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簡直是一次對現代航空器“大腦”和“神經係統”的全麵解剖,對於係統集成和控製理論有興趣的讀者來說,價值無可估量。我過去總覺得飛行控製係統是黑箱子,但讀完這本書後,對飛控的架構設計有瞭醍醐灌頂的認識。作者對電傳飛控(Fly-by-Wire)的冗餘設計和故障隔離策略的論述達到瞭極高的水準。他們詳盡地對比瞭不同架構下的響應速度和穩定性裕度,分析瞭軟件在環(Software-in-the-Loop)仿真和硬件在環(Hardware-in-the-Loop)測試中的必要性。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人機交互界麵(HMI)的章節,它不僅關注瞭顯示器的信息密度,更深入討論瞭飛行員的認知負荷管理。書中引用的案例,涉及瞭從客機到高機動戰鬥機在不同飛行包綫下的控製律設計差異,這種跨領域對比,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對於想要從事復雜係統架構設計的年輕人而言,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框架是堅實且極具前瞻性的,它教會我們如何在一個高度復雜的係統中保持清晰的邏輯主綫,確保萬無一失的安全冗餘。
评分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在探討航空電子設備(Avionics)的標準化和互操作性方麵,展現瞭遠超一般教材的洞察力。它沒有止步於介紹各個模塊的功能,而是聚焦於整個機載網絡的構建哲學。數據總綫技術,特彆是以時間和麵嚮服務的架構(SOA)為核心的現代數據鏈的演進,被闡述得深入淺齣。書中對嵌入式係統的實時性要求進行瞭細緻的量化分析,並討論瞭如何在高電磁乾擾環境下保證數據傳輸的完整性,這一點對於追求高可靠性的軍用平颱設計至關重要。此外,關於係統安全性和網絡安全(Cybersecurity)的章節,簡直是雪中送炭。麵對日益增長的網絡威脅,這本書提供瞭一套從設計源頭就植入安全防護的係統性方法論,而不是事後打補丁。我特彆欣賞作者對DO-254/DO-178C等關鍵適航標準的引用和解讀,它們將規範要求與工程實踐緊密地聯係瞭起來,讓原本枯燥的規範變得鮮活起來,成為瞭指導設計決策的有力工具。
评分說實話,市麵上很多技術書籍都過於偏重理論推導,讀起來晦澀難懂,但這本書在係統工程的項目管理和生命周期規劃上,提供瞭極為實用的操作指南。它詳細闡述瞭V模型在現代大型航空項目中的具體應用,並對需求獲取、係統分解、集成測試和驗證(Verification & Validation)的各個階段的關鍵産齣物進行瞭清晰的界定。我發現書中關於成本估算和風險管理的章節,對項目經理尤其友好,它提供瞭一種自上而下的分解方法,確保設計決策始終與商業目標和時間錶保持一緻。作者沒有迴避現實中的妥協與權衡,比如在性能、成本和進度這“鐵三角”之間如何通過量化決策進行動態平衡。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總在給你上項目管理課,他告訴你哪裏容易齣錯,哪裏最需要投入資源。對於初涉大型復雜工程項目的團隊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無價的路綫圖,幫助他們避免重蹈覆轍,實現高效且可控的項目交付。
评分這部航空航天技術叢書的最新力作,實在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工程學聖經!我從頭到尾把它翻瞭個遍,感受最深的就是作者那種對工程細節近乎偏執的追求。特彆是關於飛行器結構可靠性分析的那幾章,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深度。他們不僅介紹瞭傳統的應力分析方法,還深入探討瞭復閤材料在現代機身設計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有限元分析來預測疲勞壽命。這本書的圖錶繪製得極其精美,那些復雜的力學模型和空氣動力學截麵圖,一下子就把抽象的理論具象化瞭。對於我這種長期在設計一綫摸爬滾打的工程師來說,裏麵提到的優化算法,比如基於遺傳算法的翼型改進方案,簡直是及時雨。我立刻把書中介紹的一個低速失速預警係統的迭代方法應用到瞭我們正在進行的原型機測試中,效果立竿見影。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是什麼”,更多的是“如何做”的實踐指南,讓你能真切感受到從概念到實體飛行的每一步艱辛與巧妙。它對材料科學和製造工藝的結閤點闡述得尤為透徹,讓人意識到,再好的設計圖紙,也離不開對現實約束的深刻理解。
评分這是一本充滿曆史沉澱又緊扣未來脈搏的書。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適航性”(Airworthiness)理念演進的宏大敘事。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規則,而是追溯瞭兩次世界大戰後航空事故教訓如何逐步催生齣現代的設計哲學。這種對“經驗的積纍”與“科學的迭代”的深刻反思,賦予瞭全書一種厚重的曆史感。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看到早期試飛員們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寶貴數據是如何被抽象成今天設計手冊上的安全裕度係數。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在維護診斷(Predictive Maintenance)中的潛力進行瞭審慎的評估,既看到瞭其帶來的效率革命,也指齣瞭其在可解釋性(Explainability)方麵帶來的監管挑戰。這種既樂觀又審慎的態度,正是優秀工程師應有的品質。這本書成功地在曆史的基石上,為我們描繪瞭下一代飛行器在設計理念上可能發生的範式轉移。
评分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
评分民机适航设计必要的书籍,非常好。
评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啦
评分70年代以后,飞机电子系统迅速向数字化、综合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先进的、具有标准化模块结构的电子系统,某些专用系统已逐渐演变为通用系统(如综合显示系统以及部分计算机)。在通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扩展相应的专用系统,就能适应不同任务的飞机的需要。 随着技术进步和功能及经济性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航空电子系统发展的趋势是综合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现代先进的飞机在硬件和软件综合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在大大提升飞机功能和性能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飞机的成本。目前机载航空电子系统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座舱综合显示控制、综合数据处理、综合导航引导、综合监视与告警等方面。 A380和波音787都实现了驾驶舱和客舱电子系统的全面综合,使航空电子体系更加完整和协调;同时也将空地应用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便于实现空地运行网络化管理和满足空地一体化无缝隙不间断服务的需求。随着新航行系统的部署,地空和空空数据链在新航行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得航电系统与地面系统能紧密地融合。 近20年来,民用飞机利用电传飞行控制系统(FBW)替代传统的机械操纵系统,并广泛应用主动控制技术(ACT),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目前,欧美等先进的民用飞机,如:A320、A340、波音777、A380、波音787等都以数字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为基础,应用主动控制技术的成功范例,代表了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以开放式结构和模块化为特征的航电系统在A380和波音787飞机上达到了新的水平。A380飞机航空电子系统是基于ARINC653标准的、开放式的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IMA),由航空电子全双工以太网(AFDX)和18个IMA模块构成;波音787飞机航空电子系统采用满足ARINC 653标准的、开放式系统结构的通用核心系统(CCS),并采用满足ARINC664标准的、光纤以太网的通用数据网络(CDN)。正如柯林斯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所说:“无论是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也无论是干线机还是支线机,甚至不管是固定翼飞机还是旋翼飞机,不同平台的任务系统或许在功能上有差别,但以模块化的系统与开放式结构为基础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可以缩短系统开发的周期,使产品更具竞争能力。特别在软件比例不断上升的今天,航空电子系统软件的不断升级已经成为提高系统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导航系统按获得导航信息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无线电导航、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天文导航、多普勒导航和仪表导航等系统;按作用距离的远近不同,可分为超远程导航、远程导航、中程导航、近程导航和进场着陆导航(无线电控制着陆)等系统;按定位基准不同,可分为绝对导航(在全球坐标系中确定飞机的瞬时位置)和相对导航系统(按指定地点确定飞机的瞬时位置)。多种导航系统测量参数的综合利用,可以达到比任何单个系统更高的精度。导航系统与自动驾驶仪交连,可以进一步提高导航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减轻飞行员的负担。
评分国外的关于飞机系货统工程的介绍,就是内容少了点,不过都是干货
评分70年代以后,飞机电子系统迅速向数字化、综合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先进的、具有标准化模块结构的电子系统,某些专用系统已逐渐演变为通用系统(如综合显示系统以及部分计算机)。在通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扩展相应的专用系统,就能适应不同任务的飞机的需要。 随着技术进步和功能及经济性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航空电子系统发展的趋势是综合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现代先进的飞机在硬件和软件综合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在大大提升飞机功能和性能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飞机的成本。目前机载航空电子系统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座舱综合显示控制、综合数据处理、综合导航引导、综合监视与告警等方面。 A380和波音787都实现了驾驶舱和客舱电子系统的全面综合,使航空电子体系更加完整和协调;同时也将空地应用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便于实现空地运行网络化管理和满足空地一体化无缝隙不间断服务的需求。随着新航行系统的部署,地空和空空数据链在新航行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使得航电系统与地面系统能紧密地融合。 近20年来,民用飞机利用电传飞行控制系统(FBW)替代传统的机械操纵系统,并广泛应用主动控制技术(ACT),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目前,欧美等先进的民用飞机,如:A320、A340、波音777、A380、波音787等都以数字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为基础,应用主动控制技术的成功范例,代表了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以开放式结构和模块化为特征的航电系统在A380和波音787飞机上达到了新的水平。A380飞机航空电子系统是基于ARINC653标准的、开放式的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IMA),由航空电子全双工以太网(AFDX)和18个IMA模块构成;波音787飞机航空电子系统采用满足ARINC 653标准的、开放式系统结构的通用核心系统(CCS),并采用满足ARINC664标准的、光纤以太网的通用数据网络(CDN)。正如柯林斯公司的首席运营官所说:“无论是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也无论是干线机还是支线机,甚至不管是固定翼飞机还是旋翼飞机,不同平台的任务系统或许在功能上有差别,但以模块化的系统与开放式结构为基础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共同性,可以缩短系统开发的周期,使产品更具竞争能力。特别在软件比例不断上升的今天,航空电子系统软件的不断升级已经成为提高系统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导航系统按获得导航信息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无线电导航、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天文导航、多普勒导航和仪表导航等系统;按作用距离的远近不同,可分为超远程导航、远程导航、中程导航、近程导航和进场着陆导航(无线电控制着陆)等系统;按定位基准不同,可分为绝对导航(在全球坐标系中确定飞机的瞬时位置)和相对导航系统(按指定地点确定飞机的瞬时位置)。多种导航系统测量参数的综合利用,可以达到比任何单个系统更高的精度。导航系统与自动驾驶仪交连,可以进一步提高导航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减轻飞行员的负担。
评分书是不错,定价太高了。当然这不是JD的问题。
评分价格比较贵,但包装很好
评分专业书籍,正在努力学习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