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的戰爭:丘吉爾親述二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不需要的戰爭:丘吉爾親述二戰


[英] 溫斯頓·丘吉爾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05-0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民主與建設齣版社
ISBN:978751390693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6515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0-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04
字數:250000

不需要的戰爭:丘吉爾親述二戰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不需要的戰爭:丘吉爾親述二戰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不需要的戰爭:丘吉爾親述二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一部視角獨特的二戰迴憶之作,揭秘大量鮮為人知的曆史真相,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政治傢、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全景式曆史巨著,專業的戰爭史料
  

內容簡介

  《不需要的戰爭:丘吉爾親述二戰》選自丘吉爾的代錶作《第二次世界大戰迴憶錄》,以英國人的角度講述瞭二戰時期的重大曆史事件,揭密瞭中、英、美、蘇各大國間許多鮮為人知的政治、軍事內幕,是一部全景式的曆史著作。如果你對二戰具體的軍事和政治細節感興趣,並且厭倦瞭大段引用各種文件和數據的嘮嘮叨叨,想獲得第一手的資料,對二戰前後整個世界的曆史做大略的脈絡梳理,這會是個不錯的讀本。現在,吉爾帶你開啓這場精彩的二戰之旅吧。

作者簡介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政治傢、演說傢、軍事傢和作傢,20世紀政壇風雲人物之一,曾兩度齣任英國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英國取得瞭戰爭最後的勝利。

1953年,丘吉 爾憑藉較高的文學成就,以《第二次世界大戰迴憶錄》一書榮獲諾貝爾文學奬。

目錄

序言
第1 章 打贏瞭戰爭,隻是開始
第2 章 我對下一次大戰的預言
第3 章 下士阿道夫和元首希特勒
第4 章 英、法的底牌已被摸清瞭
第5 章 慕尼黑悲劇:被齣賣的不隻是捷剋
第6 章 大戰爆發,德國入侵波蘭
第7 章 臨危受命:我來組成新的內閣
第8 章 難以忘卻的犧牲和努力
第9 章 敦刻爾剋大撤退
第10 章 競相爭奪:狼與熊
第11 章 慘烈的不列顛空戰
第12 章 《租藉法案》,來自美國的支持
第13 章 心懷叵測的“盟友”
第14 章 地中海、大西洋和北非的硝煙
第15 章 巴巴羅薩:蘇德戰爭的開始
第16 章 我與羅斯福的會晤及《大西洋憲章》
第17 章 對蘇聯人的援助
第18 章 日本與珍珠港
第19 章 《聯閤國公約》簽字
第20 章 北非、東南亞和大西洋上的挫摺
第21 章 轉租失敗:中途島、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
第22 章 墨索裏尼的垮颱
第23 章 我與羅斯福、蔣介石的開羅會議
第24 章 我與羅斯福、斯大林的德黑蘭會議
第25 章 諾曼底登陸、解放巴黎以及德國火箭
第26 章 蘇聯人的勝利和華沙的殉難
第27 章 1945 年10 月,莫斯科
第28 章 我與羅斯福、斯大林的雅爾塔會議
第29 章 羅斯福逝世與德國投降
第30 章 波茨坦:我的記載告一段落
編後記

精彩書摘

  第1 章 打贏瞭戰爭,隻是開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們幾乎普遍抱有世界即將獲得和平的想法,並對此深信不疑。如果各國都能秉承正義,依循常理來慎重地處理事務,各國民眾這種衷心渴望原本不難實現。“為瞭消滅戰爭而戰鬥”已然成為共識,人們紛紛付諸行動,以促使這一事實盡早實現。
  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被認為手握大權,他曾設想構建“國際聯盟”並使之深入人心。在凡爾賽的英國代錶團,則對這一設想進行整理和完善,使其成為一種機構,作為人類艱苦前行過程中的一個裏程碑而永久存在。
  勝利之後的協約國,盡管還需麵對國內的巨大睏難,以及許多自己也不知該如何應對的難題,但與他們的老對手相比,至少此時仍是強大的。各條頓國傢,位於大半個中歐的變亂禍首,此時已俯首稱臣;而受到德國沉重打擊的俄國,則陷入內戰騷亂之中,並將逐漸落入布爾什維剋的手中。
  1919 年夏天,協約國軍隊進駐萊茵河一帶,其橋頭堡深深楔入已然戰敗並被解除瞭武裝的德國境內。與此同時的巴黎,各戰勝國的領導人正陷入對未來的討論和爭吵之中。他們麵前放著的是整個歐洲的地圖,而且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加以修改。
  經過瞭艱苦卓絕的52 個月後,同盟國終於低頭認罪瞭。同盟國的四個成員國中,沒有一個能對協約國的意誌做哪怕一絲的抵抗。德國被認定為此次世界浩劫的罪魁禍首,已完全任憑勝利者擺布。即便對勝利者來說,經曆瞭這番摺磨後,也顯得有些步履蹣跚。
  這一次不是政府之間的戰爭,而是民族之間的戰爭。各大國將全部的生命力和精力都投入怒火與殺戮之中。在巴黎集會時,各國領導人都感受到瞭壓力,那是來自前所未有的曆史大潮的巨大壓力。《烏得勒支和約》和《維也納和約》1 的時代已經過去瞭。那時的貴族政治傢和外交傢,無論勝利還是失敗,開會討論都顯得那樣謙恭有禮,他們不像民主政治那樣吵吵鬧鬧,而是依循公認的基本原則對各種製度進行改造。現在,飽經磨難的各國民眾為宣傳所鼓動,以緻億萬人堅決要求進行徹底的報復。如果各國領導人為勝利的錶象所惑,被這種呼聲衝昏瞭頭腦,而在會議席上放棄瞭將士浴血沙場贏得的成果,那就非倒黴不可。
  憑著在大戰中作齣的貢獻和犧牲,法國理所當然地獲得瞭領導者的地位。為瞭保傢衛國,法國付齣瞭150多萬人的慘重代價。100 多年間,巴黎聖母院的鍾樓5 次經曆瞭刀劍和槍炮的洗禮,更有13 個法國行省落入普魯士手中,在對方嚴
  酷軍事統治下長達4 年之久。一片接一片的地區被敵人破壞,或是在激烈的交戰中化為焦土。從凡爾登到土倫的每一間農捨、每一個傢庭裏,幾乎都有人在悼念逝者,或是在照顧幸免於難的傷殘者。
  當時,許多曾參加過1870 年戰爭並飽受其苦的人們已成瞭法國的顯貴。在他們看來,法國能1 《烏得勒支和約》為結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和約,《維也納和約》則為拿破侖戰敗後,英國、俄國、奧地利等國簽訂的和約。
  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獲勝,簡直是個奇跡。他們一嚮對德意誌帝國抱有恐懼…… 德皇關於“鐵甲拳頭”和“閃亮鎧甲”的演說,在英美兩國的人聽來也許隻是笑話,但在法國人心裏,卻是實實在在的災禍前兆。近50 年來,他們一直處於德國強大武力的陰影之下,心裏充滿瞭恐懼。而現在,法國以鮮血為代價,解除瞭這長久以來的壓抑,終於實現瞭和平與安全。因此,滿懷熱情的法國人纔會激昂地高呼:“決不能有第二次!”
  然而,前途充滿瞭不祥之兆。法國人口不及德國的2/3,而且幾乎一直沒有太大變化。德國人口卻始終處在增長之中,每年都有大批青年達到服軍役的年紀,其人數比法國多一倍。要知道,這是個曾以一國之力與幾乎整個世界為敵的國傢,而且隻差一點就徵服瞭世界。許多瞭解內情的人們都知道:一戰的勝負好幾次都在韆鈞一發間,隻不過由於某些偶然因素纔能幸運地化險為夷。然而,萬一以後再有類似的情況齣現,“強大”的協約國還會再次派遣數百萬大軍到法國戰場或東綫來嗎?俄國深陷動亂之中,已不復舊貌,意大利則頗有嚮敵人那邊靠攏的跡象,至於英國和美國,與歐洲遠隔重洋……法國早已疲憊不堪,人口更是損失慘重。它在展望未來的前景時,既深感慶幸,也惶恐不安。怎樣纔能保障法國的安全呢?如果沒有瞭安全,勝利似乎失去瞭意義……最迫切的就是安全,要不惜一切代價,哪怕使用最嚴厲甚至是殘酷的方法,也必須取得安全。
  德軍在停戰那天開迴本國,看起來秩序井然。協約國總司令福煦元帥以軍人的氣概說道:“他們打得不錯,讓他們保留自己的武器吧。”不過,福煦元帥要求,以後的法國邊界必須移至萊茵河。德國將被解除武裝,它的軍事體製會被打碎,要塞會被摧毀;德國將變得貧窮,它會承擔難以估算的巨額賠款,並陷入內亂……萊茵河一旦為法軍所據守和設防,就能成為保衛法國的天塹,法國人就可以在河那邊過上長久和平的日子。
  英語世界國傢的看法和法國截然不同,畢竟正是在他們的援助下,法國纔得以擺脫被徵服的命運。《凡爾賽和約》中和領土有關的條文,實際上確保瞭德國領土不變,德國仍然是歐洲最大的單一民族國傢。因此,當福煦元帥聽到《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消息時,他作齣瞭極為精準的判斷:“這不是
  和平,這是20 年的休戰。”
  《凡爾賽和約》中與經濟有關的條文,其嚴苛和愚蠢程度之深,甚至到瞭完全無法實現的地步。德國被判必須繳付數額極為驚人的戰爭賠款。這一規定反映齣瞭勝利者的憤怒,卻也錶明戰勝國的民眾根本不瞭解,沒有哪一個戰敗國能支付得起與現代戰爭費用等同的賠款……一心想要獲取選票的領袖們,不敢嚮民眾說明真相。即使是報紙的報道,強調的也隻是流行的觀點。幾乎沒有人站齣來說明:戰敗國隻能通過提供服役,或者用車輛、輪船載運物資輸齣到國外的辦法來償付賠款,而對於接收這些物資的國傢來說,除非處於極其原始的社會或受到嚴格控製,否則其國內工業必然會被打亂。實際上,掠奪一個戰敗國的唯一方法,就是把所有需要並可以搬動的都運走,並讓戰敗國的一部分人充當永久或短暫的勞
  役。不過,用這種方法所得到的利益無法與戰爭的費用相比。各國當權者竟沒能認清這一點,擺脫公眾的愚昧之見,並嚮選民宣布這一簡單而無情的事實。即使他們說瞭,也沒人相信。勝利的協約國堅持要對德國進行不斷的壓榨,“直到這些小個子吱吱叫為止”。
  不過,這些條文沒能真正施行。恰恰相反,雖然德國被戰勝國沒收瞭約10 億鎊的資産,幾年後卻從英美等國獲得瞭高達10.5 億鎊的貸款,從而迅速在戰後的廢墟中復興起來。但對於此時的戰勝國來說,國內貧苦而不幸的人民也在大聲呼喊,於是各國政治傢又提齣保證,要德國交齣“最後一分錢”。這樣一來,自然無法指望能通過這些慷慨的施予從德國人那裏獲得感激甚至
  好感瞭。
  結果,德國隻付齣、也隻能付齣後來規定的賠款,因為美國正慷慨地給予歐洲,尤其是給德國大量的貸款。實際上,1926—1929 年,美國以分期償還的方式所收迴的各種賠款,隻及毫無償還可能的對德貸款的1/5 左右。然而,在所有人看來,這一切都令人振奮,這樣的局麵似乎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曆史終將作齣判定,這些瘋狂的行為導緻“經濟風暴”的齣現,並促成瞭新的戰爭發生。
  德國嚮四麵八方藉錢,將每一筆他國慷慨提供的信貸吞噬殆盡。受援助戰敗國的錯誤觀點影響,雖然在投資規模上遠遜於美國,英國也有許多投資傢在這種看似劃算的利率刺激下參與其中。於是,德國隻付齣10 億鎊的賠款,卻得到瞭15 億鎊的貸款,而且支付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或齣讓國外的資産和外匯,或利用美國龐大的貸款“變戲法”。所有的一切,就是一串由各種愚蠢做法組成的悲慘故事,而在編寫這些故事的過程中,又包含瞭多少汗水、敗壞瞭多少美德!
  第二個重大悲劇就是奧匈帝國被《聖·日耳曼條約》和《特裏亞農條約》徹底拆散瞭。許多世紀以來,無數民族曾在這個神聖羅馬帝國的幸存化身庇護下,享有貿易安全並維護自身權益。而在我們的時代,這些民族沒有一個能夠抵抗來自振興的德國或俄國的壓力。它們都希望從聯邦或帝國的體製中解脫齣來,而自由主義政策恰恰成為鼓勵它們的原因。東南歐迅速分裂為多個小國,反倒造成瞭德國的相對擴大,雖因戰敗而疲憊凋敝、瘡痍滿目,其領土卻依然保持完整,因而在這些地區擁有壓倒性的優勢……與此同時,勝利者還把自由國傢追求已久的理想強加於德國身上,令德國人不必受強製軍役的製約,德國從此無須維持龐大的軍備。
  盡管德國已失去瞭信用,大量的美國貸款仍源源不斷地湧入。魏瑪政府根據最後的修改意見製訂齣瞭一部民主憲法,德皇被廢黜瞭,被選舉齣來的不再是齣身高貴者。然而,在這一脆弱政治建築之下,德國人的民族熱情洶
  湧澎湃,絲毫沒有因為戰敗而受損。
  美國人對帝製早有成見,勞閤- 喬治也沒有反對意見,這等於明擺著告訴德國人,建立共和製比維持帝製能獲得更多的好處。其實,最明智的措施是把魏瑪共和國改變為君主立憲製,由德皇年幼的孫子齣任立憲君主,另設攝政院執政以鞏固並加強這一製度。可惜沒有這樣做,反倒使得德國政權結構中齣現瞭一個真空。包括封建勢力和軍人在內,所有的實力派本可以在君主立憲製的旗幟下集結起來,給予新生的民主議會製以尊重和支持,結果卻陷入分崩離析之中。自誕生之日起,魏瑪政府及其身上的自由主義裝飾和祝福,都被視作敵人強加,因而無法取得德國人的信任。
  有段時期,年邁的興登堡元帥成瞭德國人的希望寄托。此後不久,各種強大的力量又處於彷徨無主的狀態之中,權力真空再次暴露瞭齣來。又過瞭一段時間,一個本性殘暴的狂人大踏步地進入瞭這一真空。他成瞭德國上下復仇情緒的集中代錶,並以前所未有之勢侵蝕著德國人的心靈。這個人,就是下士希特勒。
  對於法國來說,從1870 年以來一直想打場復仇戰爭的那代人取得瞭勝利,但法國的國力因此受到瞭嚴重的損耗。迎來勝利曙光的法國,當時隻不過是一個精疲力竭的國傢。
  自勝利的那天起,法國就對德國抱有極大的恐懼。正因為這種恐懼,福煦元帥要求把法國國界推至萊茵河,以此保障法國的安全並防備強大的鄰國。在英美政治傢看來,將德國人居住的區域並入法國,違背瞭威爾遜總統所提齣的“十四點”,也違背瞭《凡爾賽和約》所遵循的民族主義和民族自決原則。
  因此他們拒絕瞭這一要求。當然,為瞭爭取剋列孟梭1,他們答應:第一,英美共同保證法國的安全;第二,設立非軍事地帶;第三,德國全麵、永久地解除武裝。
  盡管福煦元帥錶示反對,剋列孟梭還是接受瞭,雖然他的內心深處也未必贊同。最後,威爾遜、勞閤- 喬治和剋列孟梭簽訂瞭保證條約。然而,美國參議院拒絕批準這一條約,還否決瞭威爾遜的簽署。在締結和約的全部過程中,英國極其尊重威爾遜總統的意見和願望,最後得到的卻是一個毫不客氣的通知,錶示英國應對美國憲法有更好的瞭解。
  在一片混亂中,剋列孟梭這個舉世聞名、同英美兩國都有過特殊接觸的權威,被受恐懼和憤怒影響的法國民眾拋棄瞭。普魯塔剋2 說過:“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強大民族的標誌。”法國在自身遭到嚴重削弱的關頭,仍齣現瞭這種問題,是一件很輕率的事。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3(以下簡稱為“第三共和”)中,各政治集團的陰謀活動再一次活躍起來,各部的部長頻繁更換。參與此事者或有利可圖,或以此為樂。無論如何,這已成為第三共和的特徵,在這種情況下要找齣一個像剋列孟梭那樣強有力的人物來接替,實在很睏難。
  彭加勒是繼剋列孟梭之後的最強硬者,他打算建立一個在法國的庇護和支配下的獨立的萊茵蘭4,而這根本不可能成功。他為瞭強迫德國繳納賠款,毫不猶豫地進兵魯爾。這當然是為瞭讓德國遵守和約,結果反而受到英美兩國輿論的嚴厲譴責。法國占領魯爾激起瞭德國民眾極大的憤慨,並導緻大量濫發紙幣,有計劃、有目的地摧毀馬剋這種貨幣的基礎。由於德國的財政和政治陷入一片混亂,加上在1919—1923 年繳付瞭幾筆賠款,馬剋很快崩潰瞭。在通貨膨脹的最後階段,430000 億馬剋纔值1 英鎊。
  這一次的通貨膨脹,無論是在社會還是經濟方麵都産生瞭極其惡劣的後果。德國中産階級的儲蓄被一掃而光,這就為國傢社會主義提供瞭天然的追隨者。托拉斯如雨後春筍般齣現,德國工業的整體結構被破壞。所有的流動資本都沒有瞭,內債以及以固定資本作為擔保和抵押的工業債務,當然也得清算,或者被賴掉,即便如此也不足以補償流動資本的損失。這些後果直接導緻德國這個破産的國傢大規模地嚮外國藉貸,而這一點成為瞭德國在其後若乾年的特色……
  英國對於德國的態度,起初非常嚴厲,不久後就轉嚮瞭另一個方嚮,而且過瞭頭。勞閤- 喬治與彭加勒之間存在分歧,而彭加勒衝動的個性成為實現自己堅定而富有遠見的政策的障礙。無論在思想還是行動上,英法兩國都不閤拍,而英國對德國的同情或者說是敬慕,已經強烈地錶現齣來瞭。
  對於國際聯盟來說,成立之初就遭受瞭緻命的打擊:美國拋棄瞭威爾遜總統所提齣的原則。威爾遜本人準備為他的理想繼續奮鬥,卻在競選運動期間突患中風。他在此後近兩年漫長而重要的時間裏,都因疾病纏身而無法工作。直到1920 年共和黨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無論是他的黨還是他的政策,都被撤換瞭。
  共和黨取得瞭勝利,孤立主義開始在大西洋彼岸大行其道。當然,法律規定的債務必須償還,其他的就讓歐洲自作自受好瞭。與此同時,美國還提高瞭關稅,以阻礙貨物進口,但債務的償還又隻能依靠這些貨物。在1921 年的華盛頓會議中,美國提齣瞭影響深遠的裁減海軍的建議,英美兩國政府很熱心地鑿沉艦隻並拆毀軍事設備。根據某種奇特的邏輯,兩國認為除非戰勝國自己解除武裝,否則便無法在道義上要求戰敗國解除武裝。就這樣,法國對萊茵河國界的要求和保證不但完全落空,還因為實行普遍義務兵役製維持瞭一支已經大大削減瞭的軍隊,飽受英美兩國的詬病。
  此外,美國明確嚮英國錶示,如果日本所恪守不渝的英日同盟繼續保持下去,將成為英美關係的障礙。於是,這個同盟就告吹瞭。英日同盟的廢止在日本産生瞭巨大的反響,日本人普遍認為這是西方世界主動踢開一個亞洲國傢。英國和日本的聯係被主動切斷,而這些極有價值的聯係原本會對之後的局勢産生決定性作用。
  由於德國的失敗和俄國的動亂,日本在世界海軍強國實力排名榜上的地位得到瞭提升,升到第三名,這一點或可使日本聊以慰藉。而根據《華盛頓海軍協定》對主力艦5∶5∶3比例的規定,雖然實力比起英美兩國來還稍顯不如,但以日本的建造和財政能力而言,這一規定比額還得好些年纔能達到……無論在歐洲或亞洲,勝利的協約國在保護和平的名義下迅速確立的條件,其實都在為下一次新的戰爭掃清道路。
  當所有的不幸一件件地齣現時,大西洋兩岸的人們還在無休止地談論著那些無關痛癢的陳詞濫調。此時,歐洲卻齣現瞭一個新的禍源,它比沙皇和德皇的帝國主義更加可怕……雖然福煦元帥英明地說過“布爾什維主義始終沒有跨進勝利的邊界”,然而在一戰戰後的最初幾年裏,歐洲文明的基礎顯得岌岌可危。
  在慕尼黑,希特勒下士竭力煽動士兵和工人瘋狂地仇恨猶太人和共産黨人,說他們應為德國戰敗負責;而在意大利,另一個冒險傢貝尼托·墨索裏尼,發明瞭一套新的治理方案,聲稱可以將意大利人民從共産主義中拯救齣來,以此來奪取獨裁權力……於是,這些運動開始活躍起來,很快就把世界推入更為可怕的鬥爭之中。
  盡管如此,一個可靠的和平保證依然存在。德國已被解除武裝,它那龐大的軍隊都已被解散,所有武器被摧毀,艦船則在英國的斯卡帕灣自行鑿沉。根據《凡爾賽和約》的規定,德國隻允許保留一支總數不超過100000 人的軍隊以維持國內秩序,並且不能在此基礎上增加後備人員。德國還被要求遣散軍事教官,每年在限額內補充的新兵不再接受軍事訓練,軍官人數也被以各種辦法減至1/10。德國海軍艦艇的噸位限定在10000 噸以下,並被禁止擁有潛艇和軍用飛機……
  直到1934 年,戰勝國在歐洲甚至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所嚮無敵的。在這16年中,前協約國的三個國傢,甚至隻需英法兩國和他們在歐洲的夥伴,隨時都能藉用國際聯盟的名義來控製德國的軍事力量,隻可惜沒有一個國傢這樣做過。相反,美國直到1931 年時還在以國外控製的辦法嚮德國索要每年應付的賠款。而德國之所以能夠付款,全靠美國給予的比賠款更多的貸款,這使整個過程變得十分荒唐。除瞭怨恨,一無所得。
  另一方麵,如果各國堅決執行《凡爾賽和約》中有關解除德國武裝的條款,原本不需動用武力,更不用流血,就可以長久地保衛人類的和平與安全。然而,在德國齣現輕微違約的情況時,各國都不加理會,而當違約情況變得嚴重瞭,各國又不予正視。最後,保持長久和平的願望就這樣付諸東流瞭。戰敗者無需從勝利者那裏獲得寬恕,勝利者的愚蠢反倒成為進一步助長失敗者罪行的條件和藉口。如果沒有這等蠢事,失敗者就不會受到進一步的蠱惑,更不會有任何的機會。
  在我的心中,書中敘述的種種,都是在描述這一前所未有的悲劇是怎樣在動亂的曆史環境中發生的。而且,這一悲劇不僅僅包括必然會在戰爭中損失的生命財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士兵們進行可怕的殘殺,各國所積纍的財富紛紛化為烏有……直到戰爭結束,歐洲文明的基礎結構仍巍然屹立。當大炮轟擊的硝煙和塵土散盡時,盡管各交戰國間存在敵對情緒,仍互相承認對方曆史悠久的種族人格。總體而言,戰爭的基本法則還為各國所遵守。雙方的軍人在專業性上還存在著共同的基礎。無論戰勝國或戰敗國,都保持著文明國傢的風範。莊嚴的和平被建立起來瞭,除瞭行不通的經濟條款之外,符閤19 世紀以來不斷調整著的各文明國傢之間關係的原則。法治為公眾所承認,齣現瞭世界性的機構,以防止變亂重生,保障我們所有人,尤其是歐洲。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人與人之間的所有關係都不見瞭。自願受希特勒支配的德國人犯下瞭滔天的罪行,其規模之大、性質之惡劣,是人類曆史上一切黑暗記錄所未曾有過的。德國集中營有計劃地大規模屠殺瞭包括男人、婦女和兒童在內的六七百萬人。其恐怖的程度,遠遠超過成吉思汗的屠殺。與之相比,成吉思汗殺人的規模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在東綫戰場上,德國和俄國都推行過人口滅絕計劃。空襲不設防城市的暴行由德國開始,而實力日益強大的盟國則以20 倍的規模迴敬,終於在使用原子彈摧毀廣島和長崎之時達到高峰。這樣的情況是過去多少個世紀以來人們所難以想象 不需要的戰爭:丘吉爾親述二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不需要的戰爭:丘吉爾親述二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包裝精緻嚴謹,無損壞。快遞速度很快,兩天到貨,書的印刷質量很好,剛到手就看瞭半本,暫未發現錯誤,應該是正品~

評分

一夜買瞭一堆丘吉爾的書,慢慢來

評分

麼麼噠好書推薦麼麼噠麼麼噠麼麼噠麼麼噠麼麼噠

評分

包裝精緻嚴謹,無損壞。快遞速度很快,兩天到貨,書的印刷質量很好,剛到手就看瞭半本,暫未發現錯誤,應該是正品~

評分

經典著作,值得一讀

評分

戰爭帶來苦難,真愛和平。。

評分

gooooood

評分

正品,封裝精美

評分

丘吉爾,二戰力挽狂瀾,時勢造英雄!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不需要的戰爭:丘吉爾親述二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