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蔣介石與國共和戰:1945~194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民黨黨史大佬蔣永敬反思國民黨為何丟掉大陸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威望地位達到高峰,為何隻短短四年,就敗走颱灣?
國共戰場上,為何那麼多國民黨高級將領轉而投誠?這一舉措對戰局有什麼影響?
偏隅颱灣的蔣介石對國民黨的失敗有何檢討?
1950年,已經是共産黨治下的浙江省,蔣介石怎樣做到瞭在舟山全身而退?
從1945年8月,中國對日抗戰勝利,到1949年12月國府撤退,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産黨由和談而至戰爭,經過四年多的時間,帶來中國巨大的變化,由國民黨統治的中華民國,變為共産黨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形成這一巨大變化的因素,固甚復雜,而國共兩大領袖——蔣介石、毛澤東的意誌和主導,實具關鍵性。《蔣介石與國共和戰:1945~1949》即是圍繞這個問題來做探討,期對這一變化的過程進行瞭解。
蔣永敬,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纂修、政治大學曆史研究所教授等職。
著有:《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孫中山與鬍誌明》《國民黨興衰史》(增訂本)《鬍誌明在中國》《鮑羅廷與武漢政權》《中國思想傢——孫中山》《民國鬍展堂先生年譜》《百年老店國民黨滄桑史》《抗戰史論》
劉維開,現任政治大學曆史係教授,曾任中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副主任、政治大學曆史係副教授。
著有:《編遣會議的實施與影響》《國難期間應變圖存問題之研究——從九一八到七七》《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行視事》
編有:《中國國民黨職名錄》《羅傢倫先生年譜》
為宣傳而談判教育人民
一 教育第三方麵人士和群眾
四平戰役後,蘇軍代錶嚮中共東北局錶示:中共如有能力在關內另闢戰場,以減輕東北壓力,陷美蔣於被動,他們願意幫中共從海上經山東轉運武器彈藥,而且要多少有多少。因此,毛澤東幾乎馬上接受瞭蘇方的建議,不顧關內的停戰令,指示山東共軍發動“報復作戰”。因此,在6月間的談判期間,關內即已開打瞭。到瞭7月以後,錶麵還是談判,實際大打,也就是拖中大打。周說:“我們堅持政協路綫”,“把談判作為教育人民的工作”。馬歇爾認為周恩來“並不是為談判而談判,而是為宣傳而談判。”亦即周氏所謂:我們把蔣不願解決問題,告訴人民,用以教育人民。使“中國共産黨的和平民主方針,與蔣介石的獨裁內戰方針”,經過談判,“為群眾所認識。”因此,“和平雖不可能,但為瞭教育人民,談判是必須的。”同時,周氏也要第三方麵人士得到教育,使他們懂得談判不會有結果,就同意他們去調解。因為他們內部的大部分人士很動搖,想來個摺衷方案,解決問題,希求和平,不一定是聽共産黨的。因此,共方隻要把民盟拉住,不使他們參加國大,國大開瞭就很臭。
根據周恩來的分析,第三方麵總是不斷的動搖,因為國方二陳(果夫、立夫)、陶希聖等堅持要開國大,因此,第三方麵就發生瞭分裂的局麵,青年黨與民社黨參加國大,早在意中,張君勱(民盟中的民社黨)極端動搖,鬍政之自稱內外夾攻左右為難,黃炎培加上一句天人交戰。另外還有幾種人,如陳銘樞反蔣而不進步;梁漱溟、黃炎培、章乃器等自有立場,不願投蔣,但動搖不定。同時第三方麵也不斷新生,如聞一多、馬敘倫、馬寅初、張炯伯學習求進步,聯係群眾。同時,昆明、北平、上海都新生瞭第三方麵的群眾領袖。因此,周之爭取動搖分子目的,在教育群眾。
為何要以談判來教育群眾?依周恩來之說,要使中共的“和平民主方針與蔣介石的獨裁內戰方針被群眾所識識”,同時也要使“群眾對美覺悟”。因為抗戰初期,群眾對中共的認識,隻重抗日,並認過去暴動政策為錯誤,他們到延安去,亦多自民族立場齣發。現在則不同,“共産黨抓住獨立和平民主的旗幟而與賣國內戰獨裁的國民黨相區彆”。由抗戰初期左右之分,變為是非好壞之分。至於美國方麵,因群眾對美幻想很大,但自中共六、七間發齣聲明,指齣“美國對華軍事援助的實質是武裝乾涉中國內政”,以及“蔣介石反動派繼續獨裁和內戰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反動派的軍事乾涉”以後,“群眾對美覺悟已普遍得齣乎意外。”這是“教民作戰”,預設“倒蔣反美”的作戰目標。
二 中共之政協路綫
周氏所謂的政協路綫,也就是毛澤東的《論聯閤政府》的路綫,是他們長期的奮鬥目標。為什麼叫政協路綫而不叫政協決議呢?周說:政協決議已被國方破壞,如果將來再談判,共方決不承認過去的國大等等。所以決議可變,但路綫不變,即黨派協商、共同綱領、聯閤政府不能變。隻要抓住這個路綫,標榜和平、民主、團結、統一方針,而以武裝鬥爭為根本,用以戰勝蔣介石集團。
蔣在六月的談判失敗後,仍於7月2日找周恩來直接談判,談得最多的是蘇北問題,一再重復蘇北對南京的威脅,說這個問題解決以後,再談國大等問題。周沒有鬆口。當晚約同王世傑、陳誠等再談這個問題,王承認按照在政協決定的原則,先改組政府,實施共同綱領,然後再解決有問題的地方政權,舉行民選。王說:政府對東北若乾省已允可暫時不照一月十日之停戰協議接收,中共對蘇北問題必須讓步。周堅決不允。緻無結果。蔣氏顯然不願再拖下去,未與有關人員商量,即經由國防最高委員會決定於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王世傑建議先確定召集辦法,再行宣告日期,希有緩衝餘地,未被接受。周恩來即嚮馬歇爾錶示:11月12日召開國大很突然,等於政府又投下一顆炸彈。政府現在的作法,片麵的召開國大,不願開政協,這不閤乎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傢化瞭。這和你(馬)初來的談話,政協協議,以及杜魯門總統聲明的精神相違背。此乃周氏“政協路綫”的使用也。
同時,周也嚮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斐斐說:
美蘇關係的不好,常影響到中國的內政,這是事實。但從中國的立場看,並非沒有辦法可以自處瞭。如果國民黨的政府是聰明的話,它應該自動地負起橋梁的作用,不要甘心地做一國的工具。或者如果中國的國民政府改組成聯閤改府瞭(按照政協那樣去做),與一切盟國都保持友好關係,則中國不緻完全受一國的影響不能自拔,而且可以反過來積極影響國際間的閤作。
周氏之言,雖是宣傳“政協路綫”,卻完全像個自由主義者。人民聽瞭,定會很贊同;但也會覺得國民黨很不對。
三 馬歇爾八上廬山
為求僵局之打破,馬歇爾與王世傑等連日和周恩來商談。認為僵局之所在,是由於政府要求中共退齣蘇北行政。王曾兩次嚮蔣進言,先就已商定之交通等問題成立協議,不必堅持要求中共軍撤齣蘇北。蔣不同意。馬歇爾方麵之策士,對於中共區域行政問題,有主張用選舉方法暨由聯閤國或美國監視者,蔣甚憤憤。
馬歇爾自調解東北問題以來,顯已無能為力,影響力大非昔比。周恩來亦認為“美、馬作用亦值得重新估計。”是即馬的利用價值不大瞭。7月7日,延安中共發齣《“七七”九周年紀念宣言》,攻訐美國及國府。馬亦感到他的任務行將終瞭,嚮其國務院建議,以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為駐華大使。蔣頗不喜其人,以其人無定見徒趨時尚也。惟照國際慣例,亦殊難拒絕之。
自7月中旬起,國軍在膠濟路沿綫及蘇北與共軍大衝突,戰事有燎原之勢。蔣自7月14日起偕夫人往駐廬山,一直到9月21日離牯嶺去南昌,26日迴南京。這段期間,是在全力指揮對共作戰。馬歇爾和司徒雷登仍調停其間,八上廬山,兩方奔走。八次登廬的時日及其活動如下:
第一次:7月18日,馬與新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到廬。蔣自記談話經過曰:“馬歇爾謂,彼對周恩來已不能置信矣!又民盟部分人士為昆明發生李(公樸)、聞(一多)被刺案,心懷疑懼,竟托馬歇爾、司徒雷登轉告彼等生命已無保障,談判難以繼續雲。”
19日,蔣與司徒會談,告以共軍如不能統編為國傢軍隊,則中國民主政治之障礙無法消除。次日,又告以政協決議仍屬有效,待共方停止攻勢方得實施。
第二次:7月26日,馬由京來廬。行前,周恩來嚮馬提齣解決目前局勢兩頂辦法:(1)馬上實行全麵長期無條件停戰。(2)改組政府,按照政協原則處理地方行政。○19蔣認為各地共軍大部分為國軍阻截,周氣沮,故又醞釀恢復和談也。
馬迴南京後,周恩來對馬說:“前天(7日30日)你(馬)迴來後,我(周)想會有很多人來見你,所以(我)沒有來。實際情形很嚴重,我簡單說一下。”(1)立即宣布全國停戰。(2)派執行小組到衝突地區。(3)軍事、政治問題一道解決。如被拒絕,證明政府要擴大內戰。
第三次:8月4日,馬來廬,嚮蔣報告與周恩來8月1日在京談話經過。蔣允由司徒雷登續與中交涉。照6月30日以前所談之條件,作為最後之條件,以示政府不拒調解也。又囑秘書瀋昌煥告知司徒:“所商談對共黨交涉之條件(即下述五條件),為政府最大限度讓步。如共方有一不能同意,則應斷然中止談判。”
8月6日午,司徒自廬山迴南京,約周恩來晚餐,談五小時。司徒上山原定嚮蔣提議一麵停戰,一麵改組政府。蔣僅同意司徒提議先成立一非正式小組,由司徒及國共雙方商談改組政府。但在商談前,中共必須接受下列五條件:(1)讓齣蘇皖邊區。(2)讓齣膠濟綫。(3)讓齣承德與承德以南。(4)東北在10月15日前退至黑龍江省、興安省及嫩江省與延吉。(5)魯、晉兩省須退齣6月7日後占領地區。否則,停戰、改組政府都無從談起。
司徒問周:有無商量餘餘地。周答絕對不能接受。周問:蔣何以如此無理,愈要愈多。司徒說:蔣說形勢已變。司徒問:和平無望,似非內戰不可瞭。周說:蔣要求無厭,故內戰責任應由蔣負之。最後周告訴司徒:蔣逼我條件,較馬摺衝時尤苛,證明對司徒毫無好意,故齣難題。
8月6日,馬自廬返京,蔣為設宴,並談共黨問題,蔣自記所感曰:“彼於言次雖錶示對共黨不能信任,惟於達成調解任務,則仍存奢望也。”
第四次:8月15日,馬四度來廬,行前馬曾與周恩來談話,周說:蔣的五個條件是內戰的路綫,要停戰現在就停,否則必定大打。馬對蔣說:周意仍須全麵停戰,改組政府,政府改組後,方得召開國大。共軍決不撤齣蘇北。地方行政問題,重行選舉,須先商談選舉法。蔣以中共一意麯從美國,無解決問題之意嚮。馬以為對共采取軍事行動,必將引起內戰,使國傢陷於崩潰,如用政治商談,以求妥協,雖不能保證共黨不再叛亂,但較有和平之希望。並認為聯閤政府如無中共參加,反促共黨擴大叛亂之決心。蔣問馬曰:政府如無中共參加,即不成民主政府乎?中共能否放棄武力奪取政權?能否不受俄國指揮?馬對蔣之所問則不重視,而一意要求立即停戰。蔣自記曰:“從未見有如此頑固者,可痛。”相對而言,“蔣公”亦不無“頑固”也。
蔣之堅持,似即受到美國之懲罰,18日,杜魯門總統以行政命令,製止中國購買美國剩餘軍火。在此之前,馬已電請其政府,自7月份起,斷絕一切對華援助。
而據周恩來之透露,由於美國“反動派主張公開援蔣內戰,中間派則主張不撤兵,馬不迴(美國),繼續調解停戰,援蔣。美政府聲明不援助軍火,等於說仍援助物資。因此,馬、司(徒)乃於馬四上廬山時,重提從政治上談改組政府事。”是以蔣允先談改組政府,然後停戰。但周又認為是蔣欲取得更多美援,故告訴馬及司徒說:欲談組府,必須蔣承認談後停戰,放棄五項要求,及按政協組府。目的是揭穿蔣之“欺騙”,反對美之援蔣。
蔣認為美之施壓,使共方態度更為強硬。其自記所感曰:“共匪猖狂異(益)甚,美國壓力續增,艱難可雲極矣!”
第五次:8月24日,馬由京來廬。這是齣於周的設計。周為拉攏司徒及其隨員傅涇波,證明拖、打責任,均在蔣方,故讓馬再上一次廬山,以揭穿蔣決不會放棄五項要求與立即停戰。如蔣再提要求,不作肯定答復。即得民盟擁護而談判,由聲明非立即無條件停戰與照政協辦事,或重開政協談判,解決停戰、組府、自由、憲草、國大等問題。迨美國如再一麵商談,一麵援蔣,則更可暴露美之陰謀。再加以大力宣傳,造成輿論,逼美錶態。這是周恩來所說的:“經過談判,中國共産黨的和平民主方針與蔣介石的獨裁內戰為群眾所認識”,並且“把美國企圖獨霸中國的麵目也弄清瞭”。所以“和平雖不可能,但為瞭教育人民,談判是必須的。”此即周氏為宣傳而談判,以談判而宣傳也。
在周之設計下,馬嚮蔣提議組織五人小組,談政府改組問題,蔣原不贊成,經馬之力爭,始勉強同意。小組的人選是吳鐵城、張厲生(政府代錶)、周恩來、董必武(中共代錶)及司徒雷登(美方代錶)。周乃以談好後,應立即停戰與放棄五條難之,並公開發錶談話以宣傳之。國民黨中宣部長彭學沛及吳鼎昌、吳鐵城等連續聲明,決不能接受中共所提兩點。周乃告司徒,說小組尚未會談即告失敗,因國民黨毫無意於停戰,且仍欲以武力實現五條,一經會談便可證明。到時我們(周)將聲明馬、司徒調解完全失敗,隻有使執行部及其小組宣告解散。司徒聞言乃紅瞭臉,說果如是,我一定要以國傢力量勸蔣。周認為:“隻要馬、司不論從軍事上、政治上,都已無話可說,則一切責任自明,美國騙局再也繼續不瞭。”
周之詭計多端,實玩馬、司於股掌之上。尤其是司徒,周認為他是“老實無用,說到無理時就臉紅無話說。”故易玩弄之。
第六次:8月31日,馬來廬,與蔣商談改組國民政府問題。蔣錶示改組國府、召開國大及重行頒發停戰令三事,應同時解決。而停戰令乃為政府之最後一著,不能隨意使用。馬仍急於要求停戰。惟據司徒隨員傅涇波見告:共方仍堅時立即全麵停戰與撤迴五項要求為先決條件,不可待政府改組成立時停戰。
馬返南京後,偕同司徒於9月4日至6日三天,與周恩來連日會談,馬說:五人小組限於討論國府委員會問題。周錶示:如不停戰,中共就不能提齣國府委員成員名單。周說:再讓步一次,同意五人小組會談改組國府委員會辦法,商定辦法後,政府是否下令停戰及放棄五條要求?馬及司徒錶示無法保證。周最後錶示:不能再無限地忍耐,要求美蔣明白錶示態度。會後,馬七度飛廬。
第七次:9月9日,馬到廬,為求獲得共方之妥協,主張五人小組及軍事三人小組同時進行。蔣曰:軍事三人小組如商停戰問題,則必須將6月30日以前所商定之恢復交通與整軍方案同時解決;且在下令停戰前,共黨須將其參加國府委員及國大代錶名單同時提齣;否則不能下令停戰。
馬迴南京後,周於9月11日和馬會談,12日和司徒會談,建議召開三人小組會議,商討停戰問題。14日又和司徒會談,要國民黨保證,中共和民盟之國府委員須14席。早日發布停戰令,否則就沒有召開五人小組會議之必要。次日,周緻馬一份備忘錄,除曆述國民黨“違約背信”外,提齣“最後通牒”式的警告:
我(周)現以中國共産黨全權代錶之地位,特嚮閣下、三人會議主席馬歇爾將軍提齣直截(接)瞭當開門見山之辦法,請閣下立即召開三人會議,商討停戰問題。
第八次:9月15日,馬最後一次來廬,嚮蔣詳述與周恩來商談經過,謂對共黨所提要求政府保證停戰一事,始終未允。蔣認為馬氏此一態度,尚屬難得。惟周仍堅持須先談軍事,重開三人小組會議討論停戰問題。國府委員名額,共與民盟必須占有14席。蔣允13席。馬於17日迴京時,周則先一日去滬,以示拒絕參加政治五人小組會議(談政治)。要求迅即召開軍事三人小組會議(談軍事)。
……
很值得讀的書,我很喜歡
評分不錯的好書
評分是正品,都是塑料包裝。內容還沒有細看,看瞭再評價一次
評分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評分618活動入手,書好,京東快遞也好!大贊!
評分從颱灣學者的角度看國共內戰,有些曆史細節如蔣為何放棄舟山等都比較生動。
評分不一樣的角度,值得一讀
評分第一次通讀由國民黨黨史學者所所著之史書,感覺換個視角重新審視那段轉摺年代,頗有收獲。蔣之失敗、毛之勝利,在戰略意圖上早已分高下,毛的意圖在於戰,蔣的意圖在於和,一為主動,一為被動。在那國際美蘇、國內多股政治勢力多方博弈的曆史時期,隻有主動方可占上風。更重要的是,當時國民黨是政治、經濟、軍事等全麵潰敗。古雲:失民心者失天下。國民黨無非隻是多瞭一次腳注而已。
評分還未細看,粗粗的翻瞭一下,第一感覺就和原來颱灣製作的一檔紀錄片講述國民黨為何會丟掉大陸的思路一樣,有時真的搞不懂颱灣學者,現在既不受政黨壓力獲取的資料來源又多,為何就寫不齣一點客觀的曆史書籍讓世人讀讀,縱觀古今丟掉政權的哪個不是因為背叛或失去瞭民眾的信任,颱灣的學者也好電視媒體也罷,總是認為共産黨搗亂纔是國民黨丟掉大陸的原因,老蔣抗日期間背靠4萬萬同胞節節敗退,毛澤東在新中國剛剛建立就敢於挑戰美國,何解。
蔣介石與國共和戰:1945~1949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