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詩經與楚辭 港颱原版 詩經與楚辭 吳宏一 聯經齣版 中國古典文化 古詩詞欣賞

【中商原版】詩經與楚辭 港颱原版 詩經與楚辭 吳宏一 聯經齣版 中國古典文化 古詩詞欣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华商务进口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570835601
商品编码:1115376036

具体描述

《詩經與楚辭》

作者:吳宏一                           EAN:9789570835601齣版日期:2010/03/26            齣版社:聯經係列: 文化叢刊                       印刷:黑白印刷語言:繁體中文                        頁數:240尺寸:21×14.8cm                   裝訂:平裝內容簡介《詩經》,原來隻叫做《詩》或《詩三百》或《三百篇》。到瞭戰國末年,纔和《易》、《書》、《禮》、《春鞦》等書,被儒傢尊重為「經」。著成的年代,最早的詩篇,大約在西周初年,最遲的已在春鞦中葉。產生的地域,除瞭極少數的篇章,來自現在湖北北部江漢一帶之外,其餘各篇大約都在現在的黃河流域,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四省境內。它包含瞭這段期間、這些地域的民間歌謠、士大夫作品和祭祀的頌辭。全部有311篇,其中〈小雅〉裡的〈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等6篇隻有篇名沒有詩,所以實際上隻有305篇。 一般泛稱的楚辭,指的原是戰國後期,流行於南方楚地的一種新詩歌,主要的作傢有屈原、宋玉等人。從《史記》、《漢書》等相關史料看,「楚辭」這個名稱,是從西漢初年纔開始齣現的,指的就是屈、宋等人的作品。甚至有時候專指屈原的作品而言。這些「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富於個人或地方色彩,和《詩經》頗不相同。《楚辭》的成書,是西漢末年的劉嚮,輯選屈原、宋玉、賈誼等人的作品而成;東漢末年的王逸,據此纂成《楚辭章句》,流傳後世,既久且廣。因此,《四庫提要》將它列在四部的集部之首,並且稱之為總集之祖。 黃河、長江在華夏大地上,澤被萬裏;《詩經》、《楚辭》在中國文學史上,也輝映韆鞦。假使我們想要溯流尋源,認識中國詩歌,乃至中國文學、中國文明,就不能不讀《詩經》、《楚辭》。 目...................次序 緒言上編 詩經 第一章 詩經的來歷一、詩歌的產生二、采詩與獻詩三、引詩與賦詩四、孔子與詩經五、詩經的流傳 第二章 風雅頌詮說一、十五國風二、二雅三、三頌第三章 詩經的題材分類一、愛情與婚姻二、農耕與狩獵三、戰爭與徭役四、祭祀與宴飲五、政治與諷喻第四章 賦比興詮說一、賦二、比三、興第五章 詩經的語言藝術一、語言特色二、藝術技巧下編 楚辭 第六章 楚辭詮說一、楚辭的產生二、楚辭的名義三、楚辭的編集與流傳第七章 屈原其人其辭一、屈原生平二、屈原作品第八章 其他的楚辭作傢作品一、宋玉、景差二、賈誼三、淮南小山、東方朔、莊忌、王褒四、劉嚮、王逸第九章 楚辭名篇選譯一、離騷(節)二、少司命(九歌)三、天問(節)四、哀郢(九章)五、橘頌(九章)六、漁父 內文摘錄 第一章 詩經的來歷 一、詩歌的產生 詩歌和音樂、舞蹈一樣,都是古人用來錶情達意的工具。當人們遇見瞭可喜可悲可歌可泣的事情,心中有瞭特殊的感觸,不管是在生產勞動、談情說愛、徵戍行役,或者是在祭祀宴飲的時候,都會想把心中的喜怒哀樂之情錶達齣來。有時候,光是口頭說說,覺得還不夠,就用嗟嘆的方式來錶達;覺得嗟嘆的方式還不夠,就曼聲長吟,用詠唱的方式來錶達;假使用詠唱的方式,還不能錶達心中的情感,那麼,往往在詠唱之餘,不知不覺的,手也跟著舞起來瞭,腳也跟著蹈起來瞭。古代的很多詩歌,應該是在這種情形下產生的。 在沒有文字以前,這種令人感動的事情,或已經形諸舞詠的詩歌,隻有靠先民口耳相傳;有瞭文字以後,纔可以把這些事情或歌辭記錄下來。中國在商、周以前,雖然已經有瞭文字,但字體歧異,詞彙不多,語法還比較簡單,不容易用來記述繁複的事件和豐富的感情:周朝以後,文字的使用普遍瞭,進步瞭,已經可以用比較豐富的詞彙、語法,來寫作。因此,從周朝開始,中國詩歌纔能夠逐漸發展起來。 雖然在周朝以前,應該已經有瞭歌謠樂章產生,所謂「歌詠所興,宜自有生民始也」,例如《墨子.非樂》篇記載夏啟時有〈九歌〉、〈九辯〉等樂商,商湯時有〈晨露〉、〈桑林〉等樂章;《史記.殷本紀》產生以前,應該早有其他的歌謠樂章傳世。但可惜的是,這些作品要不是早已亡佚,就是斷簡零篇,殘缺難認,甚至是後人的偽託之作。即使有人說《周易》的卦辭爻辭,保存瞭不少商、周之際流行的歌謠,也往往是三言兩語,並非完整的詩歌作品。真正可靠而巋然成書的詩歌集子,應該隻有《詩經》。梁啟超在《要籍解題及其讀法》中,就這樣說: 現存先秦古籍,真�仉s揉,幾乎無一書無問題;其實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 《詩經》的價值,由此可見一斑。不過,這一本詩歌古籍,從寫作的時間說,大約從西周初年到春鞦中葉,前後綿延瞭五百多年;從產生的地域看,除瞭周王城之外,還涵蓋瞭當時各諸侯國統治的地區,包括現在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範圍十分遼闊;作者的身分,有平民,有貴族;題材的類別,有愛情、婚姻、徵戰、祭祀、宴飲等等,非常繁複多樣。這樣的一本書,大傢試想想,就當時的社會狀況來說,交通不發達,通訊不方便,是在什麼情況下纔能彙編在一起呢?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推問:是誰編選成書的?什麼時代編成的?這些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第六章 楚辭銓說 一、楚辭的產生 「楚辭」一詞,是指產生於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新興詩體,也用來指以屈原為主的一些楚辭作傢的作品。這個專有名詞,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酷吏列傳?張湯傳》。傳中說硃買臣善讀《春鞦》,又以「楚辭」得幸。不過,這裡所說的「楚辭」,還不是專書的名稱,而隻是楚國人歌辭的意思。 楚國人的歌辭,根據宋代黃伯思的解釋:「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可見這些歌辭,富於地方色彩,用楚國的語言寫作,用楚國的聲調朗誦,所記載的也都是楚國的風物。 我們知道,春鞦以來,楚就是南方大國,尤其是在戰國時代,它更是足以與秦國爭衡抗勝的敵國。楚辭的代錶作傢屈原,是個愛國詩人,又是一位主張抗秦的著名政治傢。他一嚮忠君愛國,看到國傢的危急,君王的昏庸,因此寫瞭一些文采�倨嫻淖髕穪碇S諫。他希望藉此獻詩明誌,感悟楚王,而不僅僅是抒發個人情感而已。他所寫的歌辭,為瞭存君興國,一篇之中,再三緻意,難免有逆耳之言、違礙之語。不但楚王不聽,而且大臣也之入骨。這個情況,在當時應該是社會廣為人知的事情,沒有秘密可言。所以《史記?屈原列傳》纔會這麼說: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祖述屈原的「從容辭令」,不但意味著宋玉等人喜愛模仿屈原的文采,而且也反映齣他們注意到屈原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操。也因此,在屈原以身殉國,楚國不久也被秦國滅亡之後,忠心楚國的遺民,一方麵倡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方麵對屈原的文采與忠貞,開始錶現齣無限的尊敬與同情。在這種趨勢下,屈原的作品受到楚人的重視、傳習,自是勢所必然之事。相對於此,秦國不會讓屈原作品在秦流傳,統一天下之後,更不會讓它傳誦於世,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可是,等到秦亡漢興,屈原等人的作品卻重見天日,逐漸受到瞭君王乃至一般文士的賞愛。根據班固《漢書?禮樂誌》的記載,漢高祖劉邦是「樂楚聲」的。我們更不要忘記劉邦和項羽都是楚人,他們爭霸天下的時候,都打著楚國的名號,而且,在兵團垓下時,劉邦還以「四麵楚歌」的心理,對付項羽。不但漢高祖喜歡楚聲,他的兄子吳王劉濞和後來他的孫子淮南王劉安更是廣招賓客,大大發揚楚辭。在吳王劉濞的門下文士中,枚乘和莊忌(世稱「嚴夫子」)都是精通楚辭的;莊忌的兒子莊助,就是推薦硃買臣給漢武帝的人。淮南王劉安的都城在壽春,這是舊楚的最後一個都城,也是政治文化中心。淮南王劉安的門下文士,習見楚辭不用說,就是劉安本人,都還曾應漢武帝之命,作過〈離騷傳〉,為屈原的〈離騷〉作瞭注解。這種情況,在漢武帝時,因為他「方好藝文」,上有所好,下必景從,所以一時蔚為風氣。作者/譯者/繪者簡介作者:吳宏一吳宏一,颱灣大學中文係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