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對於城市設計、風景園林、建築與規劃專業的學生與學者,設計院專業人士,城市與景觀管理的政府決策者與開發建設者來說,《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方法》是一本認識第三自然獨特城市設計方法的難得的參考著作。
內容簡介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方法》首次提齣“第三自然”的設計哲學與方法論,是國內外第一部關於景觀化城市設計的理論與方法的專著。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通過設計認知科學揭開“第三自然”的神秘麵紗,概述瞭設計與認知的關係,將認知科學與人工智能引入設計研究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徑,並縱深論述瞭景觀學概念的認知溯源以及重返一級學科後引入第三自然設計觀的重要性與可能途徑。中篇通過MOP認知模型進行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的縱深設計研究與曆史文化探索。下篇集中於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案例研究及實踐運用,采用TCL類型學認知框架進行優秀設計案例分析,並結閤筆者在中國、荷蘭二十多年的專業設計實踐與獲奬設計案例綜閤展示瞭第三自然設計方法的成功運用。
目錄
總序
前言
上篇認知第三自然
1 基於設計認知的第三自然景觀學
1.1 設計與認知
1.1.1 認知科學的曆史背景
1.1.2 將認知科學引入到設計科學中的必要性
1.1.3 設計科學與認知科學的關聯性
1.1.4 設計認知的構成
1.1.5 設計認知心理學
1.1.6 關於設計模式識彆
1.1.7 設計中的知識運作
1.1.8 認知理論進入設計科學
1.2 將認知科學引入到設計科學中的三個基本方法論
1.2.1 MOP設計形態學認知
1.2.2 設計先例認知
1.2.3 設計原型認知
1.3 設計與人工智能
1.3.1 從認知科學嚮人工智能的跨越
1.3.2 人工智能基本方法對設計科學的啓發
1.4 對景觀學的不同認知曆程
1.4.1 對專用術語的認知與解讀
1.4.2 景觀在中西語境中的不同認知發展曆程
1.5 景觀學重返一級學科後帶給景觀設計的機遇
1.5.1 景觀學科在中國的麯摺發展
1.5.2 建築學中城市設計的含義及其缺陷
1.5.3 城市規劃學中城市設計的含義及其缺陷
1.5.4 景觀學具有的先天整閤優勢
1.5.5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的學科包容性
1.6 相關學派對景觀化城市設計的認知和啓發
1.6.1 “批判性地域主義”的支撐與不足
1.6.2 “景觀都市主義”的支撐與不足
1.6.3 “新城市主義”的支撐與不足
1.6.4 “後現代主義”的支撐與不足
1.7 基於“第三自然認知”的景觀化城市設計
1.8 “第三自然方法”:一個融閤三個自然的係統認知方法論
1.9 係統認知方法論下的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囊括人類的全部需求
1.10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的認知基點和設計原則
2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的曆史文化優勢
2.1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的曆史文化驅動
2.1.1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的文化保護作用
2.1.2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的文化推進作用
2.2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的曆史文化驅動案例研究
2.2.1 亞特蘭大的啓發:復興第三自然
2.2.2 巴塞羅那的啓發:延續原有第三自然
2.2.3 巴西利亞的啓發:空地上塑造第三自然
2.2.4 芝加哥的啓發:塑造超級第三自然
2.2.5 底特律的啓發:後工業化的第三自然
2.2.6 洛杉磯的啓發:超現實主義的第三自然
2.2.7 費城的啓發:城市美化運動下的第三自然
2.2.8 亞洲大都市的夢魘:快速城市化下的第三自然
2.3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的曆史文化適應性
2.3.1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的“適應性”與“自適應性”
2.3.2 基於曆史文化演進的第三自然“新城代謝”要素
2.4 風水:世界最早的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嘗試
2.5 類型學:西方現代設計思想中傳承第三自然的曆史管道
2.6 全球化:處於巨大變革中的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
3 用景觀化城市設計研究開啓認知第三自然的大門
3.1 “景觀設計中的研究”與“景觀研究中的設計”
3.2 基於曆史文化調研的“設計先例研究”與“類型學研究”
3.3 走嚮第三自然的景觀化城市設計研究
上篇參考文獻
上篇圖錶來源
中篇研究第三自然
4 形態: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類型學
4.1 景觀化城市設計類型學與設計認知
4.2 從羅西的城市化建築到第三自然的景觀化城市
4.2.1 城市是一座大建築
4.2.2 城市化建築與景觀化城市
4.3 景觀化城市形式、結構與功能的類型
4.4 關於景觀化城市功能的分類學
4.5 景觀化城市功能中形式和結構預假設
4.6 景觀化城市類型特徵的尺度敏感性
4.7 景觀化城市意象之類型
5 操作性: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操作性
5.1 景觀化城市的客體與文脈
5.2 景觀化城市的文脈之依存性
5.3 景觀化城市比較的土壤
5.4 景觀化城市的實踐操作性
5.5 景觀化城市中的傳說、形式、結構、功能、程序
5.6 目標和手段為導嚮的景觀化城市設計方法
6 錶現性: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綜閤錶徵
6.1 景觀化城市設計的驅動方法
6.2 景觀化城市設計基本研究分類
6.2.1 景觀化城市描述性研究
6.2.2 景觀化城市探索性研究
6.2.3 景觀化城市實證研究
6.2.4 景觀設計工具框架
6.3 景觀化城市設計驅動的配置
6.4 景觀化城市設計不同設計活動
6.5 由設計驅動的景觀化研究:子集群1A
6.5.1 Ⅰ型——以景觀化城市個性化設計為基礎的景觀學研究
6.5.2 Ⅱ型——以景觀項目為基礎的研究
6.6 由設計工作室驅動的景觀化研究:子集群1B
6.6.1 Ⅲ型——以景觀設計工作室為基礎的研究
6.6.2 Ⅳ型——景觀實驗類工作室的研究
6.7 景觀化城市設計作品推動研究
6.8 景觀化城市設計結果推動研究:群子2A
6.8.1 Ⅴ型——景觀獨立設計研究
6.8.2 Ⅵ型——基於比較性景觀設計的研究
6.9 景觀化城市設計調查驅動研究:亞族2B
6.9.1 Ⅶ型——基於景觀設計文件的研究
6.9.2 Ⅷ型——基於景觀設計師闡釋的研究
6.10 景觀化城市設計的多元視角
7 中國古典園林中設計先例與設計原型的MOP文化分析
7.1 中國古典園林的起源與設計先例
7.2 中國古典園林案例MOP分析
7.2.1 留園中的MOP
7.2.2 拙政園中的MOP
7.2.3 寄暢園中的MOP
7.2.4 網師園中的MOP
7.2.5 獅子林中的MOP
7.2.6 怡園中的MOP
7.2.7 豫園中的MOP
7.2.8 退思園中的MOP
7.3 中國古代內園林中的MOP認知模式小結
中篇參考文獻
中篇圖錶來源
下篇設計第三自然
8 景觀化城市設計案例TCL認知分析
8.1 透視第三自然形態學操作的TCL分析方法
8.1.1 TCL方法的類型學分析
8.1.2 TCL方法的構成分析
8.1.3 TCL方法的景觀配置分析
8.2 TCL認知方法分析世界經典景觀化城市設計案例
8.2.1 澳大利亞墨爾本港
8.2.2 法國拉?維萊特公園
8.2.3 美國休斯敦發現公園
8.2.4 中國拙政園
8.2.5 美國芝加哥藝術之田
8.2.6 中國北京奧林匹剋公園
8.2.7 日本橫濱新港
8.2.8 德國柏林波茨坦廣場區城市設計
8.2.9 荷蘭格羅寜根中心區城市設計
8.3 TCL方法透視下的世界經典案例啓示
9 全球化背景下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的地域實踐
9.1 第29屆IFLA競賽一等奬方案:基於第三自然的景觀化城鄉融閤
9.1.1 項目背景
9.1.2 對於第一自然、第二自然與第三自然以及江南水鄉地域性特點的設計思考
9.1.3 將城市引入鄉村、鄉村引入城市的第三自然
9.1.4 目標與展望
9.2 第49屆IFLA競賽三等奬方案:基於第三自然的景觀化城市更新
9.2.1 項目背景
9.2.2 中國“城中村”:第二自然的“傷疤”
9.2.3 基於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第三自然的基址調研與分析
9.2.4 第一自然、第二自然和第三自然融閤的創新景觀化設計策略
9.2.5 目標與展望
9.3 景觀鄉村主義:基於第三自然的田園城市
9.3.1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地域範圍內無序的第二自然與第一自然、第三自然的衝突
9.3.2 基於第三自然的中國田園都市主義
9.3.3 田園都市主義的黃陂實驗
9.3.4 實施策略
9.3.5 中國城市邊緣的第三自然展望
9.4 童話般的第三自然:丹麥健康城
9.4.1 項目背景
9.4.2 場地麵臨的挑戰與策略
9.4.3 第二自然的社會島和醫療島
9.4.4 第三自然的老城延續與手工城市設想
9.4.5 第一自然的治愈農場與自然療法
9.4.6 前景與展望
9.5 通嚮未來的第三自然:美國城市設計競賽一等奬方案,拉法耶創新工廠
9.5.1 項目背景與策略
9.5.2 新環境中的主要威脅:“知識創新”與“網絡割據”
9.5.3 針對基地問題及周邊現狀的主要設計構思
9.5.4 具體設計對策與類型學方案
9.5.5 總結與展望
下篇參考文獻
下篇圖片來源
後記
前言/序言
人類社會這個“第二自然”是地球這個“第一自然”最偉大的創造物,而城市又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物之一。“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都以一種簡單然而又不斷變化的方式錶現和推動著文化:“第三自然”,這個人類最豐富多彩的文明。城市設計實際上就是一種永無休止的文明創造運動,建築與空間是實體,景觀是脈絡,文化是靈魂。這其後的永動機就是作為“第三自然”的人類文化基因。在我看來,城市無論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三個自然”的載體、混閤體與錶現體。
景觀化城市設計理論認為城市設計過程是一個景觀設計師作為主體,而設計對象作為客體的復雜的互動認知過程,該過程的目標是融閤第一自然(生態)、第二自然(社會)和第三自然(文化)來求解一個創新的係統設計解決方案。這個過程交匯於全球和地域兩個層麵上,並根植於動態變化的科技、社會與文化實踐活動之中,它嫁接瞭建築、景觀和城市設計的不同研究領域,並以景觀設計科學為先導來統領城市設計學。
縱觀當今世界城市設計發展趨勢和潮流,應對全球景觀設計的升溫和中國快速城市化,僅僅依靠城市規劃學與建築學自身的發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多樣化需要和人類麵臨的主要挑戰,更無法容納我們下一代的夢想。我們需要一種全新的城市設計哲學,這就是“第三自然”的設計方法。我們需要一種全新的城市設計理論,這就是景觀化的城市設計方法。我們需要一個根植於全球地域文化與設計曆史先例的“第三自然”復閤係統來應對復雜的全球挑戰,來整閤麥剋哈格揭示的“第一自然”的生態景觀韻律,以及簡·雅各布斯披露的城市中社會景觀的“第二自然”規律。
“景觀化城市設計”這種全新視野的城市設計方法,一方麵通過理論研究來挖掘現有景觀設計科學的深度,另一方麵通過跨學科的創新方法來拓展現有景觀設計科學的廣度,從而開發齣一套整閤“景觀設計知識係統”和多樣化創新形態學的實踐操作方法。並用這套理論方法來開發全新的城市設計學,它不同於基於城市規劃學和建築學的傳統城市設計,是一種全新的基於景觀科學自身特點、兼容城市規劃與建築學優點的城市設計學。“景觀化城市設計”具有高度景觀特色、高度城市可識彆性、批判地域性的景觀化城市設計新方法,是以景觀為有效手段的城市設計方法論。它將是景觀、規劃、建築等專業方嚮理論研究的最新學科整閤。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這本理論專著正是講解瞭一些基本的景觀化城市設計的研究方法,並用我豐富的專業實踐案例進行注解,引導學習“景觀化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的一些具體方法論,以此為基礎提升景觀設計科學本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以及與城市規劃、建築學等兄弟學科的融閤和全麵提升風景園林學科升級為國傢一級學科後的設計創新能力。
感謝東南大學成玉寜教授百忙中的盛情相邀,使我動瞭寫迴國後第一本理論著作的念頭。有幾個重要的國際知名學者對此著作的産生有直接或間接的貢獻。首先感謝清華大學的吳良鏞院士,沒有他當年的推薦我就沒有機會到荷蘭追隨亞曆山大·仲尼斯教授完成近五年的博士研究,恰恰是這些深奧難懂的理論學習構建瞭這本著作的理論基礎。感謝清華大學的李曉東師兄,從他批判性地域主義建築的講座中受益匪淺。感謝導師荷蘭德爾福特科技大學仲尼斯教授和副導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學院前院長、美國建築學會前主席威廉姆·波特教授,沒有他們長期歐美理論係統的熏陶,無法想象如何構建這麼一個龐大復雜的設計知識研究係統。最後,感謝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保峰教授,沒有他引進我迴國工作,我至今可能還在鹿特丹範內爾(VanNelle)大樓裏為世界各地的景觀化城市設計實踐項目而忙碌。
本書的撰寫工作是在繁重的教學科研與設計實踐之餘擠齣時間艱苦完成,前後持續一年多。在無數次討論、反復編寫、多次修改、不斷製圖以及參與具體的設計案例過程中,我的很多學生貢獻良多。尤其感謝在我“設計創新係統研究中心”長期學習的王卉、劉羽、張久芳、林曉倩、白雲、王南南、賈嚮媛、李攀等研究生,以及參與我設計創新教學改革的景觀學、建築學和規劃學2008級、2009級與2010級的諸多本科生,包括封赫婧、楊文琪、張姝、陳凱麗、鬍磊、彆非伊、蔣博堯、陳昱珊、羅可均、馬源、韓雲滔、郭汀蘭、張彤、馬鼕潔、黃騁騁、王宇峰、王建陽、何學源、曹淩玥、楊小雨、李中全等同學。在“設計創新係統研究中心”組織的曆次中美、中英、中荷、中比、中法等景觀化城市設計國際工作營期間,一些外國友人也間接拓展瞭這本書的思路。篇幅有限,感謝無限!
鄔峻
於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設計創新係統研究中心
第三自然:景觀化城市設計方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