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寬帶技術叢書:TD-LTE移動寬帶係統

移動寬帶技術叢書:TD-LTE移動寬帶係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映民,孫韶輝 等 著,真纔基 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106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20875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移动宽带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页数:412
字数:647000
正文语种:中文版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移動寬帶技術叢書:TD-LTE移動寬帶係統》是一本專門介紹TD-LTE移動寬帶係統的圖書,主要內容包括:TD-LTE背景與概述、協議架構與標準體係、物理層關鍵技術、高層協議及過程、TD-LTE係統射頻、TD-LTE係統新技術特性、SAE網絡的架構和功能。
  《移動寬帶技術叢書:TD-LTE移動寬帶係統》可供從事移動通信技術研究與産品開發的人員、網絡規劃設計工程師、係統運營管理人員,以及高等院校通信專業的師生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真纔基:無綫移動通信國傢重點實驗室主任,1995年後曆任中國郵電電信總局副總工程師、信息産業部北京郵電設計院院長、信息産業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移動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兼計劃部總經理等職務。2006年6月起到大唐電信科技産業集團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工作。現任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同時擔任大唐電信科技産業集團董事長、總裁。

目錄

第1章 背景與概述
1.1 移動通信係統發展與演進
1.2 TD-SCDMA標準與技術
1.2.1 TD-SCDMA物理層信號結構
1.2.2 TD-SCDMA係統的關鍵技術
1.2.3 TD-SCDMA標準演進
1.3 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基礎
1.3.1 OFDM傳輸
1.3.2 多天綫技術
1.3.3 分組無綫接入
1.4 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
1.4.1 國際電信聯盟(ITU)
1.4.2 第三代閤作夥伴計劃(3GPP)
1.4.3 第三代閤作夥伴計劃2(3GPP2)
1.4.4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1.4.5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
1.5 LTE需求與技術特點
1.5.1 LTE係統需求
1.5.2 LTE-Advanced係統需求
1.5.3 TD-LTE係統技術特點
1.5.4 TD-LTE-Advanced新增關鍵技術概述
1.6 TD-LTE/LTE-Advanced標準化曆程
1.6.1 LTE的提齣
1.6.2 TD-LTE R8的研究及標準化
1.6.3 TD-LTE R9版本
1.6.4 TD-LTE-Advanced和ITU IMT-Advanced
1.6.5 TD-LTE/TD-LTE-Advanced重要的裏程碑
1.7 SAE係統需求和標準化
1.7.1 移動通信網絡架構的演進
1.7.2 SAE核心網的係統需求
1.7.3 核心網標準化曆程
1.8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協議架構與標準體係
2.1 LTE係統架構
2.1.1 LTE係統網絡架構
2.1.2 網絡功能劃分
2.2 空中接口協議棧
2.2.1 協議棧概述
2.2.2 控製平麵協議棧
2.2.3 用戶平麵協議棧
2.2.4 協議棧功能劃分
2.3 S1/X2接口協議棧
2.3.1 協議棧概述
2.3.2 控製平麵協議棧
2.3.3 用戶平麵協議棧
2.3.4 協議功能描述
2.4 LTE標準體係與規範
2.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物理層關鍵技術
3.1 TDD雙工技術
3.2 多址傳輸方式
3.2.1 多址傳輸方式概述
3.2.2 TD-LTE下行多址傳輸
3.2.3 TD-LTE上行多址傳輸
3.3 幀結構和物理信道
3.3.1 TD-LTE係統幀結構
3.3.2 載波帶寬和物理信道映射
3.4 導頻設計
3.4.1 下行公共導頻
3.4.2 下行用戶專用導頻
3.4.3 下行測量導頻
3.4.4 定位導頻
3.4.5 上行解調導頻
3.4.6 上行探測導頻
3.5 多天綫技術
3.5.1 多天綫技術概述
3.5.2 下行多天綫傳輸技術
3.5.3 上行多天綫傳輸技術
3.5.4 小結
3.6 信道編碼
3.6.1 捲積編碼
3.6.2 Turbo碼
3.6.3 綫性分組碼
3.6.4 小結
3.7 鏈路自適應技術
3.7.1 自適應調製與編碼
3.7.2 混閤自動重傳請求
3.7.3 功率控製
3.7.4 信道選擇性調度
3.8 控製信道設計
3.8.1 下行控製信道
3.8.2 上行控製信道
3.9 初始接入和同步
3.9.1 小區搜索
3.9.2 物理層隨機接入
3.10 乾擾協調
3.10.1 概述
3.10.2 乾擾隨機化
3.10.3 乾擾抑製
3.10.4 分層組網中的乾擾協調增強
3.11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高層協議及過程
4.1 隨機接入
4.1.1 概述
4.1.2 競爭隨機接入過程
4.1.3 非競爭隨機接入過程
4.1.4 隨機接入建模
4.2 係統廣播
4.2.1 概述
4.2.2 廣播消息內容分類
4.2.3 廣播消息傳輸機製
4.2.4 廣播消息修改機製
4.3 尋呼
4.3.1 概述
4.3.2 尋呼傳輸過程
4.3.3 尋呼接收過程
4.4 連接管理
4.4.1 概述
4.4.2 狀態與信令承載
4.4.3 連接管理過程
4.4.4 承載管理過程
4.5 移動性管理
4.5.1 概述
4.5.2 係統內移動性管理
4.5.3 係統間移動性管理
4.6 小區間同步
4.6.1 概述
4.6.2 同步方法
4.7 無綫資源管理
4.7.1 概述
4.7.2 調度
4.7.3 接納控製
4.7.4 負荷均衡
4.8 安全機製
4.8.1 概述
4.8.2 認證與密鑰協商
4.8.3 加密和完整性保護
4.8.4 安全模式命令
4.9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TD-LTE係統射頻
5.1 頻譜定義和信道安排
5.1.1 工作頻段
5.1.2 信道帶寬
5.1.3 信道安排
5.2 無綫發射指標
5.2.1 概述
5.2.2 輸齣功率要求
5.2.3 輸齣功率控製要求
5.2.4 發射機開關時間模闆
5.2.5 發射信號質量
5.2.6 輸齣射頻頻譜
5.2.7 發射機互調
5.3 無綫接收指標
5.3.1 概述
5.3.2 參考靈敏度電平
5.3.3 接收機動態範圍
5.3.4 信道內選擇性
5.3.5 接收機鄰道抑製
5.3.6 阻塞特性
5.3.7 接收機雜散響應
5.3.8 接收機雜散輻射
5.3.9 接收機互調
5.4 係統同步要求
5.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TD-LTE係統新技術特性
6.1 多媒體廣播/多播
6.1.1 概述
6.1.2 網絡結構和流程
6.1.3 空中接口
6.1.4 網絡接口
6.2 傢庭基站
6.2.1 概述
6.2.2 係統網絡架構與實體功能
6.2.3 傢庭基站係統技術特徵
6.3 網絡自配置與自優化
6.3.1 概述
6.3.2 自配置特性
6.3.3 自優化特性
6.4 定位技術
6.4.1 概述
6.4.2 定位架構
6.4.3 定位協議
6.4.4 定位方法
6.5 電路交換業務支持
6.5.1 概述
6.5.2 電路交換迴退技術
6.5.3 單一無綫語音呼叫連續性技術
6.6 最小化路測
6.6.1 概述
6.6.2 配置管理
6.6.3 空口技術
6.7 中繼技術
6.7.1 概述
6.7.2 中繼高層技術
6.7.3 中繼物理層技術
6.8 載波聚閤
6.8.1 概述
6.8.2 載波聚閤物理層技術
6.8.3 載波聚閤高層技術
6.9 公共告警係統
6.9.1 概述
6.9.2 網絡結構及流程
6.9.3 空中接口
6.9.4 網絡接口
6.10 緊急呼叫
6.10.1 概述
6.10.2 呼叫發起過程
6.10.3 呼叫接入控製過程
6.11 機器間通信
6.11.1 機器間通信需求
6.11.2 機器間通信增強技術
6.12 多點協作傳輸技術
6.12.1 概述
6.12.2 CoMP場景
6.12.3 下行CoMP傳輸
6.12.4 上行CoMP傳輸
6.1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SAE網絡的架構和功能
7.1 SAE網絡架構
7.1.1 概述
7.1.2 SAE網絡架構
7.1.3 接入網與核心網的接口及功能
7.2 移動性管理過程
7.2.1 概述
7.2.2 附著過程
7.2.3 跟蹤區更新過程
7.2.4 業務請求過程
7.2.5 S1接口釋放過程
7.2.6 去附著過程
7.2.7 切換過程
7.2.8 空閑態信令縮減
7.3 會話管理
7.3.1 概述
7.3.2 基於GTP的EPS承載
7.3.3 承載級彆的QoS參數
7.3.4 承載管理過程
7.4 與非3GPP接入網的融閤
7.4.1 概述
7.4.2 SAE係統與非3GPP接入網的融閤架構
7.4.3 與非3GPP接入網融閤的關鍵技術
7.4.4 與固定寬帶接入網絡的互聯
7.5 小結
參考文獻
縮略語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里面都是不是彩页的了

评分

股票股息和股票分割 重要的一点在于,投资者要理解(恰当意义上的)股票 股息与股票分割之间是有重大差别的。后者代表了普通股结构 的改变,通常情况下,会以2比1或3比1来发行新股。发行 的新股与过去一定时期的利润再投资没有关系。股票分割的目 的是使每股的市场价格下降,其原因可能在于,这种较低的价 格区间使得新旧股东更容易接受。股票分割可以借助于所谓的 股票股息来完成——这需要将一笔盈余账户转入到资本账户中 去,也可以借助于面值的变化来完成——这不会影响到盈余账 户。 我们所说的恰当的股票股息,是指支付给股东的股息有实 实在在的证据,或者是代表了特定的利润——这些利润在近期 的较短时间内(比如在近两年之内)以股东账户对企业进行 再投资。现在,人们都对这种做法表示认同:以宣布分配股票 股息时的价值大致代表这种股息的价值,并将这笔价值按等值 额从盈余账户转移到资本账户。因此,股票股息金额一般都比 较小,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超过5%。本质上讲,这类股票 股息的总体影响,类似于从利润中支付等额现金的同时,向股 东额外出售总价值相等的股份。可是,与现金股息和认股权相 结合的做法相比,直接分配股票股息具有重要的税收优势—— 直接分配股票股息几乎是公用事业公司标准的做法。 纽约股票交易所将股票分割和股票股息之间的实际界线确 定为25%。达到或超过25%的股票股息分配,无需采用将其 市值从盈余账户转到资本账户等做法。有些公司,尤其是一些 银行,还在采用随意公布股票股息的旧做法(比如,每股 10%,与近期利润无关系),这些情况会给财务领域带来一定 的混乱。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烈主张在现金股息和股票股息支付 方面有一个系统的、明确的政策。根据这种政策,定期支付的 股票股息将使企业再投资的利润全部或部分资本化。这种政策 (涵盖100%的再投资利润)已经被Purex公司、政府雇员保险 公司以及其他几家公司所采纳。 研究股息的大多数学者似乎对各种股票股息都持否定态 度。他们坚持认为,股票股息不过是几份证券而已,它们没有 给股东带来额外的好处,而且它们涉及到一些不必要的费用和 麻烦。我们认为,这完全是一个脱离实际的观点,它没有考虑 到投资的实用性和心理现实。是的,定期支付的股票股息 (比如5%),只改变了所有者的投资“形式”。他拥有了105 股,而不是100股;但是,如果没有股票股息,最初100股所 代表的所有者权益与现在的105股是一样的。尽管如此,这种 形式的改变对所有者来说是具有实际意义和实际价值的。如果 他想兑现自己利润再投资的股份,那么他就可以将所获得的新 的证券出售,而不必去拆散自己原有的证券。与以前100股的 情况一样,他可以指望从105股中获得现金股息;如果没有股 票股息分配,现金股息增加5%的可能性就要小一些。 与下列情况对比,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定期支付股票股 息这一政策的好处:公用事业企业经常采用的做法是,先支付 大量的现金股息,然后以向股东出售额外股票(通过认购权) 的形式,再将这部分现金中的大部分收回。正如我们前面所指 出的,股东获取股票股息的做法,与获取现金股息再加上认购 权的通行做法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他们可以省去现金股 息的所得税。那些需要或希望获取最大的年现金流的人,可以 在不增加股份的情况下将其股票股息出售,这与目前出售认购 权的做法是一样的。 以股票股息来替代现在的股息加认购权的做法,可以节省 大量的所得税。我们强烈要求公用事业企业改变做法(尽管 这会对美国的财政收入带来不利影响),因为我们确信,对一 笔利润(股东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这笔利润,因为公司通过出 售股票又将这笔钱收回去了)再次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做 法是完全不公平的。 富有效率的公司一直在改进自己的设施、产品、会计方 法、管理层培训计划以及劳资关系。现在,它们应该考虑如何 改进自己的重大财务行为,其中包括股息政策。 P338-340

评分

内容丰富,但包装简单,书皮蹭坏了

评分

·查看全部>>,,

评分

·查看全部>>,,

评分

里面都是不是彩页的了

评分

书是好书,不过封皮很脏,还有很多划痕,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翻出来的

评分

里面都是不是彩页的了

评分

专业的,写的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