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把《老子》当成对统治者进言的早有人在,比如张舜徽先生就主此说。《我读老子》一书中,名声赫赫的陈鼓应、冯友兰、任继愈对老子的解读被当成了批评对象,尤其是后两者。有些名气在外的人的水平与实际可能还是有差距。
评分“以柔克刚”是我极为欣赏的一条处世之道。而水应该是当之无愧“柔”的典范了。之前,我从一本写给女子的励志书上看到“当女人温柔到了极处,就是一种力量”时,还有些不太能理解,如今再看,这“温柔到极处”应该也就是如水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不知,莫能行。”滴水穿石乃是最好的写照,而洪水冲垮堤坝,形如猛兽,造成灾难也让我们对水的力量绝对不敢小觑。柔弱如水,可以不与世为争,慢慢化解刚强的力量。而水的“柔”更是到了一种“无形”的状态,只要有一点点间隙,水就能渗透进去,然后将其占满。当然,我们的至柔绝对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温柔的坚持。女人既是“水做的”,当是应该好好利用自己身上“柔”的力量。特别是在这个弱者强食的社会,当所有的人都在极力变得更强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时,温柔的女人是便是清凉剂、暖手宝,给人舒适之感,让人信任、亲近。
评分本书里面处处可以看到作者引用先秦文献来解释老子文本中的某个问题,不过我恰恰以为,这本书是没有历史感的。作者动不动就说王弼错了,或者某个位置古往今来的所有注释家都搞错了,所以才形成了种种玄妙的,但是作者看起来不靠谱的解释。我觉得这是太轻率了。王弼会比赵又春的古汉语水平和文献水平差?难道魏晋玄学的基础是建立在误读《老子》之上的?这样的说法,我是难以接受的。王弼或者河上公即使错了,我相信他们也是有着深刻的缘由的。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就像出土了一件文物,上面有历代的笔迹,考古人员找到了最古老的痕迹,然后宣布此后历代的增补都是在搞破坏。我在此痛感,中国有关老子的书数不胜数,但是结合本书优点以及历史阐释的书貌似还没有。
评分其实,把《老子》当成对统治者进言的早有人在,比如张舜徽先生就主此说。《我读老子》一书中,名声赫赫的陈鼓应、冯友兰、任继愈对老子的解读被当成了批评对象,尤其是后两者。有些名气在外的人的水平与实际可能还是有差距。
评分比如第一章,作者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解为“人始终保持无所欲求的心态,看到的将是事物的同一性;始终怀着有所欲求的状态,看到的则是万物之间的区别性”。这种解释,我是第一次看到,而且我觉得还是有说服力的。
评分不错 朋友推荐的书 很好看!
评分新观点,但个人不太认同,个人感觉只是他的一种对文字与文学的逐字解析,被文字牵着走。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不过我还是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的优点是值得读者学习借鉴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