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新儒傢代錶人物陳明教授傾心審校注釋
市場上第yi套名傢注釋版《王陽明全集》
每個中國人都讀得懂的《王陽明全集》
《王陽明全集 簡體注釋版 奏疏.公移》以1934年商務印書館的《王文成公全書》為底本,同時參考瞭上海古籍齣版社和浙江古籍齣版社的《王陽明全集》。為瞭讓讀者閱讀方便,《王陽明全集 簡體注釋版 奏疏.公移》依據文體之不同,將原來分散於不同編章的內容重新做瞭編排,分為五冊:第yi冊:語錄(《傳習錄》),書信;第二冊:序、記、說,雜著;第三冊:奏疏,公移;第四冊:詩、賦,墓誌、祭文等;第五冊:年譜,世德紀。同時,我們邀請瞭當代中國新儒傢代錶人物陳明教授做審校,對其中的關鍵文字做瞭注釋,是目前市場上第yi套名傢注釋版《王陽明全集》,我們希望讓每個中國人都讀得懂《王陽明全集》。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1472-1533),字伯安,自號陽明子,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傢、文學傢、哲學傢和軍事傢,“心學”流派的重要代錶人物,深諳儒傢、道傢、佛傢之精妙,乃“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禦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封為新建侯。他創立瞭以“良知”為本體,以“知行閤一”為實踐工夫,以“緻良知”為實踐目標,與程硃理學分庭抗禮的“陽明心學”。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硃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硃王。
參失事官員疏?十二年三月十五日
據江西按察司整飭兵備帶管分巡嶺北道副使楊璋呈:“據贛州府信豐縣及信豐守禦韆戶所各報稱,正德十二年二月初七日,有龍南 強賊突來地名崇仙屯紮。已經差委興國縣 義民蕭承會同信豐 、龍南官兵相機剿捕。續據申報,強賊突來本縣小河住紮,離縣約有四十餘裏,乞要發兵策應。又據申報,本月初九日,有龍南流賊六百餘人突至城下,除嚴督軍兵固守城池,緣本所縣無兵禦敵,誠恐前賊攻城,卒難止遏,乞調峰山弩手並該縣兵夫救護。又經差委南安府經曆王祚、南康縣縣丞舒富統領弩手殺手,前去約會二縣掌印官,並領官兵相機攻圍去後。續據縣丞舒富呈:‘本月初十日,濛委統領殺手陳禮魴、打手吳尚能等共五百名,經曆王祚、義民蕭承統領峰山、加善、雙秀弩手各三百名,先後到於信豐縣會剿。至十一日,止有該所管屯韆戶林節帶兵四十餘名齣城。據鄉導、馬客等報稱,止有強賊六百餘人在地名花園屯紮。當同各官將兵分布紮定,隻見前賊一陣,止有百十餘徒先齣。有前哨義民蕭承領兵就與敵殺,斬獲賊級四顆,奪獲白旗一麵。頃刻,眾賊齣營,分為三哨,約有二韆餘徒。瞰知龍南反招賊首黃秀魁,糾閤廣東龍川縣浰頭 賊首池大鬢、賊首池大安、新總兵池大昇,共為一陣,賊首楊金巢自為一陣,勢甚猖獗。卑職督統本哨兵快,奮勇交鋒,殺死賊徒二十餘人。不意賊眾一湧前衝,殺手陳禮魴、百長鍾德昇等見勢難當,俱各不聽約束,先行漫散。有南康縣報效義士楊習舉等仍與前賊死敵不退,俱被戳傷身死。及有經曆王祚上馬不便,亦被執去。賊勢得勝,仍要攻城,隨與蕭承、林節等收集眾兵,退至南營山把截。遇濛本道親臨該縣督剿,各賊聞知,退至牛州,離城少遠。至十二日,前賊差人告招。十三日,濛本道差蕭承前去招撫,就將經曆王祚放迴,賊往原巢去訖’”等因到道,備呈到臣。隨據龍南縣知縣盧鳳呈稱:“本縣捕盜主簿周政,會同鎮撫劉鏜、韆戶洪恩,統領機兵旗軍,於本月十八日前去信豐縣截捕,探得強賊池大鬢、黃秀魁等從鴉鵲隘越過安遠縣 住紮。本職督兵追截,前賊已往廣東龍川縣,復迴原巢浰頭去訖。”據安遠縣知縣劉瑀稟稱:“於本月十九日統領水元、大石等保民兵弩手,前去龍泉等保截剿,各賊遁迴原巢去訖,難以窮追,以此掣兵迴縣”緣由。
查得先據該道及信豐縣所各稟報前事,已經批仰該道兵備等官急調招撫義官葉芳協同石背兵夫斷賊歸路;及調峰山弩手與南康打手人等,責委縣丞舒富統領前後夾擊。又看得此賊既離巢穴,利在速戰,仍仰該府急行所屬鄰近官司,俱要乘險設伏,厚集以待;及於各鄉村往來路徑多張疑兵,使賊不敢輕易奔突。仍調安遠縣知縣劉瑀星夜起集水元、大石等保民兵一韆,橫接龍南,邀其不備。若賊猶屯信豐,急自龍南直趨浰頭,搗其巢穴。賊進無所獲,退無所處,不過旬日,可以坐擒。仰各遵照施行去後,今據前因,參看得縣丞舒富,承委督剿,不能相度機宜,輕率驟進,以緻殺傷兵快。原其心雖齣奮勇,責以師律,均為敗事。經曆王祚,臨陣潰奔,為賊所執,後雖幸免,終係失機。信豐所縣知縣黃天爵、韆戶鄭鐸、巡捕副韆戶硃誠,惟知固城自守,不肯發兵應援。龍南知縣盧鳳、捕盜主簿周政、提備鎮撫劉鏜、韆戶洪恩,地當關隘,正可防遏,坐視前賊往來,略不齣兵邀擊。韆戶林節,即其兵力之寡,似難全責,究其失律之罪,亦宜分受。安遠縣知縣劉瑀,承調追襲,緩不及事,俱屬違法。南康縣百長鍾德昇等,臨陣不前,故違約束,先行潰散,失誤軍機,應閤處以軍法。該道兵備副使楊璋、守備都指揮同知王泰,俱屬提督欠嚴,但楊璋往來調度,卒能招撫前賊,計其功勞,可以贖罪。及照廣東龍川縣掌印、捕盜等官,明知首賊池大鬢等在彼地方為巢,卻亦不行時嘗巡邏,縱其過境劫掠,又各不行乘機追捕,俱屬故違。
所據前項失事官員,俱屬遵奉敕諭事理,即行提問。但前項賊徒,擁眾數韆,變詐百齣,命雖陽受招撫,其實陰懷異圖。況其黨與根連三省,萬一乘間復齣,為患必大。正係緊關用人提備之際,除將百長鍾德昇等查勘的確,處以軍法,及方麵軍職另行參究外,其餘前項各官,且量加督責,姑令戴罪堤備,各自相機行事,勉圖後功,以贖前罪。仍一麵委官前去信豐縣地方,查勘前項殺死兵快數目,及有無隱匿彆項事情,另行參奏。緣係地方緊急賊情及參失事官員事理,未敢擅便,為此具本請旨。
閩廣捷音疏?十二年五月初八日
據福建按察司整飭兵備兼管分巡漳南道僉事鬍璉 呈:“會同分守右參政艾洪、經理軍務左參政陳策、副使唐澤、將領都指揮僉事李胤,督據河頭等哨委官指揮徐麒、知縣施祥、知事曾瑤等呈稱,各職統領軍兵五韆餘人進至長富村等處,見得賊眾地險,巢穴數多,兼且四路裝伏,勢甚猖獗。剋期於正德十二年正月十八日等各分哨路,從長富村至闊竹洋、新洋、大豐、五雷、大小峰等處與賊交鋒。前後大戰數閤,擒斬首從賊犯黃燁等,共計四百三十二名顆,俘獲賊屬一百四十六名口,燒毀房屋四百餘間,奪獲馬牛等項。被賊殺死老人許六、打手黃富璘等六名。餘賊俱各奔聚象湖山拒守,各職又統官兵追至蓮花石與賊對紮。誠恐賊眾我寡,呈乞添兵策應等因到道。行據大溪哨指揮高偉呈報,統兵約會蓮花石官兵攻打象湖山,適遇廣東委官指揮王春等領兵亦至彼境大傘地方。卑職與指揮覃桓、縣丞紀鏞,領兵前去會剿。不意大傘賊徒突齣,卑職等奮勇抵戰。覃桓、紀鏞馬陷深泥,與軍人易成等七名、兵快李崇靜等八名,俱被賊傷身死,卑職亦被戳二槍。勢難抵敵,隻得收兵暫迴聽候。緣象湖山係極高絕險,自來官兵所不能攻,今賊勢日盛,若不添調狼兵,稍俟鞦鼕會舉夾攻,恐生他變。通行呈稟間,續奉本院紙牌,為進兵方略事,備行各職遵奉密諭,佯言犒眾退師,俟鞦再舉。密切部勒諸軍,乘懈奮擊。依濛密差義官曾崇秀爪探虛實,乘賊怠弛,會選精兵一韆五百名當先,重兵四韆二百名繼後,分作三路。各職統領俱於二月十九日夜銜枚直趨,三路並進,直搗象湖山,奪其隘口。各賊雖已失險,但其間賊徒類皆驍勇精悍,猶能淩塹絕榖,超躍如飛。復據上層峻險,四麵飛打袞木礧石,以死拒敵。我兵奮勇鏖戰,自辰至午,呼聲震天,撼搖山榖。三司所發奇兵,復從間道鼓噪突登,賊始驚潰大敗。我兵乘勝追殺,擒斬大賊首黃貓狸、遊四並廣東大賊首蕭細弟、郭虎等二百九十一名顆,俘獲賊屬一百三十三名口;其間墜崖墮壑死者不可勝計。奪迴水黃牛、贓銀、槍刀等物,燒毀房屋五百餘間。餘賊潰散,復入流恩山岡等巢,與諸賊閤勢,亦被各賊殺死頭目賴頤、打手楊緣等一十四名。次早,各職分兵追剿,指揮高偉、推官鬍寜道亦由大豐領兵來會。仍與前賊交鋒大戰,擒斬首從賊犯巫姐旺等一百六十三名顆,俘獲賊屬一百六名口。餘賊敗走,各遁入廣東交界黃蠟溪、上下漳溪大山去訖。”又據金豐三團哨委官指揮王鎧、李誠、通判龔震等各呈稱:“賊首詹師富等恃居可塘洞山寨,聚糧守險,勢甚強固。各職依奉會議,分兵五路,連日攻打,生擒大賊首詹師富、江嵩、範剋起、羅招賢等四名,餘賊敗走,復入竹子洞等處大山嘯聚。隨又分兵追襲,與賊連戰,擒首從賊犯範興長等二百三十五名顆,俘獲賊屬八十二名口,奪迴被虜男婦五名口,奪獲馬牛等物。亦被各賊殺死老人鬍文政一名,戳傷鄉夫葉永旺等五名。”又據指揮徐麒等呈稱:“黃蠟溪、上下漳溪與廣東饒平縣並本省永定縣,山界相連。遵依約會,廣東官兵並金豐哨指揮韋鑒、大溪哨推官鬍寜道等,於三月二十一日子時發兵,齊至黃蠟;廣東義民饒四等領兵亦至;會閤我兵,三路進攻。賊齣,拒戰甚銳,我兵奮勇大噪而前,擒斬首從賊犯溫宗富等九十一名顆,俘獲賊屬一十三名口,餘賊敗走。各兵乘勝追至赤石岩,仍與大戰良久,賊復大敗;又擒斬首從賊犯遊宗成等一百四十六名顆,俘獲賊屬九十名口。”又據中營委官指揮張鉞、百戶呂希良等呈稱:“領兵追趕黃蠟溪等處逃賊,至地名陳呂村遇賊拒戰,當陣擒斬首從賊犯硃老叔等六十六名顆,俘獲賊屬八名口。”各另呈解到道,轉解審驗紀功外,續據委官知府鍾湘呈稱:“濛調官兵,先後兩月之間,攻破長富村等處巢穴三十餘處,擒斬首從賊犯一韆四百二十餘名顆,俘獲賊屬五百七十餘名口,奪迴被擄男婦五名口,燒毀房屋二韆餘間,奪獲牛馬贓仗無算。即今脅從餘黨,悉願攜帶傢口齣官投首,聽撫安插。本職遵照兵部奏行勘閤並巡撫都察院節行案牌事理,齣給告示,發委知縣施祥、縣丞餘道招撫脅從賊人硃宗玉、翁景璘等一韆二百三十五名,傢口二韆八百二十八名口,俱經審驗安插復業。”緣由呈報到道,轉呈到臣。及據廣東按察司分巡嶺東道兵備僉事等官顧應祥等會呈:“遵依本院案驗,委官統領軍兵,會同福建剋期進剿。隨奉本院進兵方略,當即遵依,揚言班師,一麵齣其不意,從牛皮石、嶺腳隘等處分為三哨,鼓噪並進。賊瞻顧不暇,望風瓦解。節據指揮楊昂、王春、通判徐璣、陳策、義官餘黃孟等各報稱,於本年正月二十四等日剋破古村、未窖、禾村、大水山、柘林等巢,生擒大賊首張大背、劉烏嘴、蕭乾爻、範端、蕭王即蕭五顯、薊釗、蘇瑢、賴隆等,並擒斬首從賊犯。乘勝前進,會同福建官軍剋期夾攻。間探知大傘賊徒潰圍,殺死指揮覃桓、縣丞紀鏞等情,當即進兵策應。各賊畏我兵勢,燒巢奔走。生擒賊首羅聖欽,餘賊退入箭灌大寨,閤勢乘險,並力拒敵。濛委知縣張戩督同指揮張天傑分哨,由彆路進兵,攻破白土村、赤口岩等巢,直搗箭灌大寨。諸賊迎戰,我兵奮勇閤擊,遂破箭灌。當陣斬獲首從賊犯共計二百二十四名顆,俘獲賊屬八十四名口及牛馬贓仗等物。各寨賊黨聞風奔竄,已散復聚,愈相連結,各設機險,以死拒守。各職統兵分兵並進,於三月二十等日攻破水竹、大重坑、苦宅溪、靖泉溪、白羅、南山等巢,直搗洋竹洞、三角湖等處。前後大戰十餘,生擒賊首溫火燒、張大背、雷振、蔡晟、賴英等,並擒斬賊犯共一韆四十八名顆,俘獲賊屬八百三十八名口,奪獲馬牛、贓銀、銅錢、衣帛、器仗、蕉紗 等物。前後共計生擒大賊首一十四名,擒斬賊犯一韆二百五十八名顆,俘獲賊屬九百二十二名口,奪獲水黃牛、馬一百三十九頭匹,贓仗衣布等物共二韆一百五十七件匹,葛蕉紗九十六斤一兩,贓銀三十二兩四錢八分,銅錢一百四十二文,各開報到道收審。”緣由呈報前來。捲查先為急報賊情事,準兵部谘,該本部題:“已經福建、廣東總鎮巡按等衙門都禦史陳金、禦史鬍文靜等會議區畫,各該守巡兵備等官欽遵。”整備糧餉,起調軍兵,約會進剿間,臣於本年正月十六日始抵贛州地方行事。先於本月初三日於南昌地方據兩省各官呈稟,師期不同,事體參錯,誠恐彼此推調,緻誤軍機。當臣備遵該部谘來事理,具開進兵方略,行仰各官協同上緊,密切施行去後,續據福建右參政等官艾洪等會呈:“指揮覃桓、縣丞紀鏞被大傘賊眾突齣,馬陷深泥,被傷身死。”及據各哨呈稱:“賊寨險惡,天氣漸暄,我兵遭挫,賊勢日甚,乞要奏添狼兵,候鞦再舉。”備呈到臣。參看得各官頓兵不進,緻此敗衄 ,顯是不奉節製,故違方略。及照奏調狼兵,非惟日久路遙,緩不及事,兼恐師老財費,彆生他虞。且勝敗由人,兵貴善用。當此挫摺,各官正宜協憤同奮,因敗求勝,豈可輒自退阻,倚調狼兵,坐失機會?臣當日即自贛州起程,親率諸軍進屯長汀、上杭 等處。一麵督令各官密照方略,火速進剿,立功自贖,敢有支吾推調,定以軍法論處;一麵查勘失事緣由,另行參奏間,隨據各呈捷音到臣,參照閩廣賊首詹師富、溫火燒等恃險從逆已將十年,黨惡聚徒,動以萬計。鼠狐得肆跳梁,蛇豕漸無紀極;卻剽焚驅,數郡遭其荼毒;轉輸徵調,三省為之騷然。臣等奉行誅剿,三月之內,遂剋殲取渠魁,掃蕩巢穴,百姓解倒懸之苦,列郡獲再生之安。此非朝廷威德,廟堂成算,何以及此!及照福建領兵各官,始雖疏於警備,稍損軍威,終能戮力協謀,大緻剋捷;論過雖有,計功亦多。其間福建如僉事鬍璉、參政陳策、副使唐澤、知府鍾湘,廣東如僉事顧應祥、都指揮僉事楊懋、知縣張戩,纔調俱優,勞勩尤著。伏乞俯從惟重之典,以作敢戰之風。除將二省兵快量留防守,其餘悉令歸農。及將功次另行勘報外,原係捷音事理,為此具本題奏。
……
陽明學問題略說(代序)
陳明
在近年的國學熱中,陽明學的熱度是比較高的,不僅學界有很多的研究著作,民間也有很多的粉絲擁躉。確實,他這個人立德、立功、立言都有比較大的成就,加上在日本影響很大,又有蔣中正等大人物作見證,於是其著作一路飄紅,甚至成為各種主題培訓班的教材。
但古來聖賢皆寂寞,陽明真正的知音應該不會很多。
我覺得,把陽明其學放在宋明思想的結構框架中去理解思考,把陽明其人放在某種時代背景去體會敬仰,也許有助於求得對陽明其人其學較大程度的理解,有助於從對其人其學的理解中更好地拓展視野提升境界。
牟宗三先生把宋明理學分為五峰蕺山、象山陽明與伊川硃子三係,並視五峰、蕺山與象山、陽明兩係為儒學之正宗,而伊川硃子係為儒學之歧齣。這是從他所謂道德的形上學齣發所做的儒門內部之判教。從思想史和社會史角度看,各種思想的發生發展與影響意義纔是更重要的。簡單說,硃子建立的理本論,將作為經驗世界的道德之理作為最高範疇,所謂沒有天地萬物之前畢竟先有是理,從而使《易傳》中“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的生命之天被解構放逐,道德成為人性,結果就是世界闆結、生命偏枯、靈性無存、缺乏英雄——“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陽明生於官宦之傢,天資聰穎,一開始也是遵循硃子格物之學學為聖人,以乃父官衙裏的竹子為對象連“格”七天,無所得入,一頭栽倒在地。正是斷絕這一理路之後,齣入佛老經年,陽明“居易處睏”中於龍場悟道:“聖人之學,心學也”。其為學宗旨後來被概括為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以心為本,使人的個體性、主體性得到彰顯和確立,而個體性和主體性的彰顯和確立又使得人的感性生命得到釋放的空間,人的自由意誌得到足夠的肯定。其意義無論是儒學內部還是思想史上都是至關重要的。明代社會私人生活領域的發育、陽明人生的輝煌以及陽明後學的發達和流蕩都與此有關,都是這一點的證明。
根本的原因,陽明學是作為硃子學的反對者齣場的,而不是作為其替代者齣場的,即以對方的存在為前提,以對對方缺陷的彌補為閤法性依據。從儒傢內部來說,其要害則在於,陽明所創之心學雖然強調靈明一點,但卻不能上遂於天,從大哉乾元的生物之心建構起性與情、人與物、仁與義的均衡關係,而終於隻是寄托一己之肉身,以為宇宙之中心,不僅隻是在經驗性的情感、意識裏打轉,並作為萬物尺度,其所構築的生活世界與孔子所體會提點的世界圖景相去之遠已不可以道裏計矣!換言之,心學之失不在主人心重體悟,而在失卻天之信仰,一味嚮內而無所依托,終流於禪而同於物。
例如,作為龍場悟道主要內容的格物新解,主要是嚮內反轉,由“於物上尋理”轉為“在心頭正念”,而與格物原本的於物上感悟天地生物之仁、物我一體之理進而正心誠意成己成物之意失之交臂——他是知道《大學》和《中庸》的內在關係的,曾說“子思括《大學》一書之義為《中庸》首章”,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蔽於心而不知天。失卻瞭由天地生物之心而來的絕對的仁為標準,知善知惡的良知、為善去惡的緻良知都因為隻是經驗中事而變得十分脆弱。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陽明學即陽明其人。這種陽明人格是英雄豪傑式的,其特點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狂”。他有句詩“點也雖狂得我情”(《月夜二首?與諸生歌於天泉橋》),“吾與點”作為孔子嚮往的境界,錶達的是一種大而化之的生命氣象,光風霽月與物同體,陽明目之以狂而自相期許,豈止狂而已哉,已是由狂而妄、由狂而悖瞭!人們津津樂道的東鄉平八郎的故事,實際證明的正是這點——這位佩戴“一生俯首拜陽明”腰牌的主人,正是作為浪速號艦長在甲午海戰中崛起,然後由八國聯軍日本艦隊司令漸次成為日本軍神。
意誌、情感、經驗,對於一個文化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卻是不夠的。對於一種人生來說,同樣如此。陽明學某種意義上說好比一種沒有方嚮性的興奮劑,對於行動的決心和能力有巨大的激勵作用,成就不世之功,至於是善是惡卻很難提供保證。陽明自己就對弟子王畿將為學宗旨“四句教”演繹為“四無說”錶示認同:“心體既是無善無惡,意亦是無善無惡,知亦是無善無惡,物亦是無善無惡”。陽明從百死韆難中體察齣來的“靈丹一粒”,藥力很大,副作用也很大。正所謂高明易啓流弊,最上乘的武功最容易走火入魔。怎麼救治?記住一點:“釋氏本心,吾儒本天。”
親愛的讀者諸君,你準備好瞭麼?
是為序。
2014年11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