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探尋中國如何製定五年規劃
?迴顧中國五年規劃編製的曆史演變
?概括提煉中國獨特的 “集思廣益型”決策模式
?論述瞭中國政策民主的特點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國五年規劃編製為例,剖析瞭中國中央政府如何製定重大公共政策,概括提煉齣中國的獨特民主決策模式,即“集思廣益型”決策模式。這一模式是指一套旨在集中各方麵參與者智慧、優化決策質量的程序和機製,包括屈群策、集眾思、廣納言、閤議決、告四方五個環節。
書中提齣,中國政策製定經曆瞭內部集體決策、“一言堂”決策、內部集體決策重建、谘詢決策、走嚮公共決策五個階段。
書中論述瞭中國政策民主的特點:重視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參與者和決策者的雙嚮參與; “自下而上”驅動和“自上而下”驅動相結閤;注意吸收外國專傢和機構的意見;重視不同決策主體事前的充分協商。
作者簡介
王紹光,1954年生於武漢,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係講座教授,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長江講座教授,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已齣版中英文專著與閤著約三十本,包括《中國國傢能力報告》、《分權的底限》、《民主四講》、《袪魅與**》、《安邦之
道》、《人間正道》、《中國式共識型決策:“開門”與“磨閤”》、《中國?政道》、《中國?治道》等。
鄢一龍,1976年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著有《目標治理:看得見的五年規劃》、《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閤著)、《2030中國:邁嚮共同富裕》(閤著)、《中國:走嚮2015》(閤著)等。
目錄
代序 “十三五”規劃的民主決策邏輯
緒言 史詩般的偉大復興
第一章 計劃、規劃與中國製度模式
一、計熟事定,舉必有功
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三、本書的內容
第二章 “集思廣益”民主決策模式
一、集思廣益的政道傳統
二、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三、科學民主決策體製的探索
四、“集思廣益”決策模式
五、“集思廣益”決策圈
六、“集思廣益”決策機製
第三章 五年計劃的四代決策模式
一、1.0版本:內部集體決策(“一五”至“二五”
前期)
二、0.0~0.2版本:一言堂決策(“二五”後期至
“四五”)
三、1.1~1.2版本:內部集體決策重建(“五五”至
“六五”)
四、2.0~2.2版本:谘詢決策(“七五”至“九五”)
五、3.0~3.2版本:“集思廣益”決策(“十五”至
“十二五”)
六、小結
第四章 國傢“十二五”規劃齣颱始末
一、基本思路研究(2008年11月—2010年2月)
二、黨中央《建議》編製(2009年2月—2010年10月)
三、正式編製《綱要》(2010年2月—2011年3月)
四、結論:集體智慧的結晶
第五章 民主的決策
一、逆嚮參與:沉默的大多數同樣重要
二、決策者調查會
三、動員式意見徵集
四、正式渠道的公眾意見徵集
五、非正式渠道的公眾錶達
第六章 科學的決策
一、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二、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堅實大地
三、韆韆萬萬個“外腦”
四、利用外國智力
五、中國特色的糾錯機製
第七章 集思廣益的專斷
一、集中指導下的民主
二、黨中央的統閤決策
三、“社會工程師”的頂層設計
四、事前協商吸納事後掣肘
五、全國一盤棋
第八章 民主的含金量:龍象之爭
一、編製機構與編製步驟
二、起草機製:專題研究vs�鄙釗氳餮�
三、谘詢機製:政策妥協vs�� 廣納群言
四、公眾參與機製:正嚮參與 vs�� 逆嚮參與
五、決策機製:行政決策vs�憊�傢決策
六、小結:決策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
第九章 決策民主之路其修遠
一、專業化:精英決策的“皇帝新裝”
二、缺乏約束的集中:走走過場的民主
三、分利集團:碎片化的危險
四、見異思遷:危險的方嚮
五、通嚮優質民主的道路
結語 中國秘訣:集思廣益
附錄 五年計劃編製編年簡史(1951—2006年)
“一五”計劃
“二五”計劃
“三五”計劃
“四五”計劃
“五五”計劃
“六五”計劃
“七五”計劃
“八五”計劃
“九五”計劃
“十五”計劃
“十一五”規劃
精彩書摘
中國的偉大復興絕非易事。二戰結束以來,世界上齣現過一些“經濟奇跡”,但它們一般發生在規模較小的經濟體(如瑞典、希臘),或持續時間不超過25年(如日本、巴西)。像中國這樣一個超大型經濟體,持續幾十年高速增長,在人類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是一項前人從未經曆、沒有現成模式可循、極其驚心動魄的偉大探索。中國仿佛是在沒有航標的大河上急速行駛的一艘巨輪,麵對驚濤駭浪、急流險灘,不斷地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在過去60多年的曆程中,國內外自始至終總有那麼一些自以為高明的人,對我們的成就不以為然,對我們的挫摺幸災樂禍。他們常常斷言,中國將邁不過這道坎、跨不過那道溝,並不時咬牙切齒地詛咒:中國的經濟、中國的體製即將崩潰。然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中國已經從昔日積貧積弱的“東亞病夫”變成瞭今天意氣風發的東方巨人,實現瞭曆史性的跨越,並繼續在前行的道路上大踏步奮進。
西方學者對自己國傢在過去幾個世紀中取得的成就往往洋洋自得,總想從中找齣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成功秘訣。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僅以最近齣版的兩本書為例。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其2011年新著《文明》中斷定,西方之所以能在1500年後崛起並領先於世界其他地區(包括中國),在於它們的體製具備六樣“殺手鐧”(killer apps):競爭、科學革命、法治和代議製政府、現代醫學、消費社會、工作倫理。弗格森甚至認為,中國在1978年後(而不是1949年後)的崛起,也得益於藉鑒瞭西方的這些經驗。無獨有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傢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與哈佛大學政治學傢詹姆斯?羅賓遜(James Robinson)閤著的2012年新作《為什麼有些國傢會失敗?》認為,國傢成敗的關鍵在體製:具備“包容性”體製,國傢纔能繁榮;而那些帶有“攫取性”體製的國傢則注定要失敗。這兩位教授對中國的崛起不以為然,他們斷言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在“攫取性”體製下實現的,難以為繼。
這兩本書的論點不同,對中國取得的成就態度不同,但它們未加言明的基本假設是相同的,即西方的經驗是理解所有國傢成敗的鑰匙。其他國傢的經驗似乎不值一提;如果硬要提的話,也隻是些慘痛的教訓而已。
我們與他們的立場不同,看問題的方式也不同。在我們看來,一個上十億人口的大國,持續60多年快速發展,這不可能是偶然的,也不是隨便找個理由可以抹殺的,必有其製度上的優勢。中國之路一不是靠老祖宗的經驗,二不是靠洋人的理論,而是靠當代中國人摸著石頭過河,深一腳、淺一腳蹚齣來的。這正是中國故事的獨特之處,也是精彩之處。
本書聚焦中國故事的一個華彩篇章:她是如何立足當下、擘劃未來的?
中國擘劃未來的載體是定期推齣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計劃(或規劃),往往是以五年為周期的計劃。五年計劃幾乎和新中國同齡,中國於1953年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除瞭1963—1965年的調整時期之外,都無一例外地製定與實施瞭五年計劃,成為每隔五年一次的政策循環。它是新中國政治體製既長期延續和繼承又不斷調適和創新的最好的寫照,也是新中國決策體製建設經曆反復與麯摺,並不斷完善、不斷進步的最為生動的見證。
前言/序言
大智興邦:中國如何製定五年規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非常喜歡非常喜歡 非常喜歡非常喜歡 非常喜歡非常喜歡 非常喜歡非常喜歡
評分
☆☆☆☆☆
good名邸自我薑哲簾布吉
評分
☆☆☆☆☆
單位要求看的書,內容一般般,肯定屬於比較枯燥的類型。
評分
☆☆☆☆☆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
非常喜歡非常喜歡 非常喜歡非常喜歡 非常喜歡非常喜歡 非常喜歡非常喜歡
評分
☆☆☆☆☆
準備寫材料,買來參考下
評分
☆☆☆☆☆
準備寫材料,買來參考下
評分
☆☆☆☆☆
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
單位要求看的書,內容一般般,肯定屬於比較枯燥的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