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一戰二戰

圖說一戰二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妤,蔡新苗 著
圖書標籤:
  • 戰爭史
  • 一戰
  • 二戰
  • 曆史
  • 軍事
  • 圖解
  • 戰爭
  • 歐洲曆史
  • 世界曆史
  • 曆史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046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1163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2
字数:6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當人類文明遭遇邪惡的利刃與槍炮,綠色的橄欖枝瞬間枯萎。20世紀先後爆發瞭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瞭難以統計的人力、物力消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瞭深重的災難,對人類曆史發展的進程、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等,都産生瞭極其深遠的影響。迴顧兩次空前浩劫,重溫那段血與火的曆史,不僅可以豐富知識,*可以吸取曆史教訓,*深入地反思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戰爭與和平等問題。本書作者姚妤、蔡新苗憑藉個人深厚的軍事素養、豐富的**手資料、當事人的訪談記錄等,集多年之功,推齣瞭《圖說一戰二戰》這部全真插圖戰爭史巨*。它是對人類曆史上兩次緻命衝突的**記錄,對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大小戰役均有翔實的敘述,詳細解讀前因後果,客觀點評政治經濟,還原曆史真相,破解重重謎團,為讀者呈現不一樣的戰爭全史。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一戰戰史
矛盾激化
薩拉熱窩事件
走上戰爭之路
協約國戰略計劃
德奧兩國的戰略計劃
戰端開啓
德國入侵比利時
邊境要塞
重炮
國境之戰
空中偵察機
濛斯與萊卡托之戰
野戰炮
馬恩河戰役
步槍和刺刀
奔嚮海岸
第一次伊普爾會戰
入侵塞爾維亞
俄軍突襲東普魯士
騎兵
坦能堡戰役
波蘭和加利西亞境內的軍事行動
中國和太平洋地區的軍事行動
海上襲擊者
德國的西非殖民地
北海海戰
防潛柵
科羅內爾和福剋蘭群島之戰
戰列巡洋艦
1915——塹壕戰
第二次伊普爾會戰
毒氣戰
阿圖瓦會戰
塹壕體係
香巴尼和阿圖瓦的會戰
早期戰鬥機
對俄鼕季攻勢
迫擊炮
德國的戈爾裏采-塔諾攻勢
熱氣球
伊鬆佐之役
進攻達達尼爾海峽
前“無畏”級戰列艦
加利波利登陸戰
水上飛機
高加索戰綫 1914~1916年
1914~1916年的巴勒斯坦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海戰白熱化
加利波利大撤軍
德國“U”型潛艇
後方
齊柏林飛艇
戰火中的平民
重型轟炸機
1916——消耗之年
凡爾登——德軍齣擊
索姆河戰役首日
機槍
凡爾登——法軍反攻
塹壕戰利器
索姆河戰役中的消耗
坦剋的參戰
俄國的攻勢
羅馬尼亞戰役
僞裝
意大利戰場的僵持
航空母艦的雛形
薩洛尼卡的軍事行動 1916~1917年
東非地區的戰爭 1914~1918年
日德蘭海戰
“無畏”艦
潛艇鋒芒漸露
驅逐艦
地中海海戰
魚雷艇
協約國的潛艇
1917——歐洲決勝之年
阿拉斯之戰
輕型轟炸機
尼維爾攻勢
法德坦剋
莫西尼斯之戰
地雷戰
帕斯尚爾之戰
岸防、要塞及軌道炮
康布雷之戰
王牌飛行員與戰機聯隊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卡波雷托之戰
高加索最後的爭奪
美索不達米亞戰役
英美的反潛戰
反潛武器
1918——協約國的勝利
“邁剋爾行動”
一戰後期的戰鬥機
防空炮
德軍最後的攻勢
“巴黎大炮”
對地攻擊機
美軍的裝備
美軍的參戰
戰略物資的補給
默茲河-阿爾貢攻勢
戰時通信
突破興登堡防綫
手槍
裝甲車
意大利戰場的最後會戰
解放巴爾乾
巡洋艦
德國海軍嘩變
戰爭的後果
停火
和平協議
國際聯盟
戰爭與迴憶
第一次世界大戰大事記
下篇 二戰戰史
戰爭的陰雲
一戰的影響
經濟大蕭條
法西斯與納粹
侵略戰:從亞洲到歐洲
淞滬會戰
平型關大捷
歐洲麵臨的難題
戰爭邊緣的歐洲
德意誌的狂飆
戰爭爆發
二戰前期的坦剋
北歐的陷落
重型巡洋艦
法國的淪陷
輕型轟炸機與偵察機
不列顛之戰
二戰前期的戰機
空中的較量
二戰早期的中型轟炸機
大西洋戰爭 1939~1941年
反潛護航艦隊
地中海戰場 1940~1941年
巴爾乾與北非戰場 1941~1942年
魚雷艇與袖珍潛艇
美國的“租藉法案”
納粹在占領區的統治
“巴巴羅薩”計劃
二戰前期的反坦剋炮 1939~1942年
東綫戰事
日軍豪賭太平洋
太平洋戰爭爆發
偷襲珍珠港
戰艦與巡洋艦
美國強大的戰略補給
日本的南進
日軍的節節勝利
珊瑚海與中途島戰役
航空母艦
局勢的逆轉
輕巡洋艦
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歐洲的絕地反擊
目標斯大林格勒
大屠殺
戰地炮兵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步兵武器
蘇聯的鼕季攻勢 1942~1943年
突擊炮
戰時的宣傳藝術與流行文化
阿拉曼大捷
輕裝甲車
火炬行動與突尼斯之戰
庫爾斯剋大會戰
對地攻擊機
密碼與解碼
帝國海軍的潰敗
護航航母
艦載武器與設備
盟軍的宏偉戰略
二戰後期的中型坦剋 1942~1945年
西西裏島與意大利之戰 1943~1944年
步兵支援武器
夜間轟炸
夜間戰機
美軍的戰略轟炸 1942~1943年
防空炮
重型轟炸機
肅清烏剋蘭
重型大炮
歐洲的光復
諾曼底登陸
特種裝甲車
諾曼底之戰
戰爭中後期的中型轟炸機
占領區人民的抗戰
通敵者
蘇聯乘勝追擊
二戰後期的重型坦剋
德國空軍的戰敗
二戰中後期的戰鬥機 1943~1945年
機載武器與裝備
從諾曼底到萊茵河
自行火炮
非裝甲戰車
攻入德國
重型追擊炮和炮兵火箭彈
V型武器
噴氣式戰機
戰爭中後期的反坦剋炮 1942~1945年
在西部戰綫和意大利的勝利
步兵反坦剋武器
地雷
攻剋柏林
日本帝國的覆滅
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
水上飛機與海上支援機
中太平洋戰事
登陸艇和水陸兩用戰車
馬裏亞納群島戰事
海上戰鬥機
潛水艇和轟炸機
潛水艇
緬甸戰事
萊特灣戰役
海上轟炸機和魚雷機
重返菲律賓
緬甸戰場的勝利
運輸機和滑翔機
硫磺島和衝繩島之戰
驅逐艦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日本投降
戰爭的影響
戰爭的傷亡與破壞
世紀大審判
歐洲的分裂
冷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事記
一戰與二戰的比較

前言/序言

  20 世紀先後爆發瞭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瞭難以統計的人力、物力消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瞭深重的災難,甚至戰爭的傷痛至今還在延續。但大戰的影響絕不止於此,它們對人類曆史發展的進程,對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等,都産生瞭極其深遠的影響。迴顧兩次空前浩劫,重溫那段血與火的曆史,不僅可以豐富知識,更可以吸取曆史教訓,更深入地反思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戰爭與和平等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 ~ 1918 年帝國主義國傢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爭先在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俄國等之間展開,後來逐漸有38 個國傢15 億人捲入戰爭。這場戰爭爆發的根源,首先是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德、日、美等新興帝國主義國傢在爭奪資源和殖民地上的矛盾。其次,資本主義國傢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級矛盾的尖銳化也使各國統治不穩,於是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企圖通過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1914 年6 月28 日的薩拉熱窩事件引爆瞭歐洲的火藥桶,隨著奧匈帝國嚮塞爾維亞宣戰,歐洲列強紛紛全麵動員,傾其全國之力,投入這場前所未見的殘酷血戰。綿延韆裏的鐵絲網和壕溝陣地,成為列強廝殺拼搏的角力場。數以百萬計的軍人在彈片四濺、血流成河的泥濘戰場,試圖打齣一個世界新秩序。主要戰役包括東普魯士戰役、馬恩河戰役、索姆河戰役、凡爾登戰役、日德蘭海戰、俄軍1916 年夏季進攻戰役等。戰禍蔓延至亞歐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炮火硝煙中,舊帝國紛紛解體,歐洲的權力格局亦隨之改變。1918 年11 月11 日,德國投降,曆時4 年零3 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軍事衝突,人類在這次浩劫中濛受的損失之大,令人瞠目結舌:軍人、平民傷亡人數達到數韆萬,參戰國物資總損失達4 萬億美元。這次大戰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瞭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瞭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美國在戰爭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後帝國主義奴役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傢的《凡爾賽和約》等分贓條約,雖暫時調整瞭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係,但沒有消除它們之間的根本矛盾,這場號稱將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造成的結果,竟是下一場更大規模的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國、日本、意大利法西斯由局部戰爭擴大為世界大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之間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瞭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戰勝國之間的矛盾。意大利、德國和日本相繼建立瞭法西斯政權,他們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一手炮製的《凡爾賽和約》煽動民族情緒,對內實行暴力專政,對外實行侵略擴張,成為世界大戰的策源地。而英國、法國和美國的綏靖政策則助長瞭法西斯的侵略氣焰。再加上1929 年爆發的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經濟危機的衝擊,戰爭開始變得一觸即發。
  1937 年7 月,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奮起抗日,拉開瞭世界大規模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在歐洲,1939 年9 月1 日,納粹德國嚮波蘭發動突襲,9月3 日,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這次大戰的戰火燃及歐、亞、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廣闊的海域,主要戰場包括中國戰場、歐洲西綫戰場、歐洲東綫戰場、太平洋戰場、東南亞戰場、北非戰場等,著名戰爭包括敦刻爾剋大撤退、不列顛空戰、珍珠港之戰、中途島海戰、諾曼底登陸、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阿拉曼戰役等。法西斯的侵略和暴行激起瞭全世界人民的反抗,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幾十個國傢結成瞭強大的同盟,徹底打敗瞭侵略者,贏得瞭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曆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閤計傷亡過億,其他損失則難以用錢財去衡量。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改變瞭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 年10 月24 日聯閤國亦宣告成立,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 個國傢成為聯閤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促使美國和蘇聯成為彼此對立的超級大國,開啓瞭長達46 年的“冷戰”時代。
  這是一部全真插圖戰爭史書,是對人類曆史上兩次最緻命衝突的權威記錄,對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大小戰役均有翔實的敘述,詳細解讀前因後果,客觀點評政治經濟,還原曆史真相,破解重重謎團,為讀者呈現不一樣的戰爭全史。其中既有對不同軍事策略之成敗的分析,也會論及戰爭的關鍵轉摺點以及新技術所帶來的影響力等。視角客觀公正,故能與眾不同;論述精警,足以讓人擊節。內容既適閤普通讀者對“一戰”“二戰”進行大緻瞭解,也可供軍事迷和專業人士學習參考。


《烽火歲月:改變世界的兩次偉大戰爭》 序言 曆史的長河中,有兩場波瀾壯闊的戰爭,它們以空前的規模和殘酷性席捲瞭整個地球,深刻地改變瞭人類文明的進程,留下瞭至今仍在我們身邊迴響的深刻烙印。這兩場戰爭,即我們熟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曆史上最令人警醒的篇章之一。它們不僅僅是地圖上疆域的變遷,國傢興衰的更迭,更是思想、科技、社會結構乃至人類精神的巨大衝擊與重塑。 本書《烽火歲月:改變世界的兩次偉大戰爭》並非一本簡單的戰役記錄,也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軍事史料堆砌。它的目標是帶領讀者深入這場宏大敘事的核心,去理解戰爭發生的深層原因,感受硝煙彌漫中個體命運的跌宕起伏,探究它們如何撕裂瞭舊有的世界秩序,又如何催生瞭一個全新的時代。我們將一同審視那些推動曆史車輪滾動的關鍵人物,那些改變戰爭走嚮的策略與戰術,那些因戰爭而加速或夭摺的科技發明,以及那些戰爭留給人類心靈深處永恒的傷痕與反思。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與爆發(1914-1918) 在二十世紀初的歐洲,錶麵繁榮之下暗流湧動。古老的帝國在民族主義的浪潮中搖搖欲墜,新興強國則渴望爭奪全球話語權。錯綜復雜的同盟體係如同一張巨大的蛛網,將列強緊密相連,一旦觸動,便會引發連鎖反應。本書將從以下幾個方麵深入剖析一戰的緣由: 歐洲列強的角力: 德意誌帝國的崛起及其對舊有格局的挑戰,英國的海上霸權以及對歐洲大陸力量平衡的擔憂,法國的復仇心態與德國的宿怨,俄國的泛斯拉夫主義擴張,以及奧匈帝國的內部民族矛盾。我們將細緻梳理這些國傢在殖民地、經濟、軍事上的競爭與摩擦。 “導火索”的煉獄: 薩拉熱窩事件的槍聲並非孤立的偶然,而是長期積纍的民族主義情緒與政治矛盾爆發的必然結果。我們將還原事件的細節,並分析它如何迅速演變成一場席捲歐洲的戰爭。 戰爭的形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空前規模的“總體戰”。我們將重點介紹戰爭初期各國戰略的誤判,戰綫的迅速僵持,以及“塹壕戰”這一標誌性戰役形態的齣現。步兵在鐵絲網前的無謂犧牲,炮火轟鳴下的絕望與恐懼,將通過生動的描繪呈現。 新式武器的登場: 機槍、重炮、毒氣、坦剋、飛機、潛艇……這些在工業革命浪潮中誕生的新式武器,在一戰的戰場上第一次大規模投入使用,極大地改變瞭戰爭的殘酷性與消耗性。我們將探討這些武器如何影響戰術,以及它們給士兵和戰場帶來的心理衝擊。 戰場的日常與個體的命運: 戰爭並非隻有宏大的戰略和政治博弈,它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組成的。我們將呈現士兵在戰壕中的生活,他們的恐懼、希望、友誼與幻滅。從西綫殘酷的絞肉機,到東綫相對機動的戰役,再到帝國奧斯曼的戰場,戰爭在不同地域呈現齣不同的麵貌。 戰爭的終結與遺産: 戰爭的結束並非意味著痛苦的終結。凡爾賽條約的苛刻條件,為日後的衝突埋下瞭伏筆。我們將分析戰爭對歐洲政治版圖的重塑,對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的瓦解,以及戰後國際聯盟的嘗試。更重要的是,一戰對人類社會思潮、藝術創作、哲學思考産生的深遠影響。 第二章:兩次戰爭之間的動蕩歲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並沒有帶來持久的和平。戰後的世界充斥著經濟危機、政治動蕩、意識形態的對立以及未竟的民族訴求。這段時期,是埋葬舊秩序的時期,也是孕育新衝突的時期。 戰後的經濟睏境: 戰爭賠款、通貨膨脹、失業潮……各國的經濟都在戰爭的創傷中掙紮。我們尤其會關注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以及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大蕭條,它們如何加劇瞭社會矛盾,為極端主義的抬頭提供瞭土壤。 政治格局的重組與意識形態的碰撞: 民族國傢的興起,共産主義在俄國的成功及其對世界的輻射,以及法西斯主義在意大利和德國的崛起。我們將深入分析這些政治力量的意識形態、組織形式以及它們之間的尖銳對立。 國際關係的脆弱與綏靖政策: 凡爾賽體係的缺陷,國際聯盟的無力,以及英法等國對侵略行為的姑息。我們將探討這一時期國際社會為維護和平所做的努力,以及這些努力為何最終失敗。 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變遷: 盡管麵臨動蕩,科技仍在發展,汽車、廣播、電影等新事物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然而,科技的力量也被用於軍事目的,為下一場戰爭積蓄力量。 第三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淵(1939-1945) 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以民族主義和帝國野心為核心的衝突,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一場更為復雜、更為殘酷、涉及麵更廣的意識形態與生存空間的全麵較量。 侵略的序麯: 德國對東歐的擴張野心,意大利在地中海的覬覦,日本在亞洲的侵略行徑。我們將詳細梳理德、意、日軸心國的擴張步驟,以及它們如何一步步撕毀國際條約,挑起戰爭。 “閃電戰”的威力與戰爭的初期: 德國人發明的“閃電戰”在戰爭初期展現齣驚人的威力,迅速席捲波蘭、法國,甚至威脅到英國。我們將深入分析“閃電戰”的戰術特點,及其對傳統戰爭模式的顛覆。 戰爭的全球化: 戰爭迅速蔓延至歐洲、非洲、亞洲、太平洋。歐洲戰場上的英德對抗,蘇德戰爭的殘酷絞殺;太平洋戰場上的珍珠港事件,中美英的殊死搏鬥;北非戰場上的沙漠戰。我們將勾勒齣戰爭在全球範圍內的分布與演變。 人類曆史上最黑暗的罪行: 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及其他少數民族進行的係統性種族滅絕——“猶太人大屠殺”(Holocaust),以及日軍在占領區犯下的滔天罪行。本書將以史學傢的嚴謹和人文的關懷,揭示這些罪行的恐怖本質,並強調銘記曆史、防止悲劇重演的重要性。 技術與戰略的博弈: radar、噴氣式飛機、原子彈等新技術的齣現,極大地改變瞭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我們將探討盟軍在戰略上如何協同作戰,以及軸心國的軍事戰略失誤。 戰場的轉摺點與反攻: 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中途島海戰……這些標誌性的戰役如何改變瞭戰爭的走嚮,推動瞭盟軍的最終勝利。 戰爭的終結與影響: 德國的投降,日本在廣島和長崎遭受原子彈襲擊後的無條件投降,標誌著人類曆史上最血腥的戰爭終於落下帷幕。我們將分析戰爭對世界政治格局的徹底改變——美蘇兩大陣營的形成,冷戰的開啓;聯閤國的成立;歐洲的重建與非殖民化浪潮。 戰爭的代價與啓示: 戰爭造成瞭數韆萬人的死亡,無數的傢園被毀,物質財富付之一炬。然而,戰爭也催生瞭更深刻的反思,關於和平的意義,關於人性的光輝與黑暗,關於文明的脆弱與堅韌。 結語 《烽火歲月:改變世界的兩次偉大戰爭》希望通過對兩次世界大戰的深入剖析,不僅僅是對曆史事件的迴顧,更是對人類自身命運的叩問。這兩場戰爭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慘痛教訓,它們揭示瞭權力、野心、仇恨的毀滅性力量,也展現瞭人類在絕境中的勇氣、犧牲與對和平的無限渴望。通過理解這兩場戰爭的根源、過程與後果,我們纔能更好地認識當下,警惕潛在的衝突,並為建設一個更加和平、公正的世界而不懈努力。願曆史的硝煙能夠警醒我們,而非重演。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我本來是衝著“圖說”去的,以為能看到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配上簡潔明瞭的文字講解。結果翻開後,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以“二戰”為主題的“戰史普及讀物”。開頭部分花瞭相當多的篇幅來介紹一戰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雖然也配瞭一些地圖和示意圖,但總覺得有些“泛泛而談”,缺乏那種深入人心的細節。比如,關於一戰中各種新式武器的齣現,書中隻是簡單提瞭一嘴,並沒有深入分析它們是如何影響戰爭進程的,也沒有配上足夠震撼的圖片來展現這些武器的威力。我期待的是那種能讓我身臨其境的視覺衝擊,而不是紙麵上的論述。而且,關於一戰的幾場關鍵戰役,比如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書中用瞭不少篇幅來梳理時間綫和參戰部隊,但文字描述略顯枯燥,缺乏生動的戰例和感人的士兵故事。我渴望看到的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掙紮的普通士兵的視角,他們的恐懼、勇氣和犧牲。坦白說,對於一戰部分,我感到有些失望,總覺得少瞭點什麼,沒能真正點燃我對那個時代的興趣。

评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給我的感覺非常“中規中矩”,雖然內容上涵蓋瞭兩次世界大戰,但無論是文字的編排還是敘述的節奏,都顯得有些平鋪直敘,缺乏引人入勝的亮點。作者似乎更傾嚮於按照時間順序,一股腦地講述事件的發生,而沒有太多地去挖掘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或者通過生動的細節來展現曆史的復雜性。舉個例子,關於兩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書中用瞭不少篇幅來陳述,但更多的是羅列瞭各種政治、經濟、民族矛盾,卻缺乏那種能夠讓讀者産生共鳴的引子,比如某一個具體的事件,某一句擲地有聲的宣言,或者某一個曆史人物的抉擇,能夠清晰地串聯起這些復雜的因素。同樣,在講述戰役時,也更多的是對戰局的描述,缺少瞭對士兵心理、戰爭倫理等方麵的深入探討,使得整個閱讀過程略顯枯燥,提不起太大的興趣。總而言之,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教科書式的曆史讀物,適閤作為基礎知識的瞭解,但很難讓人産生情感上的共鳴或者思維上的深度啓發。

评分

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被“圖說”兩個字吸引,希望能通過大量的曆史圖片來直觀地瞭解一戰和二戰。然而,這本書的圖片質量和數量都有些讓我大失所望。很多圖片都顯得比較模糊,分辨率不高,裁剪得也有些隨意,缺乏那種能夠震撼人心的力量。而且,圖片的搭配也有些不成比例,有時候一段文字下麵隻有一張無關緊要的配圖,而真正能說明問題的關鍵圖片卻寥寥無幾。我特彆希望能看到一些從未公開過的、視角獨特的照片,能夠展現戰場的真實麵貌,或者記錄下那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瞬間。比如,我想看到那些戰壕裏的士兵的肖像,他們的眼神裏有疲憊,有堅毅,也有迷茫;我想看到那些被戰火摧毀的城市,殘垣斷壁間透齣的絕望;我想看到那些為瞭和平而奮鬥的人們,他們的笑容和汗水。這本書的圖片更像是對文字內容的簡單補充,而沒有起到“圖說”應有的引導和深化作用,讓人覺得有些浪費瞭“圖說”這個名字。

评分

我曾經閱讀過不少關於一戰和二戰的書籍,希望這本《圖說一戰二戰》能給我帶來一些新的視角和體驗。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它在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都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關於一戰的“總體戰”概念的闡述上,書中雖然提到瞭國民經濟的動員和民眾生活的影響,但並沒有深入分析這些因素是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瞭戰爭的性質,也沒有探討這種“總體戰”模式對後世戰爭形態的影響。同樣,在二戰的部分,對於一些關鍵的轉摺點,比如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書中也隻是簡單地描述瞭珍珠港事件,卻沒有更深入地分析其背後的戰略意圖、地緣政治考量以及對全球格局的深遠影響。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戰爭倫理、戰後重建、以及不同國傢民眾在戰爭中的真實經曆的探討,這些內容能夠讓讀者對曆史有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在努力覆蓋兩個宏大的曆史事件,但似乎在很多細節上都淺嘗輒止,沒有能夠真正做到“說透”。

评分

說實話,拿到這本《圖說一戰二戰》的時候,我內心是有些期待的,畢竟“二戰”這個主題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和傳奇色彩。然而,當我深入閱讀後,發現這本書在處理二戰部分時,似乎更偏嚮於宏觀敘事,著重於戰略決策和政治格局的分析。對於戰爭的殘酷性和人性的光輝/黑暗,雖然也有提及,但總覺得隔靴搔癢,不夠觸及靈魂。比如,書中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描述,更多的是在分析蘇德雙方的兵力部署、戰術調整以及戰役的轉摺意義,卻很少有那種讓你心頭一緊的瞬間——那些在冰天雪地中飢寒交迫的士兵,那些為瞭一寸土地浴血奮戰的場景,那些在炮火紛飛中生死離彆的瞬間。我更想看到的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去理解戰爭的代價,去感受那些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渺小與偉大。這本書似乎更適閤那些對軍事戰略和宏觀曆史感興趣的讀者,對於我這種更傾嚮於從個體視角去感受曆史的人來說,總覺得少瞭些溫度和人情味。

评分

历史记实,虽然有些事件略显简单,但是印刷、装订都很好,对于这样的价格,还是蛮好的。

评分

图说一战二战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评!

评分

TAT啦却又服不服打团

评分

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质量很好

评分

没包装膜,我家这几天下暴雨呀,一张破纸皮万一淋湿了呢

评分

写的不错,入门级了解战争读物。

评分

正品,东西不错!

评分

历史记实,虽然有些事件略显简单,但是印刷、装订都很好,对于这样的价格,还是蛮好的。

评分

精美的书籍,内容很多,有较多的图片,精致。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