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納丁·戈迪默,非洲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女作傢,一生筆耕不輟,獲奬無數,幾乎囊括瞭世界文學領域所有有影響力的奬項。她以短篇小說成名,被譽為“短篇小說大師”,又以長篇小說問鼎諾貝爾文學奬。
2.作為一位纔華橫溢的文學大師,戈迪默在反對種族隔離、支持曼德拉反種族歧視以及艾滋病公益事業上堪稱卓越鬥士,聲名卓著,被譽為“非洲的良心”,贏得瞭包括加西亞·馬爾剋斯、約翰·厄普代剋、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大江健三郎、伍迪·艾倫等人的一緻贊譽與支持。甚至2014年她的去世,都被公眾尊為“安寜甚至略帶高貴感的死亡”。她的美、她的精神,在她的文字中流淌、永生。
3. 曼德拉稱自己是戈迪默“迫切期望的讀者” ,視她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他曾邀戈迪默陪同去挪威領取諾貝爾和平奬;莫言稱戈迪默是自己“比較欣賞的女性思想者”;美國國傢圖書奬獲得者蘇珊·桑塔格將戈迪默視為思想同道和文學知音。
4.榮獲1974年布剋奬的《保守的人》,是戈迪默以經典的現代小說技巧寫成的優秀長篇,既揭露種族隔離製度給黑人帶來的災難,也描繪黑人的覺醒和鬥爭。作品每章前均引用一段黑人的神話傳說,增加瞭敘述的神秘感,同時豐富瞭小說內容,使故事從平麵描寫變為立體敘述,以便從神話與現實、曆史與現在等多個層麵上去尋求作品的意義,強化內容張力。
內容簡介
《保守的人(天下大師·戈迪默作品 精裝)》講述瞭白人實業傢梅林在自己農莊裏和黑人雇工錶麵溫和有禮的接觸實質上等級分明、主僕無形中較勁的故事,穿插講述瞭梅林的婚姻、情感和人際經曆。然而小說的魅力又不僅僅在這故事之內,而是那種讀後令人意猶未盡、引發無限遐想的是蘊含——展示和探討瞭所有人或多或少熟悉和渴望說清楚、道明白的關於優越、尊嚴、自由、愛戀、平衡、欲望、生存等問題的微妙心理。
西方評論者把戈迪默的小說歸入英語小說的主流,認為她的作品中多有意識流手法和內心獨白。對此,戈迪默予以承認,她認為“我們所有今日寫作的人都深受喬伊斯的影響,深受普魯斯特的影響。沒有普魯斯特、喬伊斯,還有托馬斯·曼,我們會在何方·”在藝術上,《保守的人》就是這樣一部將寫實與意識流、內心獨白完美融閤的作品。
作者簡介
納丁·戈迪默(1923—2014),南非女作傢。
戈迪默生於南非約翰內斯堡的礦山小鎮斯普林斯,自幼熱愛閱讀和寫作。從小生活在白人黑人混居的環境,目睹和感受瞭種族歧視帶給黑人的苦難,大多數創作圍繞種族歧視和反種族隔離製度。
戈迪默以短篇小說成名,被譽為“短篇小說大師”,她的長篇同樣以技巧高超、內涵深刻著稱。1991年,她以“強烈而直接的筆觸,描寫周圍復雜的人際與社會關係,其史詩般壯麗的作品使人類獲益匪淺”而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成為南非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作傢。
戈迪默還是積極的反種族隔離製度的鬥士,曾救助黑人運動領袖、協助曼德拉起草演講詞《為理想我將獻齣生命》、參加“非國大”等。她在晚年,又投身南非艾滋病防治和救助公益事業。
戈迪默一生共齣版長篇小說15部、短篇小說集21部,另有大量散文隨筆發錶。代錶作《說謊的日子》《貴客》《保守的人》《伯格的女兒》《硃利的族人》《我兒子的故事》等。
精彩書評
★作為一個作傢,一個社會個體,納丁·戈迪默以錶率性的勇氣及開創性的力量,直麵她所在時代的挑戰——無情禁錮南非人民的種族隔離製度。她視十九世紀偉大現實主義作傢為典範,並從中汲取養分,用自己的豐碩作品塑造瞭一個不可磨滅的二十世紀晚期南非的縮影。
——諾貝爾文學奬得主 約翰·馬剋斯韋爾·庫切 ★納丁·戈迪默以她極為齣色的創作纔能,精湛地描寫瞭在種族隔離製度深淵中掙紮的南非勞苦大眾,這種博大的悲憫情懷激起瞭讀者的共鳴。
——諾貝爾和平奬得主 德斯濛德·圖圖 ★她孜孜不倦地捍衛著人文主義精神——這點在她在小說裏所書寫的社會曆史中體現得淋灕盡緻,並且這種精神將持續影響未來幾代人。
——美國總統 貝拉剋·奧巴馬 ★洞悉人生、思想成熟、筆法新穎自然、具個人風格,堪與弗吉尼亞·伍爾芙的作品媲美。
——《紐約時報》
★納丁·戈迪默是瞭不起的:她是一位真正的作傢,具有生動的力量、高度的敏感性,以及強而持久的情感勢能。納丁·戈迪默在罕見的小說傢中為自己贏得瞭一席之地。
——英國《觀察傢報》
精彩書摘
幾枚皮色淡白、帶有斑點的蛋。
星期天,農莊主駕駛汽車,軋著通往三號牧區大門的車轍顛簸而來。他忽然看見一窩皮色淡白、帶有斑點的蛋,擺在一群圍成半圓的孩子麵前。有些孩子蹲著,鳥蛋正後的孩子盤腿席地,仿佛集市裏一個賣蛋的。在農莊主的凝視下,他仰起頭,靦腆地笑著,又因為自己是蛋的主人,而似乎帶一種自豪。地上的鳥蛋擺得像彈珠球,其他孩子雖然圍擠著,但顯然不經盤腿孩子的允許,誰也不能去碰鳥蛋。孩子們的小屁股和光腳闆在枯槁已久的草地上壓齣的一溜淺坑,將孩子們和鳥蛋一起圍在瞭裏麵。
在烈日下,轎車前蓋上的車標直晃他的雙眼。每次車開到這裏,都會齣來一個小孩,即使一路不見人,一到門前就總會有這麼一個小孩突然跑齣來開門。但今天農莊主沒有開到門前去,他刹住車,未及熄火就走下來。一個特彆小的孩子,穿著有些年頭的套頭毛衣,編織時為手臂生長留齣瞭餘地,但如今衣擺已遮不住肚皮。他跑到門前,站住瞭。其他小孩帶著自豪的微笑繼續圍著鳥蛋。盤腿的那個(雖然穿的是女人裙子,但也許是男孩)伸手把蛋朝自己攏瞭攏,處在邊緣的幾顆蛋就滾進瞭手掌。鳥蛋呈淺淺的乳白色,厚厚的殼,錶麵孔隙密布,淡淡浮著一層斑,比雞蛋更尖更細。捧蛋的小手,手掌呈杏紅色,幾乎半透明。誰都不敢吭聲,都吸著鼻子,敬畏地等待著。
他嚮那盤腿的孩子問瞭一個問題,四下響起一片輕笑。他垂手指著鳥蛋,但不去碰它們,又問瞭一遍。孩子們聽不懂他的話。他繼續連比帶畫地說。盤腿的孩子仿佛受瞭錶揚,把頭一歪,微笑著,拿一枚鳥蛋在兩隻手裏來迴顛。
十一枚珠雞蛋,皮色淡白,帶有斑點。剛好是一窩。
趕去開門的小孩仍然等著。農莊主迴到車裏熄瞭火,齣來又沿來路往迴走。他偏離大路,橫穿稀樹草原,大踏步而去,躍過乾涸的溝渠,哢嚓一聲踩倒瞭去年夏天開在溪邊、如今已經枯死的波斯菊和蓮子草。土質僵硬,一路上他的厚膠皮鞋底摩擦著被牲口啃至刷子毛長短的枯草。他往雇工居住的村落走去。村落在高地上,緊鄰專關小牛的牛棚。棚裏井然有序,放著拿油桶一劈為二做的食槽。牲口還沒歸棚。四下也沒有半個人。半導體裏的音樂從一排空心灰磚建成的房裏往外飄,飄進清朗的早晨:這是一個星期天。幾頂拿電綫、锡皮修的坡頂矮棚——不知是做掩體用,還是住人用——後麵,走齣一個女人。見他往跟前走來,她一動不動地站住瞭,眼裏閃著兩個太陽,仿佛人像攝影中的人物。他問她工頭哪裏去瞭。她沒動,臉擰成一團,好像為瞭聽清他的話在暗暗使勁。她“嗯”瞭一聲,這纔告訴瞭他。他怕搞錯,又重復瞭一遍她的話。她又“嗯”瞭一聲——這一聲極為悠長,仿佛一個人睡美瞭發齣的哼哼——錶示他沒有聽錯;同時凝視自己說的方嚮,示意他沿著他走來的路再走迴去。
他橫穿苜蓿地。一定有人在這個星期將鞦末最後一茬苜蓿收掉瞭。留在地裏的苜蓿茬已經枯萎(捏在指尖一搓,就搓成瞭許多小灰粒,留在枝上的枯葉又仿佛氣球爆炸後的碎片),三葉草形的葉子都割走瞭,綠意帶上瞭灰意,但踩在腳下仍不時散發齣一種夏天纔有的甜味——一種母牛嘴裏的氣味,一種在溫床中熟睡的女人清晨醒來時嘴中的氣味。他不由深吸一口,甜味之末是南非高原入鞦後乾爽清新的空氣,比那甜味更叫人激越。這是他關在那充滿城市稀薄空氣的車中時所一直沒有聞到的。他已闊彆這空氣一周又零一個早晨。此時他一邊深深呼吸,一邊睜大雙眼掃視:低處河邊的楊柳換上瞭金裝,樹皮的顔色尚未褪盡,禿瞭的柳絲上還點綴著些許小巧精緻的黃葉。在清澈空氣的下麵,樹叢周遭彌漫著一層紫氣,勾勒齣柳樹的輪廓……
一整窩珠雞蛋。一共十一枚。再這麼下去,世上一切都將所剩無幾。這國傢、這大陸的一切。下至深海、上至天空的一切。
突然他看見自己要找的黑人工頭,雅各布斯,後者也正朝他走來。他多半剛從大路那邊的玉米地裏齣來,正竭盡全力,疾步穿過苜蓿地——他步伐僵硬,隻恨自己太老,不能飛奔。難道不是他在找他嗎?一定是哪裏齣瞭錯——這黑人怎麼可能已經知道他在找他?難道村落那邊給他打瞭信號?農莊主感到尷尬,幾乎是不耐煩地暗自哼瞭一聲——同時打定主意,繼續往前走,雖然很想揮手招呼對方停下,卻按捺住自己,心裏盤算著該怎麼說珠雞蛋的事。
雖然這是星期天,雅各布斯卻穿著發給他們乾活時穿的藍色連體工裝,雖然今天沒下雨,且五個月內也沒有要下的意思,他卻蹬瞭一雙橡膠雨靴。他呼哧帶喘,這是自然的。似乎有一條綫攔著一般,他在距離農莊主十英尺處站定瞭,恭恭敬敬地打瞭招呼,雖然沒有帽子,卻還做瞭個脫帽的動作。農莊主不緊不慢地往他跟前走。——雅各布斯,我正要找你。情況怎麼樣?——
——沒啥——一切它都挺好。有隻小牛犢在周五降生瞭。我可想瞭辦法要打電話給您,就在昨天晚上——
——很好,是紅牛下的咯?——
——不。紅牛生産的日子還沒到。這是那年輕的一頭,您去年從彼得斯堡買迴的那頭——
兩人說得都急,仿佛都有重要的話還沒說。為免撞車,又都停頓瞭片刻。當然,先行權還是歸瞭農莊主。——你看,雅各布斯,我剛從三號牧區來,那裏——
——我真是想瞭辦法的,想瞭辦法要給您打電話呢,主人——
但主人的心裏已經組織好瞭要說的話。——孩子們拿珠雞蛋當玩具。一定是在草叢、河邊的蘆葦蕩一類地方找著的,就拿來玩瞭——
——就在那河邊……您去過河邊瞭?——
工頭張嘴露齣一口蛀爛的“馬牙”。他顯得緊張、扭捏。的確,農莊的孩子該由他管,其中有些說不好就是他的後代,也的確,雇工傢屬之間的秩序也歸他維持。況且他們因為養瞭太多狗,已經招農莊主不悅瞭一迴(說是怕傷瞭他要打的鳥)。
——並不是說他們就要拿這些蛋做食品,就要拿來吃。不是這樣,對吧?你們的傢禽也不少。他們隻是些小孩,他們不懂,但你得告訴他們,鳥蛋不是拿來玩的。在草原上發現的鳥蛋不許碰,聽得懂嗎?不許碰,更不許拿走,絕對不許。——他當然全都聽懂瞭,但他也懂得侍主的一些竅門,故在臉上顯齣一種不解而痛苦的錶情,以示自己的無辜,說明自己一再代人受過感到不堪重負。——主人——他低聲下氣道——主人,河邊不好瞭。我想辦法,想辦法瞭,昨晚上要打電話給您。河邊發生瞭什麼事呢?河邊
死瞭人瞭。您瞧,這人哪。——他晃著食指,迫切地杵在空中,指嚮農莊主齊胸高的地方,示意他看身後低處的楊柳林。
——人?——
——就在那裏——就在那裏——工頭說著身子往後縮,手還留在原地,好像拿著什麼不願接近的東西。額上擠齣三道抬頭紋。
——有人死瞭?——
工頭已將這可怕的消息瞭解得十分清楚。——一個死人。所羅門昨天三點找著的。——
——這人是乾嗎的?不會是我們的人吧?——
——不。啊對,我們也不知是什麼人。也不知是乾嗎的。也不知從哪兒來的,死在瞭我們的地上。——
——這麼說是個陌生人?不是我們的人咯?——
工頭激動地張開雙臂。——誰也說不好他是誰。——接著又重復起那幾句話:三點時,去趕牛的所羅門跑迴來。——昨晚上,我自己呢,我就想辦法——他張開五指,舉起手——往城裏打瞭五次電話。——
——你們是怎麼辦的?——
——這不嘛,我一見車來瞭,我就從那邊玉米地裏跑過來——
——我是說怎麼辦的屍體。——
這時,那工頭下巴上的鬍子,以及他的手指,都指著同一個方嚮:——就在那兒呢。您去瞭就看見瞭,還在呢,主人,我帶您去看。——工頭說著繞過他,噔噔噔徑直走去。農莊主無法,隻好跟著。可他乾嗎要去河邊看死人呢?不如立即打電話給警察,把它交給專門處理此事的人。又不是他自己的雇工。誰也不認識這死人。憑什麼要叫他去看呢?不過人畢竟死在瞭他的地上。現在他迴來瞭,也便有瞭能主事的人,這讓雅各布斯心裏踏實瞭些。套著藍工裝的身影在前頭帶路,衣領竪起,脖頸嚮前微彎,徑直往發現“入侵者”的地方走去。他既然在履行職責,他的雇主也就有跟著的義務瞭。
……
前言/序言
納丁,你的名字就是希望
二○一四年七月十三日,九十一歲高齡的納丁·戈迪默在自己約翰內斯堡的傢中安然辭世。當天從汽車廣播裏獲悉這一噩耗時,我正在開普敦訪問,次日清早,我買瞭當地齣版的幾份報紙,之後在約翰內斯堡又看到《郵衛周報》為悼念她齣瞭十六版的特刊。在仔細閱讀有關報道和紀念文章後,知道她是在睡眠中離開的,也就是中國人說的善終正寢,心中似乎得到些許安慰。
二○一四年四月,加西亞·馬爾剋斯去世,在中國其本就熱銷的作品再度升溫、暢銷。而同為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的戈迪默的去世,國內齣版界似乎較為平靜,沒有引起什麼“熱”來。與這種“平靜”相映襯的一件事,是二○○四年,戈迪默為艾滋病防治公益事業振臂一呼,馬爾剋斯、蘇珊·桑塔格、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阿摩司·奧茲、大江健三郎、若澤·薩拉馬戈、伍迪·艾倫等二十位世界大師級作傢立刻響應,慷慨獻齣作品,交由戈迪默編輯齣版,齣版所得全部捐贈於南非的艾滋病防治組織。這樣的影響力反差,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主因,是我國翻譯界、評論界對戈迪默及其作品的係統翻譯、深入研究重視不夠,不像馬爾剋斯那樣。另外,戈迪默也不像馬爾剋斯那樣,曾數次造訪中國,進而擴大自己在中國的影響。我作為《人民日報》駐南非首席記者采訪她時,她錶示很想訪問中國。她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對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都錶示齣極大的興趣,期待著有朝一日踏上中國的土地……得知北京燕山齣版社將要齣版這位享譽全球的女作傢的係列作品,我深感親切和欣慰。
一九九一年,戈迪默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成為二十五年來首位摘得此桂冠的女作傢。“納丁·戈迪默的作品總能精確地承載她的藝術目的,可謂躍然紙上。”時任瑞典文學院的常任秘書斯圖爾·艾倫這樣評價她。
其實,早在此之前,戈迪默已經連續好幾年作為諾貝爾文學奬候選人被高度關注瞭。每年結果揭曉之前,總有記者打電話問她:“你已經排上名瞭,將獲諾貝爾奬,你有什麼感想?”戈迪默總是告訴他們:“如果我得瞭奬,我會告訴你的,再見!”這種情況持續瞭一年又一年。對於戈迪默獲奬,有評論傢認為是齣於政治原因。眾所周知,戈迪默以反種族隔離製度為己任。在種族隔離製度最黑暗的時期,盡管她的著作在國內屢屢被禁,但她拒絕流亡國外而毅然留在國內,與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的地下組織成員並肩戰鬥。就在白人種族主義政府瘋狂搜捕非國大成員時,幾位黑人運動領袖就躲藏在她傢中,並在她的掩護下安全轉移。對戈迪默而言,最自豪和最驕傲的並不是摘取諾貝爾文學奬的桂冠,而是一九八六年齣庭做證,使二十二名非國大黨員免除死刑。在法庭上,她說:“非洲人國民大會不是暴力組織,我在這裏生活瞭六十五年,我非常清楚長久以來黑人一直避免暴力。我們白人要對暴力負責。”難怪曼德拉在一九九○年剛齣獄後,最想見到的幾個人中就有她。戈迪默是曼德拉心目中的英雄,而國際社會則把她稱為“南非的良心”。對此,戈迪默說:“一些人以為,我獲此殊譽是由於我的政治觀,而非我的作品。但我始終是個作傢。我堅信,這也是我存活於這個世上的理由和動力。”“很多人並不理解諾貝爾文學奬是怎麼迴事,你不可能僅憑哪一本書就能獲奬,而要看你主要的創作成就,這就是為什麼諾貝爾文學奬的得主都是些上歲數的人,我獲奬時都快六十歲瞭。”獲奬之後,戈迪默從奬金中拿齣一部分給南非作傢大會,用於支持和鼓勵本國黑人作傢——她曾協助建立瞭該組織並成為贊助人之一。
戈迪默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確是名至實歸的。與很多作傢相比,她的文學創作生涯,少有得漫長,鮮有得豐碩:從九歲開始,到九十高齡依然筆耕不輟。她一生齣版長篇小說十五部、短篇小說集二十一部,另有大量的散文隨筆發錶。她的創作生涯裏,包括諾貝爾文學奬在內,共獲得二十多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學奬項。
至於是如何走上寫作道路的,戈迪默自己說:這一點很難解釋。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她曾夢想當個芭蕾舞演員,可惜未能如願。她天生喜歡讀書,六歲時就讀瞭不少書。在閱讀的過程中,便産生瞭以後要寫自己的故事的想法。“那時候南非像是在世界的另一個盡頭,受英國的影響很大,我讀的兒童讀物都是描述英國兒童的事情,而這些書中描述的事情不是我所能看到的,離我們很遙遠,感到不真實。”
戈迪默的文學創作是從短篇小說開始的,發錶第一個短篇是在她十五歲的時候。一九四九年,戈迪默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麵對麵》齣版,一九五一年,她的創作在英語文學界引起重視,作品開始齣現在《紐約客》等雜誌上。一九五二年,美國齣版瞭她的短篇小說集《毒蛇的溫柔聲音》。一九五三年,戈迪默第一部長篇小說《說謊的日子》齣版,《紐約時報》稱贊這部作品堪與弗吉尼亞·伍爾芙的作品媲美,西方評論界認為她是“一顆最明亮的彗星”。之後她陸續齣版瞭一係列具有影響力的長篇,直到年近九十依然有作品問世。
戈迪默的短篇與長篇,創作主題基本一緻,“種族隔離的種種後果構成瞭這些作品的重要主題”(諾貝爾文學奬授奬詞)。諾貝爾文學奬得主約翰·馬剋斯韋爾·庫切這樣評價戈迪默:“作為一個作傢,一個社會個體,納丁·戈迪默以錶率性的勇氣及開創性的力量,直麵她所在時代的巨大挑戰——無情禁錮南非人民的種族隔離製度。她視十九世紀偉大現實主義作傢為典範,並從中汲取養分,用自己的豐碩作品塑造瞭一個不可磨滅的二十世紀晚期南非的縮影。”
戈迪默齣生在南非約翰內斯堡附近白人和黑人混居的礦山小鎮斯普林斯,白人和黑人的矛盾衝突在她的成長中留下瞭深深的烙印,也極大地影響著她的創作:“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讓我們害怕黑人,說這些黑人是從非洲其他地方來的,他們都像怪物,他們都很可怕。而我在稍微長大一點的時候,就開始産生懷疑。後來我第一次坐火車到約翰內斯堡,到大學聽課,這個課程並不提供文憑,我從來也沒有拿過大學文憑。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一九四六年,我在那裏碰到一些年輕人,他們有的想當作傢,有的想寫新聞,還有一些想搞音樂,這些人中間有一些是黑人,這也是我第一次和黑人平等地交朋友,自然對我的生活影響很大。此後,我又和非國大産生瞭密切聯係。”戈迪默齣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說謊的日子》,背景就是她熟悉的斯普林斯,寫的是被種族歧視所扭麯的人際關係;一九五八年齣版的《陌生人的世界》裏,通過白人富人區的奢華與黑人棚戶區的簡陋的對比,反映瞭南非黑人的苦難生活;一九七四年齣版的《保守的人》,以一個白人實業傢與黑人雇工之間微妙的衝突,揭示瞭白人統治的不閤時宜和帶給黑人的災難;一九七九年齣版的《伯格的女兒》,通過主人公羅莎參與反種族隔離鬥爭的經曆,對這場革命中白人與黑人關係進行瞭思考和反映;一九八一年的《硃利的族人》通過內戰中的黑人與白人關係,探討瞭南非的未來的問題,等等。
不過,對於他人將她視為“反種族隔離製度作傢”,戈迪默並不完全認可:“我的確是一名反種族歧視的活動分子,但不是一個鼓動傢,我從來都沒有利用作傢身份專門著書立說來宣傳或鼓動什麼。”“我從九歲起就開始寫作,那時寫作是因為對人生好奇,想自我解釋生活和人性是怎麼迴事,這個指導思想一直貫穿瞭我的寫作生涯,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遵循自己內心的寫作訴求。不過,我自己齣生並成長在一個充滿種族歧視的時代,這是我熟悉的生活,我一直在寫我熟知的東西。那些小說被人們稱之為反種族歧視小說,不過是因為其真實地反映瞭當時種族隔離時期的生活,反映瞭種族歧視的基本情況,也就自然反映齣它是如何的殘酷黑暗。”
作為“南非的良心”,戈迪默的創作和社會活動是值得世人尊敬的,作為一個作傢,她在藝術上的成就也是備受贊譽的。她的短篇小說結構嚴謹,語言簡練,敘述風格多樣,堪與莫泊桑、契訶夫媲美,因此被譽為“短篇小說大師”。她的長篇,文學性和藝術性皆具,結構嚴謹,筆法細膩,簡潔含蓄,視角獨到深刻,寓意深廣,尤其是心理描寫非常齣色。一九七○年問世的長篇小說《貴客》是戈迪默的第五部長篇。諾貝爾文學奬授奬詞中稱“長篇小說《貴客》是她前期創作生涯中的一座裏程碑”,這部作品的問世讓評論界對她颳目相看,發現她的創作纔能不僅限於短篇小說。在這部小說中,戈迪默將視角放在權力的腐蝕性上,所揭示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是與非,而是觸及人性的根本問題。戈迪默談及這部作品時說:“《貴客》是一本關於政治的書,這本書需要特定的相關實體和根據每個人物的特定生活進行演繹。我寫這本書的時候使用的是傳統敘述手法,所以當書中人物確實多得如同某政黨開大會時,描述劇情就會像寫話劇一樣沒有任何睏難。”這部作品於一九七一年獲得詹姆斯·萊特·布萊剋紀念奬。《保守的人》,獲得過南非的CAN奬和一九七四年的布剋奬。小說故事情節不
保守的人(天下大師·戈迪默作品 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