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1輯):莫友芝日記

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1輯):莫友芝日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莫友芝 著,張劍 整理
圖書標籤:
  • 史料
  • 日記
  • 近代史
  • 中國史
  • 莫友芝
  • 曆史
  • 檔案
  • 民國
  • 珍本
  • 地方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110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46241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1辑)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0
字数:29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號鄙亭,又號紫泉、眲叟,貴州獨山人。晚清著名詩人、學者和書法傢。他在版本目錄學上的成就尤令人矚目,其《鄙亭知見傳本書目》是與邵懿辰《四庫簡明目錄標注》並駕齊驅的目錄學名著。

作者簡介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號郘亭,又號紫泉,貴州獨山人。曾為鬍林翼、曾國藩幕僚。本次將其手書日記整理成冊,展示其日常生活狀態,包括其親友交遊、工作燈內容,其中涉及許多近代史重要人物,具有重要的學術史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鹹豐十年(1860)
鹹豐十一年(1861)
同治元年(1862)
同治三年(1864)
同治四年(1865)
同治五年(1866)
同治六年(1867)
同治七年(1868)
同治八年(1869)
同治九年(1870)
同治十年(1871)
人名字號音序索引凡例
人名字號音序索引

精彩書摘

  季和自金陵還,以《韓文》至。
  二十三日乙未(3月5日)小霽。偕廉卿登舟,及閶門水關,王竹生亦自金陵還,言《史記》亦至,遂泛舟西南行,過石湖,登寺憑眺,仍西南行,經木瀆鎮又十餘裏,泊空窿山下。
  二十四日丙申(3月6日)晴。行十裏許至光福鎮,雇山篼過崦,經鄧尉山麓,有梅無幾。過司徒廟觀柏因社七老柏,守僧以為晉時物也。其一破析臥數畝如散薪,然枝葉時自地湧起;其一特立,可兩人閤抱,霜皮如繳繩鏇鏇至頂,枝亦隨之,高可十餘丈;其一清疏自然,高大略等;其一偃蹇似寄傲,略小於上二株;餘三株亦崛強不群,各具生態。遂經香雪海,尋元墓、聖思寺,鈎衣拂帽,冷香沁人。而山中人言香雪海,今皆為桑田,梅僅十一,乃林文忠藩蘇時所教改,其實梅利桑利亦略均也。寺有天啓癸亥所鑄銅鍾,口徑三尺,厚幾四寸,僧慧△刻小楷書《法華經》一部,周於鍾身,口刻梵字△△咒。擊之聲中黃鍾,宛如鯨鳴。遂迂訪石樓,觀東西洞庭,望湖北諸山,極目可五百裏,往還經菖蒲潭,梅花亙數裏,又昔者香雪海之化身也。天將晚,欲更訪石壁,不果,舁夫促歸,比登舟,已點燈矣。潘椒約過其小園,競不及。
  二十五日丁酉(3月7日)晴。晨起迴棹及木瀆,登岸訪端園。觀天平、靈岩諸山.園中亦有韆葉梅數株,遂孱弱不足觀。食後雇山篼過範墳,憩高義園。廉卿挾一僕一舁夫登天平,齣一二白雲,上絕頂盤石,恣其遠覽,餘僅及下白雲,窺夾石間一隙路即還,坐白雲泉上瀹茗弄泉,又還憩高義園。一時許,廉卿乃下,誇其所得,謂東可望海,西可見天目諸山,大湖如村落汙池耳。僧靜深餉蜜煎消梅,極鬆脆。遂過無隱庵,老僧鹿菀猶記昨夏至庵腹痛,少臥乃能行也。廉卿遂齣太伯墓下,登靈岩,尋琴颱、響屟諸勝。餘東循山麓,繞齣靈岩西南,同會於韓蘄王墓下。墓有五,其妻妾白、梁、鄭、周,封秦、揚、楚、蘄四國夫人,皆袝碑,高約三丈餘。《靈岩誌》雲五丈。廣可七尺許,厚八九寸許,額居三之一,文居三之二,額題“中興佐命定國元勛之碑”,楷書二行,字徑八九寸許。宋孝宗禦筆也。行間一行題“選德殿書”四字,字徑二寸餘方,小璽押“德殿”二字,文趙雄撰奉敕撰,周必大書。文一萬三韆餘言,小楷書,大纔六七分許,甚端嚴,剝蝕不多,若得善工拓之,必可玩,惜高露不易施功耳。《蘇州誌》於近郊名碑乃不能詳,可怪也。還舟已昏黑,二更後大風雨徹曉。
  二十六日戊戌(3月8日)大風,小雨。舟不能動。訪馮敬亭、許緣仲,皆已齣,悶泊競日。
  二十七日己亥(3月9日)風小減,陰,微雨。行舟至午,始及胥門。廉卿欲登虎丘,泛齣山塘觀花市,入山至韆人石上,觀顯德陀羅尼石幢。過劍池,池上有李陽冰篆書“生公講颱”四大字。尋北徑登絕頂至塔下,塔上磚露齣或墮地者,有“武丘寺”字。去年春來此,繩兒曾拾其一二以還,蓋是唐物,今則遍尋杳然。遂憩石觀音寺,觀宋人寫經八石,字大三寸許。亦健秀,而剝爛特甚,東南石質之不堅久,類如此。還舟人間門水關,又上燈,乃至書局。
  二十九日辛醜(3月11日)廉卿趨為作溓亭榜,且索書去鼕贈詩於冊。勒少仲招晚飲。
  二月初一日癸卯(3月13日)為何方伯購《史記》,得柯本甚佳。是本嘉靖四年刊,而有十四年題字。購《漢書》汪文盛本,約以初四方至。伯足、眉生相次過談.訂以明日午飲。
  初二日甲辰(3月14日)偕廉卿過眉生。
  初四日丙午(3月16日)中丞招詣府學觀演禮樂佾舞,皆以學中新補生員充,彬彬有節,亂後見此,為之神王。是日陰,微雨。
  初五日丁未(3月17日)兩《漢書》始至,廉卿亟束裝,催餘作寄小宋暨張香濤書,並各緻新拓梁碑。又檢付廉卿購王延喆刊《史記》兩殘本,閤以白下所寄,除復重,尚闕列傳廿餘捲。廉卿謂即以此復雕而影柯本足之,亦大佳也。
  ……
莫友芝日記:一位晚清學者的心跡與時代迴響 在中國近現代史料的浩瀚星河中,個體命運與宏大敘事的交織,往往能勾勒齣時代變遷的生動圖景。莫友芝,這位活躍於晚清的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年間的史學大傢、金石學傢、藏書傢,他的《莫友芝日記》(現收錄於《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第1輯)》)便是這樣一部珍貴的史料。然而,本文並非是對該日記內容本身的詳盡介紹,而是旨在勾勒齣一個獨立於此日記之外的、關於莫友芝生平及其所處時代的大緻輪廓,強調其學術成就、思想特質以及他如何在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中,以其獨特的學識和品格,留下瞭屬於自己的印記。 莫友芝,字子嚴,號郘園,又號郘老,安徽桐城人。他齣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傢庭教育,展現齣過人的天賦和對學問的深厚興趣。作為乾嘉學派的繼承者,莫友芝秉持著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其學術領域廣泛,尤以史學、金石學、目錄學、方誌學成就最為卓著。他一生緻力於整理、校勘、注釋古籍,搜集、鑒定金石碑刻,其學術成果不僅豐富瞭中國古代文獻寶庫,也為後世研究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在史學方麵,莫友芝以其深厚的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對中國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進行瞭深入的研究。他注重史料的搜集和辨析,力求還原曆史的真實麵貌。盡管此處不詳述其具體史學觀點,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對傳統的史學方法進行瞭繼承和發展,並在一些關鍵的曆史問題上提齣瞭獨到的見解。他的學術精神,體現在對文獻的細緻考訂,對史實的反復求證,以及對曆史真相的不懈追求。 而莫友芝在金石學領域的貢獻,更是不可忽視。他不僅是一位傑齣的收藏傢,更是一位精通的鑒賞傢和研究者。他搜集瞭大量的青銅器、碑刻、印章等文物,並對這些文物進行瞭細緻的鑒定和考釋。這些金石資料,如同曆史的活化石,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為我們研究古代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提供瞭不可多得的實物證據。莫友芝對金石學的研究,不僅是技術性的鑒定,更是一種對曆史文化的深沉熱愛和深刻理解。 此外,莫友芝在目錄學和方誌學方麵也頗有建樹。他對於圖書的整理和分類有著係統的認識,編撰瞭多部重要的圖書目錄。對於地方誌的編纂,他更是傾注瞭大量心血,認為地方誌是瞭解地方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他提倡方誌的編纂要力求詳盡、準確,包含地方的地理、物産、人文、風俗等方方麵麵。 莫友芝的生活年代,正值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劇烈變革時期。西方列強的入侵,內部的動蕩,使得整個國傢處於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作為一位知識分子,莫友芝不可能完全脫離這個時代。盡管他主要的精力放在學術研究上,但身處亂世,他的生活和思想必然受到時代的影響。我們雖然不在此細述其日記中關於時事的記載,但可以想象,一位有識之士,在目睹國傢遭受外侮、社會動蕩之時,內心必然會有憂思和感慨。他的學問,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他理解和應對時代變局的工具。 莫友芝的性格,據史料記載,為人正直,品格高尚。他對學術的態度是嚴謹的,對朋友是真誠的。他為人處世,遵循傳統的道德規範,體現瞭一個士大夫的良知和風骨。在那個禮崩樂壞的年代,他能夠堅守自己的學術理想和道德操守,實屬不易。 他的藏書,更是他學術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莫友芝是一位著名的藏書傢,他收藏瞭大量的珍貴古籍,其中不乏善本。他的藏書樓“郘園”,也因此成為一時之盛。對書籍的熱愛,不僅體現在收藏,更體現在他對書籍的深入研究和整理。許多失傳的書籍,經過他的整理和校勘,纔得以重見天日。 總而言之,莫友芝是一位集史學、金石學、目錄學、藏書傢於一身的晚清學者。他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齣瞭傑齣貢獻。他嚴謹的治學態度,高尚的品格,以及他對時代變遷的獨特感受(雖然此處不展開日記內容),都使得他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他的學術遺産,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激勵著後人對曆史的探索和對文化的珍視。通過對莫友芝這樣一位學者的研究,我們不僅能夠深入瞭解中國古代學術的輝煌,更能體會到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堅守與思考。他的人生軌跡,他的學術追求,他的時代印記,共同構成瞭中國近現代學術史上的一道獨特風景。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這本《莫友芝日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親切感”。盡管莫友芝生活在遙遠的過去,但日記的體裁,本身就自帶一種訴說的親切。我期待的,不是一本冰冷的學術論著,而是一段心靈的對話。我希望通過莫友芝的文字,能夠感受到他作為一個人的溫度。他是否會記錄下他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他對某個景色的贊美?或者對某個睏境的無奈?我特彆想知道,在那個被曆史書本描繪得波瀾壯闊的時代,他作為普通人,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他是否會對日常的瑣事有所感觸?他對當時社會的一些變化,是否會有細微的觀察和記錄?我設想,在某個平凡的日子裏,他或許會記錄下他對書捲的沉醉,對某件小事的思考,甚至是對自己未來的一些小小期盼。這些看似不經意的文字,恰恰能夠勾勒齣那個時代的真實生活圖景,以及一個鮮活的個體,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這本日記,對我來說,就像是一麵鏡子,讓我得以照見那個時代的點點滴滴,以及其中一個生命的真實軌跡。

评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莫友芝日記》的時候,內心是帶著一絲忐忑的。我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充斥著我看不懂的古文和專業的術語。但隨著我翻閱幾頁,這種顧慮逐漸消散。日記的語言,雖然屬於那個時代,但經過整理和標注,大緻還是能夠理解的。我開始被莫友芝的筆觸所吸引,他用一種近乎平實的語言,記錄著他的日常。我看到瞭他對一些文物的細緻描述,對古籍的獨特見解,這些都讓我這個對傳統文化略有瞭解的讀者感到受益匪淺。然而,我更關注的,是日記背後所摺射齣的那個時代的麵貌。莫友芝身處晚清,一個劇烈變革的時期,他的日記是否會觸及到當時的一些社會事件?他對政治格局的觀察是否有所體現?我對這些充滿瞭好奇。我設想著,或許在某個深夜,他會在日記中寫下對國傢命運的憂慮,或者對某個政治改革的看法。這些思考,雖然未必深刻,但卻能讓我從一個更接地氣的角度,去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性。這本日記,對我而言,是一次與曆史對話的機會,讓我得以傾聽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在時代洪流中的呼吸與思考。

评分

這本《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中的“莫友芝日記”,對我來說,就像是一件從舊時光裏發掘齣來的陳年老酒。我並非專門研究莫友芝的學者,但我是那種喜歡通過文獻去感知曆史溫度的人。翻開這本日記,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撲麵而來的時代氣息。莫友芝的文字,或許不像現代人那樣流暢,但其中蘊含的卻是那個時代特有的韻味。我期待在這本日記中,看到一位學者嚴謹治學的痕跡,但同時,我也渴望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莫友芝。他是否會記錄下他對某種不公正現象的憤慨?他對某個文化傳統的堅守?亦或是他對親友的思念?我希望這本日記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他個人生活和情感的綫索,而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素材。我設想,或許他會記錄下他在求學過程中的艱辛,他在交友中的真摯,甚至是他對人生意義的探索。這些個人化的細節,對於我這樣一個普通讀者來說,能夠更直觀地感受曆史的厚重,以及個體在曆史長河中的微小而又重要的存在。

评分

翻開這本《莫友芝日記》,映入眼簾的是一種穿越時空的沉靜。我並非曆史研究的專傢,隻是一個對往昔時光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莫友芝這個名字,在我的印象裏,是與古籍、金石、甚至是晚清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緊密相連的。我期待在這本日記中,看到一個褪去史書描繪的刻闆形象的真實個體。他或許會記錄下對一日所得的珍貴古籍的喜悅,對某件文物的細緻考證,又或者,在那個動蕩年代,對時局的微妙觀察與擔憂。我希望這本日記不僅僅是枯燥的記錄,而是能讓我窺見他內心深處的思緒,他如何在那個時代裏尋找自己的價值,如何麵對人生中的起伏與挑戰。我設想著,或許會有關於他與同時代文人墨客的交往細節,那些未曾見諸史冊的談笑與論道,亦或是他對傢國命運的隻言片語,透露齣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普遍情懷。這本日記,在我看來,是一扇窗,讓我得以從一個親曆者的視角,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溫度和脈搏,去理解那些曆史事件背後,一個個鮮活生命的真實情感與思考。

评分

我購得的這本《中國近現代稀見史料叢刊》的“莫友芝日記”一捲,純粹是被其“稀見史料”這幾個字所吸引。我一直認為,曆史的真實往往隱藏在那些不為大眾所熟知的角落,而日記,作為一種最個人化、最不加修飾的記錄方式,無疑是挖掘曆史真相的寶庫。莫友芝,這位在史學界享有盛名的學者,他的日記裏究竟會承載怎樣的信息?我猜測,除瞭他作為一位史學傢的嚴謹治學態度,或許還會流露齣他作為一位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我非常期待看到他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比如他對氣候的感受,對日常起居的記錄,甚至是對飲食的偏好。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恰恰是勾勒人物立體形象的絕佳素材。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日記能夠反映齣莫友芝在麵對清末民初那個社會巨變的年代,他的所思所想。他是否會記錄下他對新思潮的看法?他對西方文明的接觸和感悟?他對傳統文化的堅持與反思?這些問題都在我的腦海中盤鏇,等待著在這本日記中找到答案。我希望這不僅僅是一本學術研究的輔助材料,更是一本能夠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真實的曆史人物內心世界的引人入勝的讀物。

评分

自序

评分

(八)文学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存在着,但是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有不同之处。例如:外国的小说分类和中国的有所不同。

评分

江有汜

评分

(八)文学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存在着,但是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有不同之处。例如:外国的小说分类和中国的有所不同。

评分

热门推荐

评分

莫友芝家贫嗜古,喜聚珍本书。积既久,读之恒彻旦暮不息,寝食并废。爰通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录家言,率究及其奥颐。疏导源流,辨析正伪,鲜铢寸差失。复工诗善书,求者沓至。居常好游览,喜谈论,遇人无贵贱贤惠,一接以和。暇日相与商较古今,评骘术业高下,娓娓忘倦。顾外虽乐易,而中实介然有以自守。自道光辛卯举于乡,其后连岁走京师,朝贵争欲罗致,必慎择其可,否即婉谢之。会试报罢,签取知县,且选官,意不所乐辄弃去。往从胡文忠于太湖,为校刻《读史兵略》。既又从曾文正安庆、金陵。凡客文正所者逾十年,江南底定,寓妻子于白下,通走江淮吴越间,尽识其魁儒硕彦。同治四年,苏抚李鸿章请州县吏于朝,有诏征用,卒不出。十年以往,求文宗、文汇两阁书,赴扬州,抵兴化,病卒,年六十一。先生生平志存文献,思为《黔志》一书,润色边裔。道光中,偕郑珍同撰《遵义府志》,博采汉唐以来图书地志,荒经野史,援证精确,体例谨核,成书四十八卷。时论以配《水经注》《华阳国志》。又辑明代黔人诗歌,因事存人,因人考事,为《黔诗纪略》三十二卷。贵州文献始烂然可述。居金陵,得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自谓“此吾西州漆书也”。以举正段、严二家校注,撰《筹异》一卷。至句容山中,搜讨《梁碑》,躬自监拓,惟恐一字见遗,撰《梁石记》一卷。其余有《声韵考略》四卷,《过庭碎录》十二卷,《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录》一卷,《樗萌谱注》一卷,《郘亭诗抄》六卷,《郘亭遗文》八卷,遗诗人卷。编订未竟者,则《郘亭经说》、《书典经眼录》、《旧本未见书经眼录》、《影山词》各若干卷。莫友芝著述甚多,他的《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及附录、《知见传本书目》、《恃静斋藏纪要》,为目录版本学者所重视;《韵学源流》、《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一卷等,为声韵、训诂研究作出了贡献;他的文学作品格调高,产量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他的《郘亭遗诗》八卷,收集诗作546首,《郘亭诗抄》六卷,收401首,《影山词》二卷,外集一卷,收集词作百馀阕,另有《素阴杂记》一卷,《樗茧谱注》一卷(按:《樗茧谱》一卷,郑珍著。),《资治通鉴索隐》等。此外,他还收集了贵州266家诗人的诗2290馀首,编成《黔诗纪略》三十三卷。这些著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由于生前所刊著作极少,大量日记、书信、稿本、钞本分散于全国各地,今人对莫友芝生平及学术成就缺乏基本准确的了解。中华书局《莫友芝年谱长编》(张剑编著)编入存世的所有《郘亭日记》及200余封郘亭书信,吸收近百种莫友芝刊本、稿本和钞本文献,对莫友芝的事迹、著述作了详细编年,对全面了解莫友芝应有帮助。[1] 其次子莫绳孙编有《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可说是补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之不足。莫友芝家族多出文化名人,其父莫与俦,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举人,次年进士。嘉庆六年(1801),由庶吉士出任四川盐源县知县,多有政绩。莫与俦在遵义教授19年,以许慎、莫友芝郑玄为宗、兼及南宋理学,莫友芝、郑珍等“西南巨儒”都是他的弟子。他擅长考据学,对贵州历史地理很有研究,著有《都匀南齐以上地理考》、《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诗文杂稿》等。他去世后,曾国藩亲自为他作《莫与俦墓表》,“曾门四弟子”之一的著名外交家、散文家贵州人黎庶昌也为他作墓志铭,称他“以朴学倡导士林,洗南中之陋”。莫庭芝,莫友芝之弟。从小受父兄和郑珍之教,擅长诗词古文,以教育文学名世。道光廿九年(公元1849年)拔贡生,次年参加京城应礼部试落第。便绝意仕途,专心研究学问。他和黎汝谦编辑了《黔诗纪略后编》33卷,为贵州清代诗歌总集,与莫友芝所辑的《黔诗纪略》有双璧之誉。

评分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评分

意思的书!阅读中经历痛苦、喜悦、激情、孤独,甚至死亡。当有一天停下来反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阅读,也许并不能从躁动、焦虑、疲惫、浮华的世俗中回归生活的本质,但它的确净化了内心的世界,让我更理性地看待生活。静下心来,细细回味曾经走人生道路,然后决定写一本可以给喜欢思考人生的朋友分享的书。作者用了一年时间,科际整合,整理出国内第一本经历结合色彩心理分析的书。 在网络上很早就知道了“大鹏背包走天下”这个网名,但直到二○一二年九月份才真正与他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走到实际的现实生活,通过多次的电话后感觉比较好,于是我们终于在某天策划了一次“萍水相逢”。   两个陌生人可以很快成为兄弟和密友还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离不开相互对事业对生活的共同理念和理解,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都带着生存愿望,从零开始,从贫穷开始,从怀揣奋斗创业的梦想开始。因为我们都是带着生活渴望,从家门口开始,从城市开始,从一直都在不断寻找生活的飞翔开始。书很好,我已经快速读一遍了在商店里我们可以看看新出现的商品,不一定要买但可以了解他的用处,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广度,扩宽我们的视野,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更新,新出现的东西越来越多,日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而我们购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不要买些外表华丽而无实际用处的东西,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爱对新生的事物好奇,会不惜代价去买,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京东商城的东西太多了,比淘上的东西还要多,而且都是正品,我经过朋友的介绍来过一次,就再也没有去过别的购物网站了。书不错 我是说给懂得专业的人听得 毕竟是小范围交流 挺好,粘合部分不是太好,纸质还是不错的,质量好,封装还可以。虽然价格比在书店看到的便宜了很多,质量有预期的好,书挺好!之前老师说要买 但是是自愿的没买 等到后来说要背 找了很多家书店网上书店都没有 就上京东看看 没想到被找到了 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一个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腔调,不论说话还是写字。腔调一旦确立,就好比打架有了块趁手的板砖,怎么使怎么顺手,怎么拍怎么有劲,顺带着身体姿态也挥洒自如,打架简直成了舞蹈,兼有了美感和韵味。要论到写字,腔调甚至先于主题,它是一个人特有的形式,或者工具;不这么说,不这么写,就会别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腔调有时候就是“器”,有时候又是“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说,器就是事,事就是器。这本书,的确是用他特有的腔调表达了对“腔调”本身的赞美。|现在,京东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其中的“JD”是京东汉语拼音(JING DON|G)首字母组合。从此,您不用再特意记忆京东的域名,也无需先搜索再点击,只要在浏览器输入JD.COM,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京东,实现轻松购物。名为“Joy”的京东吉祥物我很喜欢,TA承载着京东对我们的承诺和努力。狗以对主人忠诚而著称,同时也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太喜爱京东了。

评分

草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