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環境衛星介紹
1.2 環境衛星數據特點
1.3 環境衛星數據處理中的關鍵問題
第2章 多源環境遙感數據的高精度輻射校正和交叉輻射定標
2.1 高精度可見光近紅外場地輻射定標與交叉輻射定標
2.1.1 光學輻射定標開展相關方法研究及實驗
2.1.2 CCD相機高精度輻射定標研究
2.2 高光譜成像儀輻射定標研究
2.2.1 高光譜成像儀定標方法
2.2.2 高光譜成像儀定標結果
2.2.3 傳感器探元響應不均一性校正
2.3 紅外相機輻射定標研究
2.3.1 紅外相機定標方法
2.3.2 紅外相機時間序列定標與驗證
2.4 高精度SAR場地輻射定標與交叉輻射定標
2.4.1 S波段SAR輻射定標數理模型
2.4.2 S波段SAR天綫方嚮圖校正
2.4.3 S波段SAR輻射定標技術
2.4.4 S波段SAR輻射定標誤差及不確定性因素分析
2.4.5 基於替代數據源的S波段SAR輻射定標軟件係統
2.5 傳感器MTF校正
2.5.1 曹妃甸在軌MTF測量實驗
2.5.2 HJ-1衛星CCD相機在軌MTF測量方法
2.5.3 HJ-1衛星CCD相機在軌MTF測量結果
2.5.4 HJ-1B衛星CCD相機MTF補償算法
2.5.5 MTFC結果
2.5.6 MTFC算法評價
2.6 光學傳感器多源數據歸一化
2.6.1 光譜歸一化處理方法
2.6.2 BRDF角度歸一化處理方法
2.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多尺度環境遙感數據自動配準
3.1 主流配準算法的比較
3.1.1 基於灰度區域的圖像配準方法
3.1.2 基於特徵的圖像配準方法
3.1.3 基於物理模型的圖像配準
3.1.4 結論
3.2 同一傳感器不同波段之間的配準
3.2.1 配準特點
3.2.2 配準方法
3.2.3 實驗結果
3.3 環境一號星座不同衛星平颱傳感器的自動配準模型
3.3.1 HJ-1A/B/C星傳感器特點
3.3.2 配準模型
3.3.3 模型特點
3.4 同類傳感器間的圖像配準
3.4.1 配準特點
3.4.2 配準方法
3.4.3 實驗結果
3.5 異類傳感器間的圖像配準
3.5.1 配準特點
3.5.2 配準方法
3.5.3 實驗結果
3.6 基於自動影像配準的遙感圖像定位和幾何精校正技術
3.7 麵嚮數據配準的遙感數據空間分辨率轉換方法
3.7.1 從低空間分辨率到高空間分辨率的尺度變換算法
3.7.2 從高空間分辨率到低空間分辨率的尺度變換算法
3.7.3 實驗結果
3.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環境一號衛星CCD相機雲檢測與大氣訂正
4.1 雲檢測方法
4.1.1 雲特性分析
4.1.2 CCD相機雲檢測
4.2 CCD相機水環境遙感高精度大氣校正方法
4.2.1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4.2.2 水體大氣校正方程及處理流程
4.2.3 查找錶構建
4.2.4 算法結果與驗證
4.3 CCD相機城市環境遙感高精度大氣校正方法
4.3.1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4.3.2 基於“譜像閤一”的環境一號衛星城市氣下墊麵氣溶膠反演研究.
4.3.3 基於輻射傳輸模型的大氣校正方法
4.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麵嚮環境遙感監測的環境一號衛星數據融閤
5.1 圖像融閤研究進展
5.1.1 融閤的概念
5.1.2 圖像融閤常用方法
5.1.3 融閤效果評價
5.2 麵嚮環境遙感監測的環境一號衛星圖像融閤技術
5.2.1 基於環境一號衛星B星的CCD與紅外數據融閤
5.2.2 基於環境一號衛星A星的超光譜成像儀與CCD數據融閤
5.3 基於環境一號衛星CCD與SAR數據融閤
5.4 基於環境一號衛星多時相CCD數據融閤
5.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
第6章 環境一號生星遙感數據處理係統
彩圖
讀完這本書,我深切地感受到瞭科技發展帶來的巨大力量,以及在這個時代,我們是如何通過先進的技術來理解和改造我們所生存的地球。書中對於遙感數據處理的詳盡講解,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知識灌輸,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它讓我明白,科學的進步往往建立在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之上。每一張衛星圖片,都承載著海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的提取、解讀和應用,正是遙感數據處理的核心所在。書中的內容,從基礎理論到具體操作,都力求做到清晰明瞭,讓讀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掌握“怎麼做”,更能理解“為什麼這樣做”。例如,在講解輻射定標的章節,書中並沒有止步於公式的羅列,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傳感器特性、大氣散射、地形起伏等因素對輻射亮度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校正來還原真實的地錶反射率。這種對原理的深入剖析,使得數據處理過程不再是冰冷的程序執行,而是充滿科學智慧的探索。此外,書中提及的“環境一號”衛星,作為我國重要的環境監測平颱,其數據處理的實際應用案例,也極大地拓展瞭我的視野,讓我看到瞭遙感技術在防災減災、生態保護、環境汙染監測等多個領域的廣闊前景。
评分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野,讓我看到瞭遙感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對地球的認知。書中關於“環境一號”衛星遙感數據處理的詳細闡述,讓我對這個領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瞭解到,從衛星上傳迴的原始數據,到最終能夠被科學傢和工程師們有效利用的各類信息産品,需要經過一係列復雜而精密的處理過程。書中對這些過程的梳理,非常係統且邏輯性強,從數據獲取、質量檢查,到輻射定標、幾何校正,再到影像增強、信息提取,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瞭細緻的講解,並配以恰當的圖示和案例,極大地幫助我理解瞭其中的原理和技術要點。讓我尤其感到震撼的是,書中在講解數據處理的某個環節時,會詳細分析不同算法的適用性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的錶現,這種對比分析,讓我更能理解技術選擇的背後所蘊含的權衡和考量。它讓我明白,科學研究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地在探索中前進,並在實踐中優化。
评分作為一名對地球科學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被這本書所展現齣的嚴謹與細緻深深吸引。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技術操作的書籍,更是一扇窺探地球奧秘的窗戶。書中對“環境一號”衛星遙感數據處理過程的描述,讓我看到瞭數據背後蘊含的巨大價值。從原始影像的獲取,到經過層層精細化處理,最終生成我們看到的各類應用産品,整個過程如同精密的儀器在運作,每一步都充滿瞭科學的邏輯和嚴謹的要求。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不同處理環節的解釋,它並沒有簡單地給齣操作步驟,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步背後的原理和意義。例如,在講解幾何校正時,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校正模型的優缺點,以及如何根據實際需求選擇最閤適的模型。這種深度講解,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遙感數據處理的內在邏輯,而不僅僅是機械地模仿操作。此外,書中對“環境一號”衛星的專題化介紹,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和研究有瞭更明確的方嚮,仿佛指引著我去探索更多關於這顆衛星的潛能。
评分在浩瀚的書海中,總有一些書能讓你在翻閱之間,感受到知識的浪潮拍打在思想的岸邊。我最近有幸接觸到瞭一本名為《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叢書:環境一號衛星遙感數據處理》的書,雖然我並非其領域內的專業人士,但其展現齣的嚴謹態度和深度洞察,依然讓我心生敬佩。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數據處理流程的細緻描繪。從原始影像的獲取,到幾何校正、輻射定標,再到麵嚮應用的數據産品生成,每一個環節都仿佛被放大鏡仔細審視,每一個參數的選取都似乎凝聚瞭無數次的實踐與驗證。這讓我意識到,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各種精美遙感地圖和數據報告,背後是如此繁復而精密的科技支撐。書中的圖示和案例分析,也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即便是初次接觸遙感數據處理的讀者,也能循序漸進地把握核心概念,並初步瞭解不同類型數據處理的側重點。這種“授人以漁”的編寫風格,對於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和獨立研究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同時,書中對“環境一號”衛星的獨特關注,也讓我對我國自主遙感技術的發展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從一個側麵窺見瞭我國在環境監測與保護領域的努力和成就。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對科學探索精神的觸動。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科研現場,與作者一同鑽研那些復雜的算法,一同攻剋數據處理中的難關。書中對於“環境一號”衛星遙感數據的深度挖掘,展現瞭科學傢們如何將一串串看似抽象的數字,轉化為具有實際意義的信息。從數據的預處理,到各種分析模型的構建,再到最終成果的呈現,每一步都凝聚著智慧與汗水。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應用場景下數據處理策略的對比分析。比如,在處理地錶覆蓋分類數據時,如何根據不同的分類精度要求,選擇閤適的分類算法和特徵提取方法;在處理水體汙染監測數據時,如何通過光譜分析來識彆和量化汙染物。這些具體而生動的案例,讓抽象的技術概念變得觸手可及,也讓我對遙感數據處理的復雜性和重要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證明瞭,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有能力通過更先進的工具,更深入的分析,去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並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科學的依據。
评分按照定标实现过程,辐射定标可以分为内定标和外定标。内定标是指通过固定设备注入定标信号到雷达数据流中,以定标雷达系统性能的过程。内定标的主要对象为SAR载荷系统,一般由卫星设计部门在卫星总调阶段测定一系列的定性雷达遥感技术已逐渐不能满足生态环境监测的需求,许多应用领域如从雷达图像提取生态环境参数、基于多时相雷达图像的动态检测等都需要建立雷达图像与目标雷达截面积或散射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这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精确性,即可以用雷达图像重复测量目标雷达截面积;二是正确性,即指从雷达图像中测得的目标雷达截面积与实际Et标雷达截面积相一致。而雷达图像的信号强度不仅与目标的雷达截面积有关,还与雷达系统一系列参数有关,这些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随机变化使得SAR系统对目标回波的传递具有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这就使得:SAR图像测量的重复性差;SAR图像不能精确反映实际地物目标的后向散射特征。因此,未经定标的SAR遥感数据无法实现对地定量观测,必须对SAR系统进行辐射定标。1SAR传感器的辐射定标是指标定SAR系统测量目标后向散射信号幅度和相位的能力。要提高雷达遥感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平,就必须对雷达获取的目标后向散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雷达遥感数据的辐射定标,可以使得同一幅图像内部或在不同时相、不同雷达系统、不同频段或不同极化通道雷达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具有可比性。本节试论述环境一号卫星S波段SAR传感器的辐射定标技术方法,以便提高微波遥感器的定标精度,保障卫星遥感器数据的可信度和实用性,提高环境一号卫星S波段SAR数据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定量化水平 S波段SAR辐射定标数理模型 1.SAR辐射定标意义 SAR系统辐射定标是指标定SAR系统端到端性能的过程;同时也是标定SAR系统测量目标后向散射信号幅度和相位的能力。
评分还不错!可以推荐一下!
评分书的质量挺好的,希望内容也不错
评分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按照定标实现过程,辐射定标可以分为内定标和外定标。内定标是指通过固定设备注入定标信号到雷达数据流中,以定标雷达系统性能的过程。内定标的主要对象为SAR载荷系统,一般由卫星设计部门在卫星总调阶段测定一系列的定性雷达遥感技术已逐渐不能满足生态环境监测的需求,许多应用领域如从雷达图像提取生态环境参数、基于多时相雷达图像的动态检测等都需要建立雷达图像与目标雷达截面积或散射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这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精确性,即可以用雷达图像重复测量目标雷达截面积;二是正确性,即指从雷达图像中测得的目标雷达截面积与实际Et标雷达截面积相一致。而雷达图像的信号强度不仅与目标的雷达截面积有关,还与雷达系统一系列参数有关,这些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随机变化使得SAR系统对目标回波的传递具有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这就使得:SAR图像测量的重复性差;SAR图像不能精确反映实际地物目标的后向散射特征。因此,未经定标的SAR遥感数据无法实现对地定量观测,必须对SAR系统进行辐射定标。1SAR传感器的辐射定标是指标定SAR系统测量目标后向散射信号幅度和相位的能力。要提高雷达遥感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平,就必须对雷达获取的目标后向散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雷达遥感数据的辐射定标,可以使得同一幅图像内部或在不同时相、不同雷达系统、不同频段或不同极化通道雷达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具有可比性。本节试论述环境一号卫星S波段SAR传感器的辐射定标技术方法,以便提高微波遥感器的定标精度,保障卫星遥感器数据的可信度和实用性,提高环境一号卫星S波段SAR数据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定量化水平 S波段SAR辐射定标数理模型 1.SAR辐射定标意义 SAR系统辐射定标是指标定SAR系统端到端性能的过程;同时也是标定SAR系统测量目标后向散射信号幅度和相位的能力。
评分书的质量挺好的,希望内容也不错
评分按照定标实现过程,辐射定标可以分为内定标和外定标。内定标是指通过固定设备注入定标信号到雷达数据流中,以定标雷达系统性能的过程。内定标的主要对象为SAR载荷系统,一般由卫星设计部门在卫星总调阶段测定一系列的定性雷达遥感技术已逐渐不能满足生态环境监测的需求,许多应用领域如从雷达图像提取生态环境参数、基于多时相雷达图像的动态检测等都需要建立雷达图像与目标雷达截面积或散射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这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精确性,即可以用雷达图像重复测量目标雷达截面积;二是正确性,即指从雷达图像中测得的目标雷达截面积与实际Et标雷达截面积相一致。而雷达图像的信号强度不仅与目标的雷达截面积有关,还与雷达系统一系列参数有关,这些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随机变化使得SAR系统对目标回波的传递具有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这就使得:SAR图像测量的重复性差;SAR图像不能精确反映实际地物目标的后向散射特征。因此,未经定标的SAR遥感数据无法实现对地定量观测,必须对SAR系统进行辐射定标。1SAR传感器的辐射定标是指标定SAR系统测量目标后向散射信号幅度和相位的能力。要提高雷达遥感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平,就必须对雷达获取的目标后向散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雷达遥感数据的辐射定标,可以使得同一幅图像内部或在不同时相、不同雷达系统、不同频段或不同极化通道雷达遥感图像上的目标具有可比性。本节试论述环境一号卫星S波段SAR传感器的辐射定标技术方法,以便提高微波遥感器的定标精度,保障卫星遥感器数据的可信度和实用性,提高环境一号卫星S波段SAR数据用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定量化水平 S波段SAR辐射定标数理模型 1.SAR辐射定标意义 SAR系统辐射定标是指标定SAR系统端到端性能的过程;同时也是标定SAR系统测量目标后向散射信号幅度和相位的能力。
评分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还不错!可以推荐一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