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社會學教程(第三版)/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作為教育部“高等師範教育麵嚮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改革計劃”的研究成果,是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它較為係統地介紹瞭社會學的發展曆程、基本概念、經典案例、主要社會學傢的生平和思想、重要理論流派的觀點。作者緊密聯係中國社會實際,注重吸收國外教材優點,既注重基礎知識,又注意理論聯係實際。通過修訂,全書結構更趨閤理、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可讀性強,注重專業性和學科特色,前沿性和開放性突齣;以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案例和經驗事實材料來展示社會學方法和視角的魅力,是《現代社會學教程(第三版)/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的鮮明特徵。
《現代社會學教程(第三版)/麵嚮21世紀課程教材》可供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各專業選用,也是校外讀者瞭解社會學學科的入門讀物。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社會學的視野
第一章 社會學:對身邊熟悉世界的探索
第一節 邀請你來學社會學
一、社會學:觀察問題的新角度
二、社會學想象力
三、社會學知識與常識:觀點與爭論
第二節 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一、從經典社會學傢和社會學著作看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二、從當代社會學傢所做的工作看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三、本書的觀點
第三節 社會學的學科地位
一、作為科學的社會學
二、社會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第四節 社會學能為我們做些什麼
一、社會學研究的意義
二、社會學作為一門職業
小結
關鍵詞
復習思考題
現實問題課堂討論
進一步研讀的推薦書目
第二章 社會學成長的足跡
第一節 社會學的創立
一、起源
二、早期的社會學奠基人
三、社會學古典傳統及其大師
第二節 社會學的現代發展
一、美國早期社會學研究的興旺
一、戰後社會學的世界性拓展
第三節 社會學與中國社會
一、傳入時期(1891-1930年)
一、建設時期(1931-1951年)
三、中斷時期(1952-1978年)
四、恢復與重建時期(1979-)
小結
關鍵詞
復習思考題
現實問題課堂討論
進一步研讀的推薦書目
第三章 社會學領域的主流話語:主要的理論流派
第一節 結構功能論
一、理論淵源
一、結構功能主義大師:帕森斯和默頓
第二節 衝突論
一、理論淵源
二、主要的衝突論社會學傢及其觀點
第三節 互動論
一、社會互動
二、理論淵源
三、喬治·米德的互動理論
四、符號互動論的兩個學派:芝加哥派和愛荷華派
五、戈夫曼的“擬劇論
六、常人方法學
第四節 交換論
一、理論淵源
一、交換論者的理論觀點
第五節 社會學理論的新綜閤與新視角
一、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
一、亞曆山大的新功能主義
三、布迪厄的實踐與反思社會學
小結
關鍵詞
……
第二部分 社會的基本框架:基本群體、社會組織和社會製度
第三部分 社會的空間聚落與社會運行
第四部分 附錄
精彩書摘
1.文化的社會整閤功能包括價值整閤、規範整閤和結構整閤。價值整閤是社會整閤功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任何社會中的人們在價值觀上都會有差異,但經由統一文化的熏陶,必然在社會生活的基本方麵形成大體一緻的觀念。整閤功能使規範內化為個人的行為準則,進而將社會成員的行為納入一定的軌道和模式,以維持一定的社會秩序。社會是一個多元結構的係統。社會的異質性越強,分化的程度越高;多元結構愈復雜,功能整閤的作用愈重要。一個復雜的多元社會,是由眾多互相分離而又互相聯結的部分和單位組成的,每一部分和單位都具有自己的功能,但這種功能的發揮,必須和其他部分功能聯結起來纔能實現,纔能對整個社會的運行發揮作用,即所謂功能互補。由於統一文化的作用,社會結構纔成為一個協調的功能體係。
文化的整閤功能是民族團結和社會秩序的基礎。社會學中的功能學派和結構功能主義都強調文化的整閤功能。一個社會,如果缺乏整閤必將四分五裂。一個民族,由於共享一份文化,不論他們是否居住在一起,或者是否生活在同樣的社會製度之中,都會有民族的認同感和在心理上、行為上的一緻性特徵。中華民族的文化,就維係著世界各地的億萬炎黃子孫。
2.導嚮功能。文化在社會的的導嚮功能包括:其一,提供知識。社會導嚮要以新的知識為動力,新的知識包括新的理論、科學、技術和依賴於文化上的發明和發現。其二,協調社會管理工程。推動社會進步,是一項巨大的社會係統工程,它包括決策、規劃、組織實施等階段。在總體係統工程中,又包括許多子係統。各階段和各子係統的協調配閤有賴於文化的調適,尤其是包括目標調適和機構、製度的調適。其三,鞏固成果。文化是一份逐步積纍的社會遺産。每一次社會變革和社會進步所取得的成果,都有賴於新的製度的鞏固。
3.文化不僅有正嚮功能,而且有負嚮功能。默頓認為,社會並非總是處於整閤狀態,非整閤狀態也時常存在。個人或群體並不總是順從社會規範,違反社會規範的非整閤情形也是時常發生的。例如,社會的機會結構是一種文化安排,這種機會結構使一部分人通過閤法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標,而使另一些人通過非法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前者是文化的正嚮整閤功能的錶現,後者是文化的負嚮非整閤功能的錶現。正嚮功能保持社會體係的均衡,負嚮功能傾嚮於破壞這種均衡。
……
《社會學:理解人與世界》 一、 什麼是社會學? 社會學,這門深刻而迷人的學科,緻力於係統地研究人類社會、社會互動以及社會結構。它不是對個人生活瑣事的簡單羅列,也不是對抽象哲學思辨的空洞探討,而是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審視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是如何被更廣泛的社會力量所塑造,以及我們個體行為又如何反過來影響著這些社會力量。 想象一下,你所生活的城市,人潮湧動,車水馬龍,每一個人都在扮演著自己的角色,遵循著一套看不見的規則。你為什麼會選擇這條上班的道路?你為什麼會遵循特定的社交禮儀?你為什麼會形成某些特定的消費習慣?你對社會不公的感受,以及你參與集體行動的衝動,這一切的背後,都隱藏著社會學的探索空間。 社會學教會我們,個體的命運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即傢庭、社區、教育機構、經濟體係、政治力量,乃至全球化浪潮緊密相連。它幫助我們理解,那些看似私人的睏境,往往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例如,個人的失業問題,可能不僅僅是個人能力不足,更可能反映瞭經濟結構的變化、行業衰退或是教育體製的局限。 社會學研究的核心在於“社會”這個概念。這個“社會”並非一個靜態的實體,而是一個動態的、不斷演變的有機體。它包含瞭無數的個體,但又超越瞭這些個體的簡單總和。社會學傢關注的是群體、組織、製度、文化、權力關係、社會分層,以及這些要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他們試圖揭示社會運作的規律,理解社會變遷的驅動力,並探討社會問題的根源與解決方案。 二、 社會學的核心視角與方法 社會學之所以能夠提供如此深刻的洞察,離不開其獨特的視角和嚴謹的研究方法。 1. 社會學想象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這是社會學入門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概念。由著名社會學傢 C. Wright Mills 提齣,社會學想象力指的是一種理解個人經曆與更廣泛社會力量之間聯係的能力。它要求我們超越日常的個人視角,將個人的“私事”(personal troubles)與公共議題(public issues)聯係起來。例如,當你看到街頭乞討者時,社會學想象力會引導你思考,這僅僅是個人不幸,還是反映瞭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失業救濟體係的不足,抑或是其他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擁有社會學想象力,意味著我們能夠看到個體在曆史進程和社會結構中的位置,從而更全麵地理解自己與世界。 2. 微觀視角與宏觀視角: 社會學研究既可以聚焦於微觀層麵的互動,也可以著眼於宏觀層麵的結構。 微觀社會學(Microsociology) 關注個體之間的互動,例如日常對話、群體行為、身份認同的形成等。它如同顯微鏡,放大個體交往中的細節,揭示日常生活中無形的社會規則和意義建構。 宏觀社會學(Macrosociology) 則著眼於社會整體的結構性特徵,例如經濟體係、政治製度、階級結構、國傢、全球化等。它如同望遠鏡,描繪齣社會的全貌,分析社會係統如何運作,以及這些係統如何影響個體。 然而,微觀與宏觀並非割裂,它們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個體的微觀互動構成瞭宏觀結構的基石,而宏觀結構又深刻地塑造著個體的微觀體驗。 3. 研究方法: 社會學是一門經驗科學,其結論建立在嚴謹的實證研究之上。社會學傢運用多種多樣的研究方法來收集和分析數據,以檢驗理論並解答研究問題。 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這種方法側重於使用數值數據來分析社會現象。常見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 調查(Surveys): 通過問捲或訪談收集大量數據,用於描述人口特徵、態度、行為等。 實驗(Experiments): 在受控環境中操縱變量,以確定因果關係。 統計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 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數學處理,發現模式和趨勢。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這種方法側重於理解社會現象的意義、體驗和過程。常見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 參與式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研究者深入到被研究的群體中,通過親身參與來觀察和理解其行為和文化。 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s): 與個體進行深入的、開放式的訪談,以獲取豐富的信息和個人見解。 案例研究(Case Studies): 對一個特定的個體、群體、事件或組織進行詳細的、多角度的研究。 曆史比較研究(Historical-Comparative Research): 通過研究不同曆史時期或不同社會的相似和不同之處,來理解社會發展的模式和變遷的原因。 三、 社會學關注的核心議題 社會學是一門內容極其豐富的學科,其研究領域幾乎涵蓋瞭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以下是一些社會學關注的核心議題: 1. 社會結構與不平等: 階級與社會分層(Class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這是社會學最經典的研究領域之一。社會學傢分析財富、收入、權力、地位等資源的分配如何導緻社會成員被劃分為不同的階層,以及這種分層如何影響個體的生活機會、健康、教育和政治參與。他們探討不同理論(如馬剋思主義、韋伯主義)對階級形成的解釋,以及當代社會中階級結構的新變化。 性彆(Gender): 社會學深入研究性彆作為一種社會建構,如何影響個體的身份認同、行為模式、職業選擇、權力分配以及社會經曆。它批判性地審視父權製、性彆角色、性彆歧視,並關注性彆平等的議題。 種族與族裔(Race and Ethnicity): 社會學傢分析種族和族裔如何成為社會劃分和不平等的依據,以及由此産生的歧視、偏見和群體衝突。他們研究種族主義的根源、錶現形式以及對抗種族不平等的策略。 年齡(Age): 社會學也關注不同年齡群體在社會中的地位、經曆和麵臨的挑戰,例如青年人的身份探索、老年人的社會融入等。 2. 社會製度與組織: 傢庭(Family): 社會學傢研究傢庭的構成、功能、變遷以及其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他們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傢庭模式,以及現代社會中傢庭麵臨的挑戰,如離婚率上升、多元化傢庭形態等。 教育(Education):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製度。社會學傢分析教育在社會流動、文化傳承、意識形態灌輸等方麵的作用,以及學校中的權力關係、教育不平等問題。 政治與國傢(Politics and the State): 社會學傢研究權力如何運作,政治製度如何形成和演變,以及國傢在社會管理、社會控製和提供公共服務中的作用。他們分析民主、集權、公民參與等議題。 經濟體係(Economic Systems): 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社會學傢研究不同經濟模式的運作方式、對社會結構的影響,以及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環境可持續性等之間的關係。他們關注就業、消費、貧睏、全球化帶來的經濟影響。 宗教(Religion): 宗教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和文化現象,其對社會凝聚力、個體信仰、價值觀念以及社會變遷的影響是社會學的重要研究對象。 3. 社會互動與文化: 文化與價值觀(Culture and Values): 文化是人類共享的信仰、習俗、知識、藝術和行為規範的總和。社會學傢研究文化的形成、傳播、多樣性以及文化對個體行為和態度的影響。他們關注亞文化、反文化以及文化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社會化(Socialization): 這是個體學習和內化社會文化規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過程。社會學傢研究從傢庭、學校到媒體等各種社會化媒介的作用,以及個體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我和身份。 群體行為與集體行動(Group Behavior and Collective Action): 人類常常以群體形式存在和行動,從小的朋友聚會到大規模的社會運動。社會學傢分析群體動力學、群體規範、從眾心理,以及集體行動的動因、組織和影響。 偏差與犯罪(Deviance and Crime): 什麼是“正常”,什麼是“偏差”?社會學傢探討社會如何定義和應對偏差行為與犯罪,以及這些行為的社會根源和後果。他們研究犯罪學理論、刑事司法係統以及犯罪預防措施。 4. 社會變遷與當代議題: 全球化(Globalization): 在當今世界,經濟、文化、信息和人口的跨國流動日益加劇。社會學傢分析全球化對不同社會、不同群體的影響,包括其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城市化(Urbanization): 隨著人口嚮城市集中,城市生活方式、社會關係和城市問題成為社會學的重要研究領域。 環境問題(Environmental Issues): 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影響,以及環境問題如何反過來影響社會結構和人類福祉,也是當代社會學關注的重要議題。 技術與社會(Technology and Society): 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社交互動以及社會結構,是社會學研究的新焦點。 身份認同(Identity): 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個體如何形成和維係自己的身份認同,以及性彆、種族、國籍、職業等多種身份之間的互動,是社會學重要的探索方嚮。 四、 社會學的重要性 學習社會學,並不僅僅是為瞭掌握一門學術知識,更是為瞭培養一種批判性思維和洞察力,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並積極參與到社會建設中。 理解自身與他人: 社會學幫助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行為並非憑空産生,而是深受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影響。這使我們能夠更客觀地看待自己,也更能理解他人的觀點和行為。 洞察社會問題: 通過社會學,我們能夠超越錶麵現象,深入分析社會問題的根源,例如貧睏、犯罪、歧視、環境汙染等。這種深刻的理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 培養批判性思維: 社會學鼓勵我們質疑習以為常的觀念,審視社會結構中的不閤理之處,從而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促進社會變革: 當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社會運作的規律和不公之處時,我們更有可能成為積極的社會變革者,為建立一個更公正、更美好的社會貢獻力量。 《社會學:理解人與世界》邀請您踏上一段充滿發現的旅程,去探索人類社會的奧秘,去理解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係,去認識我們作為社會成員的獨特位置,並最終,去塑造一個我們更願意生活其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