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論與編碼理論(第2版)

信息論與編碼理論(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育民,李暉 著
圖書標籤:
  • 信息論
  • 編碼理論
  • 通信原理
  • 數據壓縮
  • 信道編碼
  • 香農信息論
  • 糾錯編碼
  • 數字通信
  • 信息傳輸
  • 現代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69885
版次:2
商品编码:1121615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8
字数:5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信息論和編碼理論是研究信息傳輸和信息處理的基礎理論。信息論對實際通信係統和通信網絡的設計已經産生瞭深刻的影響,通信領域工程師在信息論方麵的理論基礎對其事業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信息論與編碼理論(第2版)》總結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自1960年創辦信息論專業以來,特彆是近十年來為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專業的本科生和信息與通信工程、密碼學等方嚮的研究生開設信息論和編碼理論課程的經驗。書中圍繞通信係統和通信網絡的構建需求闡述信息論的理論思想,較詳細地討論瞭信息論中信息量的定義,各類編碼定理及其證明的基本思想,對於信息論中發展的若乾重要課題(如率失真理論、多用戶信息論、逼近Shannon極限的信道編碼)都做瞭專題討論.同時給齣瞭這一領域近期發展的近況和重要的參考文獻。這對於需要獲得信息論基本知識的有關專業學生和在這些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都將是有益的。
  《信息論與編碼理論(第2版)》可作為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在給高年級本科生講授時,可以隻講一些基本內容。書中標有*號的章節主要供研究生閱讀,各章後麵都附有一些難易程度不等的習題,可根據需要選用。書末附有較詳盡的參考文獻,可供閱讀時參考。

作者簡介

  王育民,1936年2月生於北京,1 959年7月畢業於解放軍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1979-1981年赴美圍夏威夷大學電機工程係做訪問學者,研究信息論和編碼理論。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兼職教授、兼職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通信、信息論、編碼、密碼和信息安全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學報編委會主任、信息論教研室主任等職。現為中國電子學會和中國通信學會會士、中國密碼學會(籌)理事、中國電子學會信息論學會委員、中國自然基金研究會會員、JEEE高級會員。曾任全同高等學校通信和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1996-2000),陝西電子學會第6屬副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閤寫著作有《僞隨機序列及其應用》、《信息與編碼理論》、《保密學——基礎與應用》、《通信網的安全——理論與技術》、《電子商務技術與應用》等。其中王育民教授擔任主編的《通信網的安全——理論與技術》獲得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奬;《保密學——基礎和應川》1996年獲得第三屆全國工科電子類專業優秀教材一等奬,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錶論文200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引論
1.1 通信係統模型
1.2 Shannon信息論的中心問題
1.3 Shannon信息論的局限性
1.4 信息的義性

第2章 信息量和熵
2.1 離散變量的非平均信息量
2.1.1 非平均互信息量
2.1.2 條件互信息與聯閤事件的互信息量
2.1.3 離散變量的非平均自信息量
2.2 離散集的平均自信息量——熵
2.2.1 熵和條件熵
2.2.2 熵的性質
2.2.3 相對墒和條件相對熵
2.3 熵的唯一性定理
2.4 離散集的平均互信息量
2.5 信息不等式
2.5.1 凸函數及其性質
2.5.2 K-T條件
2.5.3 信息不等式
2.6 相對熵、熵和互信息量的凸性
2.6.1 相對熵和熵的凸性
2.6.2 互信息量的凸性
2.7 連續隨機變量的互信息量和微分熵
2.7.1 連續隨機變量的互信息量
2.7.2 連續隨機變量的熵
2.7.3 微分熵的極大化
2.8 隨機過程的信息量和熵
小結
習題

第3章 信源編碼——離散信源無失真編碼
3.1 信源及其分類
3.2 離散無記憶信源的等長編碼
3.3 離散無記憶信源的不等長編碼
3.4 最佳不等長編碼
3.4.1 Huffman編碼
3.4.2 算術編碼
3.4.3 LZ編碼
3.5 平穩源編碼
3.6 馬爾可犬源
小結
習題

第4章 信道及其容量
4.1 信道分類
4.2 離散無記憶信道
4.2.1 有關DMC的容量定理
4.2.2 對稱DMC容量的計算
4.2.3 一般DMC容量的計算
4.3 離散無記憶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4.3.1 交替優化
4.3.2 信道容量算法
4.4 離散有記憶信道
4.5 信道的組閤
4.6 時間離散的無記憶連續信道
4.6.1 可加噪聲信道
4.6.2 平均功率受限可加噪聲信道
4.6 3平行可加高斯噪聲信道
4.7 波形信道
小結
習題

第S章 信道編碼定理
5.1 信道編碼和譯碼
5.1.1 信道編碼
5.1.2 譯碼準則
5.1.3 離散序列的譯碼
5.1.4 連續序列的譯碼
5.2 聯閤典型序列
5.3 信道編碼定理
5.4 錯誤概率上限
5.4 1並集限
5.4.2 Bhattacharyya(巴塔恰亞)限
5.4.3 Callager(加拉格)限
5.4.4 隨機碼集閤平均錯誤概率上限
5.4.5 DMC的譯碼錯誤概率上限
5.4.6 時間離散連續信道錯誤概率上限
5.5 等能量正交編碼信號
小結
習題


第6章 綫性分組碼
6.1 Galois域
6.1 1域運算
6.1.2 GF(pm)的構造
6.1.3 有限域的特徵和元素的級
6.1 4最小多項式
6.2 綫性分組碼
6.3 綫性分組碼的生成矩陣和校驗矩陣
6.3.1 生成矩陣
6.3.2 枝驗矩陣
6.3.3 碼的擴展和縮短
6.4 一些特殊的綫性分組碼
6.4.1 Hamming(漢明)碼
6.4.2 Hadamard碼
6.4.3 Golay碼
6.5 伴隨式和最小漢明距離譯碼
6.5.1 分組碼的標準陣譯碼
6.5.2 最小距離與糾錯能力
6.6 循環碼
6.6.1 循環碼的數學描述
6.6 2循環碼的譯碼
6.7 BCH碼
6.7.1 BCH碼的定義和性質
6.7.2 BCH碼的譯碼
6.8 Reed-Solomon碼
6.9 分組碼的性能限
6.10 綫性分組碼的性能限
小結
習題

第7章 捲積碼
7.1 捲積碼的基本概念
7.2 Viterbi譯碼
7.3 序列譯碼
7.4 捲積碼集閤平均錯誤概率限
7.5 級聯碼
小結
習題

第8章 接近Shannon極限的編碼
8.1 Turbo碼的構造
8.1.1 遞歸係統捲積碼(RSC)
8.1.2 Turbo碼的距離譜
8.1.3 Turbo碼交織器的設計
8.2 Turbo碼的譯碼
8.2.1 APP譯碼器
8.2.2 MAP譯碼算法
8.2.3 SOVA譯碼算法
8.2.4 Turbo碼的迭代譯碼特性
8.3 Turbo碼的性能限
……
第9章 信源編碼——無記憶信源的有失真編碼
第10章 多用戶信息論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由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推薦,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與高等教育齣版社聯閤策劃的這套電子信息類專業基礎課程係列教材即將陸續齣版發行,我很高興,這是我國高校電子信息類教材建設工作的一個新舉措!
  本係列教材的編寫基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電子信息辦學特色和長期的教學經驗積纍。學校從1931年誕生於江西瑞金的中央軍委無綫電學校,到1949年張傢口的軍委工校和20世紀60年代的“西軍電”,80年代的西北電訊工程學院,到現在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直緻力於為國傢和軍隊培養電子信息方麵的高級專業人纔,是國內最早建立信息論、信息係統工程、雷達、微波天綫、電子機械、電子對抗等專業的高校之一,形成瞭鮮明的電子與信息學科特色與優勢。本係列教材由學校眾多知名教授擔任主編,他們長期從事電子信息專業基礎課教學和研究,努力繼承和發揚學校在電子信息類專業基礎課教學方麵的經驗和特色,並結閤最新的科技進展組織和編寫7係列教材。
  大傢知道,培養高素質的電子信息專門人纔的前提,是要加強基礎課程建設,尤其是數理基礎和專業技術基礎,要打造一個高水平的專業基礎課程平颱;本係列教材正是瞄準這一目標,從電路分析、信號與係統、模電(低頻,高頻)、數電、電磁場等專業基礎課,到通信原理、雷達原理、軟件技術基礎、微波技術與天綫等技術基礎課,構成瞭一個知識麵寬闊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基礎課教材體係。

用户评价

评分

信息是事物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评分

帮同事买的,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

非世界三要素的信息定义:信息是事物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不含世界三要素的的信息定义.

评分

很好

评分

书籍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第2版)装帧精美,王育民,李晖将司空见惯的文字融入耳目一新的情感和理性化的秩序驾驭,从外表到内文,从天头到地脚,三百六十度的全方位渗透,从视觉效果到触觉感受始终追求秩序之美的设计理念把握,并能赋予读者一种文字和形色之外的享受和满足,开本大小很合适,充满活力的字体不仅根据书籍的体裁、风格、特点而定.字体的排列,而且还让读者感受受第一瞬间刺激,而更可以长时间地品味个中意韵。从秩序有臻的理性结构中引伸出更深层更广瀚的知识源,创游一番想像空间,排列也很准确,图像选择有规矩,构成格式、版面排列、准确的图像选择、有规矩的构成格式、到位的色彩配置、个性化的纸张运用,毫厘不差的制作工艺信息论和编码理论是研究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信息论对实际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设计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信领域工程师在信息论方面的理论基础对其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第2版)总结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1960年创办信息论专业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本科生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密码学等方向的研究生开设信息论和编码理论课程的经验。书中围绕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构建需求阐述信息论的理论思想,较详细地讨论了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定义,各类编码定理及其证明的基本思想,对于信息论中发展的若干重要课题(如率失真理论、多用户信息论、逼近极限的信道编码)都做了专题讨论.同时给出了这一领域近期发展的近况和重要的参考文献。这对于需要获得信息论基本知识的有关专业学生和在这些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将是有益的。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第2版)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在给高年级本科生讲授时,可以只讲一些基本内容。书中标有*号的章节主要供研究生阅读,各章后面都附有一些难易程度不等的习题,可根据需要选用。书末附有较详尽的参考文献,可供阅读时参考。近似在演出一部静态的戏剧。插图也十分好,书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图形.包括插图和图案.有写实的、有抽象的、还有写意的。具备了科学性、准确性和感人的说明力,使读者能够意会到其中的含义.得到精神感受。封面色设计虽然只是书刊装帧中的一部分但这个书设计彩鲜艳夺目、协调统一,设计出来的画面,显得比较丰富不会给人看一眼就产生没有看头的感觉,只留下不可缺少的书名。说明文(意图、丛书的目录、作者简介)责任编辑、装帧设计者名、书号定价等.有机地融入画面结构中.参与各种排列组合和分割.产生趣味新颖的形式.让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设计以及纸张很干净都

评分

挺好的,发货也很快,好评吧

评分

二、信息的性质

评分

评分

信息科学是人们在对信息的认识与利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在信息论、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学、自动化技术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新学科。它的任务主要是研究信息的性质,研究机器、生物和人类关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设计和研制各种信息机器和控制设备,实现操作自动化,以便尽可能地把人脑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信息科学在安全问题的研究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