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非要毀掉自己》是一本情感婚姻類的女性讀物。作者根據數十年的心理治療和電颱廣播節目的實踐經驗,通過具體翔實的案例,立意鮮明地指齣瞭女性在愛情和婚姻中經常齣現的10種愚蠢行為,並且,為我們指齣和提供瞭齣現這些行為的根源及解決辦法。
勞拉博士愛情箴言——
·一個糟糕的男人絕不比沒有強。
·你不顧一切地希望有個男人要你,以至於你根本不在乎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隻要他宣稱愛她,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摺磨她。女人為什麼分不清語言和行動的區彆?
·你以為,以你這樣愚蠢的付齣、委屈、犧牲、依戀、攀附、恐懼、膽怯、消極、順從、屈服、自卑、糾纏、痛苦,你遇到的會是什麼好男人。
·我很少碰到有哪個女人不承認“他以前就是這副樣子”。所以,請不要再想著依靠愛來創造一個讓男人改變的奇跡。
·女性可能已經做瞭國會議員,但卻依然一想到一個男人要拋棄自己就驚慌失措。
·期待跟一個男人在一起就會發生奇跡,期待結婚之後、有瞭孩子之後,或者什麼之後,一切都會自動好起來,幾乎必然是一種妄想。
·指望一個男人給你帶來你自己的人生,這既不現實,實際上也不公平,因為這壓根兒就不是他的責任。
·你之所以依附一個男人,把他當作你生活的全部,是因為你根本沒有自己的生活。
·把自己的人生交給一個男人,隻有一個詞可以形容,那就是——愚蠢。
·運用自己的勇氣和創造力,使自己成為選擇者,而不是乞討者。
·當你選擇瞭一個貓咪,就彆抱怨它不是一頭大象。
·所有的改變都讓人害怕,但這是通嚮進步的道路。
·愛情中的愚蠢行為和智商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就是,聰明的女人偏偏會做齣愚蠢的事情。
第1章 愚蠢的依附:女人隻是男人的應聲蟲嗎
學習男人好的一麵
低自尊的高代價
婚姻並不等於自我價值
想要自尊嗎?那就去贏得它!
一個糟糕的男人絕不比沒有強
彆指望一個男人像你一樣“一切為瞭愛”
美好的生活需要勇氣
應該禁止浪漫的圈套
你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從過分擔憂到自卑和犧牲
如果你的人生都用來“尋找自我”,你大概找不到
女性逃跑路綫--將自己逼入死角的捷徑
當你準備改變時,會聽見改變的召喚
結婚生子的權利隻屬於成年人
做齣改變,享受美好人生
勇氣給予你選擇的自由
第2章 愚蠢的求愛:“我總算找到可以依賴的人瞭”以及其他關於約會的愚蠢想法
他完全是個蠢貨,可他為什麼不打電話給我?
約會應該是你選擇彆人,而不是被人選擇
要忍過艱難時期
遠離必敗之路
期待不可能的事情--一場贏不瞭的遊戲
當你想做一件錯事時,去做五件對的事
讓一個男人成為判定你個人價值的法官
把男人當作解決問題的“創可貼”
不要陷入“受害者陷阱”
結婚的等待期:至少要相處一年半
你得學會信任自己
男人也能感覺到自己被利用瞭
沒有什麼比真相更好
第3章 愚蠢的奉獻:“但是我愛他”以及各種愚蠢的浪漫藉口
屈服不是浪漫
浪漫的夢想可能是危險的
可惡的雙重標準
女人為何會容忍壞蛋
否認隻會讓你一無所獲
真愛的試劑
你為何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過去的傷害不是今天懦弱的藉口
勇氣和自尊
心理治療是有益的,絕望的依附則無益
如何熬過失去依賴的艱難期
把自己賣給齣價最低的人
急切地抓住希望,意味著很可能會絕望
改變自己去適應他--真是蠢透瞭
再現童年的痛苦
女人為何逃避新的挑戰
緻命的“但是……”
怎樣纔能教會他尊重我
你是個浪漫的殉道者嗎
為自己而改變他
用心還是用腦
真有這樣的女人嗎
第4章 愚蠢的激情:“快窒息瞭……這一定就是愛”
一夜天堂換來之後地獄般的煎熬,值得嗎
將處女進行到底?
期待著快樂,卻墜入瞭深淵
親密和性不是一碼事
性的惡性循環
醒來時發現枕邊是個無法忍受的陌生人
要敢於檢驗你的負麵自我形象
性激情和成熟的愛
對性上癮
一切全在於你自己
“太快上床”會變成無期徒刑
女人越年輕,就越容易幻想
歸根結底,還是自尊的問題
第5章 愚蠢的同居:女性最大的自我欺騙
同居是婚姻的死亡之吻嗎
為何要拿自己的人生玩輪盤賭
隻有你能讓你自己幸福
否認現實和同居
如果他真的愛我,他會不娶我嗎
同居等於屈服
永遠不要勉強或將就
牢固的基礎需要付齣時間、努力和犧牲
好的決定需要客觀的心態
改造對方:一種自我欺騙的行為
你並沒有真正擁有那個男人
我覺得同居太棒瞭--除瞭那些讓人不安的疑慮
同居與攜手走嚮成熟
第6章 愚蠢的依附:開始你迷戀他,後來你恨他!?
你的失望不閤理,但是沒錯
童年的創傷
男人的依賴性:硬幣的另一麵
怎樣知道自己正陷入必敗無疑的情形
再現父親�材蓋椎睦Ь�
對親密的深深恐懼
無意識的選擇與有意識的需要
沒有通嚮自尊的捷徑
男性力量的神話
任何問題都不在話下?
想通過結婚變得完整,可能會讓你破裂成碎片
感覺是恨,其實是嫉妒
他是你無法接受的那部分自我
沒有人是完美的,包括你的
當你恨他的時候,審視一下你自己
第7章 愚蠢的懷孕:齣於最糟糕的理由而生孩子
有多少意外真的是意外?
男人的責任和女人的責任
“但事情還是發生瞭……”
你自己的身體,你要照顧好
智慧和勇氣
這麼大的事情,你怎麼可以如此草率
想通過懷孕留住男人是幼稚的想法
做你自己命運的掌控者!
讓我們不再愚蠢!
用懷孕逼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惡性循環
第8章 愚蠢的屈從:放任他傷害你的孩子
當母性本能扭麯的時候
在受虐和孤獨之間無法自拔
緻命的閤理化
大人要做齣犧牲,但這不意味著把孩子作為犧牲品
誰來拯救孩子?
不要讓一個男人決定你如何做母親
當施暴者是你的丈夫或父母
你為什麼原諒那些不該原諒的人
默許犯罪就等於犯罪
受傷的灰姑娘,邪惡的繼父
不要因為依賴而嫁給一個男人
第9章 愚蠢的無助:“哦,我在該生氣的時候總是哭”
被怒火嚇住瞭
傷心還是憤怒
學會按照正當的憤怒行事
逆來順受型人格
絕望的依附
站在進攻位置
壓抑憤怒會緻命
為什麼
把自己當做平等的一員
不閤理的憤怒
不該有的傷心
童年經曆為何會自動重演
第10章 愚蠢的原諒:“我知道他對我不忠、控製欲強、冷漠、暴力……但除此之外……”
對自己有用
要麼改變,要麼閉嘴!
確保不走迴頭路
我有離開的權利嗎
“一定是我的錯”
試圖逃避注定會發生的事
我怎樣纔能再信任他?會找到辦法的!
躲在他身後
男人治愈不瞭你的創傷
害怕放手
一旦你開始行動
“我知道自己應該恨他,但是……”
留下來也可能是正確的選擇
永遠跟隨你的智慧,而不是你的恐懼
我清楚地記得自己知道必須寫這樣一本書的那個時刻。那是幾年前,我和我的丈夫路易,一起去看羅賓·威廉姆斯主演的電影《死亡詩社》散場的時候。你大概還記得,這部電影講的是1950年代發生在一所男子名校的師生之間的故事。那又怎樣?有什麼大不瞭的嗎?這種題材按說不會對我有強烈的情感衝擊,然而,我卻發現自己心煩意亂--而且我很睏惑,因為我的感受似乎與影片的具體情節不相稱。
在我努力理解自己的這種“反應過度”的過程中,我發現,是影片中的一個男主角的母親讓我非常氣憤。這個男生性格敏感,夢想著今後從事戲劇行業,可他父親不允許。父親宣稱,這孩子必須做一名醫生,沒有商量的餘地!
當孩子的父親在那振振有詞的時候,孩子的母親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裏忍受著。她眼看著自己的孩子徹底地消沉,卻什麼也沒做。在她順從地跟著丈夫走嚮臥室之前,她輕輕地擁抱瞭一下兒子,神情嚴肅地拍瞭拍他的後背,就傷心地走開瞭。
這個孩子用父親的槍結束瞭自己的生命。
我痛苦得快要瘋瞭。
一個母親居然能袖手旁觀,任由丈夫的自私和麻木將親生兒子毀掉--這讓我很震驚。
到我和丈夫走到停車場時,我的心煩意亂已經變成瞭對那個母親的軟弱、膽小和順從的憤怒!事實上,我認定她應該為那個男孩的死承擔比父親更大的責任!
那個父親完全陷入瞭自己的雄性競爭行為中,把孩子當成瞭他自我的延伸。在他看來,不論怎麼說,希望孩子成為醫生難道會是件壞事嗎?
然而,那個母親瞭解自己兒子的心。她知道兒子的心中有詩,這樣的一顆心不需要掛上一個聽診器。
她隻是不願意反抗控製欲極強的丈夫!
一位中年婦女的車子停在我們車子的旁邊,她聽到瞭我對那位母親懦弱無能的抱怨和責備,便主動過來安慰我。“哎呀,”她很肯定地說,“那個時代……我們那個時代的女人就是這樣的!”實際上,她的語氣似乎對幾十年前那個低聲下氣的女人很贊同,這讓我更憤怒、更傷心瞭。
在和丈夫開車迴傢的路上,我越想越鬱悶。我的一個新發現,甚至把我自己都嚇瞭一跳:“路易,《死亡詩社》的故事不可能發生在一所女子學校裏,無論是把背景設置在五十年代,還是現在!這部電影講的是理想和抱負,講的是通過勇敢的行動,而不是參加什麼‘來自不完美傢庭的孩子’之類的組織來發現自我!
“我問你個問題。假設這部電影的劇本把故事背景設置為一所女子預科學校,還有人願意投資拍攝嗎?這個故事還有意義嗎?作者想要錶達的東西還能錶達齣來嗎?”
我丈夫思索瞭片刻,然後告訴我:“不會,我覺得不會。”
他在這個顯而易見又令人悲傷的事實上與我一緻的看法,讓我為一些女人--以在停車場安慰我的那個女人為典型--感到傷心、悲哀、失望、憤怒和羞愧。這樣的女人,可能包括你的母親或姨媽,你的女老師或閨中密友,甚至或許包括你自己,她們會用一整套的藉口來逃避麵對一個事實,那就是:她們用來定義自我以及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角色的唯一坐標就是男人--而且,具體是哪種男人幾乎並不重要!(後麵還會談到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
�囇�習男人好的一麵
在將近十五年的時間裏,我在自己的心理診所和廣播節目中解決著那些男男女女的問題,我不斷吃驚地發現,女人們對人生、對自己是多麼短視,對男人又有著那麼多牢騷!我懷疑,如果女人不再抱怨男人,脫口秀節目是否還會存在。你在這些脫口秀節目中聽到的,大部分都是女人在抱怨男人如何在約會瞭幾分鍾或者一萬年之後,還是不願意對女人做齣承諾。
女人們似乎更喜歡發牢騷,而不是解決問題。男人們則往往更想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直在那裏談論問題。男人之所以會被女人說壞話,是因為他們的行為方式和女人不同,女人們是說,說,說,抱怨,嗚咽,分析,再分析,如此這般。嗚呼!
有句話大傢都熟悉--“女人乾嗎就不能更像男人一點呢?”有時,這未必是個壞主意。女人想要通過男人獲得存在感的欲望過於強烈,以至於她們看不到男人的行為方式可以為她們提供一個積極的榜樣。
與女權主義者大多數言不由衷的話相反,我們可以從男性對人生和自我認同的看法中學到很多東西。拒絕學習對你自己有益的東西,就是活生生的犯傻。我真心實意地相信,如果女性能夠嚮男性學習自信、勇氣、使命感、目標感、榮譽感、夢想、努力、毅力、以目標為導嚮等等品質的話,她們的人生就會更加圓滿,就能挑選到更好的男人做伴侶,也能與其擁有更美滿的關係。
當然,已經有一些特彆而傑齣的女性,她們或者與生俱來,或者後天受到影響,擁有瞭掌握自己命運的強烈意識--甚至你可能就是其中一員。但總體而言,抱負或雄心不符閤女人對女性的定義,因為“決心讓自己的人生變精彩”不是女性的典型思維。老實說,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如果不遭遇睏難、阻力、失望與失敗,就不可能實現夢想、達到目標。法國人喜歡說“La vie est dure”,意思是人生多睏苦,這句話適用於世上的每個人,不僅僅是女人。想要成長,就必須麵對這樣一個事實--毫無痛苦的改變隻存於童話故事中。
所以,不要再將你的失望歸咎於男人、社會或其他因素瞭。要下定決心,讓自己成為對自我、對他人都更有意義的人。如此一來,生命中的每一天纔會有意義。
�嚨妥宰鸕母嘰�價
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專長,會讓你付齣巨大的代價,以前如此,今後仍將如此。由於女人通常不會以個人成就來界定自尊和人生目的,她們獲得自我認同感、個人價值和人生意義的主要途徑,便是情感和婚姻。這種方式始終是令人失望,並且具有毀滅性的。早在1830年代,拜倫就寫道:“對於男人,愛情隻是身外之物;對於女人,愛情是她們的整個生命。”
不幸的是,時至今日,他的話仍然正確!
《洛杉磯時報》於1992年11月22日(是1992年,不是1892年)引述瞭著名歌手惠特妮·休斯頓的話:“女人應該有丈夫,這樣纔能證明我們的價值,我們女人就是這樣證明自己的價值的。”
即使在今天,對於很多年輕女人而言,如果你告訴她們完全可以過一種不依附於某一個男人的生活,她們也會猶如聽到天啓。請看看《洛杉磯時報》的文章“少年戀愛新規則”裏的驚人言詞吧:“……她從來沒想過一個女孩在周六晚上能不和異性約會,而且還能很快樂。她說:‘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認為如果你不和一個男生在一起,你就什麼都不是。上星期六,我和蜜雪兒一起去看瞭電影。我簡直不敢相信,和女孩一起齣去也能這麼好玩。’”
這是一絲希望的曙光嗎?也許吧,但是……
一個31歲的女人和兩個運動員有風流韻事,她對《時代》雜誌這麼說:“對於很多做著沒有意義的工作的女人來說,自我認同的唯一方式就是她們和誰上瞭床。一個四處和彆人上床的女人,叫妓女。但是,一個女人和魔術師約翰遜上過床,就變成瞭‘和魔術師約翰遜上床的女人’。這幾乎就像是給瞭她正當性。”
看,就是這樣--沒什麼新鮮的--通過依附一個男人而認同自己,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而且,這種看法會不會改變,全靠上帝是否幫忙,因為一旦那位明星失去上帝的恩寵,這個女人的自我價值感就會喪失。她也就停止存在瞭。難怪有那麼多女人對自己的男人錶現齣來的哪怕正常的人類缺點都會大發雷霆,並且在艱難的時刻不會站在自己男人的身邊。
��
婚姻並不等於自我價值
“來自聖塔剋拉瑞塔的蘇珊,現在你已經撥通瞭熱綫電話。”對話開始瞭。蘇珊,29歲,打進電話是要告訴我,她已經結婚五個半月瞭,但依然強烈地感覺自己毫無價值。她的丈夫,以及婚姻本身--哦,好多事情都和她原來想象的不一樣。
她悲傷地說:“我的生活中沒有一樣東西能嚮我證明我自己的價值。”
這樣想想看:如果你帶著自己的目標、夢想和自我意識步入婚姻,那麼,當你的事業或與彆人的友誼經曆艱難時期時,你的另一半會為你提供巨大的安慰和支持。無論是什麼事情打擊瞭你的自我,他都會這樣--而你也能夠,並且應該為他這樣做。
但是,如果你帶進婚姻的隻有你自己的需要,這種平衡感就會完全喪失。你成瞭丈夫的“小寶寶”、他永遠的“不快樂的小可憐”。盡管一個“小可憐”可以暫時激起他的男性保護欲,但用不瞭多久,你就會變成一個不斷地耗竭他情感的人,一個完完全全的“索取者”。
在這種失衡的狀態下,你注定會感到孤獨,因為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不是來自於某個人的存在或齣現。事實上,通過依附他人去尋找自我價值,隻會讓你感覺自己更沒有價值。
�囅胍�自尊嗎?那就去贏得它!
在自尊這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上,社會心理學傢卡蘿·塔瑞斯說過一個重要的觀點,她認為,人們現在所謂的自尊,與過去相比,隻是徒具其錶而已。她說:“過去,自尊指的是一種最基礎的自我價值感;現在,其含義已經狹隘到瞭隻要自我感覺良好就行。過去,自尊是建立在日復一日的努力、關心他人和取得成就這些個人品格的基礎之上的;現在,自尊則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似乎什麼都不做就可以獲得自尊。”
所以,當陷入蘇珊那樣的沮喪和自卑泥沼的女人們問我:“我要怎樣纔能增強自尊?你能推薦一本書嗎?或者推薦一個研討班,一個工作室,一個互助小組?”我的答案便是:自尊是通過努力掙來的!如果你敢於夢想,敢於追夢,敢於忍受痛苦、犧牲、自我懷疑以及與這個世界的衝突--當你錶現齣這種勇氣與韌性時--你真的會自己都欽佩自己。最重要的是,你將會善待自己,不會滿足於彆人對你的那一丁點的好--起碼不會長時間滿足於此。
自尊從來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鍛造齣來的。我至今都不相信女人們為逃避這種努力而做齣的自取其敗的行為會有效。
�囈桓鱸愀獾哪腥司�不比沒有強
瓦妮莎,27歲,她打來電話時異常憤怒,因為她那個打她、罵她的男友與她分手,迴到瞭他的前女友身邊。這個男人也同樣虐待他的前女友。
讓我吃驚的是,瓦妮莎打進電話時那麼憤怒,並不是因為男友虐待她,而是因為他決定離開她!
我略帶諷刺地對她說:“如果你接收他的垃圾,那他的垃圾就應該隻給你一個人!”她迴答說:“這我知道。”然後,居然還咯咯地笑瞭。
瓦妮莎接著說:“我付齣的太多瞭。隻有他接受我,我纔能接受我自己。我就是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離開我。”
她就這樣,承受所有的辱罵與虐待,指望換來對方永遠的愛和依賴,而這卻不管用!這是多麼沉重的打擊!
當我建議瓦妮莎跟我說一說她的人生目標(哪怕一個也可以)時,她卻連一個都說不齣來。當我跟她說要辛苦努力,要勇於捨棄,以打造一些特彆的東西時,她一句話就把這個想法消解瞭--她說她覺得自己太懶瞭。
我問她,和這個瘋狂男友之間的“暴風驟雨”是不是讓她覺得很“刺激”。她又咯咯地笑瞭起來,然後承認:“打架、和好、懷疑、痛苦,從某個方麵來說都很刺激。這些刺激填滿瞭我的人生。”
你就把這樣的生活叫人生?
�嚤鷸竿�一個男人像你一樣“一切為瞭愛”
我真誠地希望自己能一點一點地清除瓦妮莎的自我否定,幫她看到一絲光亮;我也真誠地希望能幫助你更清楚地看到事實。看到年輕女孩們因為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而無謂地受苦,看到她們做齣種種愚蠢的行為,真讓人悲哀。在過去這些年裏,我都數不清有多少找我談話的二十多歲的女孩,由於男朋友整天忙著接受教育或開創事業,所以不想和她們結婚而異常憤怒瞭。如果你是這些女孩中的一員,你要麼聽懂他的弦外之音,要麼把他當作學習的榜樣!因為就像我說過的那樣,男人確實有一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
�嚸籃玫納�活需要勇氣
讓我嚮你介紹一幅精彩的漫畫,作者是一位男性--硃爾·費佛。故事講的是,一個男人在路上遇到一位精神導師,這個男人問道:“哪條路通嚮成功?”那個穿著長袍、留著長鬍子的先知什麼也沒說,隻是指瞭指遠處的一個地方。這個男人對於成功來得這麼快、這麼容易感到興奮極瞭,一溜煙地朝那個方嚮跑去。突然,天上傳來響亮的啪嗒聲。然後,他一瘸一拐地走瞭迴來,衣衫襤褸,呆若木雞;他猜自己一定是誤解瞭導師的意思。他再次嚮導師提齣同樣的問題,導師還是一言不發,指瞭指同樣的方嚮。這個男人又一次乖乖地齣發瞭。這一次,啪嗒聲震耳欲聾。當這個男人爬迴來後,他血跡斑斑,衣衫襤褸,氣急敗壞。他對導師吼道:“我問你哪條路是通嚮成功的路,我按照你指的方嚮去瞭,結果我被搞成瞭這樣!你彆再指瞭,開口說話!”這時導師纔開口,他說的是:“成功就在那條路上。經過那些打擊,再往前走一點就是成功瞭。”
成就會帶來自尊,但成就並不隻是做點什麼事情……它需要你擁有忍受痛苦、失敗與自我懷疑的勇氣;你要經受住打擊。
我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打來電話的女人,因為從來沒有勇氣經受打擊,沒有勇氣將自我努力作為通嚮自尊和積極的自我認同的大道,而發現自己陷入瞭離奇的、不靠譜的“羅曼蒂剋”中,並為此傷心不已。
我可以感覺到,一些極端的女權主義者讀到這裏時,恨不得立刻把我打倒在地,她們會抱怨說,女人之所以沒能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是因為男人不允許她們做。盡管我不否認男人處於優勢地位的社會現實,但我還是想說,這是在推卸責任。最近,我嚮一群受過良好教育、取得卓越成就的女性發錶演說,她們都是“全美大學女教師聯閤會”的成員。那次會議要求的發言主題是,“什麼在阻礙女性獲得更大的成就”。
這真是個莫大的諷刺!在我身邊的就是幾百個來自不同種族、不同年齡,並且已經取得瞭成功的女人。我們為什麼不研究一下她們?
顯然,女人可以取得成就。隻要,隻要你不懶惰、不懦弱。
�囉Ω媒�止浪漫的圈套
悲哀的是,當一個女人不敢夢想,或者不敢為一個目標而努力的時候,她人生的意義通常就會來自於強調自己和一個男人的關係,或者來自於生孩子--有時甚至把生孩子當作鞏固與這個男人關係的手段。在這種女人中,最令人吃驚(同時也最不快樂)的一個人可能就是珍妮弗,她22歲,來自格蘭代爾。
珍妮弗眼淚汪汪地告訴我,雖然她和未婚夫並未同居,但他們已經“在一起”兩年瞭。現在,她懷孕瞭,但當她把這個消息告訴孩子的父親時,他非常氣憤,想讓她去做引産手術。她非常擔心他們的關係已經被毀瞭,擔心男友為孩子的事煩惱,擔心他覺得自己被背叛瞭……
但總的說來,她打來電話是想說她對男友多麼生氣!
勞拉博士:你倆采取避孕措施瞭嗎?
珍妮弗:嗯,我一直在吃避孕藥,不過,後來我不吃瞭,因為我決定--
勞拉博士:--決定故意懷孕?
珍妮弗:嗯……是的……因為他想去上學,找一份更好的工作,然後再結婚。我可不想等四五年。
勞拉博士:珍妮弗,我簡直無法相信!你知不知道自己做瞭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珍妮弗:嗯,知道……可是……
勞拉博士:彆說“可是”瞭!當你決定欺騙對方時,哪怕你認為這是齣於愛,那個人也絕對有權利不再相信你,並改變對你的看法。
珍妮弗:但是,我怎樣纔能讓自己對懷這個孩子感覺快樂起來呢?
勞拉博士:這可真是個難題。你這次懷孕根本不是打算做母親,也不是想成立傢庭,而是為瞭在你男朋友還沒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生活的時候,逼迫他、操控他做齣改變。你這麼做的原因是,除瞭你認為婚姻能帶給你的東西之外,你根本沒有自己的生活。我知道,你不想聽我說這些,但我懷疑我說的這些事情你以前根本不知道。
如果你認識到自己還沒做好當媽媽的準備,而他也不願意做爸爸,那麼,你或許應該考慮把孩子送給彆人收養。這樣,這個孩子就能由一對真正想要孩子、準備好瞭要孩子,並能夠照顧孩子的充滿愛心的父母養育成人。
珍妮弗:我一點都不知道怎麼做纔能讓事情好轉……
勞拉博士:他現在可能不想和你結婚,但不管他是否打算要孩子,他都是孩子的父親。在他還沒準備好做爸爸時,你強迫他成瞭爸爸。我不知道這會讓你倆的關係最終走嚮何方。但是,你需要振作起來,快點成熟起來,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起全部責任,並要認識到你是多麼害怕承擔成年人的責任,纔會走到這一步。
這件事和成為一個妻子、媽媽或一個閤格的成年人無關。你現在懷孕瞭,所以你必須做齣一些重大決定,至於因為事情“亂瞭套”而生他的氣,不是你現在需要思考的事情。
珍妮弗:我需要告訴他我背叛瞭他、欺騙瞭他嗎?
勞拉博士:你都不能對他誠實,還想嫁給他?你聽好瞭,無論是婚姻,還是其他親密關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坦誠,尤其是對自己的缺點和弱點。你知道我在想什麼嗎?我認為,這個男人要是現在和你結婚,他會發瘋的。如果你希望他的態度能發生改變,你首先就要告訴他,你非常非常抱歉。然後,要保證自己會誠實--無論是對他,還是對你自己。你要承認自己的恐懼,把恐懼送到最會對付它的人那裏,也就是說,去找一個心理谘詢師。你一定不能再掩飾,要麵對並解決你因為找不到自我而産生的恐懼。這些恐懼可以通過徹底的討論而得到剋服,並能讓你從中獲得成長。珍妮弗,你要記住,除非你開始麵對這些事實,否則你和你的未婚夫沒有真正的未來!
�嚹鬩�承擔自己的責任
掛斷電話的時候,珍妮弗聽上去比我們剛開始通話時平靜多瞭、堅決多瞭。但是,也許你會覺得我對她太嚴厲瞭,認為她生男朋友的氣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畢竟,他和她保持著性關係,而且他知道性在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會帶來風險。避孕藥確實有2%的失敗率,這就意味著,一年中一百個使用避孕藥避孕的女性,有兩個會懷孕。這是一個理論上的失敗率,它小於實際的失敗率,因為它沒有算上人為失誤造成的懷孕。
事實上,如果打來電話的是那個未婚夫,如果他生氣地譴責女友,說她一直吃著避孕藥卻懷上瞭孩子,因此打亂瞭他的人生計劃(我確實接到過不少男人打來的這類電話),那麼,我會告訴他,無論他的女朋友是因為避孕藥失效,還是因為她忘記服藥而懷孕,他都要對自己的精子負責!他的人生規劃中現在要把做父親包括進去。成年人應該為自己主動的性行為帶來的風險和後果承擔責任。
我故意沒有嚮珍妮弗提起她男朋友應負的責任,是因為我想嚮她強調她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希望嚮她,同時也嚮像她那樣害怕生活、害怕自立的聽眾強調:企圖操縱男人,以迫使他們對你負責的任何決定和行為,都是惡毒的、懦弱的、自私的、毀滅性的。就是這樣。
在後麵各章裏,你還會看到女人們使用這個可怕伎倆的更多例子,但對女人們而言,這隻是她們搞砸自己人生的愚蠢方法之一。
�嚧庸�分擔憂到自卑和犧牲
你是不是為自己的體重、大腿、胸部、頭發而煩惱不已?你覺得隻要這些方麵改善,就有人愛你瞭?
希爾維婭確實有個生理問題:她齣現瞭男人那樣的禿頂。她很清楚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正在配閤醫生進行治療。
可以理解,她對此感到很不安,但她擔心到瞭過分睏擾的地步--整天查資料、買藥、嘗試、擔心、治療,等等。
我問她,什麼時候對自己的頭發問題最關注。
希爾維婭承認:“過去五年,我一直努力求學,頭發一直有問題。我一邊工作,一邊上學,真的很難。而且,我學的是一門很難的科目--法庭記錄。有時我很難專心。總之對我來說很不容易。”
我解釋說,當事情很難、壓力很大、讓人害怕時,有時找點彆的事情來操心會容易得多。這沒什麼奇怪的。每一個大學生都玩過拖延和分心戰術,知道那是什麼感覺。
“當一個人有壓力的時候,”我告訴她,“就會沉迷於彆的事來分散壓力。”我建議她,要剋服必須邊工作邊上學給自己帶來的不快,要剋服感覺自己與他人不同給自己帶來的不安。我建議她的生活態度更積極一些,多找一些生活的樂趣。
顯然,過分擔憂自己的不完美之處會讓你自卑。而且,就像水麵會自動找平一樣,自卑的男女也總是湊到一起。隻是人們不容易察覺到這一點。
很多女人選擇的男人是酒鬼或癮君子,是不成熟、不負責的人,是在感情、身體、金錢上背叛自己的人,是不忠誠或不能給予自己支持的人--總之,她們選擇的都不是近在眼前的好男人中的一個。
一般說來,你在兩人相處的初期就會發現這些事實,但這不僅沒被你當作躲避的信號,反而像一個有魔力的鈎子,將你緊緊地勾住瞭。
通過繼續兩人的關係,你齣於懦弱和自我否定,將自己獻上祭壇,成瞭某個人的痛苦或需要的犧牲品,從而抄近路接近瞭自己的“目標”。你在其中的訴求是,那個男人因為要依賴於你的照顧,所以有可能和你“長相廝守”。在他的依賴和你的“使命”之間,你有一種認同感和安全感,盡管是扭麯的,但這終將導緻你被對方完全占有。
�嚾綣�你的人生都用來“尋找自我”,你大概找不到
還有另一種人也很難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和自我認同,那就是把頭埋進沙堆裏當鴕鳥,逃避現實,拖延著不肯為任何目標做齣承諾的人!希貝拉就是這種情況,她30歲,從聖莫妮卡給我打來電話。
希貝拉難以決定是該搬到德國去和男朋友住在一起,修一門哲學或心靈類的課程,還是留在加利福尼亞開創她自己的事業。唯一的難題是,她對要開創什麼樣的事業毫無綫索。她嚮我承認,她感覺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取得過任何成就,盡管人們一直說她有巨大的潛力。
勞拉博士:很可怕,是吧?終於要驗證自己的潛力瞭?
希貝拉:是啊,好笑的是……我不怕失敗--至少我認為自己不怕。
勞拉博士:噢,天哪,那你就是地球上唯一不怕失敗的人瞭。這是一個小謊言,希貝拉,但也挺不錯的。我要告訴你,當女人陷入你這種睏境時,往往會選擇和男朋友住到一起,而男朋友正在做著“他自己的事”,她們最終就會怨恨這些事情搶走瞭男友的注意力。你選擇的是拖延,拖延,再拖延。
希貝拉:是的。這是因為……哦……我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心靈,但我感覺自己仍然不知道人生的真正意義。
勞拉博士:你可以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意義。當我凝視我兒子那可愛的臉蛋時,我看到瞭自己人生的意義。當我坐在這裏接聽電話,通過電話與人交談,覺得自己可能對打進電話的人或某個聽眾有所幫助時,我感到瞭自己人生的意義。
或許,人生的意義就是通過每分每秒來形成的。如果你打算一直等到自己發現瞭“大事”纔去做,你就會重蹈1960年代那種“在找到自我之前,我沒法做任何事”的覆轍。而且,親愛的,你造成的這些空虛就是你自己。
希貝拉:是的,說得太對瞭!
勞拉博士:這是對人生的一種逃避。對任何人來說,人生都不是一幅完整、協調的圖畫,你要盡力為每一天都創造點什麼。
希貝拉:可是,大多數人的腦子裏都有個目標,或者心裏有一些特彆的東西。
勞拉博士:我認為大多數人度過人生的方式,都是努力搞清楚該怎樣度過每一天。目標?可以是建造泰姬陵,可以是給彆人帶去希望,可以是學點新的、激動人心的東西,然後想想它還有什麼特彆的新用途。
希貝拉:所以,你基本上認為人生就是個剋服恐懼的問題?我隻不過是在拖延?
勞拉博士:好一個“隻不過”!希貝拉,你必須緻力於做點什麼事。我不是說這件事必須是你的人生夢想,或者是會讓你得諾貝爾奬的那種事。但是,這能讓你更多地感覺到你是屬於你自己的。緻力於一件事,這纔是心靈探索的核心。你現在不是在探索自己的心靈,而是在反復思考自己對負麵評價和失敗的恐懼,卻假裝成尋找“終極智慧”的樣子。
不要這樣瞭!開始做點什麼吧!
希貝拉:你是要我放棄我有可能發現或有可能做的其他事情?
勞拉博士:親愛的,不論你在做任何事情,在那一刻,其他事情就被排除瞭。但是,這一刻也可以被稱為你生命中有深度的時刻,因為你確實擁有瞭生命的一些意義。比如,我在這兒和你交談,就不可能在騎自行車--我必須放棄騎車旅程中的種種可能,來換取和你在一起--觸摸另一個人的心靈。我對此很滿足。
希貝拉:是的,我也一樣,謝謝你。
我希望已經幫助希貝拉理解到,如果自我認同隻能來自於做某件非常特彆的事情的話,那麼這件事可以是任何事。當自我認同來自於做事情的時候,做的是什麼事就成瞭第二位的。烤麵包和種花、做心髒支架手術、教孩子閱讀,都是同樣榮耀的事。
這個故事的意義在於:不要糾纏於尋找所謂“對”的事,即能讓你變得特彆的“大事”。是做的過程,讓自己緻力於一件事的過程本身,能讓你更加享受人生,讓你對自己更加滿意。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那種擔心因為與一個男人安頓下來,便會錯過下一個更好的男人的心態。一個準備、願意並有能力關愛和奉獻的人,是不會這樣思考的。這是那種希望找到一種神丹妙藥,讓自己感覺自己是個“健全的”、像個真正的女人的人,纔會有的想法。對現代的很多女性來說,期盼中的那種奇跡最後往往是一個在錯誤的時間,與錯選的對象,在錯誤的安排下誕生的婚姻和母親身份。
�嚺�性逃跑路綫--將自己逼入死角的捷徑
盡管我一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女性身份,但女性意識最強的時刻是我懷孕的時候。想象一下,你的身體裏孕育著一個生命,你能創造、延續、養育一個新的生命,這是多麼特彆和不可思議的事啊!
可是,即使像結婚、生子這樣美好而特彆的事,也需要適閤的時間、恰當的地點、閤理的目的。問題是,很多女人隻是想把結婚生子當作躲避的手段。
就在前幾天,我的診所來瞭個女患者,她剛30歲齣頭,有三個孩子,年齡分彆是14歲、3歲和半歲,她嚮我講述瞭她的童年生活。小時候,父母對她和她的姐姐從來沒有過任何期待,從來沒有鼓勵過她們,從來沒有跟她們提到過生活中的夢想。她用一句話說齣瞭這種辛酸:“所以,我就走上瞭女人的逃跑路綫,高中一畢業,就結婚生孩子瞭。”
在三十來歲的年紀,迫於這個建立得過早,並且是齣於錯誤的原因而建立的傢庭的生活壓力,她終於準備“進入這個世界”瞭。
有些女人運氣稍好一點,她們的男人不願意被拿婚姻當避風港的女人拖纍。
卡蘿,31歲,從好萊塢打來電話,她是一個陷入悲慘境地的典型。她跟著男朋友從波士頓搬到瞭洛杉磯。男友為瞭在洛杉磯的音樂界立足而努力打拼。到洛杉磯兩個月,卡蘿依然沒有工作,沒有汽車,沒有朋友,沒有傢庭,沒有錢。她憎恨這種狀況。卡蘿坦承,當初她跟著男友搬到這裏時,他根本沒有給她任何承諾,他甚至根本沒考慮過在事業上有所建樹之前結婚成傢。她一直在逼他讓她走上結婚生子的女性逃跑之路,但沒有成功,這讓她感到非常絕望。
當我告訴卡蘿,她男朋友是對的,她應該接受他的思考方式時,她的眼淚、痛苦和恐懼讓她一開始根本聽不進去。
當我問卡蘿她的“夢想”是什麼時,我們的談話有瞭突破性進展。一開始,她否認自己有任何夢想。然後,她眼淚汪汪地說:“結婚生孩子就是我的夢想。”
當我問她,在結婚生子之前她打算做什麼時,她輕聲說:“什麼都不做,我猜……什麼都不做。”
她說她從未有過任何夢想或目標。我懷疑是否真是這樣,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她隻是極其害怕承擔追求夢想或目標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我給卡蘿的建議是,搬迴波士頓,接受教育。從她的情況看,我告訴她,她隻是她男朋友人生篇章中的一個逗號,而對她而言,他是她人生的整個篇章!這種情感上的失衡,幾乎永遠是一種災難性的模式。
�嚨蹦闋急父謀涫保�會聽見改變的召喚
這次通話大概半年後,有一次,當我正在為上電視節目準備錄音時,一個在現場工作的年輕男子嚮我走來。“你是勞拉博士!”他笑容滿麵,熱情地握著我的手,“我女朋友來自波士頓,大概半年前,她給你打過電話。”
我立即想起瞭他的女友,是卡蘿!
他接著說:“你知道嗎?你告訴她的就是我一直跟她講的,隻不過,她隻聽你的!我終於放心瞭。”
他坦率地承認,盡管他真心喜歡卡蘿,但她已經變成瞭他的一個負擔。“我正在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她卻隻想讓我圍著她轉!”
他接著說:“卡蘿真的搬迴波士頓讀書去瞭,我知道你聽到這個消息會很開心。我想我們兩個人都要感謝你。太好瞭!”
�嚱嶧檣�子的權利隻屬於成年人
確實,好男人想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女人--不是一個每天把自己裹在性感的衣服裏,站在傢門口迎接他的人,而是一個感覺平靜並能控製自己的生活和感受、有良好的自我意識的人,她想要(而不是需要)跟他在一起,做他的伴侶、愛人、朋友,與他一起生兒育女。
正如我以前的一個男患者抱怨的那樣,男人通常沒有特權逃避對失敗的恐懼,他們必須做事情(哈,我猜他們可以做流浪漢或囚徒,這樣就可以逃掉瞭),而女人則可以退迴到生物本能--生孩子。
如果我拼命把我兒子當成我生活中的唯一目的,那麼,我會對他提齣難以達到的要求,讓他實現我的夢想,或者要求他錶現得極其齣色,以滿足我對自我認同的渴望,這會從心理上把孩子摧毀。我的婚姻也是如此,婚姻帶來的是快樂和安慰,而不是癡迷或錶現齣對對方神經病一般的依賴。
作為一個女人,作為一個“人”,通過擁有夢想、樹立目標、形成自我認同、鼓起勇氣並緻力於自身以外的事情,以充分實現自我,是你的職責。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為提高自己的人生質量起到更積極的作用,這樣,其他人--你的朋友、伴侶和孩子--就能夠分享你的成長,而不是為你的成長承擔責任。你會感覺很棒。你或許會第一次感覺自己是個真正的女人,而不是個嬰兒或小女孩。
�囎齔齦謀洌�享受美好人生
我很振奮地瞭解到很多人都聽進去瞭我的話。下麵這封信是一個曾經打來熱綫電話的女士寫給我的,我特彆驕傲。
勞拉博士:
一年半之前,你幫我看清瞭我已經知道的現實,我結束瞭跟一個男人的糟糕關係。我還去看瞭心理醫生,他幫助我做齣瞭更好的選擇。現在,我和一個善良、慷慨、喜歡我的好男人約會一年多瞭,我們建立瞭真正的戀人關係--有付齣,有收獲,也會相互妥協--這些都是建立一種牢固的關係,並為未來打下良好基礎所必需的。太感謝你瞭!
我現在正在開創自己的事業,我不再根據“他在做什麼”決定自己的未來,而是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
凱蒂
正是這樣的信,不僅讓我不斷地意識到我多麼熱愛自己的工作,而且還讓我意識到,有很多很多的女人願意去改變。她們隻是需要一個起跳點!
��
勇氣給予你選擇的自由
現在,讓我們總結一下:當你選擇把勇氣、個人成就等理想作為女性身份的一部分時,我就再也不會聽到你說下麵的話瞭:
“我知道他撒謊(欺騙、偷東西,諸如此類),但我已經39歲瞭。如果我再也找不到其他男人怎麼辦?”
或者,“我知道他虐待我和孩子,但我太害怕孤獨瞭。”
或者,“我知道自己應該放他走(或者其他該做的事),但這麼做實在讓我太痛苦。我不喜歡這種感覺,所以就沒有這麼做。”
或者,由於女人缺乏自我認同或很少拿齣勇氣和毅力,而身陷其中的其他陷阱。在後麵各章中,我們會一一討論到。
所以,請繼續看下去,並準備好迎接挑戰。
第2章 愚蠢的求愛:“我總算找到可以依賴的人瞭”以及其他關於約會的愚蠢想法
那些給我的廣播節目打來電話的人提齣的問題,能讓我傷心、沮喪,甚至讓我不安。但是,經過十五年節目內外從事心理谘詢工作的曆練,已經很少有什麼能讓我吃驚的瞭。
當星期六晚上那個特彆的電話打進來的時候,我一開始並不吃驚,可後來……
�囁�完全是個蠢貨,可他為什麼不打電話給我?
剋裏斯蒂娜給人的印象,是個堅強、積極、堅定自信的年輕女人,她說著自己“如同地獄般的第一次約會”,就好像我們倆是正在以“你想不到接下來發生瞭什麼”的語氣開著玩笑的閨蜜。
她告訴我,她和一個女伴去參加一個派對,但她一開始就跟一個男人聊上瞭,這個男人最後建議另外找個地方聊天。她同意瞭,讓她的女伴自己想辦法迴傢(這種行為真的值得單獨寫上一章),自己則和剛認識的男人一起去瞭一傢通宵營業的咖啡店。
她描述瞭那天晚上後來發生的事情,聽上去就像是那些最糟糕的相親或初次約會的喜劇中的片段。那個男人未經她的允許,甚至都沒問她是否介意,就抽起煙來。她確實煩他抽煙,就如實告訴瞭他。後來,他沒問她餓不餓,就為他們倆每人隻點瞭一杯咖啡。他不但一直滔滔不絕地隻顧談他自己,而且還錶演瞭一套拙劣的魔術,害得剋裏斯蒂娜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接著,他又就占星術作為個人人生哲學的重要性發錶瞭一番宏論。從始至終,他都沒問過她對什麼感興趣。
剋裏斯蒂娜講述那一晚經曆的時候,她和我一直在笑話那個男人的自戀和粗俗。直到那時,我還以為她打來電話是為瞭證明想找到一個好男人有多難,或者是想討論怎樣擺脫這個既粗俗又自我中心的男人,而不顯得自己太無禮、太挑剔,因為女人總是過分在意自己錶現得是否友好。
我錯瞭。完完全全錯瞭。
因為,當我問她為什麼打來電話時,她的語氣完全變瞭,從一種積極、愉快的語氣,變成瞭一種灰心喪氣、失望的語氣。
“我在想,”她坦白道,“也許當時他抽煙時我什麼都不說就好瞭。那天晚上之後,他沒給我打過電話。他確實要瞭我的電話號碼,卻沒給我打電話。我知道他在哪兒工作。也許我該給他打個電話?”
她是在開玩笑嗎?
我認為不是!
�囋薊嵊Ω檬悄閶≡癖鶉耍�而不是被人選擇
像剋裏斯蒂娜一樣,有太多女人在約會中錶現得更像個乞討者,而不是選擇者。對她們來說,約會是一個期待被選中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可以主動做齣選擇的機會。例如:
24歲的安妮特來自洛杉磯,她打來電話抱怨自己總是選擇“錯誤類型”的男人--目前是一個比她年輕的21歲的小夥子。“這不是很可怕嗎?”她問。當我問她哪裏可怕時,她迴答說,這完全“不般配”。“不光是因為我的年齡,”她解釋說,“還有我的處境。我有個7歲的兒子,這讓我比實際年齡顯老。”我承認她說得有道理,然後我們開始進入正題。
我對安妮特說的話適用於很多女人。我們往往被那種意識到有一個人(實際上是任何一個人)對我們感興趣時的極度欣慰所誘導--因為我們孤獨寂寞,或感覺到瞭自己的情欲並想將之付諸行動。於是,我們就跟著這種感覺走,根本不加選擇。你看到這兩者之間的重要區彆瞭嗎?默認一個隨手抓得到的人,絕不是在做選擇。
我嚮安妮特指齣瞭這種根本區彆,並強調她需要做的是花時間思考在目前這個具體的人生階段,她真正想要和需要的是什麼。如果她像我認為的那樣,想做個居傢的女人,把精力放在兒子身上,而不是社會交往上,那她就必須做好準備,讓自己熬過我們每個人在感到孤獨時都要經曆的低潮期。
�囈�忍過艱難時期
怎樣度過艱難時期呢?要充分相信自己,讓自己足夠忙碌,讓自己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樣,我們就能忍受橫亙於現在與未來的勝利之間的種種不適。正如我說過的那樣,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獲--健身是如此,情感上的收獲也是如此。為什麼不駕馭孤獨,從而變成一個堅強的人呢?為什麼不充實自己的頭腦和心靈,不再用與一個男人的關係作為這種真正的滿足感的替代品呢?
謝天謝地,我們誰都不是灰姑娘辛德瑞拉--她恰恰就是那種等著某個男人齣現,為自己搞定一切的女人的代錶。悲哀的是,我們女人就是相信著這些童話長大的,而當我們發現童話根本不適用於現實生活時,我們就會徹底崩潰。在現實的世界中,我們必須關注自己的個人成長。然後,我們纔能等得起,直到遇到那個既特彆、又“般配”(藉用安妮特的話)的男人。
�囋獨氡匕苤�路
哪種感覺能讓你知道自己因為和一個“不般配”的男人在一起,而走在必敗之路上呢?就是那種讓你感激他選擇瞭你而使你不再孤獨的欣慰感,以及在看不到他時的那種恐慌感。這是很難承認的感受,因為這會使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成長、責任和自主的恐懼明顯而具體地顯現齣來。然而,這些恐懼都是正常的、自然的。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在某種程度上體驗這些恐懼。但要記住,你的人生的質量、滿足和意義,取決於你怎樣麵對這些恐懼。用與一個男人不如意的關係來掩蓋這些恐懼,必定會導緻你的自我價值感的削弱。
我的一個患者創造瞭一個術語--“女性逃跑路綫”--來概括這種思維方式,正如我說過的那樣,這是社會能夠接受的一種逃避成長為一個獨立個體的辦法--依附於一個男人。
當22歲的剋莉絲汀給我打電話的時候,她非常恐慌,情緒激動,說她對相處四年的男友犯下瞭一個不可挽迴的錯誤。她的問題開始於這個男人--她稱之為“我最好的朋友”--說他要在春假期間參加“全男生”旅行,不能帶著她--或者在她看來是棄她於不顧。
結果,當剋莉絲汀和男友在他的好友傢,跟打算與他一起外齣度假的其他男孩聚餐的時候,她喝瞭很多的酒,用她自己的話說是“齣瞭醜”。當時,她毫不含糊地說,如果男朋友不能凡事都帶著她,她就要分手。“而且,我是當真的,”她告訴我,“但你看看,我都乾瞭些什麼啊!我快尷尬死瞭,我男朋友也哭瞭。我自己導演瞭一齣大戲,現在卻不知道怎麼收場瞭。”
我首先建議剋莉絲汀冷靜下來,然後解釋說每個人都偶爾會失控。重要的是,要弄明白自己為何會失控。而且,在我看來,剋莉絲汀的爆發錶明她走上瞭“女性逃跑路綫”--堅持要依附於男友身上。指望一個男朋友給你帶來你自己的人生,這既不現實,實際上也不公平,因為這壓根兒就不是他的責任。男人來到我們身邊,是為瞭與我們分享人生的快樂,共擔人生的風雨,而不是為瞭成為我們的人生。這不是一個對彆人期待太多的問題,而是你對自己期待太少。
我給剋莉絲汀的建議,也是給所有女性的建議是: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學習一門課程,或者參與社區服務,這會讓女人感覺到自己的人生在自身之外有一個目標。這樣,你會發現自己不那麼懼怕生活瞭,因為你會為確立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而興奮。這難道不比事事依賴彆人,一想到孤獨就心生恐懼要好嗎?
我建議剋莉絲汀,要開始成為她自己,一個好的辦法是給她男朋友打電話,告訴他,自己為這事一直很擔心,因此徵求瞭我的意見,現在自己正在努力更好地理解如何自立;然後,嚮他道個歉,真誠地祝他度假愉快。
剋莉絲汀很幸運,因為她是在22歲,而不是47歲,不得不麵對自己對男人的依賴問題。實際上,她正處在一個需要做點什麼特彆的事情的節點上,在她這個年紀,前麵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探索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去開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真正想要的一席之地。
想象一下那些坐著圓蓬馬車嚮美國西部進發的人。他們很害怕,一點都不知道自己會發現什麼。想象一下第一批登月的宇航員。這些先行者可能已經成瞭英雄,但我敢保證,他們對未知同樣心存恐懼,隻是恐懼沒能阻擋他們行動的腳步。正如我說過的那樣,所有的改變都讓人害怕,但這是通嚮進步的唯一道路。你不妨把自己的恐懼看作是準備發錶奧斯卡獲奬感言時的怯場!
�嚻詿�不可能的事情-- 一場贏不瞭的遊戲
如果你認為我的觀點完全是臆想,是一種個人偏見,我能理解。畢竟,一想到大多數女人對男人投懷送抱或建立戀愛關係可能並不是她們在深思熟慮後的選擇,就會讓人不安。相反,這是因為她們受到自我認同、肯定、贊許、目標和安全感--這些實際上隻能來自於我們內心的價值--的驅使而依附於男人的結果。當不可避免的失望來臨時,這種女人會刻薄地抱怨男人如何辜負瞭她們,因為他們沒能按照她們希望的方式滿足她們。
我和20歲的史蒂芬妮的交談,充分證明瞭這個真理。她一開始就說自己害怕孤獨,而沒有男朋友就是她所說的孤獨。我問她究竟害怕沒有男朋友會發生什麼事。
史蒂芬妮:我不知道……但我的這種感覺已經持續好幾年瞭,我似乎總是同時和幾個男人交往……好像我自己都不瞭解自己,真的。我覺得,好像,可能我是通過這些男人得到自我認同的。
勞拉博士:這麼說,你就像那種玩具娃娃。如果有人把你拿在手上,你就生機勃勃;如果他們放下你並離開房間,你就成瞭一個毫無生命的物品。難怪你要急著確保身邊始終要有個男人當你的電池--他們確實給瞭你生命。
史蒂芬妮:是的。還有安全感。
勞拉博士:哦?什麼樣的安全感?你從這個男人身邊換到那個男人身邊--這能有多安全?親愛的,這叫“幻覺”。
史蒂芬妮:可是我不想這樣……我想……愛護自己一段時間。
勞拉博士:“愛護自己”--我喜歡這個說法,說得好。
史蒂芬妮:說是一迴事,但真要做起來……當我結束一段關係的時候,好像……
勞拉博士:你就又迴到瞭“搜索男人巡邏隊”?
史蒂芬妮:我盡量阻止自己……
勞拉博士:但就像拒絕一塊芝士蛋糕一樣難,對嗎?……所以你怎麼會拒絕呢?當你為孤身一人而苦惱,完全感覺不到自己的重要或快樂時,你恨不得找個男人,一口氣把他吸進去或吞下去--因為男人就像毒品,對嗎?
史蒂芬妮:是的。我要竭力控製纔能不拿起電話打給某個男朋友。
勞拉博士:正是在這個時候,你必須避免這麼做。你知道自尊最終來自哪裏嗎?來自於熬過那個痛苦的時刻,不拿起電話。不是去勾引一個新的男孩--而是承受住痛苦的考驗。而且,史蒂芬妮,你確實有這麼做的勇氣--你隻是不敢考驗自己的勇氣罷瞭!
�嚨蹦閬胱鮃患�錯事時,去做五件對的事
史蒂芬妮需要的是一個行動計劃,以戰勝這些“靈魂的黑夜”。她需要告訴自己:“當我感到恐懼的時候,不管它是錶現為無聊、孤獨、迷失,還是感覺自己的人生沒有意義和方嚮,這種時候,我都要列齣五件對我有益的事,從中選一兩件去做。”這些事情能夠使女人度過那些自我懷疑的可怕時刻--並且避免“吃芝士蛋糕”。
這五件事,可以包括打電話給一個知道並理解你和你的處境的朋友,一個不怕否決你的想法的人。這個清單還可以包括洗個澡、散散步、寫日記、運動、冥想、喝杯熱茶--任何能在你有“行動的衝動”和實際選擇去采取行動的這段時間內,給你一些時間和能量的事情都行。通常,如果你定下心來做點事情調節一下,痛苦就能熬過去,你也就邁入瞭個人成長的新階段。
�嚾靡桓瞿腥順晌�判定你個人價值的法官
正如我們到目前為止看到的那樣,男人不僅被很多女人視為並用作逃避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所要遭遇的種種睏難與不適的避難所,他們還常常要承擔起肯定和認可女人那顆幼稚、多變、尚在成長,甚至受損的自尊心的重擔。
如果能讓他留在身邊,她就很好。如果他離開瞭,她就齣問題。將這種神聖的權利交給在一次難以預料的“人生冒險”中偶然遇到的一個人,用一句話來說,真是太愚蠢瞭。而且,要記住,這種愚蠢和智商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一個普適的事實是:有些最聰明的女人偏偏會做齣最愚蠢的事情。
艾米麗,20歲,是一名兒童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她聲稱自己和一個27歲的男人十個月來的交往非常快樂。然而,她打進電話的時候卻在哭。當我問她齣瞭什麼問題時,她脫口而齣,說她總是害怕自己會做錯什麼,毀瞭這段戀情。
我問她,是否同樣害怕她男朋友會做錯事,毀瞭這段戀情,她語氣堅決地迴答“不”,但在我的追問下,她很快承認,男友可能會在彆的州找份工作,離開這裏。她坦率地告訴我,“他可以說我配不上他,我太年輕或者太怎麼樣,或者我不夠成熟,處理不好兩人的關係。”我同意她的一些話可能是對的,但我告訴她,她真正害怕的是自己做錯什麼事情,讓他知道她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過瞭一會兒,艾米麗承認她害怕自己不夠聰明,不能實現自己做一名幼兒園老師的目標。她說自己有奉獻精神和毅力,讓她擔心的是自己夠不夠聰明的問題。“人們對我沒有信心,”她強調說,當我要她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時,她立即迴答說,“我的傢人。”
勞拉博士:你傢裏誰對你沒有信心?
艾米麗:我母親。
勞拉博士:你怎麼知道的?她說瞭些什麼?
艾米麗(哭得更厲害瞭):……哦,我以前從來沒跟誰這樣聊過……嗯……你知道嗎,我剛上學時,她對我說“你畢不瞭業”……
勞拉博士:繼續,她還說過什麼?
艾米麗(哭著):她說我跟姐妹們都是一個德行--愚蠢、靠不住,還不負責任--可我不是這樣的!我什麼都不能說、不能做……對不起,我得先平靜一下。
勞拉博士:我相信你不是那樣的--那麼,如果你不是,你認為她為什麼這樣說你?
艾米麗:她說話有時非常惡毒。
勞拉博士:她的一生中有什麼成就嗎?
艾米麗:沒有。
勞拉博士:哦,現在,你認為大概因為什麼她要詆毀每一個人?
艾米麗:因為她妒忌我。有時候,比如我和朋友一起齣去時,她會跟我說:“我憑什麼要放你走?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從來沒機會做這些!”我會說:“媽媽,時代不一樣瞭……”
勞拉博士:這和時代沒關係。你首先要知道,你媽媽需要大量的幫助。
艾米麗:是的,是這樣。
勞拉博士:現在你也許知道這一點瞭,但你把自己的理智和感覺割裂開瞭--你常常感覺你媽媽是對的--畢竟她是你媽媽,而你隻是個有著正常的、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的小姑娘。
這個時候,我嚮艾米麗解釋瞭更深層問題的本質:她心裏明白她的媽媽愛妒忌、有點扭麯,甚至殘忍;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她感覺媽媽是對的。畢竟,她是她的媽媽,從常理來說,當然是最瞭解她的人。而且,每個人都有正常的自我懷疑的時期。如果把這些因素綜閤起來,你就會看到一個極度受傷、滿懷恐懼的年輕女孩,她最害怕的就是男朋友會像媽媽那樣對她。像她這樣充滿不安全感、依賴性極強的人,很有可能變成男人的負擔--除非她通過治療,解決自己的情感衝突。
�嚢涯腥說弊鶻餼鑫侍獾摹按純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包袱與偏好,這纔是真實的生活。那些期望男人成為醫治自己心靈創傷的“創可貼”的女人,其實放棄瞭在兩人關係中變得彼此平等、更加自信的機會。女人要付齣很多努力,纔能做齣明智的選擇,然後纔能在與一個男人的關係中發揮一個身心健全的伴侶的作用。
我有時覺得,應該將30歲之前結婚列為一種重罪。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女人纔會“被迫”花時間認識自我、信賴自我。然後,約會纔不會看起來像個生死攸關的必需品。人在絕望之中做齣的決定和選擇,往往會讓你得不償失。
即便你不是激進的女權主義者,你也會相信女人應該做齣選擇。我隻是不太相信女人們確實在這麼做。我一再強調我寫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就是女人們放棄瞭選擇的權利,一味地死死纏住男人不放--“我愛他”成瞭將她們從個人成長與自我責任中解脫齣來的大救星。此外,對於你依賴的那個男人而言,這也實在不公平。
�嚥灰�陷入“受害者陷阱”
女人在大眾媒體上說的、寫的最多的主題,同時也是大眾媒體上關於女人說的、寫的最多的主題,很可能就是“受害者情結”,其中充斥著形象生動的故事,講的是這個人不正常或那個人酗酒,於是女人們在支持下經曆極其漫長的“康復”,以擺脫可怕的過去。坦白地說,我認為這種方法有一個問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創傷與背叛都是真實的。每個人都以他或她自己特有的方式迴應這些現實。我們不是簡單的因果關係方程式。我們生活的質量,最終取決於我們能夠拿齣多大的勇氣,用創造性的方式處理傷害和風險:這纔是能夠提高自尊的道路。
而且,那些挑戰在任何年齡都可能齣現。
�嚱嶧櫚牡卻�期:至少要相處一年半
斯泰西,21歲,她和認識五個月的31歲男友訂婚瞭,兩人訂婚之前沒有同居。在訂婚之前,一切都很美妙,但訂婚之後,斯泰西開始注意到她的白馬王子的某些行為。他的嫉妒心、支配欲和占有欲越來越強。此時,斯泰西産生瞭離開他的念頭,但還不確定這樣做對不對。
我告訴斯泰西,除非她想和一個嫉妒心、支配欲和占有欲永遠都很強的男人生活一輩子,否則她離開是對的。然後,我跟她說瞭我的“戀愛的頭18個月”理論。
我由衷地相信,男女之間應該相處大概一年半的時間,然後纔能考慮訂婚的事。隻有花上這麼長時間,你纔能清楚地瞭解對方。斯泰西訂婚太快,她還沒有來得及看清對方。當你太快訂婚,當你戴上婚戒,嚮全世界宣布自己即將結婚,然後卻開始看清未婚夫身上完全不能接受的那些品質時,你知道自己需要做的事是極其令人尷尬的,那就是退婚--不惜一切代價。
斯泰西很快承認,其實她當初根本不想訂婚,但是男友堅持要訂婚。就這樣,一個生活在自由國傢的21歲女人,因為對自己的信念不夠堅定,屈從瞭一個不可靠的、橫行霸道的男人的意誌,而這個男人之所以選擇一個比自己年輕那麼多的女孩,很可能就是為瞭對這個弱者呼來喝去。
�嚹愕醚Щ嶁湃巫約�
我建議斯泰西,她未婚夫做齣改變的機會小到不存在,就像她現在肯定已經猜到的那樣;而她應該做的,同時也是她真正想做的,是鼓足勇氣,摘下手上的戒指,還給那個男人,對他說,“你這麼做是在控製我。我想先開拓我自己的人生。我不能迎閤你的恐懼和不安全感。”
對我來說很清楚,而且我也希望斯泰西能清楚,她在給我打電話之前就已經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瞭。用她的話說,她隻是“需要聽到從彆人嘴裏說齣來”。老實說,她最需要做的是學會信任自己,學會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相信這是正確的,並采取行動,去實現它。這是成長為一個成年人的重要一步。
�嚹腥艘材芨芯醯階約罕煥�用瞭
現在,讓我們花一點時間,從男人的角度探討一下約會。你認為男人們在情感上很愚鈍,以至於分不清你是真的喜歡他們,還是迫切需要依附他們嗎?錯,他們能!而且,有些男人,就像斯泰西的男朋友一樣,還會藉此治療自己的不安全感。這種情形通常會隨著男人控製欲的逐漸增強而發展成虐待--這或許是對女人因為日漸成熟和獨立而想分手的一種迴應。
請不要忘記,許多男人能敏銳地感覺到我們那種近乎絕望的依賴,感覺到女人需要的不是他本人,並意識到他自己被人利用瞭。
托尼,29歲,和一個女人交往將近一年瞭。他來治療是為瞭解決他自己在親密關係方麵的一些問題,但女友的行為讓他越來越驚愕。她總是含情脈脈地看著他,對他倆的關係何其完美贊不絕口--即使他對她的付齣從不給予任何相應的迴報。盡管她對男友是全身心的奉獻,但她似乎對他內心真正的想法或感受從不感興趣。他猜,她也許是不想麵對一個與她的幻想不相符的真相。
托尼:我真是不明白。我說:“你怎麼會想和一個對你的付齣不給予迴報的人在一起?”而她在談話結束時一般都會說:“你瞧,我厭倦瞭做一個痛苦的女人……”
勞拉博士:很好,我很高興她這麼說。
托尼:她是這麼說的,這很好。但是,她還是會給我打電話,還是很痛苦,說她搞不明白自己為何如此痛苦,她沒做任何值得遭受這種痛苦的事情,等等。就像昨天晚上,她剛搬進一個新公寓,下雨瞭,你知道,屋裏有爬來爬去的小蟲子,於是她就給我打電話……真的已經很晚瞭……真可怕……
勞拉博士:很明顯,她是想讓你覺得你要對她負責任,吸引你迴到她身邊。而且,你甚至沒有提到她想和你有親密關係,她需要的僅僅是“親密關係”。可是,如果她僅僅說你們的關係有多麼完美,或者她在自己的公寓裏是多麼害怕,她是無法擁有親密關係的,因為她在意的根本不是你--你的想法、感受和需要--她隻是把你當成瞭一個男人、一個約會對象或男朋友。我說得對嗎?
托尼:萬分正確。
�嚸揮惺裁幢日嫦喔�好
沒有人會否認被人愛慕所帶來的那種巨大喜悅。與一個人共度美好時光是多麼讓人愉快,有一個人分享你的所思所想又是多麼令人欣慰。得到肯定、贊同、愛慕,是情感關係中有益而美妙的一些方麵。這種種感受匯聚到一起,真是讓人興奮,它們是人與人關係中的諸多益處之一。
如果你不顧一切地渴望肯定、贊同和愛慕;如果你為自己被彆人選中而感激涕零,因此不加以選擇;如果你是勉強湊閤,不是精挑細選,那麼,你很可能就會做齣愚蠢的約會決定。想想看吧:你真正想要的那種男人會想和這樣的女人在一起嗎?不!
···
蘇,30歲,給我打來電話,因為她一點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跟交往瞭三個月的32歲男友繼續約會。好像這個男人的母親每次來城裏時,都會待在兒子傢裏。不僅如此,她還和兒子一起睡在他的床上。
“他說,他們什麼都沒‘做’,”她嗚咽著說道,“於是我就問他,那他媽媽為什麼不睡傢裏的另一張床?他說是我太保守瞭。
“這樣做好嗎?我真不知道是否還應該和他交往下去。是我反應過度瞭嗎?”
還用我多說嗎?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