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工藝之道》闡述瞭何為工藝之美、何為正宗的工藝、工藝如何被人們誤解以及工藝的未來發展,是柳宗悅先生很早的關於工藝性質的論文集。日本至今保留著鮮明的民族傳統與手工技藝,柳宗悅先生功不可沒。他提齣“民藝”的概念,努力改變人們崇尚美術而輕視工藝的傾嚮,認為工藝蘊藏在民眾之間,民眾的無心之美、自然的加護是美之源泉,而非個人藝術傢的天纔創造,工藝之美必須與用相結閤,必須具有服務意識。柳宗悅先生的闡述在幾十年後的今天讀起來,仍然不失其價值。透過他的視角,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生活。 柳宗悅 著作 徐藝乙 譯者 柳宗悅(1889—1961),日本有名民藝理論傢、美學傢。1913年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科部哲學科,在研究宗教哲學、文學的同時,對日本、朝鮮的民藝産生瞭深厚的興趣,並開始對之收集、整理、研究。於大正十五年(1926)與富本憲吉(1886—1963)、河井寬次郞(1890—1966)、浜田莊司(1894—1978)聯名發錶《日本民藝美術館設立趣旨書》。1936年創辦日本民藝館並任首任館長,1943年任日本民藝協會首任會長。齣版有《柳宗悅全集》等著作。1957年獲日本政府授予的“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 本書是昭和二年(1927)四月由《大調和》雜誌5從創刊號至翌年的正月號分九次連載的以《工藝之道》為題的論文集錄。編輯時已經對次序做瞭更改,所有的文章都進行瞭訂正和增補,從而使各篇之間有瞭更進一步的有機聯係。說實話,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時而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在講述他一生的經驗,那種沉穩和剋製,帶著一股子曆經韆帆後的淡然;但下一秒,它又可以像一位充滿激情的年輕評論傢,用銳利的語言直指行業弊病,充滿瞭挑戰和思辨的色彩。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用其他思想傢或曆史事件時所錶現齣的那種信手拈來、旁徵博引的能力,但這種引用絕不是為瞭炫技,而是為瞭更好地支撐他自身的論點,讓每一句話都顯得有理有據,言之有物。閱讀過程中,我好幾次忍不住停下來,對著那些精準而富有韻律的句子默默念誦瞭好幾遍,那種感覺就像是在欣賞一首被打磨得近乎完美的詩歌。它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保持瞭極高的文學性,成功地架起瞭一座連接知識與美感的橋梁。對於那些追求文字質感的讀者來說,光是品味這些句子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享受。
评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纔勉強讀完瞭這本書的前三分之一,坦白說,它的文字密度和思想深度遠遠超齣瞭我原先的預期。作者似乎有一種將復雜概念極度簡化,又將簡單事物剖析到骨髓的能力。尤其是在闡述那些關於“過程與結果”的辯證關係時,他並沒有采用那種教科書式的枯燥分析,而是大量穿插瞭極具畫麵感的比喻,仿佛我正親眼目睹一位經驗老到的工匠,在麵對一塊頑石時所展現齣的那種耐心和智慧。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留白”藝術的那一章節,作者對“不完美中的完美”這一觀點的論述,著實讓我醍醐灌頂。我一直以為,精湛技藝就是追求零瑕疵,但這本書卻引導我去思考,那些看似無意間的“錯誤”或“遺漏”,或許纔是賦予作品獨特生命力的關鍵所在。這種哲學層麵的探討,要求讀者必須慢下來,需要反復咀嚼,甚至需要閤上書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印證和體會,絕非可以一口氣讀完的快餐讀物。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流暢。它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章節之間像是被生硬地拼湊起來,而是有著一種天然的、呼吸般的過渡。作者非常巧妙地運用瞭敘事的節奏感,從宏觀的哲學基礎,逐漸深入到具體的技術層麵,再拔高到對時代精神的理解,整個脈絡清晰得令人贊嘆。我發現,即便是那些我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很熟悉的領域,經過作者的重新組織和梳理,也呈現齣瞭截然不同的麵貌。比如,在談論傳統工具的使用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工具的種類和功用,而是深入挖掘瞭工具與使用者之間那種近乎共生的關係,強調瞭“人手之感”對於最終産齣的決定性影響。這種層層遞進、螺鏇上升的結構,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每讀完一個大的部分,都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而不是“讀完瞭,好像也沒懂什麼”的空虛感。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引人注目瞭,初拿到手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那種略帶粗糲卻又充滿匠心獨運的紋理,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內斂的色彩搭配,沒有那種張揚的浮誇,而是用一種非常剋製的深色調,營造齣一種沉靜而又富有曆史感的氛圍。翻開內頁,紙張的選取也看得齣來是經過精心考量的,那種略帶米黃色的紙張,不僅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減少瞭視覺疲勞,更重要的是,它讓每一頁的文字都仿佛擁有瞭溫度,而不是冰冷的油墨堆砌。裝訂工藝更是沒得說,每一頁都縫閤得極為牢固,完全不用擔心散頁的問題,這對於我這種喜歡反復翻閱和做標記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甚至連書脊的設計,都透露齣一種對細節的執著,那種微微凸起的綫條感,讓它在書架上獨樹一幟,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種流水綫上的普通産品,而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我忍不住花瞭好長時間去欣賞它,光是這種物理上的體驗,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精心打磨的物件,讓人在使用過程中充滿瞭儀式感。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於“慢下來”這件事情的深刻洞察和堅定倡導。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崇尚速成的時代背景下,這本書猶如一劑清醒劑,它毫不留情地批判瞭“短視”和“急功近利”對真正創造力的扼殺。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佐證,闡述瞭真正的價值往往誕生於漫長而專注的打磨之中,那些看似浪費時間的基礎練習和反復嘗試,恰恰是構建深厚根基的必要環節。它不是在教你如何快速成功,而是在教你如何擁有一個真正有價值的“過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轉變,是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從關注“什麼時候能完成”,轉嚮關注“這個過程中我是否投入瞭百分之百的專注和敬畏”。這種心態上的轉變,比任何具體技巧的學習都要來得更為珍貴和深遠,它影響的將是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麵對任何挑戰時的底色。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的书籍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的书籍
评分还不错的书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