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嚮東方:全球地圖中的澳門(第1捲·中英雙語版) [Sailed to the Global map of Macao]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內容簡介
澳門是歐洲商人、傳教士和探險者在東亞建立的居留地。在四百六十多年的交匯過程中,澳門成為聯係東西方經濟和文化的重要節點。《駛嚮東方:全球地圖中的澳門(第1捲·中英雙語版)》以古地圖為視角,帶領讀者重溫西方人從海上東來後的這段曆史,解讀全球化早期進程中東西方之間的互動。
作者簡介
張曙光,澳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澳門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國際關係學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張曙光,澳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澳門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國際關係學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原副校長。
目錄
序 言
上編 綜閤研究
“亞洲”概念的傳入及其在中國的反響
14~16 世紀葡萄牙製圖學的起源
地圖中的曆史——16~19 世紀東西方文明碰撞中的澳門
從跨國研究視角看全球地圖中的澳門
文化門戶:中美關係版圖上的澳門
下編 單圖研究
關於彩繪本《坤輿萬國全圖》的幾個問題
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中的動物
巴布達《中國新圖》研究綜述
關於蔔彌格《中國地圖冊》的幾個問題
前言/序言
本書反映的是中外曆史學者對澳門古地圖的部分解讀。地圖的功能無疑是多樣的,曆史地圖和古地圖尤為如此。古往今來,人們大都視地圖為一種信息來源,期待它真實地標示某物理位置的地點、方位和距離。不過,地圖功能遠不止於此。大英圖書館的地圖學專傢曾指齣:地圖“暗藏信息”,不經意間透露著關於“地圖繪製者或不同曆史階段對世界的認識”,這些信息“常常齣人意料”。一方麵,地圖風格的選用、版式設計和載體所用材料,不僅體現瞭繪製者的教育背景、階級屬性、職業類彆甚或個性特徵,也隱含瞭他(她)們的信仰、價值觀、曆史觀、世界觀和意識形態等。每幅曆史地圖都在講述一個故事和一段曆史。另一方麵,地圖可以創建客觀世界的不同形象,使知識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得以傳承。從這個意義上講,地圖是在文化大背景下生成的人類社會知識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澳門,自15 世紀末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引領的大航海時代中成為一個國際城市後,在全球地圖繪製中屢見身影。描繪澳門的地圖,以及包含澳門信息的地圖,由誰來繪製?如何繪製?以及為什麼繪製?與地圖和繪製者有關的故事和曆史是怎樣的?其中暗含的信息有哪些?更重要的是,讀者從中可以獲得什麼樣的曆史和文化隱語?針對這些問題,本書有幸邀請到曆史學者對與澳門相關的古地圖進行探討,並提齣大膽的解釋。
本書並非僅僅研究地圖製圖或地圖學,也不是簡單地闡述地圖的曆史。所邀請的作者學術背景多元,但主要集中在曆史學、地理學或圖書館學。他(她)們的學術觸角已深入曆史地圖研究的諸多方麵,不僅對於世界各地製作的地圖有深入的研究,也對製圖史這一成熟學科中的若乾問題多有探討。他(她)們不僅關注早期地圖的各種用途,更嘗試對涉及澳門曆史的地圖曆史意義做齣多樣化的解釋。
本書是澳門科技大學(MUST)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正在實施的“全球史與澳門”重大項目的一個階段性成果。澳門是歐洲商人、傳教士和探險者“碰撞東方”的第一站。在460 多年的東西方交流過程中,澳門成為東方和西方相會尤其是經濟和文化相交的一個重要連接點和平颱。澳門史無疑是全球史或世界史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據此,澳門科技大學的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自2008 年以來,以全球史觀開展瞭對現代澳門的研究。在北京大學著名全球史專傢錢乘旦教授帶領下,以及在澳門基金會的支持下,圍繞“全球曆史中的澳門”的主題推齣瞭一批專著,這些學術成果已在澳門、內地乃至國際曆史學界産生瞭一定的影響。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學者們一緻感受到,有必要搜集分散在世界各地館藏涉及澳門的曆史或古地圖,以此拓寬加厚研究澳門的現存曆史文獻。
學者們的提議恰巧與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資深圖書館學專傢戴龍基教授的相關設想不謀而閤。戴教授藉其在古地圖收集和研究方麵的見識和興趣,一直希望將散落在全球涉及澳門的地圖搜集、整理並建庫,為澳門曆史研究和公眾教育提供便利之需。學者們和戴教授的願景得到瞭曆史學界的一片稱贊。長期緻力於推動澳門社會與文化研究(或稱“澳門學”)的澳門基金會也予以積極迴應。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誌良博士是一位知名的澳門曆史學傢,他從基金會的宗旨和個人學術興趣齣發,大力鼓勵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在2013 年推齣“全球地圖中的澳門”項目。作為一項長期研究計劃,該項目旨在實現三個目標:第一,進一步拓展和凝練“全球史觀與澳門”這一研究領域;第二,在全球範圍內搜集並整理與澳門有關的曆史與古地圖以形成一條完整的澳門研究文獻鏈;第三,將澳門曆史地圖建成一個數據庫以服務於公共教育。為此,曆史學者、圖書館學者和地圖學者攜手實施這項艱巨但振奮人心的任務。
從項目順利立項到全麵開始實施,隻是萬裏徵程的第一步。即便如此,項目的研究人員在項目實施的不同階段已經付之辛勞。首先,他(她)們細讀現存關於澳門、內地、亞洲、歐洲和世界曆史的相關文獻,仔細梳理澳門成為國際城市的曆史背景。他(她)們特彆從東西方交流和早期全球化的敘事文獻中尋找蛛絲馬跡。其次,他(她)們閱讀關於曆史地圖和地圖學的書籍,特彆關注涉及澳門不同用途的地圖和製圖者,希望挖掘包含在地圖中價值極高的文獻數據,如地圖中所含的地理信息、製圖者的背景、信息來源渠道以及製圖者處理信息的方式等。接著,根據搜集到的綫索,研究人員進行綫上查找,查詢各地館藏網站的地圖目錄,包括公共的和私人的。他(她)們瀏覽瞭在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梵蒂岡和中國的相關館藏網頁。然後,他(她)們根據所選圖藏,前往藏地,特彆在尚未編目成冊的眾多地圖中深度搜尋相關地圖。一經發現與澳門相關的地圖,他(她)們即刻申請復印或掃描。與此同時,他(她)們針對相關信息廣泛查找並整理文獻資源。最後,研究者們將所選用的曆史地圖分類整理,略作小考並數字化。通過曆史地圖詮釋澳門曆史就從這裏起步瞭。
在實施該研究項目的第一階段,研究人員重點鎖定瞭哈佛大學的蒲賽圖書館(The Pusey Library of Harvard University)。在該館,60 萬餘種曆史地圖塵封在各式各樣的匣子裏,保存完好,其中尚有部分沒有編目。在這樣浩瀚的文庫裏搜尋,對研究人員的體力和意誌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他(她)們工作的目的隻有一個,即將所有把澳門標注為地名的曆史地圖納入搜集之列。經過不懈努力,他(她)們共搜集到五百幅曆史地圖,時間橫跨17 世紀早期至19 世紀後期。這些地圖中的大部分由西方人製作,對東方或世界都有描繪。也有幾幅圖齣自亞洲製圖者之手。這些地圖的製作風格多樣,有的呈塊印版,有的是手工繪製然後再以現代方法重印。一些地圖來自同一係列,另一些則取自地圖集或經典書籍中的插圖。
這些地圖的學術價值珍貴。它們所涵蓋的各類信息,足以作為曆史研究的原始檔案和第一手資料。正是基於此,本書的學者們隨即開始瞭“探訪全球地圖中的澳門”之旅。他(她)們的研究盡管方法和觀點略有不同,但無不涉及瞭曆史研究領域的前沿。
首先,他(她)們的研究希望進一步促進製圖學和曆史研究的“範式”轉變。例如,長期占據主流地位的“透明範式”(Transparency paradigm)被認為過時,因為它假設地圖是單一透明的,僅作為信息和工具為建構知識服務。由於這種傳統的研究思路假設地圖是“可靠”而準確的曆史依據,繼而鼓勵學者和製圖專傢主要探討地圖的精確度,因而備受爭議。相反,新的範式正在發展,或者稱為曆史範式。從定義上看,這個研究思路是將地圖當作一個特殊的曆史文件或記載。它認為,繪圖師製作地圖時,選擇信息以及如何選擇,不僅取決於其所掌握的信息,更取決於他(她)如何理解和取捨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這個過程依賴於繪圖師們對一個地方以及對該地的人民和文化的態度、見解和認識。而繪圖師們主觀的認知活動往往受到自身生活的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以緻地圖製作和書寫曆史一樣難以完全客觀或精確。
其次,本書的學者一緻認同應從“文化史”(Cultural history)的角度解讀地圖。作為一個相對較新、仍在發展的領域,文化史動員瞭曆史學者、人類學者或文化學者一起以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對人類的曆史經驗提供一種文化闡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思想、科學、藝術和技術)如何在文化的作用下演變?以貿易、旅遊、移民甚至戰爭為形式的社會交往如何通過文化錶達?對諸如此類的學術議題的破解,不僅需要交叉學科的視野,也需要文獻檔案的支持。曆史地圖正是這樣一個載體,足以對承載人際關係和社會交流經驗的文化形態做齣有意義的解讀。具體而言,地圖無疑是視覺再現,所包含的符號錶達瞭文化史的主要概念,如權力、意識形態、階級、認同、態度、種族和性彆等。基於這樣的理解,本書的學者們不僅緻力於研究地圖在相關的時空中如何錶達澳門,更重要而有趣的是,他(她)們探究製圖者們為瞭建立所需要的社會與政治、社會與文化的秩序, 是如何通過地圖傳遞或者刻意麯解客觀知識的。
再次,這部學術成果也部分地涉及“國際史”(International history)。作為對傳統的外交史的延伸,國際史雖然仍舊將國傢實力作為研究國際關係演變的一個要素,但其觸角已經從單純的國與國關係伸展到國傢與社會、國傢與人民、文化與文化的層麵。地圖可以服務於政治目的,曆史地圖猶然。它標誌著國傢的領土邊界,體現瞭民族國傢對領土的主權或司法管轄權。地圖常作為外交談判或調解衝突的曆史依據,自然或人為地從曆史上建構瞭國傢(特彆是相鄰國傢)之間的關係。曆史地圖對理解爭端的起源,甚至對國際衝突的和平解決都有實際意義。例如,曆史地圖在視覺上使曆史衝突更加直觀,再現瞭政治、外交甚至軍事手段解決衝突的曆史過程。民族國傢在對有爭議領土進行交涉時,可依據曆史地圖爭取在外交談判中的有利地位。從這個意義上講,地圖本身足以成為國際爭端或衝突的起因。又如,在製圖的必要性和內容的取捨方麵,如果爭端雙方達成一緻,並簽署協議予以確認,地圖就被賦予瞭一定的權威性。但若同一個地區的兩幅地圖中,隻有單邊認同,錶明製圖者的疆域概念不同,就有可能上升為爭端或衝突。國傢實力在地圖的製作、使用和傳播上有所體現,所以曆史地圖不僅錶述國傢關係,也體現國傢和社會、國傢和人民之間的關係。
最後,這部研究成果是以一種特殊的史料體現“全球史”(Global history)或“跨國史”(Transnational history)的學術視野。關於全球化的起因仍在激烈爭辯中。曆史學傢以國際化、全球化的視野,著眼全球大背景,著手探索人類集體經驗的演化,並對其過程進行敘述。他(她)們藉助於曆史的大視角、長焦距,描述跨地區、跨國傢、跨民族和跨文化的人類和社會演變,並分析演變過程中的共性或差異性、連續性或不連續性。例如,專題地圖首次齣現在16 世紀,在製圖的功能上體現齣跨時空、連貫性等特徵。此類地圖的發展使得製圖目的更加多元(如描述地質、地理甚至政治變化),並使用瞭多樣技術進行製作。全球史和跨國史學者自然將專題地圖當作圖像文本,置於地區甚至全球的環境或背景中,將涉及某個地區的自然、社會、政治、文化、經濟或社會等方麵的信息整閤在他(她)們的曆史敘事中。具體而言,澳門與初期和近代的全球化有著怎樣的互動關係?它在東西方交流和整閤的演化過程又擔負瞭怎樣的角色?地圖,尤其是專題地圖,對此類議題無疑提供瞭解答綫索。
本書以及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的“全球地圖與澳門”項目或許顯得有些雄心勃勃。簡言之,其目的不僅在於搜集、整理、保存和再現澳門的曆史,還希望將澳門的曆史進程放在中西文化的連接以及全球化與區域發展的交互界麵中去敘說,並以此努力推動製圖學和曆史研究的範式轉變。文集、善本、世界全圖和地圖總集,古色古香。打開封沉的曆史,讀者得以一瞥全球化早期的復雜形態。而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澳門齣現在東西方的那一個交匯處。這就是本書的作者們試圖奉獻給讀者的一份心意。
在此,恭賀本書所有的作者以及參與此項目的所有研究人員,感謝澳門基金會和澳門特彆行政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對本項目的慷慨資助,也特彆感謝哈佛大學蒲賽圖書館為本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的可貴幫助。當然,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的獨到眼光和專業精神保障瞭本書的麵世。
2014年6月
於澳門 仔島
駛嚮東方:全球地圖中的澳門(第1捲·中英雙語版) [Sailed to the Global map of Macao]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駛嚮東方:全球地圖中的澳門(第1捲·中英雙語版) [Sailed to the Global map of Macao]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