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選題緣起 19世紀後期,中國社會的兩次革命為近代中國教育的重大改革奠定瞭基礎?第一次是“洋務運動”,清朝政府在全國掀起“師夷之長技以自強”的改良運動?引進瞭資本主義國傢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齣現瞭第一批近代化工業企業,還興辦瞭一批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洋務學校,客觀上推動瞭中國近代化的曆程;初步建立瞭“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改革框架,在沿襲幾韆年的傳統教育與近代新式教育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為西方文化藝術在中國的傳播做好鋪墊?具體而言,此時新式學堂的辦學宗旨與“經世緻用”教育思想是同西方“崇尚科學?講求實用”思想相結閤的産物?第二次是“戊戌變法”,清朝政府通過改良政治?提倡西學?發展教育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尤其在教育方麵,改舊時的祠廟?書院?義學?社學為學堂,並創辦京師大學堂,在各省會設高等學堂,郡城及州縣各設中等學堂和小學,鼓勵私人開辦學堂,保薦格緻人纔等舉措,為近代教育革新與發展奠定瞭基礎?兩次革命雖然持續時間極為有限,但都為20世紀初期中國教育改革及推動新式教育的興起和發展奠定瞭思想基礎?近代中國的重大教育改革是中國社會變革的一麵鏡子,反映瞭中國社會由“洋務運動”所提倡的科學技術領域的改革,到“戊戌變法”所主張的政治體製層麵的改革,再發展到“五四”運動時期所要求的思想文化層麵的變革這一過程?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隨著中國封建體製的解體,社會齣現巨大動蕩?特彆是1905年清政府廢除瞭已在中國實行1300多年的科舉製度,中國社會要求改革的呼聲已響徹全國?這種局麵導緻中國傳統價值觀轉換及社會整體思想文化觀念轉型?近代中國的文人?知識分子在思想觀念上相互爭執,學說各異?但他們的內心卻都希望創生一套新的?穩定的價值體係,以便盡早結束文化藝術與社會秩序上的混亂局麵?與此同時,20世紀初期中國各界激烈的改舊維新的變法呼聲推動瞭中國的教育體製改革,相應地建立起仿效西方國傢的學校教育體製,倡導新式學堂及新式教育模式,從而打破中國傳統的書院?私塾等教育模式?這種教育體製的巨大變化必然影響近代中國藝術界的變化,“今工商百器皆藉於畫,畫不改進,工商無可言” ?中國美術教育領域的革新以實業學堂的培養技能型美術教育為開端,繼而中國師範學堂的培養師資型美術教育興起,乃至私立或公立專門美術學校的崛起,對中國美術教育發展産生重大影響,在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下,中國美術教育發生瞭前所未有的“反傳統”革新,急切需要可以支持美術教育改革者的“新藝術思潮”來充實人們的思想與精神?西方藝術?西方美術思潮?西方美術教育模式?西方繪畫傳授方式很自然地在中國大地上廣泛傳播與實踐?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對文化藝術提齣新的要求,疾呼對美術教育進行改革? 此時中國美術教育繼續呈現“西畫東漸”?“中西融閤”的局麵,中國傳統的美術教育模式(畫院與師徒製)和“西洋畫”教學的並行發展,使中國美術教育麵臨探索與改革的特殊轉型階段?具體而言,近代美術教育改革傢的觀念體現瞭其改革思想與各種美術教學改革嘗試;在具體行動方麵,他們創辦美術院校?製定因時製宜的美術教育法規?探討各種新式美術課程的實踐活動;在教學成果方麵,産生瞭博采各傢?風格獨特又反映改革思想的藝術作品,編寫各類美術教材及發錶論著,並逐漸形成中國美術教育轉型的基本構架? 二?文獻綜述 筆者研究中國美術教育的參考文獻大體分為三個部分:①專題文獻,中國美術教育曆史研究的論著;②相關文獻,部分內容涉及中國美術教育的教材與論著;③英文文獻,反映西方美術教育發展曆史及法規的文獻? (一)專題文獻 《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曆史研究》(2006年),作者是陳瑞林教授,此書係統地收集瞭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史料,進行較為細緻的梳理,史料豐富翔實,立論平實公允,形成瞭文獻資料?圖像資料和理論闡述三位一體的比較完整的研究脈絡,成為後來研究者的寶貴的參考書籍? 《現代中西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比較研究》(2009年),作者是曾繁仁教授,此書是國內目前僅有的一部關於中西美術教育比較研究方麵的專著,對中西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即西方國傢(英美高校為主)的通識藝術教育狀況展開瞭深入研究?這項研究成果在我國藝術教育研究領域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1999年),作者是潘耀昌教授,此書匯編46位中國當代美術教育傢關於美術教育問題的探討,也是目前國內最為全麵的美術教育專題論文集?同時,潘耀昌教授的專著《中國近現代美術史》(2009年)雖是關於美術史的研究,但其中不乏對美術教育發展曆史的闡述,《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一書中第五章第二節的“赴日本與法國學習美術的留學生名單”為本書的研究提供瞭參考依據? (二)相關文獻 目前,國內外尚未見關於中西美術教育改革比較研究的書籍齣版?但是,筆者通過五年多時間的文獻收集?梳理與考辨,新發現一些關鍵的中西美術教育研究史料,改變瞭平麵單嚮的文獻梳理模式:在美術史論研究領域,20世紀初期潘天壽?鄧以蟄?林風眠?薑丹書?陳師曾等對中國美術史變遷的研究,以及對中國美術曆史淵源和發展脈絡的係統闡釋與梳理,成為重要的研究史料?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1985年)]?硃伯雄和陳瑞林[《中國西畫五十年》(1989年)]?曹意強[《二十世紀的中國繪畫》(1997年)]?潘公凱[《世紀傳薪——中國美術學院七十周年紀念》(1998年)]?任平[《晚清民國時期職業教育課程史論》(2009年)]?範景中[《國立藝專時期1928—1949》(1998年)]?陳振濂[《近代中日繪畫交流史比較研究》(2000年)]?顧平[《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2008年)]?李超《中國早期油畫史》(2004年)?[《宏約深美——上海美專的西畫活動》(2008年)和《為藝術戰——國立藝專及其西畫實踐》(2009年)]?張道森[《浙江近現代美術教育史》(2009年)]等著名學者對於美術史的專題研究成果,凝聚其大量心血和智慧結晶,將中國近代美術史和美術教育發展納入到一個大美術研究的視野之中,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瞭寶貴的文獻史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劃時代的深遠意義? 反映20世紀初期美術教育傢生平的史料主要從當時影響廣泛的蔡元培?潘天壽?林風眠?劉海粟?豐子愷?汪亞塵?徐悲鴻?魯迅等的學術筆記?年譜?傳記?論著中探尋,並歸納齣他們對美術教育改革的“新知新見”,其美術教育改革思想的形成與實踐成果,反映其獨特的美術教育理念?西方美術教育方麵,藤守堯?歐陽英等著名學者翻譯的關於西方藝術教育史的譯著等成果傾注瞭前輩學者的無限智慧?近代教育史方麵,陳學恂?田正平等著名學者對同治時期?光緒年間至“五四”運動前後派往歐美和日本研習美術科目的留學生管理?學習與活動資料及迴國後任用情況的考證等,為西方美術教育思潮傳入中國並展開教學實踐提供史證? 為本書的研究提供綫索的書目有: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第一?二所與北京大學曆史係閤編的《中國史學論文索引》(1957年)?上海圖書館編的《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匯錄》(1965年)?溫肇桐編的《1912-1949年美術理論書目》(1965年)?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所編的《中國史學論文索引》(1980年)?北京圖書館編的《民國時期總書目:文化科學 藝術》(1994年)?陳元暉等編的《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2007年)?張援和章鹹編的《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法規匯編(1840—1949)》(2011年)?俞玉姿和張援編的《中國近現代美育論文選(1840—1949)》(2011年)等? 經過對大量文獻史料的解讀與比較研究以後,筆者對前輩及當代美術教育傢艱苦卓絕的努力與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深懷崇敬之心? (三)英文文獻 作為人類思想?文化和技藝傳承意義上的美術教育,在世界各國的發展狀況有所不同,有些非洲國傢至今尚未開始,西方的學校美術教育研究已有長達500多年的曆史,在教育觀念?理論?評述方麵已積纍豐富的文獻典籍,但是,至今尚未見到將中西美術教育法規?教學內容及方法等進行比較研究的文獻典籍,也尚無任何一部西方專著是關於20世紀美術教育改革與轉型的專項研究?截至目前,它是一個沒有被開發的新領域? 在諸多西方美術教育文獻中,對本書的研究具有重要參考意義的著作具體如下? (1)A History of Art Education:Intellectual and Social Currents in Teaching the Visual Arts,《藝術教育史:視覺藝術教學的知識傳播與社會思潮》(1990年),著者是阿瑟 艾夫蘭(Arthur D. Efland),此著作闡釋歐美近現代學校視覺藝術教育産生與發展的曆史? (2)由美國國傢美術教育學會製定編撰的法規:The National Visual Arts Standards(《視覺藝術教育法規》)?Design Standard for School Art Facilities(《學校藝術教育設備的設計標準》)?Purposes,Principles,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Art Program(《學校美術課程的宗旨?準則與規範》)?Standards for Art Teacher Preparation(《美術教師準則》)?Teacher Resource Series(《教師對策係列》)?本書第四章第一節將作詳細比較與述評? (3)西方美術教材與教學文獻,如Composition(《構成》),作者是阿瑟 韋斯利 道(Arthur Wesley Dow,1857—1922),此著作1899年第一次齣版,此後直至1940年再版19次,被西方各國廣泛采用;Creative Teaching in Art(《創造性藝術教學》,1942年),作者是維剋托 達米科(Victor D’Amico),還有Art in American Life and Education(《美國生活中的藝術和教育》,1941年,是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的第40期年鑒)等著作,本書第五章第二節將展開具體論述? 三?釋詞與相關概念的界定 本書探討20世紀初期中國和西方國傢美術教育從外圍至內涵所發生的轉型和各種變化均圍繞“改革”這一關鍵詞?我國古籍文庫中最早齣現“改革”一詞在周 鬻熊《鬻子》下捲: 因修黃帝之道而行其政,令不改革也? 此句“改革”一詞已和近現代人們理解的含義幾近相同(見圖0-1?圖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