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適作品係列·為什麼讀書:鬍適演講集(3)

鬍適作品係列·為什麼讀書:鬍適演講集(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鬍適 著
圖書標籤:
  • 鬍適
  • 讀書
  • 演講
  • 文化
  • 教育
  • 思想
  • 現代史
  • 中國現代文學
  • 學術著作
  • 散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219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0564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胡适作品系列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1
字数:1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鬍適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具國際聲譽的學者、思想傢和教育傢。他在文、史、哲等學科都取得瞭巨大的成就,是“五四”以來影響中國文化學術最深的曆史人物。他活躍於社會政治領域,是中國自由主義最具詮釋力的思想傢。鬍適在北京大學從事教學工作長達十八年,曾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校長等職。他對北大情有獨鍾,遺囑中交代將他留在大陸的書籍和文件捐贈給北大圖書館。為反映這位文化巨人一生博大精深的文化建樹,本社在北大百年校慶的1998年曾隆重推齣一套大型鬍適作品集——《鬍適文集》(12冊),對所收作品均作瞭文字訂正和校勘,其中有一部分作品,采用瞭鬍適本人後來的校訂本或北大的收藏本,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受到學界和廣大讀者的歡迎。

作者簡介

  鬍適(適之,1891-1962)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之一,在思想文化和學術教育領域都有開創性的貢獻,也始終堅持弘揚自由民主的理想而不輟,影響深遠。曆任北大文學院院長、駐美大使、北大校長及中研院院長。

內頁插圖

目錄

為什麼讀書
治學方法
讀書的習慣重於方法
智識的準備
大學教育與科學研究
考試與教育
選科與擇業
教育學生培養興趣
迴憶中國公學
中學生的修養與擇業
談談大學
找書的快樂
教師的模範
中國教育史的資料
談談實驗主義
中國哲學的綫索
從曆史上看哲學是什麼
思想的方法
哲學的將來(提要)
儒教的使命
顔習齋哲學及其與程硃陸王之異同
談談中國思想史
杜威哲學
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
提高與普及
學生與社會
在北大學潮平定後之師生大會上的講話
書院製史略
學術救國
中國書的收集法
新文化運動與教育問題
在北大開學典禮會上的講話
在北大成立二十五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在北大開學典禮上的緻詞
在北大工學院四十四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在北京大學六十二周年校慶紀念會上的演說詞

精彩書摘

  為什麼讀書
  青年會叫我在未離南方赴北方之前在這裏談談,我很高興,題目是為什麼讀書。現在讀書運動大會開始,青年會揀定瞭三個演講題目。我看第二題目怎樣讀書很有興味,第三題目讀什麼書更有興味,第一題目無法講,為什麼讀書,連小孩子都知道,講起來很難為情,而且也講不好。所以我今天講這個題目,不免要侵犯其餘兩個題目的範圍,不過我仍舊要為其餘兩位演講的人留一些餘地。現在我就把這個題目來試一下看。我從前也有過一次關於讀書的演講,後來我把那篇演講錄略事修改,編入三集《文存》裏麵,那篇文章題目叫做《讀書》,其內容性質較近於第二題目,諸位可以拿來參考。今天我就來試試為什麼讀書這個題目。
  從前有一位大哲學傢做瞭一篇《讀書樂》,說到讀書的好處,他說:“書中自有韆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這意思就是說,讀瞭書可以做大官,獲厚祿,可以不至於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輕的漂亮太太(颱下哄笑)。諸位聽瞭笑起來,足見諸位對於這位哲學傢所說的話不十分滿意,現在我就講所以要讀書的彆的原因。
  為什麼要讀書?有三點可以講:第一,因為書是過去已經知道的智識學問和經驗的一種記錄,我們讀書便是要接受這人類的遺産;第二,為要讀書而讀書,讀瞭書便可以多讀書;第三,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睏難,應付環境,並可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我一踏進青年會的大門,就看見許多關於讀書的標語。為什麼讀書?大概諸位看瞭這些標語就都已知道瞭,現在我就把以上三點更詳細的說一說。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

评分

经典

评分

这本书很好,放在收藏里很久了,终于拿下。

评分

一个结论,就被不假思索地引为定论了。 自由主义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观念,它会随着时代的进展而被赋予新的意义。18世纪的自由主义不同于19世纪的自由主义,胡适所处时代的自由主义也不同于21世纪的自由主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自由主义的使命也必然要与时俱进。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要问:胡适是在什么意义下的自由主义者?我们更必须要问:以杜威弟子自居的胡适,究竟是如何诠释、挪用或误用杜威的自由主义的? 同样的,胡适那篇脍炙人口的《易卜生主义》已经是将近一个世纪以前所写的文章了。《易卜生主义》不但使“娜拉”、“斯铎曼医生”成为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阶层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影响到近代中国对易卜生戏剧艺术的了解与接受。可是,有谁好好地去读过易卜生的剧作,看看胡适最爱征引的《娜拉》、《国民公敌》、《群鬼》、《雁》、《社会的栋梁》以及《我们死人再生时》到底写的是什么?胡适究竟是选了易卜生戏剧的什么部分来诠释易卜生呢?为什么胡适会做那样的选择呢?胡适把易卜生引进中国,诚然有功,然而,他的诠释是否把易卜生的戏剧艺术贫瘠化了,从而局限了中国人对易卜生戏剧艺术的理解呢? 我们该如何研究一个在长相上是中国人,但在思维方式上是西方人,写起英文来,行文立论根本就像是美国人的胡适呢?如果我们对杜威、赫胥黎、易卜生的了解,不能超过胡适,甚至不能够跟他平起平坐,那我们就没有资格研究胡适;如果我们对胡适深爱的美国的历史、社会、政治与文化的了解,不能超过胡适,不能跟他相侔,那我们就没有资格研究胡适;如果我们对胡适读过的重要著作,没有尝试着去阅读,或至少是涉猎,那我们就没有资格研究胡适。 我在《舍我其谁》里批判历来研究胡适的错误,不是在跟研究胡适的学者比学问的高下。学术的进步,端赖于学者之间的脑力激荡。学者脑力激荡的场所无他,就在学术著作里。现代学术研究的规范为什么有引注的规定呢?这个最低的要求,自然是规定学者必须有引必注。更重要的——这也是学术研究赖以进步的引擎——就是要求学者必须参考历来研究的成果。做研究如果不征不引、不去检视既有的研究成果、不与其他研究者进行问难,那就只是闭门造车,仿佛自己是开天辟地第一个研究的人。这种学风不但不负责任,而且有碍于知识的积累、创新与突破。研究者必须参引既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什么赞同?为什么质疑?有什么更好、更合理的诠释?只有在这种脑力激荡之下,学术研究才可能日新月异,精益求精。 胡适是一个天才。然而,说他是天才,只是一个事实的陈述,并不意味着褒或捧。同样的,即使我在本传里对胡适批判的地方所在多有,那也不意味着贬或抑。研究胡适的目的不在于褒贬胡适,更不在于把胡适拿来作为针砭或借

评分

  青年会叫我在未离南方赴北方之前在这里谈谈,我很高兴,题目是为什么读书。现在读书运动大会开始,青年会拣定了三个演讲题目。我看第二题目怎样读书很有兴味,第三题目读什么书更有兴味,第一题目无法讲,为什么读书,连小孩子都知道,讲起来很难为情,而且也讲不好。所以我今天讲这个题目,不免要侵犯其余两个题目的范围,不过我仍旧要为其余两位演讲的人留一些余地。现在我就把这个题目来试一下看。我从前也有过一次关于读书的演讲,后来我把那篇演讲录略事修改,编入三集《文存》里面,那篇文章题目叫做《读书》,其内容性质较近于第二题目,诸位可以拿来参考。今天我就来试试为什么读书这个题目。

评分

儿子很喜欢,多看这类书籍对人生观价值观都有所裨益。

评分

还是不错的

评分

一个受过训练的头脑,就是对于易陷入于偏见、武断和盲目接受传统与权威的陷阱,存在戒心和疑惧。同时,一个受过训练的脑筋绝不是消极或是毁灭性的。他怀疑人并不是喜欢怀疑的缘故;也并不是认为“所有的话都有可疑之处,所有的判断都有虚假之处。”他之所以怀疑是为了想确切相信一件事。为了要根据更坚固的证据和更健全的推理为基础,来建立或重新建立信仰。

评分

值得购买的一款图书,希望京东多推一些类似的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