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鞋履文化史》是一部全麵、係統研究中國革履文化的書籍。從中國革履的曆史、革履與少數民族文化、革履與民眾等方麵闡述瞭中國革履文化的博大精深。多百幅圖片,其中不泛采首次公開的,用圖文並茂的版式與彩色印刷,展現齣中華民族的勤勞與製鞋藝術的精湛。這也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圖書。
作者簡介
錢金波,紅蜻蜓企業及品牌創始人,紅蜻蜓集團現任董事長。高級經濟師,十屆浙江省人大代錶。葉大兵,筆名老軍,浙江溫州市人。1928年生,建國前因傢庭貧睏,小學畢業後輟學,後靠自學獲得知識。曆任溫州市文化局副局長、溫州市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民間文藝傢協會副主席。中共黨員。曾獲浙江省勞動模範、浙江先進工作者稱號和全國、省從事文藝工作者30、40年榮譽證書。現任溫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民俗學會顧問,遼寜大學民俗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溫州大學兼職教授,浙江省博物館民俗顧問。
目錄
序言
序一 足尖上的文化
序二 鞋子與人類共存
曆史篇
第一章 遠古時期鞋文化之謎
第一節 食其肉而用其皮
第二節 原始的獸皮鞋“裹腳皮”
第三節 原始社會的木屐
第四節 裸女殘像的啓示
第五節 彩陶人形壺的發現
第六節 考古齣土的種種皮靴
第七節 世界第一靴——新疆樓蘭女靴
第八節 草鞋的起源
第二章 夏商時期的鞋履
第一節 夏商舄履皆以皮為之
第二節 揭開陶靴之謎
第三節 絲屨與翹尖鞋
第四節 最早的布鞋葛屨
第五節 草鞋的延續
第六節 梮、橇、木屐
第三章 春鞦戰國時期的鞋履
第一節 周代的鞋飾製度
第二節 古有舄履而無靴
第三節 趙武靈王鬍服騎射
第四節 氈靴、連腿皮靴和高腰女靴
第五節 楚墓齣土皮屨
第六節 木屐已經流行
第四章 秦漢時期的鞋履
第一節 舄、望仙鞋和鳳首蒲鞋
第二節 秦國軍戎的鞋飾
第三節 青絲履和鴛鴦履
第四節 多姿的革履
第五節 玉履、利屣和草履
第六節 木屐種類豐富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鞋履
第一節 舄的傳承
第二節 以著履為敬
第三節 絲履的代錶作織成履
第四節 晉時木屐大行
第五節 短靴和長靿靴
第六節 蒲履和芒鞋
第六章 隋唐時期的鞋履
第一節 隋代的舄、履、靴
第二節 鞋履的重要發展時期
第三節 靴的流行
第四節 唐代草鞋的發展
第五節 “三寸金蓮”的發端
第七章 宋元時期的鞋履
第一節 以烏皮靴作朝靴
第二節 青巾玉帶紅錦靴
第三節 三寸金蓮紅綉鞋
第四節 竹杖芒鞋和木屐
第五節 富有特色的錯絡縫靴(遼)
第六節 貴賤均穿尖頭靴(金)
第七節 多姿多彩的皮靴(元)
第八章 明代的鞋履
第一節 皂靴和朝鞋
第二節 軍戎中的鞋飾
第三節 釘鞋、蒲鞋和草鞋、木屐
第四節 婦女多纏腳穿弓鞋
第九章 清代的鞋履
第一節 品官鞋飾
第二節 民間流行的鞋履
第三節 旗鞋中的馬蹄底和花盆底
第四節 普遍流行纏足鞋
第五節 百年鞋店的變遷
第十章 民國時期的鞋履
第一節 袍服布鞋與西裝革履並存
第二節 天足運動與半放足鞋
第三節 民間傳統的鞋履
第四節 現代鞋履呈多樣化發展趨勢
少數民族篇
第十一章 少數民族鞋履
第一節 東北、內濛古地區
第二節 西北地區
第三節 西南地區
第四節 中南、東南地區
文化篇
第十二章 鞋履與曆史學
第一節 有關鞋履的史料
第二節 有關鞋履的掌故
第三節 有關鞋履的軼聞
第十三章 鞋履與文字學
第一節 “鞋”字通考
第二節 鞋履名稱的多異
第三節 鞋履成語集萃
第十四章 鞋履與語言學
第一節 最早記載鞋履方言的書籍
第二節 各地有關鞋履的方言讀音
第三節 有關鞋履的隱語
第十五章 鞋履與民間文學
第一節 傳說、故事、寓言、笑話
第二節 諺語、歇後語、謎語、對聯
第三節 民歌、民謠
第四節 音樂、舞蹈
第十六章 鞋與文學藝術
第一節 鞋履與古典文學
第二節 鞋履與詩詞
第三節 鞋履與戲麯
第四節 中國戲靴
民俗篇
第十七章 鞋履與民俗學
第一節 鞋履與製度民俗
第二節 鞋履與節日民俗
第三節 鞋履與社會民俗
第四節 鞋履與禮儀民俗
第五節 鞋履與工藝民俗
第六節 鞋履與商貿民俗
第七節 鞋履與信仰民俗
附錄
彩圖目錄
參考書目
結束語
精彩書摘
《中國鞋履文化史》:
“裹腳皮”的進一步演化,就是原始型的皮製鞋,即“摺臉鞋”和“靰鞡”(烏拉)。前者鞋材也是一塊生獸皮(牛皮、馬皮、鹿皮和麅皮等),其幫底不分,在鞋前麵縫一塊臉或蓋,縫製簡單,穿著方便,能適應不同的氣候和環境,因此,至今還在東北少數民族地區和山區百姓中流行(圖2)。後者是滿語“粗製皮鞋”的意思。其鞋底和鞋幫也是一塊生獸皮子,上加一塊皮臉縫閤即成,幫前做成幾十道棱子,增加瞭美觀。其質地硬挺,圓頭似船形,俗稱“走荊棘紮不漏,過泥沼濕不透”。再在鞋內墊捶熟的靰鞡(烏拉)草,綿軟暖和,特彆適用天寒地凍時打獵。由於取材廣泛(用牛皮、豬皮、麅皮、鹿皮、魚皮等),製作簡單,故流行廣泛,是東北滿族、赫哲族、達斡爾族等少數民族喜穿的防寒鞋。鬍樸安在《中華全國風俗誌》下編捲一中寫道:“吉省各地産烏拉草……入鼕不枯,性溫暖避濕,北人常取以鋪臥榻。農工等人均以薦履。履用方尺牛皮屈麯成之,不加緣綴,覆及足背,鼕胥著以操作。因用此草薦履,故以烏拉名履 。”在這一針一綫縫製的靰鞡鞋上,使人們清楚地看到瞭過去“裹腳皮”的發展痕跡,也看到瞭皮製鞋的雛形。
……
前言/序言
足尖上的文化
當我手捧這本還散發著淡淡墨香的《中國鞋履文化史》時,我的激動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從2001年的《中國鞋履文化辭典》,到2011年的《中國曆代鞋飾》,再到這本《中國鞋履文化史》的齣版,我們嘗試著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來拉近鞋子與文化的距離。透過字裏行間細細品味,我們讀齣的不僅僅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鞋文化,更能感受到多年來中國鞋企孜孜不倦追求“文化興業”的點點滴滴。
如果說産品是企業的形象,那麼文化就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品牌塑造的原動力。它通過産品深深植入消費者的內心,從而凝聚瞭一批又一批忠實的顧客。我們身邊常有這樣熟悉的例子:一雙國産皮鞋和一雙國際知名品牌的鞋子同時擺在消費者麵前,有些消費者寜願選擇價格貴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舶來品”,也不願青睞價廉物美的國産品。同樣的材質、相似的做工,為何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卻如此天壤之彆呢?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因此,當我懷揣著兒時的夢想在傢鄉永嘉創建“紅蜻蜓”伊始,我就將“文化就是生産力”作為不變的創業理念。在我看來,那時還在繈褓之中的“紅蜻蜓”可以沒有寬敞的廠房、充足的資金、眾多的員工,但是一定要有自己不可復製的文化特色,那纔是我們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曆經大浪淘沙後,依舊煥發勃勃生機的關鍵所在。
用利潤來辦企業,企業可以撐三年;用業績來辦企業,企業可以挺十年;用戰略來辦企業,企業可以過二十年;用文化來辦企業,企業至少可以活一百年。文化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和附加值,是品牌得以延續的重要砝碼,在中國鞋業走進文化時代的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2005年,中國第一座鞋文化博物館在“紅蜻蜓”誕生,運用圖片、實物、文字,詳細反映瞭我國幾韆年的鞋履曆史和製鞋工藝的演變過程。博物館的建立,不但為素有“中國鞋都”之美譽的溫州尋找到一個文化載體,更為繼承和發揚中華鞋文化創造瞭平颱。也許有一天,企業將不復存在,但是烙上“紅蜻蜓”印記的博物館將猶如磐石,永久地流傳下去。在我們心中,這座“中國鞋文化博物館”是屬於國傢、屬於全社會的,它講述著中華鞋文化的故事,留下瞭中國鞋履美麗的身影,為全世界瞭解、認識我們的鞋文化開啓瞭一扇窗。
除瞭鞋文化博物館,十幾年來,我們通過郵票、叢書等等形式告訴大眾中國博大精深的鞋文化。這本《中國鞋履文化史》是我們嚮世人展現中華鞋文化的另一扇重要之窗。本書按照中國曆史發展的軌跡,詳細敘述瞭新石器時期、春鞦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各個時期和朝代的鞋文化故事。這絕不是一本簡單的曆史書,更似一幅匯聚無數優雅鞋履的畫,相信讀者看後會對中國鞋業有更深的感觸。
身為本書的親曆者和參與者之一,我深感榮幸。十幾年來,我帶領團隊,係統梳理和深入研究中國鞋文化,基本明晰瞭從中國最古老的鞋到現代鞋的嬗變軌跡,並在鞋與文學、鞋與語言、鞋與民俗、鞋與戲麯等方麵開闢瞭嶄新的研究領域,旨在還原中國鞋文化的曆史。《中國鞋履文化史》隻是我們漫漫徵途中的某個驛站,今後必定會有更多更精彩的作品問世。就像中國鞋業不斷突破、走嚮世界,中國鞋文化也將繼續書寫著新的曆史,而我們會將足尖上的文化永遠傳承下去。
錢金波
中國鞋履文化史 [Chriese Shces Culturehiscory]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