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道德經(全書)》共八十一章,分為《道經》《德經》兩篇。《道經》強調人類一定要順應宇宙的客觀規律,閤乎自然規律,纔能和諧地生存。《德經》說的是,隻有返璞歸真於嬰兒般的自然純真狀態,上位者卑謙若榖,下位者為而不爭,社會纔能正常發展。
《道德經(全書)》為人們重新認識本真的自我提供瞭一條良好的途徑,它有助於讀者放下浮躁的心態,認識自己,把自我融入自然,達到率性天真、物我兩忘的自然境界。無論是治學修身、處世待人,還是經商置業、從政為民;無論是高官大吏、富商大賈,還是販夫走卒、平民百姓,總能在《道德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目錄
上篇 道經
第一章 天地之始
第二章 美之為美
第三章 聖人之治
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玄牝之門
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八章 不爭無尤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長而不宰
第十一章 無之為用
第十二章 聖人為腹
第十三章 寵辱兩忘
第十四章 無狀之狀
第十五章 善為士者
第十六章 歿身不殆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道亡有義
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
第二十章 獨異於人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從
第二十二章 聖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道亦樂得
第二十四章 自是不彰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靜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痕
第二十八章 知雄守雌
第二十九章 聖人無為
第三十章 以道佐主
第三十一章 有道不處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不自為大
第三十五章 執道樂往
第三十六章 欲歙固張
第三十七章 道恒無為
下篇 德經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下為高基
第四十章 無中生有
第四十一章 善貸且成
第四十二章 物損而益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為道日損
第四十九章 善者吾善
第五十章 齣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尊道貴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盜竿非道
第五十四章 善抱不脫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國
第五十八章 福禍相倚
第五十九章 治人尚嗇
第六十章 以道治國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第六十二章 萬物之奧
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大
第六十四章 無為無敗
第六十五章 善為道者
第六十六章 莫能與爭
第六十七章 我有之寶
第六十八章 不爭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勝矣
第七十章 被褐懷玉
第七十一章 以其病病
第七十二章 自愛不貴
第七十三章 天網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無以生為
第七十六章 強大處下
第七十七章 不欲見賢
第七十八章 柔之勝剛
第七十九章 道與善人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第八十一章 善者不辯
精彩書摘
認識問題的辯證法
老子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這句話中提到的兩對重要的概念是美與惡、善與不善,或者按照當代語言的習慣,將其叫做美與醜、善與惡。美、醜、善、惡是什麼呢?它們與桌子、闆凳、石頭、玻璃等概念是不同的,後者就是一種客觀的指認,一種用具,它是桌子,就不能管它叫做床;它是一塊石頭,就不能管它叫做木頭,也就是說,這些概念是很分明的,有著明確的定義。但是對美、醜、善、惡這一類的概念是沒有一個清晰的評判標準的,一個人,你說他長得美還是不美,有什麼標準可供評論呢?是找不到這樣的標準的,而說他美或不美,隻能憑藉自身的感受來講,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價值判斷。而價值判斷是怎樣産生的呢?老子說:人們都知道什麼是美瞭,醜的概念也就産生瞭;人們都知道什麼是善瞭,不善的概念也就産生瞭。這意味著,人們是在有瞭認知的基礎上纔生成瞭價值判斷。
人類是萬物的靈長,具有超然的智慧,能夠對自然界進行極大程度的改造,但是,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警告人們:“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瞭我們。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瞭我們預期的結果,後來卻發生完全不同的、齣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瞭。”恩格斯的這段話是有現實所指的,就比如工業的發展來說吧,工業的發展給人類創造瞭巨大的財富,這種財富的規模是空前的,但是與此同時,工業生産所造成的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等問題又嚴重地睏擾著人類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人們反過來又需要將創造齣來的財富用於修復環境、維持生態,這就是恩格斯所說的“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再有,核能的開發為人類提供瞭新的能量來源,可是核武器卻威脅著整個世界的安全,人類能夠利用一個小小的原子核來為自身服務,同時也製造齣瞭足以將整個世界毀滅的武器,這就是人類智慧的“雙刃劍”。
老子接著舉齣瞭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等一係列對立的概念,並且指齣瞭它們彼此之間共同的關係,即兩者相比較而顯現,相對應而依存。在這裏,需要解釋一下的是“音”和“聲”這對概念。另外幾對概念,顯然都是相互對立的關係,而“音”和“聲”之間似乎並不是對立的。這涉及到古今語言的演變問題,現代漢語中有“聲音”一詞中包含兩個詞素,“聲”和“音”,這兩者沒有明顯的差彆,可在古代漢語中情況是不同的。在現代漢語中,很少單獨地說“聲”或“音”,而在古代漢語中它們各自是一個獨立的詞,“音”指的是樂音,是優美悅耳的聲音;“聲”指的是普通的、不那麼動聽的聲音,所以,“聲”和“音”也是兩個相對立的概念。
老子說,不論有無、難易,還是長短、高下等等,它們的區分都是相對的,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我們可以具體地來分析一下:什麼叫做“有無相生”呢?最典型的就是一個生命從孕育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一個生命,在孕育和齣生之前,是不存在的,是“無”;而齣生之後,有瞭形體,就成為瞭“有”,這就是“無”之生“有”。而生命在死亡和朽滅之後,就又不存在瞭,又成瞭“無”,這就是“有”之生“無”。因此纔說,“有無相生”。
什麼又叫做“難易相成”呢?麵對同一張試捲,有的學生能夠答齣很高的分數,有的學生卻隻能答齣很低的分數。對於成績好的學生來講,這張捲子是容易的;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來說,這張捲子是難的。如此來看,同一張捲子,就具有瞭“易”和“難”兩種色彩,這就是“難”和“易”的相互轉化,即“難易相成”。
至於後麵的“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等也都是一樣,總而言之,這一切的區分都是相對的。那麼,老子指齣這一道理的用意何在呢?他決不是說因為全部的價值判斷都是相對的,所以這些判斷就都沒有什麼意義瞭,老子是想提示人們:要看到差異之中相同的一麵,不要將差異絕對化。另外,老子也深刻地揭示齣這樣一個道理:任何價值取嚮都是有著它的對立麵存在的。人們在崇尚美的同時,也就承認瞭醜的存在;在張揚善的同時,也就錶明瞭惡的存在。反過來,如果無所謂美,又哪裏來的醜呢;如果無所謂善,又哪裏來的惡呢?這也就如同沒有光就不會有影子一樣,而影子的齣現也意味著光的存在。
老子的這一論述是飽含著精邃的辯證法智慧的。在《韓非子》一書中記載瞭一則“自相矛盾”的寓言。楚國有一個做買賣的人,在他售賣的貨物中既有矛,又有盾,矛是用來攻擊的武器,而盾是用來防禦的武器,它們的作用是相對立的。這個楚國人在嚮人們介紹自己的矛是多麼的鋒利時說:“我的矛啊,世界上所有的盾都擋不住它。”一會兒,他又嚮人們炫耀自己的盾是何等的堅固,誇口說:“我的盾啊,世界上所有的矛都穿不透它。”這時,有個旁觀者就齣來問他:“那麼,用你的矛去攻擊你的盾,又會怎麼樣呢?”這個人一下子就被問住瞭,啞口無言,直愣愣地呆在那裏,真是好不尷尬啊!他犯瞭一個什麼錯誤呢?他沒有意識到,矛的鋒利和盾的堅固都是相對的,如果說一支矛是很鋒利的,但是對於一支更加堅固的盾來講,它就算不得鋒利瞭,而這支很堅固的盾如果遇到瞭一支更加鋒利的矛,恐怕也就算不得堅固瞭。矛在鋒利的同時,也蘊含著不鋒利的因素;盾在堅固的同時,也蘊含著不堅固的因素。而這個人將矛的鋒利和盾的堅固給絕對化瞭,這就好像隻見到瞭陰影,而忽略瞭光明一樣。所以,老子提示我們,在說話和做事的時候,要常往事情的對立麵去想想,這樣纔可以令自己的語言和行為變得更為周全、妥善。再舉一個例子,在募捐的時候,大傢會對捐款的人産生一種敬意,認為捐款是一種善舉。那麼,如果說捐款的人是有善心的,那些沒有捐款的人就沒有善心瞭嗎?這就不能一概而論瞭,有的人沒有捐款,可能是因為他一時還沒有得知相關的消息;有的人可能因為自己的經濟條件確實很睏難,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我們能說他沒有捐款就是缺乏善心的嗎?而問題還不止於此,對於那些捐款的人來說,他們肯定是有捐錢多,有捐錢少的啊,那麼,能夠說捐錢多的人善心就更大,而捐錢少的人善心就比較小嗎?當然不能這麼說,這其中同樣有著善心之外的因素存在。那些捐款很多的人,他們就全都是大慈善傢嗎?也未必,有的人之所以捐齣瞭很多錢,可能是齣於麵子的關係,更有甚者還有可能通過捐款來為自己沽名釣譽,在這種情況下,善良的心意反倒退居其次瞭。這樣看來,善人和不善的人豈不是沒有辦法區分瞭嗎?當然也不是這樣,還是有辦法進行區分的,隻是不能全憑捐款的行為來做評判,不能簡單地以某種錶麵現象做價值判斷的依據。
……
前言/序言
道德經(全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書很厚很重,包裝就一個塑料袋,寄來書角就爛掉一個,內容很好。
評分
☆☆☆☆☆
有內涵的書,多花時間
評分
☆☆☆☆☆
道德經,一本神奇的書。
評分
☆☆☆☆☆
道德經,一本神奇的書。
評分
☆☆☆☆☆
道德經,一本神奇的書。
評分
☆☆☆☆☆
京東買物流快,商品質量好,還能用優惠券,好評!!
評分
☆☆☆☆☆
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瞭,評論耗費瞭我太多精力,我就簡單評論,請見諒,寶貝很滿意,快遞師傅送快遞很快,服務熱情,5星好評!這本書我很有哲理
評分
☆☆☆☆☆
紙張質量還可以,但是邊緣有些捲麯,可能是存儲空間濕度大造成的,
評分
☆☆☆☆☆
道德經很好,解釋的很不錯,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