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全方位收入經史子集各部國學經典
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收藏品質,終身學習
郭齊勇總顧問;湯一介、陳來題詞
專業國學傳播機構鞦霞圃書院主編
文字流暢,可讀性強,適閤中小學生閱讀
1.由國內20多名中青年國學研究人員、大中小學教師潛心編注,精心挑選適閤中小學生生的國學讀本。
2.經典文本,配以新解讀。用新穎的眼光解析曆久彌新的文化菁華。是適閤現代人閱讀的國學讀本。
3.突破傳統國學教育局限,在收入經典濛學和儒傢經典的基礎上,廣泛選取諸子百傢,曆史名著,經典文學,詩詞讀本。
內容簡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曆史學上一部劃時代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民族文化,特彆是對曆史學作齣的極大貢獻。全書包括十二“本紀”、十“錶”、八“書”、三十“世傢”、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韆五百字。司馬遷欲以之“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
《史記》不僅是以“實錄”精神著稱的體大思精的曆史學著作,而且還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經典之一。司馬遷筆下的曆史故事矛盾尖銳、一波三摺、劍拔弩張、驚心動魄,曆曆如在目前;其塑造的英雄人物個性鮮明、血肉豐滿、栩栩如生,個個可歌可泣,堪稱史傳文學的代錶性作品,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作者簡介
鞦霞圃書院是中國民間研究、傳播儒學文化的組織。是由中國著名學者瀋渭濱、葛劍雄、傅傑、硃學勤、李天綱、汪湧豪等教授發起,聯閤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及香港、颱灣和海外的數十位著名教授、學者創建的社會學術研究團體和教育教學機構。2009年9月肇創於上海嘉定,常設辦公地為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嘉定孔廟。書院主要活動內容有:係統研究整理齣版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大力推動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圖書館、社區等一係列活動;承辦每年的“上海孔子文化節”;舉辦中西方文化國際學術交流等活動。
目錄
第五章 列傳
不食周粟
管鮑之交
意氣揚揚
穰苴執法
三令五申
圍魏救趙
殺妻求將
立木為信
王翦請田
毛遂自薦
負荊請罪
紙上談兵
奇貨可居
一字韆金
布衣黔首
左提右挈
安枕而臥
蕭何月下追韓信
多多益善
勇士樊噲
期期艾艾
陸賈詩書定天下
季布能屈能伸
欒布視死如歸
巧診難癥
計退匈奴
李廣難封
匈奴未滅 無以傢為
文君當壚
儒生源流
張湯審鼠
齣使西域
優孟衣冠
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
變名易姓
發憤著書
後記
精彩書摘
不食周粟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1]。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2],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3],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4]:“父死不葬,爰及乾戈,可謂孝乎?以臣弑君[5],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6]。武王已平殷亂[7],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8],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選自《史記?伯夷列傳》)
注釋
[1]孤竹君:孤竹國國君,孤竹是殷代國名。
[2]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當時是西方諸侯之長,故稱西伯。
[3]載木主:用車載著木製的靈牌位。
[4]叩馬:勒住馬的意思。
[5]弑:古代臣殺君或者子女殺父母稱為“弑”。
[6]去之:就是讓他們離去的意思。
[7]殷亂:指商紂亂政。
[8]於嗟:嘆詞。於,通“籲”。
譯文
伯夷、叔齊是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去世,叔齊要把國君之位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於是便逃走瞭。叔齊不願意做國君也逃走瞭。國人隻好擁立孤竹國國君的次子做國君。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優待尊養老人,便都前去歸附西伯昌。等到到瞭那裏,西伯昌去世瞭,武王用車載著他的木製的靈牌位,尊稱為文王,往東去討伐殷紂王。伯夷、叔齊勒馬進諫說:“父親死瞭不加安葬,就大動乾戈,這能稱得上是孝嗎?以臣子的身份去殺害君主,這能說是仁義嗎?”武王身邊的侍從想要殺害他們。太公說:“他們是仁義之人啊。”就讓他們離去瞭。武王討伐商紂後,天下奉周王室為宗主,而伯夷、叔齊卻認為宗周是恥辱的,他們堅持節氣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靠采摘野菜充飢。等到將要餓死的時候,作瞭一首歌:“登上西山啊,采摘薇菜。用暴臣代替暴君啊,竟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神農、虞、夏的天下轉眼就消失瞭啊,我們去哪裏找到歸宿?哎呀就這樣死瞭吧,命運如此衰薄!”於是餓死在首陽山上。
……
前言/序言
鞦霞圃書院創辦有年,在民間推動國學普及工作,誌在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宗旨,促進古今中外文化思想與學術的交流,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復興而盡心盡力。其誌可嘉,其行可感!
近年,鞦霞圃書院耐儒兄主持編撰“國學基本教材”。本套國學教材集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名牌院校的二十多名青年學人,采各種版本的國學讀本之長,廣泛吸取中小學一綫語文教師的教學經驗,精心編撰,是中小學生比較理想的國學讀本,也是便於教師們使用的、較為係統的國學教材。
讀本的篇目有:《弟子規》、《三字經》、《韆字文》、《韆傢詩選讀》、《幼學瓊林》、《詩詞格律》、《唐詩選讀》、《宋詞選讀》、《論語》(上、下)、《史記選讀》(上、下)、《大學 中庸》、《詩經選讀》、《孟子》(上、下)、《左傳選讀》、《顔氏傢訓》、《老子 莊子選讀》、《墨子 荀子 韓非子選讀》、《漢魏六朝詩文選》、《唐宋文選》、《禮記選讀》、《楚辭選讀》。每冊有指導性概述,有經典原文,有對原文的注釋與新譯(賞析),並配上文史鏈接(延伸閱讀)、思考討論等,圖文並茂,準確生動,具有可讀性與係統性。
梁啓超先生說過,《論語》、《孟子》等經典“是兩韆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聖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們全社會形成共同意識,我們既做這社會的一分子,總要徹底瞭解它,纔不緻和共同意識生隔閡”。這就是說,“四書”等經典錶達瞭以“仁愛”為中心的“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念,這是中國古代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道,人們就是按此信念而生活的。
中國文化的大傳統與小傳統是打通瞭的。國學具有平民化與草根性的特點。中國民間流傳著的諺語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餘殃”。這些來自中國經典的精神,透過《弟子規》、《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韆傢詩》等濛學讀物及傢訓、族規、鄉約、譜牒、善書,通過大眾口耳相傳的韻語故事、俚麯戲文、常言俗話,成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言行規範。
南宋以後在我國與東亞的民間社會流傳甚廣、深入人心的硃熹《傢訓》說:“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又說,“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閤理之事則從……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硃子說此乃日用常行之道,人不可一日無也。應當說,這些內容來源於詩書禮樂之教、孔孟之道,又十分貼近大眾。它內蘊著個人與社會的道德,長期以來成為老百姓的生活哲學。
王應麟的《三字經》開宗明義:“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就把孔子、孟子、荀子關於人性的看法以簡化的方式錶達瞭齣來。儒傢強調性善,又強調人性的養育與訓練。清代李毓秀《弟子規》的總序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以下分成“入則孝”、“齣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等幾部分。這些綱目都來自《論語》。《弟子規》中對孩童舉止方麵的一些要求,如站立時昂首挺胸、雙腿站直,見到長輩主動行禮問好,開門關門輕手輕腳,不用力甩門等,這些規範都是文明人起碼應有的,是尊重他人而又自尊的體現。又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迴,輒淨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藉人物,及時還,後有急,藉不難。”這都是有助於文明社會的建構的,是文明人的生活習慣,也是今天社會公德的基礎。
硃柏廬在《硃子治傢格言》起首的一段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些都是平實不過的道理,體現到一個人身上就是他的傢教。舊時罵人,說某某沒有傢教,那是很重的話,讓其全傢濛羞。我們不是要讓青少年一定要做多少傢務,而是要他們從小學就動手打理好自己與傢庭的事情,不要過分依賴父母,依賴他人,能夠自己挺立起來,培養責
任意識。同時,知道一粥一飯、半絲半縷都是辛勞所得,我們能夠懂得去尊重傢長與彆人的勞動。如果我們真的有敬畏之心,就知道珍惜,不應該浪費。
南開中學的前身天津私立中學堂成立於1904 年10 月,老校長嚴範孫親筆寫下“容止格言”:“麵必淨,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顔色:宜和,宜靜,宜莊。”這四十字箴言來自濛學,又是該校對學生容貌、行止的基本要求。校內設整容鏡,師生進校時都要照鏡正容色。後來張伯苓先生治校,堅持瞭這些做法。
蔡元培先生在留德期間撰寫瞭《中學修身教科書》,該書被商務印書館於1912 年至1921 年間共印行瞭十六版,他還為赴法華工寫瞭《華工學校講義》,兩書在民國間影響甚大,今人將其閤為《國民修養二種》一書。蔡先生在民國初年為中學生與赴法勞工寫教科書,重視社會基層的公民教育。蔡先生的用心頗值得我們重視,他從孝敬父母談起,創造性地轉化本土的文化資源,特彆是以儒傢道德資源來為近代轉型的中國社會的公德建設與公民教育服務。現今南京夫子廟小學的校訓是“親仁、尚禮、誌學、善藝”。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對孩童、少年的教育,首先是培養健康的心性纔情,從日常生活習慣,從待人接物開始,學會自重與尊重彆人。
我們今天強調成人教育,因為僅有成纔教育是不夠的,成纔教育忽略瞭我們作為完整的人、健康的人所必需的一些素養,它在人格養成方麵幾乎是空白。這不是大學教育纔有的問題,而是幼兒園、中小學教育就該關注的。養育青少年的性情,需要傢庭、學校、社會的配閤。
國學當中有很多修身成德、培養君子人格的內容。中國古典的教育,其實就是博雅教育。傳統的教育並不是道德說教,也不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育,而是春風化雨似的,讓學生在點滴中有所收獲並自己體驗,如詩教、禮教、樂教等。
我覺得應該讓孩子們處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傢長、老師們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對孩子們影響很大。傢長、老師有義務端正自己的言行,尤其在孩子們麵前。要培養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多在性情教育上下工夫,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與孩子交流,洞察他們的情感,並做正確的引導。現在一些傢長做不到以身作則,他們撒謊騙人,打罵鬥狠,不尊重老人,這些都會給孩子的成長烙下負麵的印記。
我們也希望同學們能趁著年輕記性好,多讀些經典,最好能背誦一些,其中的意思以後可以慢慢領悟。南宋思想傢陳亮說過:“童子以記誦為能,少壯以學識為本,老成以德業為重……故君子之道不以其所已能者為足,而嘗以其未能者為歉,一日課一日之功,月異而歲不同,孜孜矻矻,死而後已。”
本叢書所收經典與濛學讀物中有很多聖哲格言,都足以讓我們受用終身。我們一直希望能有多一些的國學經典進入中小學課堂,至少讓“四書”進入教材。我們希望能多一些國文課,讓中小學生能接受到係統的傳統語言與文化教育。中華民族有很多優根性,更需大大弘揚。
是為序。
郭齊勇
癸巳春於珞珈山
國學基本教材·史記選讀(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