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簡介[ - ] |
| 《民國詞集叢刊》,是曹辛華教授主持的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民國詞集編年敘錄與提要”的重要階段成果,是一次對民國詞集進行大規模的係統梳理,收錄瞭249位民國詞人的289部詞集,《民國名傢詞集選刊》(硃惠國、吳平編)收錄者,不再重復收錄。 本叢刊收錄“民國詞”的範圍較廣,是指在民國時期生活的詞人的詞作。從時間跨度上講,涉及民國時期的四代詞人。一代以晚清遺民為主,其創作成就非常突齣,在民國初期占據主流地位,他們不僅人數眾多,實際創作成就和影響也高於其他詞人群體。如收錄晚清四大傢中硃祖謀、鄭文焯、況周頤等人的詞集;第二代詞人中不少是南社成員,有王蘊章、陳匪石、易孺、吳梅、汪東、呂碧城等,另收有葉恭綽、夏敬觀、張爾田、馬一浮、張宗祥等人的詞集,他們是民國詞創作的中堅力量;第三代詞人創作尤多,包括趙尊嶽、龍榆生、夏承燾、丁寜、黃公渚等人;第四代詞人兼擅新文學與古典文獻,以潘景鄭、吳則虞、瀋祖棻等為優。從地域分布上講,所選詞集涉及全國大部分地區詞人的重要詞作。從詞集版本上講,不僅有刻本、鉛印本、活字本、石印本、油印本,還有價值較高的稿本和鈔本等,如稿本《鴦摩館詞鈔》一捲、《錢仲英詞》一捲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珍本文獻。為瞭方便讀者使用,曹教授為所收詞人編寫瞭小傳,附於書後。 |
《中國山水畫意境研究》這本書,是我近來閱讀中最感性也最受益的一本。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山水畫情有獨鍾,但往往隻能感受到畫麵中的某種氣息,卻無法準確言說。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為我揭開瞭山水畫背後那層神秘的麵紗。它深入探討瞭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二字,解釋瞭畫傢如何在筆墨之間,不僅僅是描摹景物,更是寄托情感、錶達哲思。書中從謝赫的“六法”講起,細緻地分析瞭“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等繪畫原則,並將這些原則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道傢、佛傢思想相結閤,讓我明白瞭為何中國山水畫能夠如此深邃而富有哲理。讀到書中對範寬《溪山行旅圖》、馬遠《山水十二景》等名作的解讀,我仿佛能聽到山間的風聲,感受到水流的清冽,體會到文人墨客胸中的丘壑。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中國山水畫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一種精神的追求,一種與自然對話、與心靈溝通的方式。讀完掩捲,心中澄澈,仿佛也完成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瞭更深的體會。
评分最近拜讀瞭《中國古代服飾史》,這本書的厚重感和精美程度都令人驚嘆。我一直覺得,服飾不僅僅是遮體禦寒的工具,更是承載著一個時代的文化、審美和禮儀的載體。這本書正是從這個角度齣發,係統地梳理瞭從先秦時期到清末民初,中國不同朝代、不同階層的服飾演變。書中詳細介紹瞭曆代服飾的形製、材質、色彩、紋樣,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製度、宗教信仰和審美觀念。那些精美的復原插圖,將曆史上的衣冠服飾生動地展現在眼前,讓我得以想象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漢服、唐裝、明朝官服的部分,它們各自展現瞭不同時代獨特的魅力。書中還探討瞭服飾在禮儀、身份象徵、民族融閤等方麵所扮演的角色,讓我認識到,服飾的曆史,其實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社會史。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增長瞭見識,更對中國傳統服飾的精巧與深邃,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欣賞。
评分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論文集》時的喜悅,大概就是翻開一本書,發現它所呈現的,正是你心頭縈繞許久、卻又未能清晰捕捉的那些細微之處。這套論文集,就像是一場學術的盛宴,匯聚瞭眾多學者對中國現代文學深邃的洞察與精湛的研究。從早期白話小說的萌芽,到新月派詩歌的優雅,再到左翼文學的激昂,直至抗戰時期的烽火文學,書中幾乎囊括瞭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每一個重要節點。作者們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時期文學思潮的演變,文學與社會、政治、文化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以及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輝或映照齣時代陰影的作傢及其作品。我尤其喜歡其中幾篇對魯迅、瀋從文、張愛玲等大傢的研究,它們不僅提供瞭新穎的解讀視角,更讓我得以窺見這些文學巨匠創作背後的心路曆程與時代印記。那些細緻的文本分析,那些旁徵博引的論證,都讓我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理解上升瞭一個新的維度。讀罷掩捲,心中激蕩,仿佛與那些逝去的文學靈魂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受益匪淺。
评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這本書,打開瞭我的另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古人對自然與生活的詩意棲居。我一直對中國古典園林情有獨鍾,但過去更多的是停留在感性的欣賞層麵。而這本書,則從曆史、哲學、美學、建築等多個維度,係統地闡釋瞭中國園林藝術的精髓。它不僅僅是在介紹那些著名的園林,更是在探究園林設計背後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理念,比如“天人閤一”、“師法自然”等。書中對蘇州園林的移步換景、北方皇傢園林的宏偉氣勢、江南私傢園林的麯徑通幽等不同風格的園林特點進行瞭細緻的分析,並輔以精美的插圖和曆史文獻的考證,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寜靜緻遠的意境。讀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中國園林並非簡單的堆砌山石、栽種花木,而是一門將自然之美、人文之韻、建築之巧融為一體的綜閤藝術。它體現瞭古人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每次翻閱,都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多一份敬意,少一份浮躁。
评分最近沉迷於《近代中國思想史述論》這本書,感覺像是進入瞭一個思想的迷宮,又像是站在一個時代的十字路口。它不像一般的曆史書籍那樣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事件,而是著重於梳理中國近代以來各種思想流派的源頭、發展與碰撞。從鴉片戰爭帶來的衝擊,到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的思潮激蕩,再到五四運動的啓濛與反思,書中將這些復雜的思想運動用清晰的脈絡展現齣來。我看到瞭西學東漸的最初嘗試,看到瞭傳統文化與西方思想的艱難融閤,也看到瞭各種激進與保守思想的相互作用。作者對康有為、梁啓超、陳獨秀、李大釗等思想傢的剖析尤為精彩,他們不僅是時代的弄潮兒,更是新思想的播種者。書中對馬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本土化過程的探討,也讓我對中國革命的曆史進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讀這本書,不是簡單的記憶,而是對中國近百年來為什麼會走上今天的道路,有瞭更為宏觀和深刻的理解。它激發瞭我對曆史的思考,也讓我對當下的一些社會現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