說過,在100年前,五兩黃金就可以在北京買個四閤院兒,在上海買棟石庫門。即使最近黃金猛漲到每盎司1000美元,五兩相當於80盎司,那就是8萬美元,閤55萬人民幣,彆說買個四閤院兒瞭,連買個四閤院兒裏給保姆住的小房間都不夠瞭吧。
更何況當下還有華爾街的炒作因素。30年前金價就曾被華爾街炒作,突破瞭每盎司850美元。即使按最保守每年3%的通脹率計算,那時850美元,其價值已然超過瞭現在的2000美元。一個40歲的投資者,假如在金價最高位時購入黃金作為退休之用,那就要等到28年之後,金價纔可能重新升至850美元的水平,除非他活到80歲,否則就彆指望這筆退休金瞭。退一步說,即便黃金“3000年來維持購買力不變”,這也僅僅說明黃金的真實迴報率(經通脹因素調整)為0。政府發行的通貨膨脹保值債券,還能有通脹率加2%的收益率呢!
對於黃金保值的言論,投資者需要靜下心來思考分析,越是所謂“保值”的商品,就越有可能被機構用來設陷阱,以利潤為誘餌勾引散戶進場。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我們完全可以從房地産、石油和金價暴漲暴跌的曆史中,學到寶貴的經驗。和人民幣“私奔”
——人民幣升值,誰受傷誰得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又破紀錄瞭。2011年5月26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1美元兌人民幣6��4921元,再創匯改以來新高。
一位網友在論壇發帖:“各位親友,各位同事,我放棄一切,和人民幣私奔瞭。”底下的迴復來得倒也直接:“乾嗎和人民幣私奔?要奔也是和美元啊。”
人民幣升值是好事嗎,人民幣的升貶和你我有什麼關係?
人民幣升值弊大於利
2010年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瞭《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為的是配閤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便利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境內機構開展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毫無疑問,《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對人民幣國際化將是一大推動,能更有力地支持企業走齣去,從而擴大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
就在新的試點方法推齣幾周後,溫哥華的梅納茨企業(Maynards Industries)率先以人民幣結算的方法(以往都以美元結算交易)完成瞭一筆交易。這個加拿大以人民幣結算交易的首例充分顯示瞭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影響力,相信不久之後,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的交易還會更多,這一趨勢將拓寬人民幣的海外流齣渠道,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便利作用。
進入2011年,全球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的預期升溫。美國彭博新聞社最近對1263名經濟學傢、分析師以及交易員進行瞭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認為,人民幣將在2016年前實現(與其他幣種間的)自由兌換。此外,半數人認為人民幣將在10年內成為一種儲備貨幣。匯豐最新的一項針對全球21個市場6000多傢貿易企業的調查顯示,人民幣預期將首次超越英鎊成為全球貿易企業在未來半年考慮采用的三種主要結算貨幣之一;在中國內地,預計年內人民幣將超越歐元成為貿易企業結算貨幣的第二選擇,僅次於美元。
在人民幣走嚮國際化的同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對此,中國多次重申將逐步引入管理的浮動匯率體係,以減少美國和歐盟的貿易逆差,可見,中國走嚮浮動匯率體係還有一段長遠的路。而在此之前首先麵臨的睏境,就是以加工齣口為主導的經濟引擎。
事實上,人民幣自2005年起就在漸漸升值,到瞭2007年已升至1美元兌7��62元人民幣;2009年1美元能兌6��81元人民幣,2010年1美元僅能兌6��53元人民幣,而2011年小數點後的第一位進一步降到瞭4。美國和歐盟對這樣的升值頻率依然不滿意,最好再上調30%到40%。西方政府和學術界之所以喋喋不休地念叨人民幣升值,無非是因為中國的對外貿易長期順差,外匯收入大幅增加;但生産齣口産品所需支付的成本,包括原材料、工薪、租金和水電等,都需要將外匯兌換成人民幣,對人民幣的需求自然加大,人民幣應當升值纔對。
有人可能會說,人民幣升值不是很好嗎,我的錢不是更值錢瞭嗎?遺憾的是,就目前情況看,人民幣升值絕對是弊大於利。不要以為人民幣升值瞭,人民幣的購買力就增強瞭,我們在國內該買多少東西還是多少東西,沒有一點兒好處。除非你整天齣國旅遊,甚至移民,那你手頭的人民幣確實“值錢”瞭。這可能就是這些年中國人在歐美到處置業、成瞭歐美房地産商的最大客戶的一大原因吧。可遺憾的是,隨著這兩年歐美房價大跌,那些置業的中國人好不容易增值的錢又賠瞭迴去。
從中國經濟的角度來看,人民幣升值將損害齣口業,後果是導緻成本增加、利潤被削薄,使齣口産品失去國際競爭力。據相關模型估算,人民幣每升值1%,中國將相應地減少10%的齣口額,其中受損最多的是農産品、電子産品和傢居飾品等行業。因此,擺在中國政府麵前的考驗是如何盡快調整齣口的産業結構。
很顯然,中國齣口業已被逼到瞭轉型的關鍵時刻,即由勞動密集型産業轉嚮技術服務型産業甚至高科技服務型産業。從可能緻使利潤減少、工廠倒閉的角度看,人民幣升值是壞事,但如果齣口産業由此轉型成功,壞事就變成瞭好事,人民幣將因此擁有走嚮國際舞颱的實力。
世界銀行日前公布的《2011環球發展地平綫——多極化:新的環球經濟》報告指齣,美元將在2025年喪失單一統治地位,而歐元與人民幣將在一個“多種貨幣並存”的新型貨幣體係中確立平起平坐的地位。人民幣一旦成為國際貨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更有話語權,中國因此更有希望變成真正的經濟強國,而非僅僅是經濟大國而已。
……
前言/序言
迴歸常識
文/陳思進
First Things First(首先),在當今社會,除非你的生活能夠遠離金錢,否則不管你喜不喜歡,人人都需要關注財經新聞,不僅要關注國內的,更要關注國際的。因為這些年來地球越來越小,全球經濟已一體化,真可謂我們生活在一個村——地球村裏,任何地方發生的財經事件,都可能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你如何理財,或者說得更明白一些,直接關係到你錢包的大小。
然而,每天,甚至每時每刻,財經新聞鋪天蓋地,我們該關注哪一些呢?
記得剛到美國時,留意到那時國內播報的新聞一般都是特大喜訊、好消息什麼的,而在美國打開電視,播報的新聞,所謂Breaking News(突發新聞),不是殺人就是放火,不是搶銀行就是盜汽車,而財經新聞則不是失業率又高瞭,就是股市又跌瞭等。於是在大眾傳播學的課堂上,我忍不住請教瞭教授。他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纔是新聞。現在處於和平年代,社會穩定是常態,這樣的新聞可以忽略不計,隻有殺人、放火這類非常態事件,纔會被當做新聞報道齣來。新聞就是要報憂不報喜,因為喜本該是常態,不足掛齒。”所以美國有一句俗語:No news is good news(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
其實看財經新聞也一樣,大傢要特彆留意壞消息,“好消息”根本不用去聽,因為“好”是常態,是應該的,比如生産力提高啦,GDP和人均收入都提高啦,在一個和平的社會中,隨著生産力不斷提高,做到這些是應該的。同時,任何事物都該一分為二,即使在“好消息”中,我們也必須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到其“壞”的一麵。以此來推論,我們對於“壞消息”就更要作好充分的準備瞭,所謂Wishing for the best, preparing for the worst(作最好的許願,作最壞的準備)。
中産階級離窮人隻有三個月
多年來,美國人好日子過慣瞭,太樂觀瞭,他們嚮來Wishing for the best and preparing for the best。他們不懂何謂“積榖防飢”,更不明白什麼叫“未雨綢繆”,平時的積蓄最多隻夠花三個月,即“中産階級離窮人隻有三個月”。因為銀行的房貸隻要違約三個月,就將被投放到市場中去“法拍”。於是這次金融危機一來,有幾百萬“樂觀的”美國人失去瞭傢園,給我們上瞭一堂形象生動的課。
那麼,我們如何來讀懂財經新聞呢?
如前所述,美國的新聞,特彆是所謂的Breaking News,不是殺人就是放火。剛進華爾街時,我的頂頭上司被法院隨機挑中,當選為一起殺人案的陪審團候選人。在美國,每一個公民都有做陪審員的義務,一旦被選上就必須去,十天半月不能上班,公司不能扣薪資。沒想到隔瞭一天,老闆就迴來上班瞭,說是沒有被選上。因為那個犯罪嫌疑人是西班牙血統的南美人,而我的頂頭上司也是西班牙裔,需要避嫌。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屁股決定大腦,立場決定觀點”。
我的頂頭上司落選瞭,閑聊時問起陪審團的篩選過程纔知道,挑選陪審團人選,一般來說有兩類人是選不上的:一類是高學曆的所謂“精英人纔”,包括博士、專傢和教授;另一類尤其重要,不能和嫌犯扯上任何關係。舉例來說,假如犯罪嫌疑人是古巴人,那麼古巴人(甚至古巴裔)就選不上瞭,唯恐陪審團成員嘴下留情;如果犯罪嫌疑人是伊拉剋人,那麼伊朗人也選不上,生怕你會藉機公報私仇。
第二類人選不上可以理解,但為何高學曆的精英也不能當選陪審員呢?這就是英國製定的Common law(普通法)的基本原則,陪審員隻要有Common sense(常識)即可。這是多麼閤情閤理的原則啊!因為專傢、學者和教授的大腦太復雜瞭,研究的問題太縱深瞭,往往反倒失去瞭常識。舉例來說,按中國的法律,蓄意殺人該償命,這是文盲都知道的常識。那麼現在要問:故意殺人犯藥傢鑫該不該判死刑?隻要被問及的不是藥傢鑫的親朋好友或利益攸關者,本來應該都會迴答“該殺”,絕對不會說什麼因為激情犯罪可以獲輕刑;更絕對不會為藥傢鑫去求情。有必要去分析藥傢鑫為何會成為魔鬼、為何超越瞭倫理底綫嗎?這裏必須指齣,如此簡單的一個問題,至於這麼復雜嗎?殺人償命,就這麼簡單。
金錢管理上,專業人士未必高於門外漢
其實讀懂財經新聞和甄選陪審團的道理是一樣的:第一,用常識去判斷;第二,對新聞中發錶觀點的人作一些背景調查,看看此人與新聞事件是否有“Conflict of interest(利益衝突)”,以此來加以判斷,該正聽,還是反聽,抑或根本就不能聽。這裏可以藉用巴菲特的名言:“在任何領域專業人員高於門外漢,但在金錢管理上往往並非如此。”
現在主流對於財經金融的分析似乎已失去瞭常識,而我在所有文章裏都有一個“核心”,就是脫繁就簡、返璞歸真,迴歸常識。如果非要提高到經濟理論上來說,也應該迴歸到傳統經濟學。這些年來,好些金融專業人員失去瞭常識,已經被自己設計的遊戲規則弄得暈頭轉嚮瞭。金融危機一次接一次(美國這200年來,大小金融危機達135次),傷及的絕大多數是普通百姓。
投資與投機的區彆很重要
那麼普通百姓要怎樣投資,纔能確保自己的財富不受侵蝕?要講清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弄清投資和投機的區彆。隻要明白瞭投資和投機的區彆,閱讀財經新聞的時候,也就不那麼容易去跟風操作瞭。
舉例來說:我們常常會聽到周圍有人傳說,某某人前幾年買瞭一套房子,這些年漲瞭好幾倍;某某人炒股半年買瞭套豪宅;某某人前些年購入的黃金,這兩年又漲瞭兩倍。羨慕嗎,那就趕緊跟著上嗎?且慢!當你明白但凡低買高賣均屬於投機的話,你就不會跌入“羊群效應”中。因為投機市場是十個人進去,一個人賺,二人打平,七個人虧(二八定律在金錢上成為一二七定律)。正因為前麵的炒傢有人大賺,假如輕易地盲從,人雲亦雲,就將陷入騙局,導緻投資失敗,成為最後的傻瓜!
那麼投資和投機的區彆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投資的收益是來自投資産品所産生的財富;而投機的收益,是來自另一個投機者的虧損。換句話來說,投機是一種零和遊戲(不計算交易成本和稅收,虧損的錢和賺取的錢之和為零)。
假設你買入一個金融産品後,不管是股票還是債券,抑或是房子,隻要是希望迴報來自買賣時的不同價位(做多時的先低買,後高賣;做空時的先高賣,後低買),就屬於投機;而如果你是指望這個産品能不停地産生收入(如上市企業生産齣來的財富),比如股票的利息分紅(歐美股市中絕大多數股票都有分紅)、債券的定期Coupon(票息),或者房租收入等,這就是投資,不屬於零和遊戲的範疇。但是在中國,股市中的股票基本上都不分紅,那麼在中國進入股市基本上都屬於投機操作,一種零和遊戲而已,不過是這個炒股者的迴報來自另一個炒股者的虧損,也就是低買高賣,屬於最典型的市場投機。
再比如人們喜愛的黃金,由於黃金在工業上已有替代品,所以黃金本身不再能産生財富,所以買賣黃金也純屬投機;另外,所有金融衍生證券也都不會産生財富,是典型的零和遊戲,因此投入金融衍生産品,自然也是投機行為。
弄懂瞭投資和投機的區彆,讀者就可以自己分析瞭。如國內最熱衷的購房行為,如果是希望得到穩定的租金收入,就屬於投資。假如購房僅僅是期望低買高賣,那就是投機瞭。特彆要注意的是,投資和投機(英文是Investment和Speculation)在金融領域並無褒貶之分,隻是迴報的來源不同而已。投機不會創造財富,隻是財富的再分配,並不會增大市場的蛋糕;隻有投資纔會創造社會財富。
我為何要在文章裏反復規勸普通百姓盡量多投資、少投機呢?因為投機是零和遊戲,有人贏瞭,就一定有人輸。就如同進賭場,一人賺,二人打平,七人虧,輸的多半兒是散戶。為什麼呢?由於市場信息的極其不對稱,普通百姓往往是最後得知好消息(或者是壞消息)的群體。當你聽到有人發財的新聞時,就更不能輕易進場瞭。因為你多半就會成為那七人中的一個,你所虧損的錢,正好進入瞭前麵那個人的腰包!當然投資也有可能虧損,但是相對於投機來說可控度比較大。比如在歐美就有一種抗通脹的債券,其迴報率一定能超過通脹率,買入這種債券帶來的Coupon迴報是可以預期的,並能抵禦通貨膨脹。
自從有瞭微博之後,經常看到對於一個市場(如房市、股市、金市)的唱多派和唱空派,大傢隔空互掐,好不熱鬧。其實,任何一項交易都是由多派和空派閤作完成的。買方是多派,賣傢就是空派,兩方缺一不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吵吵鬧鬧如同歡喜冤傢。所以,唱多派和唱空派大可不必傷瞭感情,應該相互感謝纔是,一個健康的市場需要投資者和投機者同時並存,否則這個遊戲就玩不起來瞭。
假如一個市場中全是唱多派(隻有買傢沒有賣傢),或者又都是唱空派(隻有賣傢沒有買傢),那還能成市嗎?多派因為空派的存在買到瞭他所想要的價格。與此同時,空派因為多派的存在,纔能使得做空成為可能。而至於多派和空派誰能看準市場,那就更沒有必要相爭瞭。韆金難買早知道,市場若有效,那每一派的勝算都隻有50%。因為在一個市場中,當多派多於空派時,市場嚮上,當空派多於多派時,市場則嚮下,如此不斷循環,就好似月圓月缺,潮漲潮落。而金融大鰐之所以成為大鰐,就在於他們能夠巧妙地利用傳媒控製輿論,自己要做多時就唱空市場,反之,自己要做空時就唱多市場,以此來忽悠信息不對稱的廣大散戶。這就是為何散戶會傻乎乎地被多派(或空派)任意宰割。
我一般不對投機市場作預測,因為黃金和其他許多大宗商品一樣,早就成瞭華爾街忽悠大眾的利器瞭。對於華爾街來說,最好就是漲漲跌跌、跌跌漲漲,他們唱空做多、唱多做空,從中獲得巨大的利潤。猶如桌上有半杯水,樂觀的人看多,他們會說:不是還有半杯水嗎?而悲觀的人看空,他們會感嘆:哎呀,就隻剩半杯水瞭。當唱多派和唱空派達到平衡時,價格一般是閤理的。閤理的價位反映齣來的就是真正的供求關係。一旦失去瞭平衡,供求關係被扭麯,價格也會隨之被扭麯。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我要再次強調,多做投資,少做投機(包括早就不屬於投資産品的黃金),除非你有過人的第六感,否則隻能“小賭怡情,玩玩即可”,韆萬彆沉陷泥潭,難以自拔。
對自己的投資是最好的投資
現在大傢要問瞭,那麼什麼是最好的投資呢?這裏先說個小故事。我有個朋友10年前存瞭5萬元,他沒有以5萬元作為購房的首付款,也沒有用來買股票,而是看到一則新聞說,未來對同聲傳譯的需求將大增。他用供求關係一分析,相信同聲傳譯未來能夠賺大錢。於是,我那位朋友就把5萬元花在瞭進一步學習外語和練習同聲傳譯上。起先周圍的朋友都笑他傻,最近他成瞭人們羨慕的對象。現在中國同聲傳譯的價碼高達每小時250美元!這是一筆何等劃算的投資啊!而且大腦裏的知識是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齣,一旦明白瞭投資和投機的區彆,就知道該將金錢投嚮哪裏。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最好的投資莫過於投嚮自己的大腦,它能為你帶來源源不斷的迴報。這也是我為何反復勸說人們要少投機、多投資的緣由。因為投資不僅可以給自己,同時也能給社會創造真正的財富。反之,財富隨時隨地都有被剝奪的可能。
美國開國元勛托馬斯?傑斐遜說:“如果美國人民允許私人銀行控製貨幣的發行,那麼銀行和那些將要依靠銀行成長起來的公司會首先用通貨膨脹,然後用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所有的財産,直到他們的孩子夢醒時發現,他們在父輩們徵服過的大陸上已無傢可歸。”
比如“美聯儲”這個代錶著私營信貸的壟斷銀行,就具備瞭製造繁榮與蕭條的能力:美聯儲作為美國的央行,可以隨意發行貨幣(導緻通貨膨脹),也可以采取緊縮貨幣政策(導緻通貨緊縮)。它也可以隨時更改銀行準備金的標準或者貼現率。它還能決定整個國傢的銀行利率。
由此,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09年,美聯儲的利潤也創下從未有過的573億美元的曆史新高。事實上,通脹和通縮是一枚錢幣的兩個麵,缺一不可,必須連續使用纔能達到掠奪的最大效果。僅靠通貨膨脹,富人自身的財産也同步在縮水,而且比窮人縮水還要多,隻能達到掠奪財富的半步,所以通脹之後必然通縮,纔能完成掠奪財富的目的。以日本為例,首先製造通貨膨脹,使百姓以為錢將不值錢,於是紛紛買入資産(如房地産、黃金或股票)以求保值;而隨之而來的通貨緊縮使房價大跌、股市崩盤,20年財富積纍一晃盡失,至今都無法“解套”。
談到日本房價,目前國內百姓對居高不下的房價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就是“高房價根子在於貨幣寬鬆,也就是貨幣超發,那隻要貨幣超發不停,房價就不會迴落”。這話說對瞭一半兒。貨幣寬鬆的確是高房價的最大原因之一,但卻不能永遠支撐房價,因為這不符閤最基本的常識,隻不過是個“美好的誤會”!隻要再看一下日本就知道瞭,這幾十年來,日本貨幣一直超發,貨幣一直寬鬆,房價也曾一路飆升,但撐到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房價突然開始下跌,貨幣再寬鬆也失效,無濟於事瞭,最後全日本平均房價跌瞭80%,東京更是跌去90%!
其實,信貸寬鬆、貨幣超發對於房價,就像運動員服用興奮劑一樣,的確能提高成績,甚至打破世界紀錄,但持續服用就會失效,甚至造成猝死!靠貨幣超發、信貸寬鬆支撐的房價,最終會和服用興奮劑的運動員一樣,隻是時間問題。不單日本,隻要稍稍迴顧一下曆史就會發現,世界各地的房價幾乎到處都上演過這個故事,如30年前的南美曾跌去70%;25年前的中國香港曾跌過70%,20多年前的中國颱灣曾跌去60%;3年前的迪拜跌去超過50%;這幾年的愛爾蘭以及整個南歐都在下跌著。而美國可謂是信貸寬鬆貨幣超發的祖師爺瞭吧,可這次美國房價從2006年7月開始一路下滑,迄今為止依然“跌跌不休”,好些地方已跌去超過70%,全美房價共計“蒸發”瞭6.5萬億美元。可見房價這東西,漲得越猛,跌得越凶,真好似Easy come, easy go(來得容易去得快);而漲的時間越持久,那跌的時間也就越漫長。顯然,要是貨幣超發就能永遠支撐房價,那曾經齣現過的泡沫就不會破瞭。
經濟規律和大自然的規律一樣,你可以人為地扭麯,但最後終將受到規律的報復,扭麯越大,報復越激烈,正所謂What comes around goes around(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中國也不可能避免,隻是在中國可能人為控製得更厲害,那扭麯得更大,拖的時間更長,但是,屆時可能報復得更激烈!除非中國真是童話的世界,可事實上已經證明瞭不是,就像沒有一棵永遠上長的樹,沒有一把永遠不滅的火,沒有一畝能産10萬斤糧食的地,沒有一場永遠不散的盛宴一樣,房價也不可能永遠朝上漲,你不信嗎?反正我信……
看到這兒,普通百姓應該明白怎樣守護自己的財富瞭吧?
曆史事實證明,勤勞是增加社會財富的唯一手段。根據英國經濟學傢安格斯?麥迪遜的研究,按照GDP總量比較,中國從公元1世紀到鴉片戰爭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直到19世紀90年代纔被英國取代。這說明中國的經濟模式一直是對的,隻是被帝國主義侵略,掠奪瞭財富之後纔變得貧窮瞭。
總而言之,如何看懂財經新聞?首先要特彆關注“壞消息”;其次,看清楚是什麼樣的“專傢”在說話,有的要聽,有的不能聽,有的隻能反聽;第三,看財經新聞時要能分清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投機,盡量多投資,少投機,多學投資,避免投機;最後,迴歸常識,第一感覺不靠譜基本上就不靠譜,聽上去太好的一定是假的。
電影《功夫熊貓》中有句話道齣瞭事實的真諦:The secret ingredient is that there is no secret ingredient! We don't need a secret ingredient.We don't need to be someone “special”�保ㄌ樂忻孛蘢髁暇褪敲揮凶髁稀#┛梢源誘餼浠把萇�齣來的,也就是我要送給大傢的一句話:金融沒有秘訣,發財更沒有秘訣,投資自己,將自己變為最值錢的“東西”,財富自然會源源不斷而來。
在綫試讀
《看懂財經新聞的第一本書》 內容相關
12個你關心的問題,讓你徹底瞭解財經新聞,輕鬆看懂國內外經濟形勢。用最通俗的語言解讀經濟時事和指標,告訴你該如何聽專傢的話,從此不再害怕金融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