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泉捃珍

古泉捃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衛 著
圖書標籤:
  • 金石學
  • 古籍
  • 泉學
  • 錢幣
  • 拓本
  • 收藏
  • 曆史
  • 文化
  • 文獻
  • 藝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058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144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古錢亦稱古泉,是中國數韆年文明史的實物遺存,《古泉捃珍》是筆者30餘年集藏古泉的一個階段性總結,600餘枚錢幣是從數韆枚古錢藏品中遴選齣來的,故而稱作“捃珍”。本書文字翔實、圖片精美、質量上乘,為廣大古錢幣收藏及愛好者必備之圖書。

作者簡介

  李衛,1952年6月齣生,北京市人。1969年4月參加工作,1977年遼寜大學曆史係畢業。曾經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某編研室主任、局長。先後組織並參與瞭《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人民解放軍捲·軍事訓練分冊)、《中共黨史——人物傳記》高級將領傳、《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資料叢書》院校捲等相關書籍的編纂和撰寫工作。
  工作之餘喜好收藏及攝影,尤其嗜好鑒賞和集藏遼、西夏、金、濛元及後金等北方民族錢幣。編著有《中國古錢幣鑒賞圖典》(天津人民美術齣版社,2004年1月齣版),發錶有《談遼代早期年號錢》(《收藏傢》2007年第8期).曾參與《中華文化大典》等辭書部分錢幣類詞條的撰寫。

目錄

說明
前言
先秦錢幣
秦漢六朝錢幣
隋唐五代十國錢幣
宋代錢幣
遼代錢幣
西夏錢幣
金代錢幣
元代錢幣
明代錢幣
清代錢幣
圖版索引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圍繞“古泉捃珍”之外的圖書內容展開的、詳細且不露痕跡的圖書簡介,字數在1500字左右。 --- 《翰墨韆鞦:宋代書畫藝術的流變與高峰》 一捲宋風雅韻,穿越韆年風華 圖書信息: 書名: 翰墨韆鞦:宋代書畫藝術的流變與高峰 作者: [虛構作者名,例如:陳鴻儒 / 李婉清] 齣版年份: [例如:2023年] 頁數: 約680頁(含大量高清圖版與注釋) 裝幀: 精裝,特種紙印刷,附贈宋代摹本綫描圖冊 --- 內容概述:宋代藝術的“黃金時代” 《翰墨韆鞦:宋代書畫藝術的流變與高峰》並非僅僅是一部描繪宋代藝術成就的通史,它是一次深入骨髓的、對那個特定曆史時期文人士大夫精神風貌與審美哲學的細緻剖析。宋代,一個在政治、軍事上或許充滿挫摺的時代,卻在文化藝術領域達到瞭中國曆史上的一個輝煌頂點。本書旨在揭示,在北宋的內斂與南宋的悲壯之間,中國藝術是如何完成一次革命性的、從“技法”到“心性”的蛻變。 本書的結構分為上下兩捲,層層遞進,邏輯嚴密,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而立體的宋代藝術圖景。 上捲:內斂的基石——北宋的格物緻知與意境初成 北宋(960-1127年)的藝術,根植於其“重文抑武”的國策與程硃理學的興起。這使得藝術不再僅僅是宮廷的附庸,而是文人自我修養和體悟天道的重要途徑。 第一章:開封的繁華與雅集:院體畫的規範化 本章聚焦於北宋早中期的宮廷藝術。我們詳細考察瞭範寬的《溪山行旅圖》中那種雄渾而又沉靜的北方山水,分析瞭郭熙在《林泉高緻》中所闡述的“可居、可遊、可賞”的審美原則。重點解析瞭李成、許道寜等早期山水大傢的筆墨語言如何從五代遺風中脫胎換骨,確立瞭“高遠、深遠、平遠”的觀看體係,這不僅是技法的進步,更是對宇宙秩序理解的物化錶達。 第二章:蘇軾與“文人畫”的哲學定調 如果說院體畫代錶瞭規範和技巧的極緻,那麼蘇軾的齣現則徹底改變瞭中國藝術的內在邏輯。本書深入探討瞭蘇軾提齣的“論畫以形似,見與鄙夫之見”的觀點,及其對“意在筆先”的強調。我們剖析瞭宋代文人如何將書法、詩歌、繪畫融為一體,探究米芾“尚意”的書風如何影響瞭水墨的運用,以及他與“米傢山水”的創立過程。這標誌著藝術審美的主流開始從“再現自然”轉嚮“錶達自我”。 第三章:宋徽宗的審美獨裁與花鳥畫的精微世界 本書用相當篇幅闡述瞭宋徽宗趙佶的藝術實踐。他並非僅僅是一個耽於享樂的皇帝,而是一位卓越的藝術理論傢和實踐者。我們通過對《芙蓉錦雞圖》等傳世傑作的微觀分析,揭示瞭院體花鳥畫如何達到前所未有的寫實精度,同時又融入瞭道傢“天人閤一”的境界。特彆指齣,徽宗對畫院體製的改革,雖然催生瞭短期內的輝煌,也為北宋的文化保守性埋下瞭伏筆。 下捲:悲壯的升華——南宋的寫實、寫意與遺民情結 靖康之變後,藝術的重心南移,士大夫的心態也從北宋的雍容轉嚮瞭南渡後的悲憤與堅守。南宋的藝術,是亡國之痛的沉澱,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不屈。 第四章:浙派的崛起與南宋山水的“新意境” 南宋初期,李唐和劉鬆年的“馬夏風格”成為主流。本書細緻對比瞭北宋範寬的“滿幅式”布局與南宋夏圭的“邊角式”構圖。分析瞭夏圭如何利用大麵積的“空白”——即“計白當黑”的手法,來錶達空間感和藝術傢的“氣”的缺失。這種疏朗、蕭瑟的筆墨,與其說是描繪風景,不如說是抒發“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復雜心緒。 第五章:院外與民間:世俗生活與寫實主義的勃興 並非所有人都沉浸在宏大敘事或深奧的哲學思考中。本章關注瞭南宋世俗生活的藝術錶現,例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雖然創作年代存疑,但其風格代錶瞭世俗寫實的最高峰,在此作為對比分析)。重點探討瞭民間版畫和界畫的成熟,以及像馬遠的畫作中那種極簡主義的構圖,如何反映瞭南宋社會對“精煉”和“實用性”的追求。 第六章:遺民士人的精神圖騰:墨竹與梅花的雙重奏 南宋末期,藝術的純粹性達到瞭頂峰。我們詳述瞭文同、趙孟頫(作為元初承上啓下的關鍵人物)在墨竹上的貢獻,以及趙孟堅、王翬等對梅花題材的偏愛。這些題材不再是簡單的寫生,而是士人“孤標傲世,寜摺不彎”的精神象徵。通過對這些題材的筆墨演變考察,讀者可以清晰看到宋代文人畫如何完成瞭對個體精神的最終確認。 本書的獨特價值 《翰墨韆鞦》的價值在於其跨學科的整閤能力。作者不僅運用瞭藝術史的經典理論,更結閤瞭宋代的政治史、思想史(如禪宗、理學對繪畫的影響)以及社會風俗史,構建瞭一個立體且有機的研究體係。 圖版豐富: 全書收錄瞭超過三百幅高分辨率的宋代繪畫、書法及相關文物拓片,許多細節圖版首次公開,便於進行筆墨技法分析。 文獻考據嚴謹: 廣泛引用瞭《宣和畫譜》《畫繼》《圖繪寶鑒》等一手文獻,對曆代著錄中的爭議畫作進行瞭細緻的辨析和重估。 視角新穎: 擺脫瞭傳統“非黑即白”的評價,客觀展示瞭院體藝術的精緻與文人藝術的自由之間的張力與融閤,揭示瞭這種張力正是宋代藝術生命力的核心所在。 本書適閤所有對中國古典藝術、文化史以及審美哲學感興趣的讀者,它將帶領您進入那個既內斂又磅礴的藝術“黃金時代”,領略韆年翰墨之風流。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它摒棄瞭時下流行的那種過於口語化或矯飾的文風,轉而采用瞭一種沉穩、典雅,但又充滿力量感的書麵語。用詞精準,沒有一個多餘的字眼,每一個形容詞和動詞的選擇都像是經過瞭反復的掂量和打磨。尤其是一些描繪自然景物或宏大場麵的段落,那種氣勢磅礴,意境深遠的錶達,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它讓人重新審視文字的力量,明白如何用最恰當的音調去講述一個最深刻的故事。我甚至會忍不住停下來,反復誦讀某些句子,感受那種音韻之美和節奏之妙。這不僅僅是閱讀,更像是一場聽覺和視覺的盛宴。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大膽和創新,它似乎故意打破瞭傳統綫性敘事的束縛,采用瞭多綫並進的敘事方式,時而跳躍,時而迴溯,但奇怪的是,所有的綫索最終都能巧妙地匯聚到同一個核心點上,展現齣一種精妙的幾何美感。這種非綫性的處理,極大地增強瞭作品的張力和懸念感。我得承認,初讀時需要集中十二分的注意力去梳理這些交錯的脈絡,但一旦跟上瞭作者的節奏,你會為那種結構上的巧思拍案叫絕。它考驗讀者的理解力,但迴報給讀者的,卻是遠超一般閱讀的智力上的愉悅和滿足感。不同視角的切換,讓原本可能平淡的事件,呈現齣多維度的復雜性,真正做到瞭“橫看成嶺側成峰”。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實在讓人驚嘆,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仿佛能將讀者瞬間拉入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之中。作者對於曆史細節的考據之深,更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些復雜的情感糾葛,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掙紮的個體命運,都被描摹得入木三分。讀起來,你會發現,它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像是一幅緩緩展開的、充滿生命力的曆史畫捲。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處理得極為自然,流暢得讓人幾乎忘記瞭時間的流逝。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很多當代作品難以企及的。它成功地營造瞭一種獨特的氛圍,讓你在翻閱的每一頁中,都能感受到文字背後蘊含的巨大能量和深厚學養。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從那種被文字包裹的感覺中抽離齣來,迴味無窮。

评分

整體閱讀體驗下來,我感覺這部作品的“氣場”非常強大。它不是那種可以輕鬆消遣的“快消品”,而更像是一部需要沉下心來與之對話的“老友”。裝幀設計和紙張的選擇都透露著一種對閱讀本身的尊重,這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裏,顯得尤為珍貴。書籍本身就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從觸感到視覺都給予瞭讀者極高的尊重。它要求讀者付齣專注力,但最終的迴饋是豐厚而持久的。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個完整的、自洽的藝術世界,讓人願意長久地逗留和探索。這是一次關於閱讀質量的勝利,而非僅僅是信息傳遞的成功。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所探討的那些宏大主題的深度和廣度。它沒有停留在錶麵的情節衝突,而是深入挖掘瞭人性、權力、道德和時間等哲學命題。作者似乎對人類文明的運行規律有著深刻的洞察力,並將這些思考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情節之中,使得整個故事的基調一下子拔高瞭。它引發瞭我對許多既有觀念的重新審視,迫使我跳齣日常的思維定式去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這種作品的價值,就在於它能成為一把鑰匙,開啓讀者內心深處那些被塵封已久的思考之門。讀完之後,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不是因為情節沒講完,而是因為留給思考的空間太大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