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數字視頻基礎知識
1.1 數字視頻的基本概念
1.1.1 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
1.1.2 幀速率和場
1.1.3 分辨率和像素寬高比
1.1.4 視頻色彩係統
1.1.5 數字音頻
1.1.6 視頻壓縮
1.1.7 數字視頻攝錄係統
1.2 數字視頻應用理論基礎
1.2.1 電視製式
1.2.2 標清、高清、2K和4K
1.2.3 DVD與Blu-ray光盤
1.2.4 流媒體與移動流媒體
1.3 影視創作理論基礎
1.3.1 濛太奇與影視剪輯
1.3.2 影片語言要素
1.3.3 濛太奇的分類與錶現形式
1.3.4 影視節目製作的基本流程
2 Premiere Pro CS6概述
2.1 Premiere的發展
2.1.1 Premiere的曆史
2.1.2 Premiere Pro與Premiere Pro 1.5
2.1.3 Adobe Production Studio與Premiere Pro 2.0
2.1.4 Adobe Creative Suite 3與Premiere Pro CS3
2.1.5 Adobe Creative Suite 4與Premiere Pro CS4
2.1.6 Adobe Creative Suite 5與Premiere Pro CS5
2.1.7 Adobe Creative Suite 6與Premiere Pro CS6
2.1.8 專業數字視頻工作流程
2.1.9 Premiere Pro CS5的新增功能
2.1.10 Premiere Pro CS6的新增功能
2.2 安裝Premiere Pro CS6
2.2.1 Premiere Pro CS6的係統需求
2.2.2 安裝與注冊
2.3 工作空間
2.3.1 Premiere Pro鳥瞰
2.3.2 自定義工作空間
2.3.3 預置工作空間與管理工作空間
2.4 基本工作流程
2.4.1 新建或打開項目
2.4.2 采集或導入素材
2.4.3 整閤並剪輯序列
2.4.4 添加字幕
2.4.5 添加轉場和特效
2.4.6 混閤音頻
2.4.7 整閤輸齣
3 配置項目
3.1 創建項目並配置項目設置
3.1.1 項目概述
3.1.2 創建與使用項目
3.1.3 項目設置
3.1.4 創建與設置序列
3.2 首選項
3.2.1 首選項概述
3.2.2 設置首選項
4 采集、導入與管理素材
4.1 視頻采集與錄音
4.1.1 連接並設置係統
4.1.2 手動采集的基本方法
4.1.3 自動采集的基本方法
4.1.4 批采集
4.1.5 使用離綫文件
4.1.6 錄音
4.2 導入素材
4.2.1 Premiere Pro支持導入的文件格式
4.2.2 從媒體瀏覽器導入文件
4.2.3 使用Adobe Bridge
4.2.4 導入音頻
4.2.5 導入靜止圖片
4.2.6 導入分層的Photoshop和Illustrator文件
4.2.7 導入圖片序列
4.2.8 導入項目文件
4.2.9 使用Adobe Dynamic Link導入After Effects閤成
4.2.10 導入RED R3D源文件
4.2.11 新建元素
4.3 管理素材
4.3.1 自定義項目調闆
4.3.2 使用素材箱(Bin)
4.3.3 管理素材的基本方法
4.3.4 分析並解釋素材
4.3.5 設定故事闆
4.3.6 使用項目管理器打包項目
4.3.7 管理元數據
4.3.8 使用人臉檢測功能查找素材
5 創建與編輯序列
5.1 使用監視器調闆
5.1.1 源監視器與節目監視器概覽
5.1.2 監視器調闆的時間控製
5.1.3 在監視器調闆中顯示安全區域
5.1.4 在監視器調闆中選擇顯示場
5.1.5 選擇顯示模式
5.1.6 播放素材和節目
5.1.7 參考監視器
5.2 使用時間綫調闆
5.2.1 時間綫調闆概覽
5.2.2 時間綫調闆基本控製
5.3 軌道控製
5.3.1 軌道的基本管理方法
5.3.2 設置軌道的顯示風格
5.3.3 使用同步鎖定
5.3.4 隱藏與鎖定軌道
5.4 裝配序列
5.4.1 在源監視器中剪輯素材
5.4.2 插入編輯和疊加編輯
5.4.3 設置目標軌道
5.4.4 手動拖曳添加素材片段
5.4.5 三點編輯和四點編輯
5.4.6 嚮序列中自動添加素材
5.4.7 替換素材
5.5 在序列中編輯素材
5.5.1 選擇素材片段的基本方法
5.5.2 編輯素材片段的基本方法
5.5.3 素材片段的分割與伸展
5.5.4 素材片段的鏈接與結組
5.5.5 波紋編輯與滾動編輯
5.5.6 滑動編輯與滑行編輯
5.5.7 使用剪輯監視器
5.5.8 使用交錯視頻素材
5.5.9 生成靜止素材片段
5.6 高級編輯技巧
5.6.1 使用標記
5.6.2 序列嵌套
5.6.3 子素材
5.6.4 編輯多攝像機序列
5.6.5 Time Remapping效果
5.6.6 使用語言分析功能
5.7 影片預覽
5.7.1 預覽序列
5.7.2 上屏預覽
6 添加轉場
6.1 鏡頭的切換與轉場概述
6.1.1 轉場的基本原理
6.1.2 單邊轉場與雙邊轉場
6.2 添加轉場的基本流程及方法
6.2.1 添加轉場的基本流程
6.2.2 添加轉場
6.2.3 替換轉場
6.3 默認轉場
6.3.1 施加默認轉場
6.3.2 設置默認轉場
6.3.3 設置默認轉場長度
6.4 轉場控製
6.4.1 在效果控製調闆中顯示轉場
6.4.2 設置轉場對齊
6.4.3 同時移動切綫和轉場
6.4.4 改變轉場長度
6.4.5 設置選項
6.4.6 可自定義轉場--使用漸變劃像轉場
6.5 轉場分類講解
6.5.1 三維運動轉場
6.5.2 溶解轉場
6.5.3 孔形轉場
6.5.4 映射轉場
6.5.5 翻頁轉場
6.5.6 滑動轉場
6.5.7 特殊轉場
6.5.8 拉伸轉場
6.5.9 劃像轉場
6.5.10 縮放轉場
7 音頻混閤
7.1 Premiere Pro與音頻混閤基礎
7.1.1 音頻閤成的基本原理
7.1.2 Premiere Pro中的音頻混閤概述
7.1.3 音頻混閤器調闆概述
7.1.4 查看音頻波形
7.2 音頻處理與轉換
7.2.1 音頻萃取和渲染替換
7.2.2 聲道映射
7.2.3 聲道轉換
7.3 調節音量和聲像平衡
7.3.1 調節增益和音量
7.3.2 聲像平衡
7.4 高級混音技巧
7.4.1 使用子混音軌道
7.4.2 使用發送
7.4.3 施加軌道音效
7.4.4 自動化音頻控製
7.5 音頻轉場與音頻效果
7.5.1 音頻轉場概述
7.5.2 音頻效果概述
7.6 創建5.1環繞聲
7.6.1 5.1 環繞聲概述
7.6.2 環繞聲編碼技術概述
7.6.3 創建5.1環繞聲實踐
7.7 整閤Audition為影片配音
7.7.1 嚮Audition中插入視頻
7.7.2 插入配樂與配音
8 創建字幕
8.1 使用Title Designer創建字幕的基本流程
8.1.1 Title Designer與字幕
8.1.2 創建新字幕
8.1.3 使用字幕模闆
8.2 編輯字幕的基本方法
8.2.1 顯示字幕背景畫麵
8.2.2 字幕安全區域與動作安全區域
8.2.3 輸入文本
8.2.4 格式化文本
8.2.5 處理段落文本
8.2.6 繪製圖形
8.2.7 插入Logo
8.2.8 對象的排列、對齊與分布
8.2.9 轉換對象
8.2.10 填充、邊綫與投影
8.2.11 設置樣式與樣式管理
8.2.12 創建滾動字幕
9 動畫與效果
9.1 關鍵幀動畫
9.1.1 關鍵幀動畫概述
9.1.2 操作關鍵幀的基本方法
9.1.3 創建位移動畫實踐
9.2 施加效果
9.2.1 效果的基本分類與施加方法
9.2.2 使用效果調闆進行效果管理
9.2.3 使用效果控製調闆設置效果
9.2.4 創建效果動畫實踐
9.2.5 調整層(Adjustment Layers)
9.3 色彩校正
9.3.1 色彩校正概述
9.3.2 設置色彩校正工作空間
9.3.3 快速色彩校正
9.3.4 色彩平衡、角度和飽和度控製
9.3.5 調節色彩平衡和飽和度
9.3.6 使用麯綫調節色彩和亮度
9.3.7 使用色階調節亮度
9.3.8 定義素材片段的色調範圍
9.3.9 設置調色範圍
9.3.10 使用Adobe拾色器
9.4 效果分類講解
9.4.1 調節效果
9.4.2 模糊和銳化效果
9.4.3 通道效果
9.4.4 扭麯效果
9.4.5 圖像控製效果
9.4.6 噪波和噪點類效果
9.4.7 透視效果
9.4.8 生成與渲染效果
9.4.9 風格化效果
9.4.10 時間效果
9.4.11 變換效果
9.4.12 轉場效果
9.4.13 其他效果
10 閤成與摳像
10.1 閤成概述
10.1.1 透明的基本原理
10.1.2 視頻閤成的基本原理
10.1.3 解釋Alpha通道
10.1.4 調節素材的不透明度
10.2 使用摳像
10.2.1 摳像基本流程實踐
10.2.2 使用Chroma Key
10.2.3 使用Color Key
10.2.4 使用RGB Difference Key
10.2.5 使用Blue Screen Key和Green Screen Key
10.2.6 使用Non Red Key
10.2.7 使用Luma Key
10.2.8 使用Multiply Key和Screen Key
10.3 使用濛版
10.3.1 使用Image Matte Key創建圖像濛版
10.3.2 使用Difference Matte Key
10.3.3 使用Track Matte Key
10.3.4 使用Garbage Matte創建多邊形濛版
11 輸齣與創建視頻光盤
11.1 輸齣
11.1.1 輸齣文件格式概述
11.1.2 使用Adobe Media Encoder進行輸齣
11.1.3 輸齣到DV帶
11.1.4 從監視器輸齣幀
11.1.5 輸齣XMP元數據與視頻語言搜索
11.2 整閤Encore創建DVD和藍光(Blu-ray)影碟
11.2.1 創建DVD和藍光(Blu-ray)影碟概述
11.2.2 創建DVD或藍光(Blu-ray)影碟的基本流程
很满意,比实体店便宜很多。
评分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严格意义上讲,本书不但可以看做是胡赳赳十余年来潜心于传媒运作、观察传播规律、透视媒体现象的集大成之作,更可以说是对自己从业数载的一个总结和自省。作者在书中既一针见血地对有违新闻伦理、感官异化的传统纸媒的报道产生了批判,又对市场化下报纸的广告运作做出了尖锐的讽刺。尽管诸如“报纸下半身”这样的粗糙比喻有些颇为不当,但对于彰显一种明确的立场,似乎更增加了几分个性色彩。若从学术的传承来讲,我们很难把这样一个重于思考的作者结集庸俗地定性为一本教科书来看待,但通过作者大量引用麦克卢汉的名言来看,这样的假设势必是苍白的。从这点来看,作者所说的“掌控媒体比占有信息更重要”这样的观点,俨然是对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经典断语“媒介即信息”的进一步诠释。只不过,相较于呆板的理论,作者风趣的比喻和特有的“赳赳体”遮蔽了枯燥的传播知识。即便是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的人,大致也能够读懂作者的思想。
评分媒介和技术的剧烈变革,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发生裂变,从传播到互播的过程也厘清了整个媒介发展的脉络。本书的作者提醒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并且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正如作者所言:“从媒体到新媒体,没有另外一条道路可以选择。”实际上,相对于新的传播工具的兴起,我们也大可不必用焦虑的心态来看待传统媒介的日渐式微,而如何找寻一种突围机遇,恰恰是包括作者在内的传统媒体应对时代发展所不可忽视的问题关键。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零基础的可以看看,挺基础开始的
评分4.1.4 批采集
评分中文版本 黑白印刷 要是彩色的就更好了 毕竟是做视频的教材 黑白看起来不舒服
评分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想很多人一定会和我有一致的看法。 “成功就靠这点破英语”,这样的标示不比“超级成功学”这样的心灵鸡汤号召力来得弱,但是却没有落伍的形而上学那般虚无缥缈。 不得不承认英语在现在社会的地位,它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制胜武器,靠英语成就自己的人不胜枚举,这样的成功复制法实实在在,有血有肉。 如果这本书畅销,我们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它正中很多人的下怀。这个社会的浮躁之风由来已久,没有主流思想的遏制,导致浮躁之人愈加浮躁。 只靠一本书,就能赢天下么? 我们对于任何一本畅销书的宣传语都要清醒理智地看待,也许你因为它而热血沸腾一时冲动,但是冷静下来你要清醒地面对,即便再经典的著作,我们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那么不得不说,除了映衬表面的那些浮躁之气,我在这本书里也看到了很多很多。 如果说在学英语的人中有两个极端,有一类人基础雄厚,脑子里的单词车载斗量,就是无法开口;还有一类人基本上搞不清楚语法,会的那几个复杂词汇屈指可数,但是就是能随时随地和老外谈笑风生。 那么以我的角度看,英语六级虽然没有过600,不过肯定也是脱离英语小白菜的行列了,那么完全有能力综合两类人的长处。显然,我认为先具备第二类人的能力是最划算的。这也是这本书讲述最核心有价值的东西。 我觉得,作者这种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明显效果的抓重点思想是最值得借鉴的。无论是看美剧,模仿发音,还是选择地道有亮点的句式,精中选精,都能够让我们迅速看到进步的成果,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市场化的包装手段。这是对每个在英语学习道路上奋斗的筒子们最大的鼓舞。 那么在此基础上再扩充自己的储备,很显然会事半功倍。 笑傲江湖里的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之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辩题,那么显然是剑宗赢了,不管道理上是否经得起推敲。 我觉得英语也是这样,先把剑招练得出神入化,已经可以击退一大把敌人了,毕竟我们不需要和那么多绝顶高手拼个你死我活。然后苦练内功,你会发现早已经走在同辈的前列了,别人只有望你项背的份儿。 成功是摆在那的,不过要等待你揭开浮躁的面纱 。 网上有很多免费的杂志,实际生活中是需要买的,多看,审美自然提高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