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産臨床經典讀本:針灸逢源》共六捲,捲一為《靈樞》經文四十五篇,《靈樞》經文補遺十三篇;捲二為《素問》經文三十四篇,續刻《素問》經文十九篇;上兩捲共摘引《內經》原文及名傢注疏達百餘篇,以闡述針灸要旨,作為針灸醫學的理論基礎;捲三為群書薈萃七十二篇,擷取曆代針灸專著及諸傢針灸醫論之精要,包括曆代醫傢針灸治法論述、十四經脈經穴分寸歌、針灸歌賦、各類針法及灸法等方麵內容;捲四專論經穴考證,校正銅人經穴之訛誤,包括骨度、仰人伏人部位圖、背胸腹部摺法、同身寸法、周身骨部名目、十二經絡次序、十四經穴圖、十四經穴考、經外奇穴等內容;捲五列述瞭四十多種病證的針灸治療取穴方法,包括中風、痙病、癇病、癲狂、虛勞及婦人諸病等,並有各種小兒診法和推拿法;捲六為對臨床各科病證進行病因、病機分析,並附有部分湯藥處方以濟針術之治,即以針灸為主,輔以方藥進行治療。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産臨床經典讀本:針灸逢源》是一部內容較為完備且具有一定特色的綜閤性針灸專著。本書不僅從《靈樞》、《素問》探討針灸的醫學源流及理論基礎,而且匯集瞭以往各醫傢針灸醫學學術思想的精華,並考定瞭一些經穴的錯誤,總結瞭清代中期以前針灸醫學理論與實踐的成就,對後世針灸醫學的發展産生瞭一定的影響。
目錄
捲一
靈樞經文
靈樞九針十二原篇
靈樞本輸篇
靈樞邪氣髒腑病形篇
靈樞根結篇
靈樞壽天剛柔篇
靈樞官針篇
靈樞終始篇
靈樞經脈篇
靈樞經水
靈樞脈度
靈樞四時氣篇
靈樞五邪篇
靈樞寒熱病篇
靈樞癲狂篇
靈樞熱病篇
靈樞厥病篇
靈柩雜病篇
靈樞周痹篇
靈樞海論
靈樞五亂
靈樞逆順肥瘦
靈樞血絡論
靈樞淫邪發夢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靈樞五變
靈樞論勇
靈樞論痛
靈樞背俞
靈樞逆順
賊風篇
靈樞衛氣失常篇
靈樞玉版篇
靈樞五禁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篇
靈樞五音五味篇
靈樞行針篇
靈樞上膈篇
靈樞憂恚無言
靈樞寒熱篇
靈樞邪客篇
靈樞論疾診尺
靈樞刺節真邪篇
靈樞衛氣行
靈樞九針篇
靈樞癰疽篇
續刻捲一
邪氣髒腑病形
本神
營衛生會
脹論
五癃津液彆
陰陽清濁
……
捲二
捲三
捲四
捲五
捲六
論治補遺
跋
精彩書摘
針乃砭石所製,既無氣,又無味,破皮損肉,發竅於身,氣皆從竅齣矣,何得為補?經日:氣血陰陽俱不足,勿取以針,和以甘藥是也。又日: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皆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重竭其氣,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若此謂者,皆是有瀉而無補也。
問:病有在氣分者,有在血分者,不知針傢亦分氣與血否?日:氣分血分之病,針傢亦所當知。病在氣分,遊行不定;病在血分,沉著不移。以積塊言之,腹中或上或下,或有或無者,是氣分也;或在兩脅,或在心下,或在臍上下左右一定不移以漸而長者,是血分也。以病風言之,或左手移於右手,右足移於左足,移動不常者,氣分也;或常在左足,或偏在右手,著而不走者,血分也,凡病莫不皆然。須知在氣分者,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在左取右,在右取左。在血分者,隨其血之所在,應病取之,苟或血病瀉氣,氣病瀉血,是謂誅伐無過,咎將誰歸?問:皮肉筋骨脈病?答日:百病所起,皆始於榮衛,然後淫於皮肉筋脈,故經言是動脈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先為是動而後所生病也。由此推之,則知皮肉經脈亦是後所生之病耳。刺法但舉榮衛逆順,則皮骨肉筋之治在其中矣。
問:呼吸之理?答日:此乃調和陰陽法也,故經言呼者因陽齣,吸者隨陰人,雖此呼吸分陰陽,實由一氣而為體,蓋呼則齣其氣,吸則人其氣。欲補之時,氣齣針入,氣入針齣;欲瀉之時,氣人人針,氣齣齣針。呼而不過三口,是外隨三焦之陽;吸而不過五口,是內迎五髒之陰。先呼而後吸者,為陽中之陰;先吸而後呼者,為陰中之陽。乃各隨其病氣、陰陽寒熱而用之。
問:針入幾分、留幾呼?答日:不如是之相拘,蓋肌肉有淺深,病去有遲速。若肌肉厚實處則可深,淺薄處則宜淺。病去則速齣針,病滯則久留針。
……
前言/序言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産臨床經典讀本:針灸逢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被多傢醫傢引用的好書
評分
☆☆☆☆☆
買瞭很多次瞭,評價很多次瞭,都麻木瞭。商品還可以就是貴。
評分
☆☆☆☆☆
挺好的,價格實在,挺喜歡的,不錯。
評分
☆☆☆☆☆
京東購買書籍還是那麼讓人放心,紙質很好,一起購買瞭很多,足夠研讀很久瞭!
評分
☆☆☆☆☆
許多醫傢都說,看十四經發揮能進一步瞭解人體經絡
評分
☆☆☆☆☆
買瞭很多次瞭,評價很多次瞭,都麻木瞭。商品還可以就是貴。
評分
☆☆☆☆☆
一本物美價廉的中醫讀物,仔細讀瞭一篇,體會是邏輯清晰,講解細緻,值得購買
評分
☆☆☆☆☆
明清著名醫傢喻嘉言,仰慕已久,希望能在臨床道路上愈走愈遠
評分
☆☆☆☆☆
《診傢正眼》共分上下兩捲,明·李中梓(1558~1655年)著,約成書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後由李氏門人尤乘增補,並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將本書與《本草通玄》、《病機沙篆》閤刊為《士材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