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風力發電機設計與製作

小型風力發電機設計與製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久保 大次郎 著,姚興佳,王益全 譯
圖書標籤:
  • 小型風力發電機
  • 風能利用
  • 可再生能源
  • DIY
  • 設計
  • 製作
  • 能源技術
  • 電氣工程
  • 機械工程
  • 新能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45714
版次:1
商品编码:110280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3
字数:2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小型風力發電機設計與製作》對風力發電機的結構、工作原理進行瞭說明,重點介紹瞭小型風力發電機的主要部件(包括風力機、發電機、控製裝置等)的設計與製作技術,同時也對塔架製作、安全對策、測試技術以及風速儀和發電量記錄儀製作技術等作瞭較為詳細的介紹。
  《小型風力發電機設計與製作》可供從事風力發電的相關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工科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風力發電基礎
1.1 風力發電機的類型與特點
1.1.1 螺鏇槳型風車
1.1.2 荷蘭型風車
1.1.3 多翼型風車
1.1.4 薩沃紐斯型風車
1.1.5 達裏厄型風車
1.1.6 鏇翼型風車
1.1.7 交叉流動型風車
1.2 螺鏇槳型風力機的原理及基本術語
1.2.1 風力發電機的基本術語
1.2.2 螺鏇槳型風力機的原理
1.3 風力機的功率
1.3.1 風輪功率
1.3.2 風力機的類型與功率係數
1.4 小型風力發電的應用領域及使用方法
1.4.1 獲得所需電能的方法
1.4.2 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混閤係統
1.4.3 小型風力發電的具體應用領域
1.4.4 小型風力發電機與燃料電池混閤係統

第2章 風力發電用發電機
2.1 關於發電機
2.1.1 能選用直流電動機作為發電機嗎?
2.1.2 能選用自行車用發電機嗎?
2.1.3 能選用汽車用發電機嗎?
2.2 發電機的原理與結構
2.2.1 發電機的原理
2.2.2 永磁材料
2.2.3 磁路用電磁鋼闆
2.2.4 其他材料
2.3 發電機的發電特性
2.3.1 轉速與發電特性
2.3.2 風速及風輪直徑與轉速和發電機輸齣功率的關係
2.4 初期製作的發電機
2.4.1 關於發電機結構形式的討論
2.4.2 齒輪增速型發電機的製作
2.5 采用三相交流發電機的優越性
2.5.1 直流發電機
2.5.2 交流發電機
2.5.3 適用於風力發電的三相交流發電機
2.5.4 自製風力發電機時的注意事項

第3章 發電機的製作
3.1 製作時使用的主要工具、設備
3.1.1 木材和金屬的切割
3.1.2 開孔
3.1.3 切削、磨削加工
3.1.4 其他工具
3.2 500W風力發電機(KG02)的製作
3.2.1 本機概要
3.2.2 製作順序和要點
……
第4章 風力機基礎知識及設計方法
第5章 風力機的製作
第6章 風力機的測試與評估
第7章 蓄電池充電控製裝置
第8章 風力發電機的安全對策及現場安裝
第9章 風速儀與發電量記錄儀的製作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好的,根據您的要求,我將為您撰寫一本與“小型風力發電機設計與製作”主題無關,但內容詳盡的圖書簡介。 --- 《高級嵌入式係統中的實時操作係統內核與驅動程序開發》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麵嚮資深工程師、高級技術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研究生的深度技術專著,專注於講解現代嵌入式係統中最核心、最關鍵的部分——實時操作係統(RTOS)內核的架構、移植、裁剪以及高性能驅動程序的編寫。本書突破瞭市麵上常見RTOS應用級編程的淺層介紹,深入到內核的底層機製和時序敏感性設計的核心。 第一部分:實時操作係統的理論基礎與架構解析 本書首先建立堅實的理論基礎,詳細闡述瞭實時係統的核心概念,包括硬實時、軟實時與企業的定義、確定性(Determinism)的重要性,以及關鍵的性能指標如抖動(Jitter)和延遲(Latency)。 1.1 現代RTOS內核的結構模型 本部分將全麵解析當前主流的微內核(如L4係列、QNX)和宏內核(如FreeRTOS、µC/OS-III的內核部分)的體係結構。重點探討任務調度器的設計哲學。我們不僅會剖析固定優先級搶占式、輪轉法和混閤式調度的數學模型,還會詳細推導基於截止時間(Deadline Monotonic Scheduling, DMS)和最早截止時間優先(Earliest Deadline First, EDF)算法的優先級分配策略及其在資源受限環境下的優化方案。 1.2 中斷處理與上下文切換機製 實時性的基石在於快速的中斷響應。本書細緻講解瞭中斷服務程序(ISR)的設計規範,如何將復雜處理推遲到高優先級任務中以最小化中斷延遲(Interrupt Latency)。深入分析瞭CPU特權級彆(User/Supervisor Mode)與內核態的轉換過程,詳細描繪瞭上下文切換(Context Switching)的匯編級實現細節,包括寄存器組的保存與恢復,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的處理,以及如何通過特定硬件指令集(如ARMv7/v8的SVC/HVC指令)來高效地完成任務切換,從而確保上下文切換開銷降至最低。 第二部分:內核的定製、移植與性能優化 實時係統的性能高度依賴於其與特定硬件的契閤度。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實踐部分,指導讀者如何將一個通用內核成功移植到一個全新的、資源受限的硬件平颱,並對其進行極緻的性能調優。 2.1 平颱級抽象層(PAL)與硬件初始化 我們將詳細介紹Board Support Package (BSP) 的設計原則,特彆是如何構建健壯的平颱抽象層(PAL)。這包括對時鍾源(PLL、高精度定時器)、內存管理單元(MMU/MPU) 的初始化與配置,以及如何建立第一個可運行的內核堆棧。我們提供瞭一套完整的“零啓動”流程指南,從芯片復位嚮量到第一個任務啓動的完整序列圖。 2.2 內存管理與碎片化控製 在嵌入式係統中,動態內存分配的確定性至關重要。本書摒棄簡單的`malloc/free`模式,重點介紹幾種適閤實時係統的內存池技術:固定大小塊分配器(Fixed-Size Block Allocator)、位圖分配器(Bitmap Allocator) 和 內存保護單元(MPU) 在防止內存越界和實現內存隔離中的應用。特彆討論瞭如何使用內存保護(Memory Protection) 來隔離用戶空間任務與內核空間,提高係統魯棒性。 2.3 內核服務的裁剪與微內核化 對於資源極為受限的微控製器,內核的體積和資源占用必須嚴格控製。本書提供瞭詳細的指導方針,教導讀者如何根據目標應用的需求,精確地裁剪內核組件(如文件係統支持、網絡協議棧等),並演示如何將傳統宏內核服務分解為獨立的用戶空間進程,實現嚮微內核架構的演進,以增強係統的模塊化和安全性。 第三部分:高性能驅動程序的並發編程與調試 硬件驅動程序是連接物理世界與軟件係統的橋梁,其性能直接決定瞭整個係統的響應速度。本部分聚焦於編寫安全、高效且符閤實時要求的驅動程序。 3.1 原子操作與同步原語的底層實現 深入講解瞭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s) 的底層原理,包括如何利用CPU的Load-Linked/Store-Conditional (LL/SC) 指令或Test-and-Set (TAS) 匯編指令來實現無鎖(Lock-Free)或無等待(Wait-Free)的數據結構。詳述瞭信號量、互斥鎖和事件標誌等同步原語的內核級實現,並分析瞭在多核環境下,如何避免優先級反轉(Priority Inversion) 和死鎖(Deadlock) 問題的發生,重點介紹Priority Inheritance Protocol (PIP) 和 Priority Ceiling Protocol (PCP) 的實際應用。 3.2 DMA控製器驅動的精確同步 直接內存訪問(DMA)是實現高性能I/O的關鍵。本書詳細剖析瞭DMA傳輸的周期性、突發模式,以及如何精確地使用Cache一緻性機製(Cache Coherency) 和 內存屏障(Memory Barriers) 來確保CPU和DMA控製器對共享內存區域的訪問是同步和一緻的,避免數據損壞。 3.3 實時調試與性能分析工具鏈 傳統的調試方法在實時係統中往往會引入不可接受的擾動。本書推崇非侵入式(Non-Intrusive) 的調試技術。詳細介紹如何利用硬件跟蹤點(Trace Points)、JTAG/SWD接口的實時數據觀察功能,以及周期性定時器采樣技術,來捕獲關鍵任務的時序行為。同時,探討瞭如何構建一個自定義的實時事件追蹤(RT-Tracing) 係統,用於記錄內核事件流和任務切換點,從而精確診斷抖動源頭。 --- 目標讀者對象: 從事航空電子、醫療設備、工業自動化控製(PLC/IPC)的嵌入式軟件工程師。 正在進行RTOS內核二次開發、移植或商業化嵌入式産品內核選型的技術負責人。 攻讀計算機、電子工程或自動化領域的碩士及博士研究生。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高度理論化與工程實踐相結閤,所有代碼示例均基於成熟的開源內核源碼(如特定版本的Linux內核實時補丁或成熟的商用RTOS內核源代碼)進行深度解析和重構演示。讀者通過本書的學習,將能夠掌握構建高可靠性、高確定性嵌入式係統的底層核心技術。

用户评价

评分

從語言風格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敘事口吻是極其剋製而專業的,避免瞭任何誇張或過度簡化的錶達。它更傾嚮於使用精確的技術術語,但又不失清晰的邏輯引導。整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需要耐心研讀的嚴密論證,也有適閤快速查閱的結構化總結。例如,在總結不同葉片材料(如玻璃鋼、碳縴維復閤材料)的優缺點時,它沒有簡單地給齣優劣列錶,而是通過一個多維度的評分矩陣,直觀地展示瞭成本、耐久性、可加工性之間的權衡關係,這種信息的呈現方式極大地提高瞭信息的密度和對比效率。再者,書中對各種圖錶的製作質量令人贊嘆,所有的流程圖都經過瞭精心的簡化和規範化處理,避免瞭信息過載,確保瞭視覺焦點始終集中於關鍵的控製點。總而言之,這是一本結構嚴密、內容詳實,並且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價值的專業讀物,它成功地架起瞭從概念到實踐之間的橋梁,對緻力於相關領域的學習者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评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極強的“可操作性”的信心,這與許多紙上談兵的理論著作形成瞭鮮明對比。書中對於“製作”環節的描述,絕非簡單的羅列所需材料清單,而是深入到瞭每一個關鍵節點的工藝控製標準。例如,在涉及定子繞組製作時,作者不僅詳細說明瞭匝數和綫徑的選擇,還配以圖示解析瞭嵌綫時“順嵌”與“跳嵌”對電磁損耗的具體影響;在提及塔架結構設計時,則清晰地界定瞭不同風區對材料強度和抗扭轉性能的要求。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的“常見故障排查”單元。這些單元以問答或案例分析的形式齣現,涵蓋瞭從低風速下輸齣功率不達標,到軸承異響,再到逆變器過熱保護等一係列實際項目中可能遇到的棘手問題,並給齣瞭明確的、可驗證的解決方案。這種前瞻性的問題預判,極大地降低瞭讀者在實際動手過程中走彎路的可能性,使人感覺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身邊進行實時指導。

评分

這本書的知識體係構建得極為係統和嚴謹,它仿佛為一位零基礎的學習者繪製瞭一張通往風能應用前沿的詳盡地圖。開篇部分,對風能轉換的基本原理、不同類型的小型風機的曆史演進以及當前市場上的主流技術路綫進行瞭全麵的梳理和對比分析。這種宏觀的鋪墊為後續的深入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隨後,作者沒有急於展示具體的製作步驟,而是花費瞭大量的篇幅深入講解瞭空氣動力學基礎在葉片設計中的應用——如何通過翼型選擇、槳距角優化來實現最高的能量捕獲效率。這部分內容,即便是對於具備一定物理基礎的讀者來說,也提供瞭許多教科書上難以找到的實用案例和經驗公式。接著,核心部分關於發電機選型(如永磁同步發電機與直流有刷/無刷電機的比較)及功率電子電路(如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算法的實現原理)的論述,邏輯層次分明,循序漸進。作者似乎深諳技術轉化過程中的難點,總能在關鍵的轉摺點提供詳盡的數學推導和實際的工程約束條件分析,使得整個設計流程顯得既科學又接地氣。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其技術內容的深度上,更在於其對可持續發展和係統集成理念的強調。在討論完發電機的核心部件之後,作者將視角放寬,詳細闡述瞭小型風能係統在離網供電、混閤能源係統(如風光互補)中的集成應用。其中對於儲能電池管理係統(BMS)與風電輸齣的匹配優化,闡述得尤為透徹,這對於希望建立一個完整、可靠的微型電站係統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作者沒有止步於理論的講解,而是引用瞭幾個不同地理環境下的實際應用案例,如海島獨立供電、偏遠農牧區的照明係統等,通過這些真實數據的展示,讓讀者直觀地理解到設計決策背後的環境適應性考量。此外,書中對於安全規範和環保法規的提及,也體現瞭作者的責任心。例如,關於電磁兼容性(EMC)和噪聲控製的設計建議,確保瞭這項清潔能源技術在實際部署中能與周邊環境和諧共存,這在很多同類技術書籍中是常常被忽略的側麵。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采用瞭一種沉穩的啞光紙質,觸感溫潤而不失專業感。封麵的主視覺元素,那枚抽象化的風力渦輪葉片剪影,綫條簡潔有力,與書名“小型風力發電機設計與製作”形成瞭完美的視覺呼應。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或編者)在版式安排上的細緻考量。內頁的紙張選擇瞭略帶米黃色的高剋重紙張,這不僅有效減少瞭長時間閱讀帶來的視覺疲勞,也使得書中那些復雜的電路圖和機械結構剖麵圖的綫條顯得格外清晰銳利。文字排版上,正文的字號適中,行距寬鬆得體,這在技術手冊類書籍中實屬難得。更值得稱贊的是,對於關鍵公式和設計參數,它們被巧妙地用醒目的方框或不同字重進行瞭強調,即便是初次接觸此類技術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重點。翻閱過程中,我注意到書脊的裝訂工藝非常紮實,即便是多次翻開查閱特定章節,書頁也絲毫沒有鬆動或脫膠的跡象,這錶明齣版方在材料和工藝上的投入是相當認真的。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每次拿起都有一種對知識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评分

很专业的书籍,技术人员估计会很喜欢

评分

¥4T1.80(7折)

评分

6条

评分

小型风力发电机与燃料电池混合系统F

评分

书不错哦,感觉挺实用的,就是要花点时间研究!

评分

3.2T.2

评分

目前,据了解,国外已生产出15,40,45,100,225千瓦的风力发电机了。1978年1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克莱顿镇建成的200千瓦风力发电机,其叶片直径为38米,发电量足够60户居民用电。而1978年初夏,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投入运行的风力发电装置,其发电量则达2000千瓦,风车高57米,所发电量的75%送入电网,其余供给附近的一所学校用。

评分

第5章

评分

纪宁哑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