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個人從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終處於民俗的環境中,民俗像空氣一樣是人們須臾不能離開的。對於民俗社會來說,民俗又是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誌,是規範行為的準繩,是維係群體團結的黏閤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
中華民俗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是彼此認同的標誌,是規範行為的準繩,是維係群體團結的黏閤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在民俗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造、民族的真善美。
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其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華民族彼此認同的標誌,是祖國同胞溝通情感的紐帶。今天,我們將把民俗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和真諦展示給包括農民兄弟在內的廣大民眾,使他們對中華大地、對祖國同胞、對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淳厚的民俗民風懷有更深刻的眷戀、熱愛和崇敬。本書是《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之一,簡要介紹瞭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並配有民族服飾圖片,圖文並茂、通俗易懂。
作者簡介
萬輔彬,廣西民族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科技大學客座教授,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兼職博士生導師。齣版《中國古代銅鼓科學研究》等專著8部,發錶論文70餘篇。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蔣廷瑜,研究館員。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理事長。齣版《古代銅鼓通論》等專著12部,發錶論文80餘篇。1990年被評為廣西有突齣貢獻的專傢,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韋丹芳,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專業在讀博土生。已發錶論文20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銅鼓的起源和發展
萬傢壩古墓中的銅鼓與銅釜
陶釜 銅釜 銅鼓
銅鼎和銅鼓是同一個〔祖先〕
銅鼓的傳播與發展
銅鼓迴到民間
第二章 銅鼓的傳說
壯族民間傳說
布依族民間傳說
瑤民間傳說
苗族銅鼓的故事和傳說
彝族的民間傳說
其他民族關於銅鼓的民間傳說
第三章 銅鼓的主要類型與特點
銅鼓的分類
第四章 銅鼓的鑄造與審美
銅鼓的鑄造工藝
銅鼓的閤成成分
銅鼓的礦料來源
銅鼓的樂音追求
銅鼓的優美造型
銅鼓的裝飾藝術
第五章 銅鼓的社會文化功能
由炊具到樂器
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擊鼓與權力的象徵
擊鼓為號
溝通人神
走入民間
第六章 銅鼓的民俗
第七章 銅鼓的音樂和舞蹈
第八章 銅鼓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後記
精彩書摘
銅鼓作為權力的象徵,在廣西左江岩畫裏也有生動錶現。左江岩畫是戰國秦漢時期駱越人社會生活的文化遺跡,其留下的眾多銅鼓圖像,有一些是錶現“早期銅鼓的權力功能”①的畫麵。如在岩畫中,騎馬者或配劍者周圍都繪有3-4個銅鼓麵,首領兩足間置一個銅鼓的圖像也多有齣現②。圖像中的騎馬者、配劍者無疑是族群中具有身份和地位的統治者,而銅鼓則成瞭他們身份地位的最好錶徵,作為一種實施統治的符號。
古代文獻關於銅鼓作為權力象徵的記載非常豐富,大到朝廷典籍,小到個人遊記,以及民族史詩對此都有記述。《太平禦覽》引晉人裴淵《廣州記》說道:“俚僚貴銅鼓,……有是鼓者,極為豪強。”明代硃國楨的《湧幢小品》也有類似記載:“藏鼓二三麵,即僭稱寨主矣。”彝族英雄史詩《銅鼓王》說道:“銅價值高,有鼓便稱詔。誰個銅鼓多,那就稱大詔。那個銅鼓少,隻得稱小詔。”《明史,劉顯傳》則記載瞭這樣一個故事:萬曆元年(1573年),四川巡撫派劉顯進剿敘州都掌蠻大勝,戰敗的都掌蠻酋長阿大對其他各項損失並無多提,獨獨對銅鼓的丟失痛心疾首,大泣:“鼓聲宏者為上,可易韆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號稱王。鼓山顛,群蠻畢集。……鼓失則蠻運終矣。”這些記載都在反映這麼一個事實,即在當時的南方民族中,擁有銅鼓者,便擁有極大的權力,可以稱王稱霸一方,而失去銅鼓,則意味著統治權力的終結。
銅鼓作為權力的象徵,往往也被當作權力的信物傳給繼承人,如《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傢有銅鼓,子孫秘傳,號為右族。”同時,銅鼓還被作為對有功者的賞賜品,或嚮中央王朝進獻的貢品,如《舊唐書,東謝蠻傳》記載,東謝蠻對“有功勞者,以牛馬、銅鼓賞之”。《宋史·蠻夷傳》載:“乾德四年(966年),南州進銅鼓內附,下溪州刺史田思遷亦以銅鼓、虎皮、麝臍來貢。”以銅鼓作為賞賜,意味著統治權力的再分配;而以銅鼓作為嚮中央王朝進獻的貢品,則錶示對最高統治權的敬意和歸附①。
……
前言/序言
中國民俗文化叢書:銅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