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移動通信技術

LTE移動通信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範波勇 編
圖書標籤:
  • LTE
  • 移動通信
  • 無綫通信
  • 4G
  • 通信技術
  • 無綫網絡
  • 移動網絡
  • 通信工程
  • 信號處理
  • 無綫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990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090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1.郵電院校作者,水平高端。
  2.知識全麵,既考慮LTE技術,又兼顧LTE設備和基站開通。
  3.真做到理論夠用,偏重於實際技能的培養。
  4.符閤以就業為導嚮,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要求。

內容簡介

  本書係統地講解瞭LTE移動通信技術、LTE設備和開通等方麵相關知識。全書共有六個模塊,係統地論述瞭LTE基本概念、OFDM基本原理、LTE協議及移動性管理、MIMO基本原理、LTE基站設備、LTE基站開通與維護,並且還安排瞭LTE基站開通的實訓部分。為瞭讓讀者能夠及時地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把握自己的學習進度,每模塊後麵都附有豐富的習題。本書編寫過程中,為瞭使本書更貼近企業、更符閤崗位需求,由經驗豐富的企業專傢直接參與編寫與審核,較好地體現瞭麵嚮應用型人纔培養的教育特色。
  本書既可以作為高職高專通信類專業LTE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作為通信企業培訓或技術人員自學的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範波勇,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領域: 3G/4G移動通信技術、電信營銷與電信業務。曾經編寫過的教材:(1)主編教材《電信營銷與渠道建設》,2014年2月,人民郵電齣版社齣版;(2)2012年12月,參編校本教材《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國內師資培訓教材;(3)參編教材《3G無綫網絡規劃與優化》,2014年3月人民郵電齣版社齣版。

內頁插圖

目錄

LTE移動通信技術 1
模塊一 LTE概述 1
任務1概述 1
一、背景介紹 1
二、LTE簡介和標準進展 3
任務2 LTE主要指標和需求 7
一、頻譜劃分 7
二、峰值數據速率 8
三、控製麵延遲 8
四、用戶麵延遲 9
五、用戶吞吐量 9
六、頻譜效率 9
七、移動性 9
八、覆蓋 10
九、頻譜靈活性 10
十、互操作 10
任務3 LTE總體架構 12
一、係統結構 12
二、無綫協議結構 15
任務4 LTE關鍵技術 22
一、雙工方式 22
二、多址方式 23
三、多天綫技術 24
四、鏈路自適應 24
五、HARQ 25
六、小區乾擾抑製和協調 27
過關訓練 29
模塊二 OFDM基本原理 32
任務1 OFDM係統概述 32
一、無綫信道傳播特性 32
二、無綫信道的大尺度衰落 33
三、陰影衰落 33
四、無綫信道的多徑衰落 34
五、無綫信道的時變性以及多普勒頻移 35
六、OFDM的基本概念 36
七、OFDM的優缺點 39
任務2 OFDM的關鍵技術 41
一、保護間隔和循環前綴 41
二、同步技術 43
三、信道估計 46
四、降峰均比技術 46
任務3 OFDM的應用 49
一、OFDM在下行鏈路中的應用 49
二、OFDM在上行鏈路中的應用 50
過關訓練 53
模塊三 LTE協議原理 55
任務1 物理層 55
一、幀結構 55
二、物理資源 56
三、物理信號 58
四、物理層過程 59
任務2 信道 61
一、物理信道 61
二、傳輸信道 61
三、邏輯信道 62
四、相互映射關係 63
任務3 層2 65
一、MAC子層 66
二、RLC子層 67
三、PDCP子層 67
任務4 RRC層 69
一、RRC功能 69
二、RRC狀態 70
三、NAS狀態及其與RRC狀態的關係 71
四、RRC過程 72
五、係統信息 72
六、連接控製 74
七、RRC層信令流程 74
任務5 NAS層協議 77
一、AS模型與NAS模型 77
二、NAS層協議狀態及轉換 78
三、NAS基本流程 79
四、NAS層功能和基本流程的映射關係 80
任務6 典型信令流程 81
一、開機附著流程 81
二、UE發起的service request流程 82
三、尋呼流程 82
四、TAU流程 83
五、去附著 86
任務7 移動性管理 90
一、小區選擇/重選 90
二、小區切換 92
過關訓練 101
模塊四 MIMO基本原理 103
【本課程模塊要求】 103
任務1 MIMO係統概述 103
一、MIMO基本概念 103
二、LTE係統中的MIMO模型 107
任務2 MIMO基本原理 111
一、MIMO係統模型 111
二、MIMO係統容量 112
三、MIMO關鍵技術 112
任務3 MIMO的應用 120
一、MIMO模式概述 120
二、典型應用場景 122
三、發射分集的應用場景 123
四、MIMO係統的天綫選擇方案 124
五、閉環空間復用的應用場景 125
六、波束賦形的應用場景 126
任務4天綫技術參數的概念 128
一、天綫增益 128
二、輻射方嚮圖 128
三、波瓣寬度 129
四、頻段 130
五、極化方式 132
六、下傾方式 133
七、天綫的前後比 134
八、天綫的輸入阻抗 Zin 134
九、天綫的駐波比 134
十、旁瓣抑製與零點填充 135
十一、三階互調 135
十二、端口間隔離度 136
任務5 LTE天綫選擇 137
一、市區基站天綫選擇 137
二、郊區農村基站天綫選擇 137
三、公路覆蓋基站天綫選擇 138
四、山區覆蓋基站天綫選擇 138
五、LTE天綫選型建議 138
任務6 天綫的工程安裝調試 140
一、抱杆天綫安裝 140
二、防雷設計 140
三、分集接收 140
四、天綫隔離 141
五、鐵塔天綫安裝 141
過關訓練 142
模塊五 LTE基站設備 145
【本課程模塊要求】 145
任務1 LTE基站係統概述 145
一、ZTE分布式基站解決方案 145
二、在網絡中的位置 147
三、産品特點 147
四、産品外觀 148
五、産品功能 148
任務2 基站係統結構 150
一、係統硬件結構 150
二、係統軟件結構 151
任務3 基站工作原理 153
一、協議處理 153
二、係統業務信號流嚮 156
三、係統控製信號流嚮 156
四、時鍾信號流 157
任務4 基站單闆介紹 158
一、機箱外觀結構 158
二、單闆介紹 159
三、控製與時鍾單闆CC 159
四、基帶處理闆BPL 161
五、現場告警闆SA 162
六、現場告警擴展闆SE 163
七、風扇模塊FA 164
八、電源模塊PM 165
任務5 操作維護簡介 167
一、操作維護係統簡介 167
二、維護功能簡介 167
任務6 組網與單闆配置 169
一、典型組網模型 169
二、單闆配置說明 170
任務7 技術指標 171
一、物理指標 171
二、容量指標 171
三、供電指標 171
四、接地指標 171
五、功耗指標 171
六、溫濕度指標 172
七、接口指標 172
八、可靠性指標 172
九、電磁兼容性指標 172
過關訓練 173
模塊六 LTE基站開通與維護 174
任務1仿真軟件介紹 174
一、總體說明 174
二、軟件支持場景 174
三、操作建議 175
任務2 BS8700開通場景 176
一、總體說明 176
二、網絡拓撲 176
三、硬件安裝 178
四、LMT配置 187
五、網管操作 191
任務3 業務測試 203
一、撥號測試 203
二、 FTP測試 205
任務4 故障處理 206
一、硬件問題 206
二、建鏈問題 207
三、 SCTP問題 208
四、小區問題 209
任務5 仿真軟件操作案例 211
一、硬件安裝 211
二、LMT配置 212
三、EMS網管初始配置 212
四、傳輸配置 213
五、帶寬資源組配置 213
六、靜態路由配置 213
七、無綫配置 214
八、版本同步 214
九、整錶同步 214
十、業務驗證 215
過關訓練 215



前言/序言


《 LTE移動通信技術》是一部深入剖析下一代移動通信核心技術體係的權威著作。本書旨在為廣大通信工程專業人士、研究學者以及相關技術愛好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與時俱進的技術學習平颱。 本書內容涵蓋瞭 LTE(Long-Term Evolution)技術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全過程,重點聚焦於其關鍵組成部分和性能優勢。在技術架構層麵,本書詳細介紹瞭 LTE 的核心網(EPC)和用戶設備(UE)的設計理念、關鍵接口以及數據傳輸流程。讀者將能夠深入理解分組交換網絡如何在 LTE 中扮演核心角色,以及如何實現高效的數據傳輸和業務支持。 在無綫接入網(E-UTRAN)方麵,本書對 eNodeB 的功能、空中接口協議以及關鍵的資源調度機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讀者將學習到正交頻分多址(OFDMA)和單載波頻分多址(SC-FDMA)等關鍵的物理層技術,理解它們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無綫環境下保證高速率、低時延的通信。書中還深入探討瞭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分析瞭其在提升頻譜效率和係統吞吐量方麵的作用,以及多種 MIMO 配置的實現方式。 本書的另一重要章節集中探討瞭 LTE 的核心網架構,包括移動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會話管理(Session Management)和承載管理(Bearer Management)等關鍵功能。讀者將理解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Serving Gateway)和 P-GW(PDN Gateway)等核心網節點的職責,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為用戶提供無縫的連接和服務。此外,本書還詳細解析瞭 LTE 的網絡安全機製,包括身份認證、加密和完整性保護等,確保通信的安全性。 在網絡演進方麵,本書也對 LTE-Advanced(LTE-A)及其後續演進技術進行瞭展望和介紹。讀者將瞭解載波聚閤(Carrier Aggregation)、更高級的 MIMO 技術以及麵嚮物聯網(IoT)和低功耗廣域網絡(LPWAN)的演進方嚮,為把握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提供指導。 本書的特色之一在於其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編寫風格。在介紹各項技術原理的同時,書中穿插瞭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和場景模擬,幫助讀者將抽象的技術概念與實際的網絡部署和運行聯係起來。例如,在討論小區切換(Handover)機製時,本書不僅會解析其背後的信令流程,還會結閤實際網絡中的不同場景,如固定移動混閤場景、高速移動場景等,分析切換成功的關鍵因素和可能遇到的問題。 對於無綫資源的調度,本書進行瞭細緻入微的講解。讀者將深入理解不同調度算法(如比例公平調度、最大剩餘帶寬調度等)的原理和適用場景,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網絡的吞吐量、時延和公平性。本書還會介紹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的調度策略,以及如何根據業務類型和網絡負載動態調整調度參數。 在網絡優化方麵,本書提供瞭一些實用的指導和方法。讀者將學習如何通過調整參數、優化配置來提升 LTE 網絡的性能,例如改善覆蓋、提高吞吐量、降低用戶體驗時延等。書中還會介紹一些常用的網絡性能監測和分析工具,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診斷和解決網絡問題。 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其對 LTE 相關的標準化工作進行瞭概述。讀者將瞭解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在 LTE 標準製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不同版本的標準演進對技術特性的影響。這有助於讀者理解 LTE 技術的發展脈絡和未來走嚮。 本書的語言力求嚴謹、清晰,避免使用過於晦澀的術語,並在必要時提供詳盡的解釋。對於關鍵的技術概念,本書會給齣明確的定義和清晰的圖示,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例如,在介紹信道編碼技術時,本書不僅會闡述 Turbo 碼和 LDPC 碼的原理,還會通過圖示展示其編碼和解碼的過程,以及它們在 LTE 中的應用。 總而言之,《 LTE移動通信技術》是一部集理論深度、實踐指導、技術前瞻性於一體的專業著作。它不僅能夠幫助讀者係統掌握 LTE 移動通信的核心技術,更能為讀者在移動通信領域的研究、開發和工程實踐中提供寶貴的參考和藉鑒。本書的閱讀對象包括但不限於: 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和教師: 作為學習和教學的理想教材,提供 LTE 技術的全麵知識體係。 移動通信運營商的工程師: 幫助其深入理解網絡架構、優化網絡性能、進行故障排除。 通信設備製造商的研發人員: 為新産品和新技術的研發提供技術支持和理論基礎。 對移動通信技術感興趣的專業技術人員: 幫助其快速瞭解和掌握 LTE 的核心技術和發展趨勢。 本書期望通過其詳實的內容和嚴謹的論述,能夠成為讀者在 LTE 移動通信技術領域探索和學習道路上的得力助手,共同推動移動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的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能夠如此便捷地獲取和分享信息。我一直對那些在背後默默支撐著這一切的通信技術感到好奇,而LTE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重要技術,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來瞭解它。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全麵的LTE技術概覽,從其曆史發展背景到核心技術原理,再到實際應用場景。我希望書中能夠有關於LTE網絡的架構、關鍵技術、關鍵性能指標以及其在實際部署中的挑戰等方麵的介紹。我尤其感興趣的是,LTE技術是如何實現高速數據傳輸和低延遲通信的,這對於我們日常使用手機、進行在綫活動至關重要。我還希望能夠瞭解到LTE技術在安全和可靠性方麵的保障措施,以及它在未來通信發展中的潛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讓我能夠掌握LTE技術的基本概念和關鍵要點,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互聯互通的數字世界。

评分

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龐大而精密的通信網絡之中。我對那些構成整個通信係統的各個組件,以及它們之間如何協同工作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覺得,手機信號的傳輸就像是一種看不見的“魔法”,但我知道這背後一定蘊含著深厚的科學知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一步一步地揭開LTE技術的神秘麵紗。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基站、終端設備、核心網等關鍵組成部分的詳細解析,以及它們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我尤其想瞭解,LTE網絡是如何進行用戶接入、資源調度、數據路由等操作的,這些過程是如何保證高效和公平的。我還對LTE係統的安全機製很感興趣,如何在保證通信暢通的同時,又能防止數據泄露和惡意攻擊。我希望書中能夠用清晰的語言和圖示,解釋LTE協議棧的各個層次,讓我能夠理解從應用層到物理層的數據傳輸流程。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建立起一個關於LTE通信係統的整體認知框架,理解其架構的精妙之處,以及它是如何支撐起我們日益增長的數據通信需求的。

评分

當我拿到這本《LTE移動通信技術》時,我腦海裏浮現的是無數個在公共場閤、在旅途中,手機信號滿格的瞬間。這種無縫連接,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們卻很少去深究它的原理。我一直對網絡延遲、信號衰減這些問題感到睏擾,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手機的響應速度明顯變慢,這讓我很不方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為什麼會齣現這些現象,以及LTE技術是如何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關於天綫技術、頻率分配、信道編碼等方麵的詳細介紹,讓我能夠理解這些術語背後的技術含義。我還希望能夠瞭解到,LTE係統是如何保證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的,以及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它又是如何保持高效運作的。我尤其關注的是,LTE技術是如何實現高速率、低延遲的數據傳輸的,這背後有哪些關鍵的技術突破。我也想知道,LTE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除瞭手機通信,是否還有其他的用途,例如物聯網、車聯網等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瞭解現代通信技術大門的窗戶,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數字化時代。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就像在炎炎夏日裏,終於等到瞭一場酣暢淋灕的大雨,滌蕩瞭心中對無綫通信的種種疑惑。我一直對手機信號為何如此神奇感到好奇,從最初的2G、3G,到現在身邊的4G、5G,感覺就像是在不斷升級的遊戲裝備。我尤其對那些看似微小的信號塔,是如何將我的聲音和數據瞬間傳送到韆裏之外的另一端感到驚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簡潔,但卻讓我聯想到一種強大的、無處不在的力量。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瞭解到更多關於這些信號是如何工作的,它們背後有哪些復雜而精密的科學原理,以及工程師們是如何剋服重重技術挑戰,纔讓我們享受如此便捷的通信體驗。我期待書中能夠有詳細的圖解,能夠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有所領悟。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通信標準發展曆程的介紹,瞭解不同代際的技術是如何演進的,它們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是什麼。同時,我也對未來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嚮充滿瞭好奇,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些啓示,讓我對即將到來的6G時代有所展望。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次關於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探索之旅,能夠激發我對科技的熱情和對未知的好奇心。

评分

這本書給我一種想要深入探索的衝動,因為它觸及瞭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基礎也最關鍵的技術之一。我一直對手機信號的“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瞬間傳遞信息的能力感到好奇,這就像是現代科技的奇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詳盡的視角,讓我瞭解LTE技術是如何在無綫環境下實現高效、可靠的通信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涵蓋LTE的核心技術,例如OFDMA、MIMO、SC-FDMA等,並對其原理進行深入淺齣的講解。我還想知道,LTE係統是如何支持不同類型的業務,例如語音、視頻、數據等,並如何保證各自的服務質量(QoS)。我尤其關注的是,LTE技術在提升用戶體驗方麵所做的努力,例如如何降低通話中斷率、提高下載速度等。我也希望瞭解,LTE技術在網絡演進中的地位,它與之前的3G和未來的5G之間是如何承接和過渡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無綫通信技術殿堂的大門,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個改變世界的科技領域,並對未來的通信發展有更清晰的認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