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擷英: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第二版)

博雅擷英: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曉虹 著
圖書標籤:
  • 晚清史
  • 女性史
  • 中國近代史
  • 社會文化史
  • 思想史
  • 博雅係列
  • 曆史學
  • 女性研究
  • 文化史
  • 社會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6269
版次:2
商品编码:1156905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博雅撷英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4
字数:3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博雅擷英: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第二版)》選擇將女性問題作為透視晚清社會的視窗,以精細詳盡的個案分析而非泛泛而談的宏大敘事為研究方式,藉助於忠實客觀的報刊媒體而非太過主觀的編選史書為原始資料,尋覓晚清女性在曆史上留下的印記,同時全方位地重新呈現晚清的社會場景。
  
  海報:
  

內容簡介

  《博雅擷英: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第二版)》從晚清新興的報章文字中選取女性社會、女性典範、女性之死三個視角,透過對晚清女界生活與觀念的考察,具體探討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思想發展之間的復雜糾葛。作者試圖通過進入報刊,實現閱讀視角從官方到民間的轉移,並由此返迴現場,這種努力在本書中具體落實為通過對十個個案的剖析,對史料進行精細處理,以期逼真地展示晚清社會的某一現場,並由此揭示齣其間隱含的諸種文化動態。上篇"女性社會"以個案整閤"的方式,映現晚清女性從生活形態到思想意識的新變;中篇"女性典範"以勾勒晚清女性的人格理想為目標,意在展現先進女性有彆於傳統的精神世界:下篇"女性之死"是對三位死於上個世紀初的女性各異的死亡方式、原因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風波的歧齣的意義指嚮的解說。作者認為,由此構成的晚清社會的圖景,實際上蘊含瞭現代社會與現代思想萌發的種種跡象。《博雅擷英: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第二版)》作者以宏闊的視野精細地操作嚮不被學界看重的報章史料,以此生氣淋灕地重現瞭晚清社會的諸般圖景,從一個獨特的視角齣人意料又令人信服地勾勒齣晚清社會與思想新變的軌跡。

作者簡介

  夏曉虹,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覺世與傳世——梁啓超的文學道路》《晚清文人婦女觀》《晚清社會與文化》《閱讀梁啓超》《晚清上海片影》等。

目錄

導言 重構晚清圖景上篇 女性社會第一章 中西閤璧的教育理想——上海“中國女學堂”考述第一節 利用報刊的自覺意識第二節 中西女士的盛大聚會第三節 中西並重的辦學方針第四節 華洋雜處的文化環境第二章 新教育與舊道德——以杜成淑拒屈彊函為例第一節 通信訂婚與文明結婚第二節 男學生的私函與女學生的公開信第三節 屈彊的革退與中國婦人會的分裂第四節 “啓發知識”與“保存禮教”兩不相妨第三章 晚清女報的性彆觀照——《女子世界》研究第一節 刊物的編輯、齣版與發行第二節 作者的聚閤第三節 “女子世界”的構想第四節 “女權”優先還是“女學”優先第五節 體育為女子教育第一義第六節 雜誌的續齣第四章 曆史記憶的重構——晚清“男降女不降”釋義第一節 “十不從”小考第二節 為民族殉身第三節 “足”以有彆也第四節 雌風吹動革命潮
中篇 女性典範
第五章 晚清的古典新義——以班昭與《女誡》為中心第一節 “文飾政論”與“新眼讀書”第二節 史書中的班昭與《女誡》第三節 女子教育的楷模第四節 男尊女卑的禍首第五節 舊經典與新思想的離閤第六章 誤譯誤讀與正解正果——批茶女士與斯托夫人第一節 《五月花》與《批茶女士傳》第二節 美國廢奴先驅的形象放大第三節 光榮屬於誰第七章 接受過程中的演繹——羅蘭夫人在中國第一節 羅蘭夫人何人也第二節 女傑本自東瀛來第三節 中西閤璧的啓濛角色第四節 意蘊豐富的形象符號第五節 化齣羅蘭劫後身
下篇 女性之死
第八章 晚清女學中的滿漢矛盾——惠興自殺事件解讀第一節 解不開的死結第二節 “旗女亦為彼族興學乎”第三節 惠氏死而八旗生第四節 江南之士夫不若河北之俳優第五節 女傑死而學校興第九章 從新聞到小說——鬍仿蘭一案探析第一節 由新聞到案件第二節 名稟告實監察第三節 以放足爭興學第四節 變先進為中庸第十章 紛紜身後事——晚清人眼中的鞦瑾之死第一節 輿論的抗爭第二節 大吏的被逐第三節 良心的拷問第四節 安葬的義舉第五節 告密的報應第六節 文學的聚焦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新版後記

精彩書摘

  第二節男學生的私函與女學生的公開信  從風氣尚稱開通的江南地區,迴望天子腳下的北京,其在時代劇變中的相對滯後與保守,既顯而易見,也很容易被放大。京城其實也在變,隻是以上海的眼光來打量,其慢一拍的節奏往往會被誤解為凝滯不前。  以女子教育而言,在上海中國女學堂創立6年以後,1904年3月,京城纔齣現瞭第一所女子學校。其恰好是由後文將要談論的女主角杜成淑的父親杜德輿在自傢宅院中所設,籌建時還計劃延聘鞦瑾擔任教習。並且,在同一年,北京也以同樣的時差,晚於上海的中國女學會,産生瞭小型的知識婦女團體——中國婦女啓明社。鞦瑾也成為此社的成員。該社雖然沒有嗣後成立的中國婦人會聲勢大,但其“以華族婦女有學問者”擔任正副社長的做法②,倒體現瞭京師多官氣、重等級的特點,而為後來者所承襲。這也與上海對俄同誌女會為救國誌士的集閤體取嚮不同。  因賑濟美國舊金山地震中受災的華人,而於1906年組織的中國婦人會,其性質屬於以上層婦女為主的慈善團體。因而,次年年初,當江北發生水災時,該會又義不容辭,齣麵募捐。其中一次重要的籌款活動,即是春節期間,在琉璃廠售賣《難民圖》。從正月初二開始,“十日之間,上下社會,捐集之款,競得一韆餘元”①。而此一義賣的發起人,即為杜德輿的夫人黃銘訓,其兩個女兒、四川女學堂學生杜成玉與杜成淑也積極參與瞭這一活動。②  正月初十(2月22日)下午,正在募捐現場的杜成淑,收到瞭一封由參加義賣的小學生鬍潤仁轉交的信,內附屈疆的名片一張,並注明“字伯剛,浙江平湖縣人”。背麵有“京師譯學館”的英文名稱,因知屈為京師大學堂譯學館學生。此信對杜錶示愛慕,可說是一封言辭大膽的情書。因這類書信乃私人秘密,很少流布後世,故作為標本,也值得詳細摘引。  屈信開頭即稱:“識君已將一載,清風朗月,我勞如何?鬍圖天假之緣!情之所鍾,正在吾輩,私心欣幸,曷維其已?”行文不免酸腐,然而對於有機會見到杜成淑,確實錶示齣由衷的喜悅。不過,因為相遇的場閤未必適當,便為其後收信人的發難提供瞭口實。而從杜氏對相識一說的否認,追問“究竟何時通名?何時謀麵?何時聚談”,屈未做答復看,所謂“識君”應非正式相見,最多是屈知杜而杜並不知情。  接下來,這位齣身江南、修習英文的大學堂學生,開始批判中國傳統隔絕男女的做法。而其說若放在上海一帶報刊中,本來並不算惹眼。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印象中,就可以你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

评分

从当时她所处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其主观目的却是想矫正时俗,预防重新出现外戚专权跋扈的现象。她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她只能用写作《女诫》这种“曲线”方法,来达到防制外戚,以挽救国运的目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女诫》本来便是为宫廷女性而写的。《女诫·原序》提到写作目的时虽然口口声声宣称“男能自谋矣(时班昭之子曹子谷已被封为关内侯,后官至齐相),吾不复以为忧。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加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他门,取耻宗族,……因作《女诫》七篇,愿诸女各写一通,庶有补益,裨益汝身。”但《女诫·原序》明明白白地说过她自己“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今四十余载矣。”可见,班昭写作《女诫》时,至少已经五十四岁。汉普遍崇尚早婚,身份越高贵,结婚越早。班昭十四岁即作新妇,(丈夫曹寿字世叔早卒)见《后汉书列女传》相同。据此推算,可知班昭五十四岁时决不可能还有未嫁之女;即使有之,也不可能一直待到她们要出嫁时,才想到需要对她们进行教育,以免其“失容他门,取耻宗族。”从后一条说,一则班昭是一贯主张女子教育的,自已便因在宫廷为皇后及诸嫔妃讲学而被人敬称为“大姑”;二则班昭父家与夫家皆有对女子进行教育的传统。班昭自己固然“博学多才”,其夫妹(小姑)曹丰生“亦有才惠”,曾为书评述《女诫》,以为“辞有可观”。

评分

主要用的报刊作为史据 从舆论角度了解近代中国 语言精练 需要静下心去一点点看 作为近代史期末作业我选择的读本 还是从中受益匪浅 只是解读女性时间的角度和我预期不同 我希望追求的逻辑性仿佛也从一定程度上落空

评分

很好,超级棒,物美价廉,性价比超级高

评分

一直都在京东商城买东西,主要是快递比较靠谱。

评分

不错。

评分

评分

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