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秦帝國轟然倒塌,廢墟中掩埋瞭大量沉寂韆年的秘密。曆史學傢李開元,擺脫瞭專傢學者的小心翼翼與沉悶,實地踏查當年遺跡,以對曆史格局的宏觀把握,揭示瞭從秦末到漢興的大量史實真相,復活瞭中國史上這段驚心動魄的傳奇。
楚漢之爭中耀眼的人物,無疑是項羽和韓信。他們兩人橫掃天下如捲席,但最終都以悲劇收場。他們的輝煌人生和慘淡結局,具有那個時代的深深烙印。曆史學傢李開元通過講述他們的故事,精彩呈現瞭那個英雄時代的壯闊畫捲。
內容簡介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嬴政和漢帝國的創建者劉邦,像是隔代的兩位開國君主,其實僅相差三歲,他們都是從戰國衰世走齣來的同一代人。秦始皇駕崩時,劉邦四十七歲,從泗水亭長任上起兵反秦,開啓瞭他的傳奇大業。本書從指齣人們的曆史錯覺入手,以曆史學傢為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秦帝國崩潰的經過,以及劉邦、項羽等英雄豪傑崛起的曆程。
對於秦,近五十年來有很多重要的考古發現,包括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掘和大批秦簡的齣土,刷新瞭我們對秦帝國和秦始皇的認識。本書是第一部敘述體的史學作品,將史書的記載與文物簡牘、實地考察相結閤,全新講述秦帝國的始末。
司馬遷《史記》寫下瞭楚漢之爭的韆古絕唱。那個英雄輩齣的時代,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到列國爭雄,再到統一於漢,僅僅八年。項羽隨叔父項梁在會稽起兵時二十四歲,到烏江自刎年僅三十一歲。八年間,一幕幕曆史大戲可歌可泣,經曆瞭秦崩、楚亡、漢興一係列重大轉摺,終於使五百餘年來的混戰徵伐歸於安定,中國曆史迎來西漢的全盛時代。
曆史學傢李開元在研究、細讀這段曆史的過程中,結閤文獻史籍、齣土文物,並實地踏查地上遺跡,揭示瞭一係列未解之謎,如項羽奇襲彭城的路綫,劉邦離間楚國的真相,垓下之戰前的“陳下之戰”等。書中還描繪齣眾多英雄豪傑卓爾不群的麵目,像以一人之力轉動大局的韓信、張良、陳平,接續戰國縱橫傢餘緒的酈食其、隨何、侯公等。作者對史書記述的辨正和還原,盡可能地豐富瞭那段曆史,使楚漢相爭這齣大戲更為驚心動魄。
作者簡介
李開元,四川成都人,1982年北京大學曆史係畢業,留校擔任田餘慶先生助教。1989年獲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日本就實大學人文科學部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秦漢史。除本書姊妹篇《楚亡:從項羽到韓信》外,還著有《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2000)、《秦謎:重新發現秦始皇》(2015)等。
精彩書評
★因為時代的局限,我走得少,受時代的恩惠,作者走得多。多走,走齣治史寫史的特色來,這是難得。多走,走齣行走曆史的理念和風格來,這就可貴瞭!
——田餘慶(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
★李開元的書為什麼受到歡迎?在他齣色的語言錶現背後,蘊藏著多年學術研究的深厚功底,更有打破常規的開拓情懷,所以能夠再敘曆史,營造一個古今交匯,鮮活生動的新世界。
——劉復生(四川大學曆史係教授)
★《秦崩》初的章節,發錶在“象牙塔”網上。秦始皇與劉邦隻有三歲的年齡差、他們是同一代人的話,立刻吸引瞭我,讓我一氣通讀下去。
——陳爽(中國社科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
精彩書摘
曆史的錯覺代序
感覺,是被曆史學遺忘瞭的一個話題。
之所以重提這樁舊事,是因為一樁小小的發現。
多年以來,我一直有一種印象上的錯覺,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仿佛是隔世的兩代人。
考究起來,這種錯覺的産生,在於我所閱讀的書籍和所接受的教育。瀏覽教科書,翻閱文獻論著,秦始皇建立秦帝國,漢高祖建立漢王朝,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天下,漢高祖滅亡秦國再封王侯,二人確是活躍於不同時代的不同曆史人物。
不過,當我自己著書教人,試著對這兩位曆史人物作仔細的考察時,纔發現事情並非盡然如此。秦始皇生於公元前259年,漢高祖生於公元前256年,他們之間隻有三歲的年齡差。秦始皇死於公元前210年,享年50歲,漢高祖死於公元前195年,享年62歲,他們曾經在同一天空下生活瞭四十七年。所以,以自然年齡論,嬴政和劉邦是同一世代的人,隔代的印象,是時代區分割裂人物,曆史觀念影響曆史時間的結果。
這樣一樁小小的發現,小到隻能說是一種曆史感覺的矯正,卻使我感受到瞭莫大的樂趣。我進而深入地追尋下去。
在劉邦與嬴政共存的四十七年間,曆史經曆瞭戰國和帝國兩個時代,七國爭雄的餘緒延續三十餘年而一統結束,秦帝國強暴專橫十餘年又瀕臨崩潰。劉邦四十七歲起兵反秦時,人生已經過去瞭大半,他的前半生,都是在戰國時代度過的,他的人格和思想,與他的同時代人一樣,都是在戰國末年,由當時的風土人情和時代精神撫育定型的。入秦以來,受帝國時代世風變化的影響,一代人的生活環境和精神風貌有所變遷,然而,秦末之亂爆發,保留在人們頭腦中的戰國時代的曆史記憶復活,劉邦與同時代的英雄豪傑們一道,恢復戰國,復興王政,承前啓後,復舊革新,一同開創瞭後戰國時代的曆史局麵。
在後戰國時代,戰國七雄復國,閤縱連橫,紛爭並立再現,諸子又開始遊說,百傢重新爭辯,遊俠復活,豪傑蜂起,前後六十餘年間,曆史仿佛迴到瞭戰國末年。這種後戰國時代的新觀念,也許又是一樁曆史發現,不過,這樁發現,已經是一種升華瞭的曆史感,是由直觀的感覺齣發,通過曆史研究而提煉齣來的一種時代精神。
在這種新的曆史感的引導之下,我從劉邦開始,追述後戰國時代的英雄豪傑,探尋他們的蹤跡,連帶著將戰國末年的人情風土,一一復活齣來。
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本小書,就是我復活這一段曆史的部分結果。這本小書,先在中國大陸由中華書局齣版,得到大陸讀者的認可。後來在颱灣由聯經公司齣版,受到颱灣讀者的歡迎。如今承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的厚意,以學術注釋版的形式提供給文化界的讀者,使我在感受到立言的價值經受時間考驗的同時,也滋生一種連通古今的當下曆史感。
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培植一種新的曆史感,人類共同的曆史感。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秦國攻滅韓國,為躲避戰亂,不少韓國人嚮東遷徙。韓信一傢,抑或是其中之一?漂母對韓信的傢世,或許有所耳聞,稱他為“王孫”,或許正是實有所指?落魄無助之人,最能感受慈悲之心,當時的韓信,暗暗在心中發下誓言,眼下的滴水之恩,將來定將湧泉以報。
第一章大將韓信
(一)本是王孫
公元前206年4月,身在鹹陽的韓信麵臨人生的重大選擇:究竟是跟隨項羽迴到故鄉楚國,還是跟隨劉邦前往漢中?他必須馬上決斷。
韓信是淮陰人,地方在現在的江蘇省淮安市一帶。韓信的生年,在公元前228年左右。這一年,以楚國的年曆計算,是楚幽王十年,以秦國的年曆計算,是秦王政十九年。韓信齣生的時候,淮陰是楚國的國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編製成瞭秦帝國的東海郡淮陰縣。所以,以齣生地而言,韓信是楚國人。
不過,從韓信的姓氏上來看,他可能與韓國有些淵源。我們知道,韓是韓國王族的姓氏。韓信的姓氏,或許就是繼承瞭韓國王族的血統而來的?當然,這種說法,僅僅是一種現代的推測,司馬遷著《史記》為韓信立傳的時候,完全沒有提到韓信的親族和傢庭。所以,我們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誰,他有無兄弟姐妹,我們也不知道他的妻子是誰,他有無子女親屬。史書中的韓信,仿佛是英雄孤身一人,特立獨行於天地之間。
漢帝國的江山,三分之二是韓信打下來的,韓信曾經先後被封為齊王和楚王。漢帝國建立的時候,以功業、聲望、地位而論,韓信僅次於劉邦,無疑是名副其實的第二號人物。對於這樣一位顯赫的曆史人物的傢世,司馬遷竟然不能有隻言片語傳達給後人,實在是非常遺憾的事情。不過想來,司馬遷有他的難處,他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我們知道,韓信輝煌的人生,有非常不幸的結局。公元前196年,也就是漢高帝十一年,他被呂後以謀反的罪名處死,被殘酷地滅瞭三族。因此之故,有關他的親族和傢庭情況的記錄,大概都被銷毀瞭個乾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關韓信早年行狀的一些記事,多是司馬遷到訪淮陰時收集到的一些傳聞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現場采風得到的花絮斷片中,處處流露齣古來貴族社會的流風餘韻。
史書上說,韓信青年時代傢境貧窮,連吃飯都沒有著落。不過,韓信吃飯沒有著落的問題,怨不得彆人,都是他自身的習氣帶來的後果。韓信身材高大,堂堂正正一男子漢,既不耕田種地,也不做買賣經商,又不能齣仕為吏,生計當然不會有著落。生計沒有著落的韓信,成天遊手好閑,到處晃蕩。他不但到處晃蕩,還喜歡佩著刀劍晃蕩,吃不起飯還端著架子,活生生一副落魄貴族子弟的形象。
在古代社會,帶刀佩劍,本來是貴族的特權,不事生産,更是貴族的本性。大概正是遺風所緻,我們在韓信身上,不但見不到依靠勞動養活自己的行為,甚至見不到這種意願,他習以為常地“從人寄食”。“從人寄食”,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到彆人傢裏吃白食,似乎是不太光彩的事情。不過,在韓信所生活的戰國秦漢時代,“從人寄食”是士人依附權貴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本是古來貴族社會的遺風,到瞭戰國時代,也成瞭新起的遊俠社會的時尚。戰國末年,三韆門客寄食於魏國公子信陵君門
下,秦漢之際,鄉俠劉邦帶領一批小兄弟到嫂子傢白吃白喝,都是這種寄食之風。
韓信寄食,最初依附在淮陰縣下鄉的南昌亭長傢,天天去白吃,幾個月之後,惹得亭長老婆心煩,於是使壞,早早做飯吃瞭。韓信按往常的時刻到時,亭長老婆不再招呼吃飯。韓信心中明白,從此不再到亭長傢去。乍一看,韓信寄食南昌亭長傢的這個故事,與劉邦寄食大嫂傢有些相似之處,仔細琢磨,內涵大不相同。
劉邦喜歡結交朋友,吆三喝四,呼風喚雨,去大嫂傢混飯,領著一幫狐朋狗友。韓信是孤獨的人,沒有聽說他在傢鄉有過什麼朋友,孤零零一個人到南昌亭長傢寄食,孤零零一個人在淮陰街市上受欺負。韓信不好酒色,不管是先前蟄居鄉裏還是後來高居廟堂,都沒有聽說過他有酒色方麵的傳聞,哪裏像劉邦,婚前養外婦生子,發跡後更是性趣盎然。韓信一生待人接物拘謹矜持,既不灑脫,更缺豪氣,完全不是遊俠社會中的人,倒是多有一些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沒落貴族氣。
淮陰是水鄉,多河流湖泊。衣食無著的韓信,不時到城外釣魚。韓信常去的釣魚處,有年長的婦人在水邊衝洗絲棉,被稱為“漂母”。有漂母麵善心慈,見韓信可憐,就將自己帶來的飯菜分與他吃。數十天來,漂母天天在水邊漂洗,天天帶飯給韓信吃,毫無厭煩的神色。曾挨過白眼的韓信,感動地對漂母說:“我將來一定要重重地報答您老人傢。”結果反而惹得漂母生氣,討來一頓重重的教訓:“你堂堂男子漢不能自食其力,我分口飯與你,無非是可憐你,可憐你王孫落到如此境地,哪裏想到過要你報答的事情!”韓信一時無言,慚愧得無地自容。
漂母稱韓信為“王孫”,或許從另一頭牽引齣瞭韓信隱秘的身世。王孫,錶麵的意義,就是王子王孫。秦滅六國,古來的貴族社會終結,各國的王子王孫淪落到社會底層,破敗的金枝玉葉,最容易引來善良的下層民眾憐惜。
韓信齣生的前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秦國攻滅韓國,為躲避戰亂,不少韓國人嚮東遷徙。韓信一傢,抑或是其中之一?漂母對韓信的傢世,或許有所耳聞,稱他為“王孫”,或許正是實有所指?落魄無助之人,最能感受慈悲之心,當時的韓信,暗暗在心中發下誓言,眼下的滴水之恩,將來定將湧泉以報。
……
前言/序言
秦崩楚亡(套裝全2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