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投資銀行學叢書:行為金融學案例 [Behavioral Finance Cas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內容簡介
《北大投資銀行學叢書:行為金融學案例》主要內容包括:從標準金融學到行為金融學、案例分析、行為金融學與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學與投資者行為、行為公司金融、社會資本、信任與金融市場等。
作者簡介
崔巍,遼寜省瀋陽市人,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經濟學博士,現任教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主要從事金融經濟學、行為金融學、證券投資學和公司金融學等研究,主持國傢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國傢和省部級項目,齣版專著《行為金融學》,並在《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金融研究》和《經濟科學》等核心學術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多篇。
何小鋒,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金融與産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早年曾到農村插隊,也曾做過中學教師和某市機關乾部1978年初作為文革後第一屆考生,從粵北考入北京大學經濟係,先後獲北大經濟學學士和經濟學碩士學位,1984年畢業後留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任教。
1986年和1993年,兩次赴香港親曆親為資本市場的研究和運作,先後達7年;1991年作為惟一的外聘專傢參與瞭中國第一傢投資基金——淄博基金的籌備和組建工作;1992年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常務編委,推動瞭中國第一本證券年鑒的産生;1993年,作為發行總顧問代錶,參加瞭“三亞地産投資券”的策劃、發行和上市工作,這是中國第一個地産投資證券(類REITs)品種;1994年,作為責任人,完成國內某銀行不良資産在香港的“藉殼上市”項目,為國內首次成功的案例;1995年,作為主要顧問,成功為新鄉電廠的TOT項目海外投資方組織銀團貸款9億元;作為某科技公司董事局主席,成功推動其於2001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創業闆上市,創下當年上市首曰上漲最高(170%)的記錄、在獲得足夠的實踐經驗之後,1998年重返北京大學任教,開設投資銀行學、資本市場與金融機構等課程。被北大經濟學院學生評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2005)。
曾在《經濟研究》、《經濟科學》、《學術研究》等雜誌上發錶論文數十篇,主要研究方嚮是資本市場和投資銀行學,特彆是創建瞭投資銀行學和資本市場理論的“新體係”,是“廣義資産證券化理論”的創始人。齣版的著作主要有:《投資銀行學》(北京大學齣版社,2002),《資産證券化:中國的模式》(北京大學齣版社,2002),《資本市場運作教程》(中國發展齣版社,2003),《奧運金融工程》(同心齣版社,2004),《資本市場與投資銀行研究》(北京大學齣版社,2005年)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從標準金融學到行為金融學
一、理論要點
1.行為金融學的産生與發展
【1】行為金融學的産生
【2】行為金融學與標準金融學的兩大爭論
【3】行為金融學的傑齣代錶人物
2行為金融學的心理學基礎
【1】過度樂觀
【2】過度自信
【3】證實偏差
【4】保守主義偏差
【5】錨定效應
【6】代錶性偏差
【7】易得性偏差
【8】模糊厭惡
【9】後悔厭惡
【10】框架偏差
【11】損失厭惡
3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及挑戰
【1】有效市場假說
【2】有效市場假說麵臨的挑戰
【3】套利行為的有限性
4展望理論
【1】展望理論的兩個階段
【2】價值函數
【3】權重函數
【4】一些重要性質
二、案例分析
1非理性投資者的悲劇:鬱金香狂熱
2非理性的市場:南海公司的泡沫事件
3.市場有效性的重要挑戰: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案例
【1】LTCM與孿生股票
【2】LTCM和俄羅斯金融危機
【3】 LTCM和模糊厭惡
【4】 LTCM與有效市場假說
4對無時效信息的反應:新增入指數的股票價格的異動
5套利行為的有限性:股權分割中的股票
6曆史上最大的瘋狂投機:1929年的華爾街崩盤
……
第二章 行為金融學與金融市場
第三章 行為金融學與投資者行為
第四章 行為公司金融
第五章 社會資本、信任與金融市場
精彩書摘
易得性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根據獲得信息的容易程度,來判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而忽視對事件進行客觀和全麵的分析。這種容易程度也被稱為易得性,是與事件的顯著特徵和人們對該事件的熟悉程度密切相關的。比如,投資者經常錯誤地認為,容易聯想到的事件比難以聯想到的事件發生的概率要高。這種偏差也經常被稱為“拇指法則”。金融市場中的易得性偏差主要受下麵幾個因素影響:第一,檢索的難易程度。投資者往往隻是根據他們所獲得的信息來選擇投資,這些信息主要來自於投資分析師的建議、朋友的勸說、報紙、廣告和互聯網等等。第二,記憶類彆。投資者經常按照他們記憶中的類彆來選擇投資。不容易被聯想到的記憶類彆,就很有可能被忽略。比如,美國投資者在選擇境外投資時,很有可能忽略某些國傢的股票,即使這些股票很有吸引力,因為這些國傢的股票不在他們的記憶類彆中。第三,經驗的有限性。在選擇股票時,投資者常常受有限的生活經曆或者狹小的生活空間所限製。因此,他們選擇的投資經常局限於他們所在的行業、所生活的地區和所認識的人群等。第四,協調性。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也會受自身性格的影響,這與投資者的行為特徵密切相關。比如,節儉的投資者可能就不會投資於比較昂貴的高市盈率的股票。
模糊厭惡
這種認知偏差是指在熟悉和不熟悉的事情之間進行選擇時,人們常常偏好熟悉的事情,迴避不熟悉的事情。齣於對未知的恐懼,人們不願意麵對不確定的形勢。模糊厭惡的一個重要錶現是本土偏差,投資者常常將大部分資金投資於本國或者本地區的股票,而不是像標準金融理論描述得那樣進行分散化投資。比如,雖然美國股票市場總市值隻占全球市場總市值的45010,但美國投資者主要投資於本國股票;同樣地,在英國和日本等國傢,本國投資者都擁有大約700/0~90%的本國股票。標準金融理論試圖用資本管製、匯率風險或者信息不對稱等理論來解釋這種現象。然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這種解釋變得越來越站不住腳。行為金融學認為,本土偏差源於模糊厭惡。投資者對本土市場的錶現過度樂觀,更願意投資熟悉的股票。
……
前言/序言
在經濟科學中,金融學無疑是最顯赫的富礦,而以研究資本市場的運作為主旨的投資銀行學,則是其中最璀璨奪目的寶石。然而這門學科引進中國不過十年時間,其華麗的外錶、復雜的內涵,至今讓人難識真麵目,有待於莘莘學者去不斷挖掘。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投資銀行學在理論上研究投資學、公司財務、資本市場理論、金融中介理論、金融發展理論、公共政策理論、金融工程理論等學科;在業務上,投資銀行學研究證券的發行與交易、並購重組、信托投資基金、資産管理、金融衍生工具、資産證券化、財務顧問等內容;在方法上,投資銀行學運用各種經濟計量與統計分析、經濟與財務分析、比較分析等復雜手段。可以說,投資銀行學是創新性與實用性高度結閤、專業性與多樣性和諧統一的典型知識領域。
縱觀中國資本市場15年的發展曆程,走的是一條漸進式的改革模式。什麼是“漸進式”?坊間有很多描述和總結。在我的眼裏,就是利益格局平衡與不平衡的交替發展的過程,即在對現有的利益格局不滿意的情形下,作齣某些資本市場的“創新”,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利益格局;新的利益獲得者自然要維護這個利益格局,因此維護一定時期的穩定性;但由於此格局的發展充滿矛盾和變化,暫時平衡的格局又自我演化齣越來越多的不平衡因素,新格局又被越來越多的不滿動機所突破,從而又通過資本市場的創新形成新的利益格局。
北大投資銀行學叢書:行為金融學案例 [Behavioral Finance Cas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