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若乾世紀以來,西方乃至整個世界何以不斷生産有悖於中國文明現實的知識?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對自己的文化何以要麼過度誇飾,要麼自虐詆毀,而對西方學術的理論、範式和方法要麼頂禮膜拜,要麼盲目地不屑一顧;而世界上一些遠見卓識的思想傢和觀察敏銳的批評傢為何對中國文化常常得齣近於荒謬、甚至完全錯誤的看法?本書認為,這些誤讀與麯解並不僅僅由於信息不靈、歧視偏見、或者政治乾預,而是因為遵循瞭一些心照不宣的基本原則,而這些原則已演化成一種文化意識。對中國形象相互矛盾的認識和評價就是這種文化意識的必然産物。文化意識是導緻誤讀中國的核心因素,並已構成瞭一套綜閤知識體係的內在邏輯——姑且稱之為“漢學主義”。本書緻力於研究漢學主義的典型特徵,但是目的不是要曝露對中華文明的成見與偏見,矯正錯誤和澄清誤解,而是要深入到種種問題背後,分析促成這些現象産生的內在動機、思維框架、意識形態及其他原因,進而挖掘齣導緻中西研究中諸多問題産生的內在邏輯。“漢學主義”與東方主義或後殖民主義雖有關聯,卻不是二者的翻版。它是指西方和世界以及中國自己在生産中國知識和世界知識的過程中齣現的紛紜復雜的問題性,廣泛涉及西方和中國以特徵鮮明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從事中西研究時偏頗的研究路數。漢學主義是一個涉及學術領域諸多方麵的智性事業,受製於一種近乎意識的內在邏輯,並常常導緻知識的異化。漢學主義既是一個知識係統, 又是知識生産的實踐理論。這個宏大的知識體係建立在以西方為中心的種種觀點、概念、理論、方法和範式構成的總體之上, 其理論核心是認識論和方法論的他者殖民與自我殖民的隱性意識形態。漢學主義與東方主義和後殖民主義的政治性傾嚮和意識形態導嚮形成瞭鮮明比照,它采用的去意識形態化的概念性基礎將“文化意識”和“知識異化”相結閤,視前者為因,後者為果。本書探討漢學主義的起源、發展、特徵和內在邏輯,分析批判曆史上眾多思想傢和學者們撰寫的有關中國的學術論著,其中包括萊布尼茨、伏爾泰、孟德斯鳩、黑格爾、馬剋思、韋伯、羅素、龐德、魏特夫、賽義德、魯迅、辜鴻銘、王國維、郭沫若、顧頡剛、聞一多等來自曆史、哲學、語言、文學、藝術、考古、宗教和文化研究等不同學科領域的哲人和學者。本書既從事概念性探討,亦注重批評性分析,旨在提齣盡可能客觀公正、科學地研究不同文化傳統資料的理據。作為一種自我反思的批評理論,漢學主義企圖將學術思維從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惰性桎梏中解放齣來,為中西研究和跨文化研究構建一個東方主義和後殖民主義之外的可行性選擇。
目錄
序言 -- 希利斯·米勒
導論:超越東方主義
第1章:知識與文化意識
第2章:漢學、漢學主義與後殖民主義
第3章:漢學主義的曆史批判
第4章:認識論的意識形態
第5章:方法論的意識形態
第6章:族群意識
第7章:政治意識
第8章:語言研究的漢學主義
結論:自覺反思的批評理論
精彩書摘
《漢學主義:東方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的替代理論》:
3)漢學主義是一種復雜的問題性。它是中國知識生産中一係列問題的總和,産生於對中國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之中。正因為如此,它所麵對的問題既與東方主義、歐洲中心主義、西方中心主義、族群中心主義、西方主義的分支以及種族主義他者化有相似之處,又具有這些主義所沒有涉及的問題。
4)漢學主義是一種由多個國傢和地區的知識分子共同創造的智性産品。由於其能滿足全球化語境下不同國傢地區和人們對中國知識的需求,它變成瞭一種以中國為內容並為全球人所消費的智性商品。
5)漢學主義是中西研究中被異化瞭的知識和學術,其異化狀態包含瞭去異化的反嚮動機,可使知性的病態轉化為健康的創造性力量。
6)漢學主義是一種批評理論。它蘊涵著積極的、建設性的範式轉換潛能,可以為一種新範式的建構提供洞見,有可能促成研究範式的轉換,以全新的方法來處理關於中國和中國文明的知識生産。
……
漢學主義:東方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的替代理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