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慢性咳嗽中西醫診治:名老中醫王會仍臨床經驗》以論述名老中醫對慢性咳嗽的治療經驗為主要內容,對慢性咳嗽的概況、流行病學、病因、病理、分類、危險因素,以及曆代中醫學傢對本病的精闢論述和治療方藥進行瞭編寫,同時重點論述瞭引起咳嗽的常見疾病,包括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上氣道咳嗽綜閤徵、支氣管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特發性肺縴維化、肺結核及支氣管結核、肺癌、肺結節病、彌漫性泛細支氣管炎、特發性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肺泡蛋白沉著癥、肺泡微結石癥、支氣管肺泡澱粉樣變、藥物性咳嗽等相關疾病的診治內容。同時增添瞭王老對咳嗽及其相關疾病的論治特色。編寫時,在每個疾病之下均各按其病因病機、癥狀、中西醫治療等進行詳細介紹,並各附方解、典型病例,以資驗證。所選用方劑,均為王老常用且有效之經驗方。
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在西醫辨病、中醫辨證施治的基礎上,結閤對國傢名老中醫王會仍教授對慢性咳嗽及其相關疾病的學術特色和臨床經驗進行編寫。《慢性咳嗽中西醫診治:名老中醫王會仍臨床經驗》旨在突齣名老中醫診治經驗,講究臨床實用,注重創新,內容豐富,同時並適當介紹西醫的診治方法及曆代醫傢的精闢論述,力求在此基礎上,探索齣一條“西醫走近中醫,中醫走近西醫”的中西醫結閤之路。
內容簡介
《慢性咳嗽中西醫診治:名老中醫王會仍臨床經驗》以國傢名老中醫王會仍教授的學術特色和臨床經驗為主旨,采用中西醫結閤的方式,對慢性咳嗽及其相關疾病進行瞭較為係統的闡述,並增添瞭現代醫學的新進展,體現瞭專病專治的特色和優勢,有助於提高臨床醫生的診治水平。
《慢性咳嗽中西醫診治:名老中醫王會仍臨床經驗》內容豐富,格式新穎,科學實用,是一部與時俱進的參考書,可供廣大中西醫臨床醫務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王會仍(1938- ),男,國傢級名老中醫,浙江省名中醫.浙江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曆任浙江省中醫學會理事,浙江省中西醫結閤學會理事,浙江省第六、七屆政協委員,浙江省第二、三、四、五屆僑聯委員及中國民主同盟浙江省第七、八屆委員會委員。曾被聘為《中醫臨床與保健》和《現代應用藥學》等雜誌的特約編委、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50餘年,對中西醫結颱舫治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和支氣管哮喘等呼吸係統疾病尤為擅長,對膽道及胃腸道等疾病也有極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臨床上主張中西醫優化選擇的原則,治療肺部疾病多遵循“氣血”學說,並提齣治“肺”先治“氣”的理論,深受同行專傢的好評。
先後在《中醫雜誌》《中國中西醫結閤雜誌》《中華中醫藥雜誌》《國際呼吸雜誌》《中國現代應用藥學》《浙江中醫雜誌》《新中醫》等著名醫學雜誌發錶論文及綜述70餘篇;參編《中西醫結閤內科研究》《中醫內科臨床手冊》《中西醫結閤臨床內科學》等書中呼吸病篇的編寫以及《健康之路從肺開始——名老中醫王會仍養生經驗》書籍的編寫。
目錄
第一章 慢性咳嗽概述
一、慢性咳嗽的定義
二、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機
三、慢性咳嗽的流行病學
四、慢性咳嗽的危害
第二章 慢性咳嗽的診斷程序
一、重視病史和查體
二、輔助檢查
第三章 慢性咳嗽的輔助檢查
第一節 影像學檢查
一、概述
二、正常X綫胸片
三、正常胸部CT
四、引起慢性咳嗽的典型疾病
第二節 肺功能檢查
一、概述
二、肺功能檢查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三、肺功能檢查的內容
四、通氣功能
五、換氣功能
六、小氣道功能
七、呼吸力學
八、氣道反應性測定
九、肺功能測驗的臨床意義
第三節 動脈血氣分析
一、常用血氣分析測定指標
二、酸堿失衡的判斷
三、各型酸堿失衡的判斷
第四節 縴維支氣管鏡檢查
一、概述
二、應用範圍
三、應用禁忌
四、注意事項及操作流程
五、結果判讀
六、慢性咳嗽相關疾病及臨床應用
第五節 誘導痰檢查
一、概述
二、檢查方法
第六節 食管pH值檢測
一、概述
二、方法
三、判斷標準
四、適應證
五、注意事項
第七節 咳嗽敏感性試驗(辣椒素試驗)
一、概述
二、方法
三、影響因素
四、臨床應用
第八節 實驗室檢查
……
第四章 中醫對慢性咳嗽的論述
第五章 急性和亞急性咳嗽的常見疾病
第六章 慢性咳嗽的常見疾病
第七章 慢性咳嗽較少見的疾病
精彩書摘
劉完素乃金元四大傢之首,倡導“六氣皆從火化”“五誌化火”,對《內經》病機十九條有精闢闡發,臨證用藥多主寒涼,創辛涼解錶、錶裏雙解法,乃開寒涼一派。劉完素論治咳嗽的特色集中體現於著作《河間六書·咳嗽論》《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咳嗽論》中,其認為:“寒暑燥濕氣火六氣,皆令人咳嗽。”“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是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嗽謂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濕,咳而為嗽也。”其對咳嗽的病名病機進行分彆,並進一步指齣:“故咳嗽者,治痰為先;治痰者,下氣為上。”劉完素認為無痰不作咳,痰濕是咳嗽的主要病因,此思想對於後世影響較大。此外,他還對痰做瞭分類:“濕在於心經謂之熱痰,濕在肝經謂之風痰,濕在肺經謂之氣痰,濕在腎經謂之寒痰。”關於治痰的方法,劉完素主要從兩方麵人手:一是燥濕化痰,一是降氣除痰,“是以南星、半夏勝其痰而咳嗽自愈;枳殼、陳皮利其氣而痰飲自除”。對於痰湧較多者,以白術、茯苓等健脾化痰;痰熱口渴者,以黃連、黃芩、石膏等清熱化痰;麵白惡寒者,加官桂;氣上逆者,加苦葶藶。
張從正強調“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論點。《儒門事親》日:“嗽與咳,一證也。後人或以嗽為陽,咳為陰,亦無考據。”金元以前,人們多遵《內經》“鞦傷於濕,鼕生咳嗽”“形寒飲冷則傷肺,上逆為咳”的觀點。認為咳嗽主要由寒、濕邪引發。張氏受劉完素“五運主病”“六氣為病”的影響,提齣“嗽分六氣,毋拘以寒”的觀點,並進一步對風咳、暑咳、火咳、燥咳、寒咳、濕咳做瞭詳細描述。治療咳嗽,主要是以寒涼攻下為基本大法。如風咳治以通聖散加半夏、人參半夏丸;暑咳治以白虎湯、洗心散、涼膈散;火咳治以黃連解毒湯、洗心散、三黃丸;濕咳治以五苓散、桂苓甘露散、白術丸。
李杲認為脾胃乃人生氣血之源、升降之樞紐,提齣瞭“內傷脾胃,百病乃生”的論點,他治療咳嗽,主要著眼於內傷。他根據《內經》“脾氣散精,上歸於肺”的觀點,指齣“脾胃一虛,肺氣先絕”,“肺金受邪,由脾胃虛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故咳嗽、氣短、氣上、皮毛不能禦寒……皆陽氣不足,陰氣有餘,是體有餘而用不足也”。此為東垣論“土不生金”之咳,首度提齣“補土生金”之法,如用補中益氣湯補脾肺、升脾氣來治療咳嗽。
硃丹溪倡“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說、“相火論”,注重滋陰降火、開鬱化痰。他認為“咳嗽有風寒、痰飲、火鬱、勞嗽、肺脹”五類,並在《脈因證治·逆痰嗽》中對各自的病因、病機做瞭詳細描述,如“火之嗽,病因火盛生痰,鑠肺金也,遂成鬱遏脹滿,甚則十嗽無痰,或唾血痰”“勞而咳嗽,皆好色腎虛,則子能令母虛,氣血俱虛,陰虛則生火,肺金耗敗,而津液氣血皆化為痰矣”“痰者,礙清氣升降,滯氣而不行,遂成諸咳嗽之證”。丹溪治療咳嗽十分強調因時製宜,主張根據季節、時間用藥,“春作是春升之氣,用清涼藥,二陳加薄、荊之類。夏是火氣炎上,最重用芩、連。鞦是濕熱傷肺。鼕是風寒外來,以藥發散之後,用半夏逐痰,必不再來”。“上半夜嗽多者,屬胃中有火。貝母、石膏能降胃火”“午後嗽多者,此屬陰虛。必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先降其火”“五更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積,至此時候,流人肺金。知母、地骨皮降肺火”,為咳嗽的辨證論治提供瞭新內容。
五、明清時期
明清醫傢對咳嗽的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等方麵又有新的發展。明·程充輯《丹溪心法·咳嗽》將咳嗽分為風寒、痰飲、火鬱、肺脹、勞嗽五種。明代李梃《醫學入門》首先齣現外感、內傷分類。明·張介賓認為“咳證雖多,無非肺病”,《景嶽全書·咳嗽》中雲:“咳嗽之要,止為二證。何為二證?一日外感,一日內傷而盡之矣。”明確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提齣瞭“外感之咳,其來在肺,故必由肺以及髒,此肺為本而髒為標也;內傷之咳,先因傷髒,故必由髒以及肺,此髒為本而肺為標也”的見解。張氏認為“外感之嗽,可溫可散”,多因寒邪為主,治宜辛溫;“內傷之嗽,宜補宜和”,多以陰虛為主,治宜滋陰。但見虛寒而咳嗽不已又當補陽,對後世治療咳嗽起瞭很大指導作用。
……
前言/序言
慢性咳嗽中西醫診治:名老中醫王會仍臨床經驗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