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種野菜野外識彆速查圖鑒

500種野菜野外識彆速查圖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嶽桂華,王以忠,於愛華 著
圖書標籤:
  • 野菜
  • 野外生存
  • 植物識彆
  • 圖鑒
  • 食用植物
  • 野生植物
  • 植物圖譜
  • 戶外
  • 自然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59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743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指尖上的探索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567
字数:3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中醫藥愛好者,植物愛好者,中醫藥、植物學、農學、園林學專業工作者。
  當您在公園散步時、當您到野外踏青時、當您爬山鍛煉時,是否關注過你身邊的花花草草,也許一株小草雖不起眼,但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名貴中藥材,也可能是能緻人死亡的劇毒斷腸草,也可能是美味的食物。雖有很多可能,但如果你不認識它,可能就都不存在。  本書雖小,但功能齊全,不僅能幫助你快速識彆身邊的植物,還會告訴你植物的中藥功效和采集應用的知識,植物的毒性,植物是否可食及如何食用等。

內容簡介

  《500種野菜野外識彆速查圖鑒》收錄瞭野外較常見的植物500種,主要包括有文獻記載可食用的植物、據研究證實有毒的植物、常用於中藥的植物等。每一種植物均配有突齣植物識彆特徵的彩色圖片,並對植物的識彆特徵、分布、藥用、食用、毒性等信息進行瞭簡要的文字描述。本書內容按照野外觀察植物的感官認識的層層深入進行編排,首先按照植物的大小、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陸生等進行大體分類,再根據葉的形態進一步分類。讀者可以通過查閱本書中每一植物的特徵性圖片及植物特徵文字描述對植物進一步鑒彆。本書適閤中醫藥、植物學、農學、園林學等專業人員及植物愛好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嶽桂華,廣西中醫藥大學,科技處處長,教授,主任醫師,從事中醫臨床及科研、教學工作23年。參與國傢科研2項,省級科研2項,熟悉本專業國內外進展,基礎知識牢固,通過教學係統掌握本專業知識,代教研究生2名。

內頁插圖

目錄

使用說明/001
一、植物分類術語圖解及本書分類方法001
二、如何通過本書快速識彆植物014
第一部分 直立草本植物/019
一、陸地生植物020
(一)莖生葉明顯020
1. 單葉、葉卵圓形020
(1)葉緣整齊、葉互生020
(2)葉緣整齊、葉對生和輪生059
(3)葉緣有齒、葉互生071
(4)葉緣有齒、葉對生或輪生092
2. 單葉、葉長條形109
(1)葉互生109
(2)葉對生和輪生127
3. 單葉、葉分裂138
(1)羽狀裂葉、葉互生138
(2)羽狀裂葉、葉對生177
(3)掌狀裂葉183
(4)其他形裂葉191
4. 復葉211
(1)羽狀復葉211
(2)三復葉228
(二)無莖生葉或莖生葉不明顯244
1. 卵圓形單葉244
2. 條形葉258
3. 葉分裂279
4. 復葉288
5. 無明顯葉295
二、水中生植物299
第二部分 藤蔓類植物/313
一、匍匐草本314
(一)單葉314
1. 葉互生314
2. 葉對生和輪生322
(二)復葉332
二、草質藤本339
(一)單葉339
1. 葉不分裂339
(1)葉互生339
(2)葉對生351
(3)葉輪生360
2. 葉分裂363
(二)復葉373
三、木質大藤本377
(一)單葉377
1. 葉緣整齊377
2. 葉緣有齒391
3. 葉分裂397
(二)復葉401
1. 羽狀復葉401
2. 三復葉和掌狀復葉408
第三部分 灌木和喬木/415
一、單葉416
(一)葉緣整齊416
1. 葉互生416
2. 葉對生和輪生442
(二)葉緣有齒459
1. 葉互生459
2. 葉對生486
(三)葉分裂493
二、復葉505
(一)羽狀復葉505
1. 奇數羽狀復葉505
2. 偶數羽狀復葉533
(二)掌狀復葉543
參考文獻/550
索引/552

前言/序言


遠方的呼喚:一本地理探險與文化傳承的史詩 書名:秘境之眼:失落文明的坐標與現代探險傢的足跡 內容提要 本書並非一部關於自然植被或園藝栽培的指南,而是對人類探索精神的深沉緻敬與對失落文明的精準追溯。它匯集瞭地理學、人類學、考古學和先進測繪技術的前沿成果,旨在揭示那些被時間洪流衝刷、隱匿於地球角落的古老印記。全書結構宏大,從宏觀的地球構造變遷,深入到微觀的遺址碎片分析,為讀者構建一個跨越數萬年的探險敘事。 第一部分:地質的深層脈絡——時間之沙的刻痕 本部分聚焦於地球深層的非生物性曆史,為理解人類文明的遷徙與定居模式奠定基礎。我們首先剖析瞭過去五百萬年間的地質構造活動,重點探討瞭闆塊漂移如何塑造瞭今天的山脈、深海溝壑與關鍵的地理屏障。書中詳盡描繪瞭冰川期對全球海岸綫和內陸水文係統的重塑過程,這些自然事件直接決定瞭早期人類定居點的可及性與資源豐度。 隨後,本書引入瞭“古地理重建模型”,這套模型結閤瞭古氣候數據(如冰芯與沉積岩分析)和現代遙感技術(如雷達穿透成像,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我們不再依賴傳統的地形圖,而是通過模擬古代河流路徑、季節性濕地分布乃至古代氣候帶的移動,來推斷那些可能被現代地貌所掩蓋的古代交通路綫與資源富集區。例如,書中對撒哈拉沙漠曾經的“綠化期”進行瞭詳盡的重建,並首次公開瞭一係列基於多光譜衛星影像分析得齣的、可能指嚮史前湖泊的潛在地質異常點。 第二部分:失落的坐標——文明遺跡的幾何學解讀 本捲是本書的核心,專注於考古遺址的非侵入性(Non-invasive)勘測與空間定位。我們摒棄瞭傳統的考古發掘記錄,轉而采用現代幾何學和天文學的交叉視角來“閱讀”遺址。 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分析古代建築群的精確方位角、坡度匹配以及與特定星體(如鼕至日齣點或北極星的古代位置)的對齊情況,來確定建造者的宇宙觀和精確的地理坐標。我們深入研究瞭數個著名的、但其建造意圖仍存爭議的巨石陣和金字塔群,並提齣瞭全新的“地磁異常矩陣解析法”,該方法通過繪製遺址下方磁場強度的微小變化圖譜,來揭示埋藏的牆體、通道或儀式性坑洞的布局,而無需動用一鍬一鏟。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公布瞭一組對南太平洋某無人島嶼的係統性勘測數據。通過高精度差分全球定位係統(DGPS)和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技術,我們重建瞭一個前所未見的、具有高度幾何對稱性的水下結構群。這些結構並非天然形成,其復雜程度和規模暗示著一個遠超已知曆史記錄的海洋文明的存在。書中的圖錶詳細展示瞭這些結構的網格係統,並將其與復活節島石像(Moai)的原始運輸路徑推測進行瞭比對分析。 第三部分:語言的維度——符號、遷徙與知識的編碼 地理位置的確定隻是探險的第一步,理解建造者留下的信息纔是關鍵。第三部分探討瞭如何從地理符號中反嚮推導文化信息。 本書提齣瞭“符號擴散模型”,該模型不再將文字和符號視為孤立的文化産物,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地理信息載體。通過對不同地區史前岩畫、陶器符號和石刻進行形態幾何分析,我們追蹤瞭特定幾何圖案(如螺鏇、同心圓、S形麯綫)在不同文化間傳播的路徑和時間滯後性。這不僅揭示瞭遠距離貿易路綫的可能性,更暗示瞭某些關鍵的知識(如冶金技術或曆法體係)是如何通過地理通道進行編碼和傳輸的。 一個引人注目的章節是關於“失語的知識庫”——那些沒有留下明確文字記錄,但其技術成就遠超其所處時代的文化。例如,安第斯山脈早期文明中的繩結記事係統(Quipu)的非數學信息承載能力,本書運用瞭最新的信息熵分析工具,論證瞭Quipu中可能隱藏著詳細的地理測繪數據和資源分布圖譜。 第四部分:現代探險的倫理與未來——科技與足跡的平衡 在揭示瞭大量古代遺址坐標的同時,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轉嚮瞭對當代探險活動的深刻反思。我們探討瞭高精度技術(如激光雷達LiDAR)在加速考古發現的同時,對脆弱遺址可能造成的潛在威脅。 本書倡導一種“輕接觸”的未來探險模式,重點介紹如何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在不乾擾真實環境的前提下,構建高度精確的數字孿生(Digital Twins)遺址模型。這些模型不僅可以供全球研究人員使用,還能以沉浸式方式,讓公眾體驗和理解這些偉大文明的地理智慧。 《秘境之眼》是一部獻給所有對未知世界抱有敬畏之心的探索者的著作。它用數據、坐標和嚴謹的分析,帶領讀者穿越地質的迷霧,直抵人類文明坐標的深處,重新審視我們腳下這顆星球的宏大曆史。它是一幅關於地球空間與時間沉積的終極地圖。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位資深的美食博主,我一直緻力於發掘和推廣各種地方特色美食,而野菜,無疑是食材中的一大寶藏。《500種野菜野外識彆速查圖鑒》這本書,為我的創作提供瞭源源不斷的靈感。它的圖片質量實在太棒瞭,每一株野菜都仿佛躍然紙上,鮮活生動,讓我能清晰地看到它們的形態、顔色和質感,這對於我判斷野菜的新鮮度和品質至關重要。書中關於每種野菜的食用方法和口感描述也非常到位,有的帶著清新的泥土香,有的帶著微苦的藥草味,有的則有著甘甜的清爽。我通過這本書,不僅學會瞭如何辨識各種野菜,還瞭解瞭它們的最佳采集時節和烹飪技巧。例如,書中介紹瞭一種叫做“馬齒莧”的野菜,不僅美味,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根據書中的建議,嘗試瞭幾種不同的烹飪方式,都獲得瞭意想不到的好評。這本書的實用性讓我非常滿意,它的分類方式很直觀,可以根據生長環境或者植物的特徵來查找,這大大節省瞭我野外采摘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它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在野外尋找食材,不再擔心誤采有毒植物。我現在已經能夠熟練地辨認齣書中大部分的野菜,並且能夠根據它們的特性,創作齣更多有創意、有地方特色的菜肴,我的讀者們都非常喜歡這些原生態的美味。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買這本《500種野菜野外識彆速查圖鑒》主要是齣於一種“備不時之需”的心理,覺得萬一哪天真的需要野外生存,或者隻是想去公園裏采點野菜迴傢做個素菜,有個參考總比沒有強。但沒想到,它帶來的驚喜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圖文展示,它更像是一本關於“認識我們腳下的土地”的科普讀物。我發現,通過這本書,我開始注意到身邊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綠色生命。那些在路邊、在公園角落裏,甚至在自傢院子裏不起眼的小草,竟然都有著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故事。書中對每種植物的描述都很有深度,不僅僅是辨識,還融入瞭曆史、文化甚至民間傳說,這讓我在學習過程中充滿瞭趣味性,仿佛在與大自然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最喜歡的是它關於“植物的生存智慧”的章節,介紹植物如何適應不同的環境,如何繁衍後代,這些細節讓我對生命産生瞭更深的敬畏。這本書的文字風格也很考究,不落俗套,充滿人文關懷,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有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有時候,我甚至會把它當成一本閑書來讀,在午後陽光下,翻閱幾頁,感受文字中傳遞齣的勃勃生機。它讓我對“野菜”的看法發生瞭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生態的象徵,一種古老智慧的傳承。

评分

我是一名對植物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幫助我識彆野外植物的書籍。《500種野菜野外識彆速查圖鑒》無疑是滿足我需求的最佳選擇。這本書的圖片質量堪稱專業級彆,每一張都清晰銳利,色彩還原度極高,而且角度多樣,涵蓋瞭植物的葉、花、果、莖、根等關鍵部位,這對於準確識彆至關重要。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每種植物的描述都非常嚴謹,不僅提供瞭詳細的形態學特徵,還包括瞭其地理分布、生境類型、物候期等信息,這些對於進行野外考察和科學研究都有極大的參考價值。我特彆欣賞它對於“相似植物的區分”這一部分的處理。書中會列齣一些容易混淆的植物,並用錶格或者對比圖的形式,清晰地指齣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彆,這對於避免誤判非常有幫助。我曾經因為無法區分兩種類似的植物而感到睏擾,但通過這本書的詳細對比,我終於能夠做到胸有成竹。此外,書中還提到瞭許多關於植物的民間俗語和傳統用途,這為我對植物的認識增添瞭文化層麵的深度。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非常人性化,索引清晰,檢索方便,即使是厚厚一本,也能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科學性、實用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優秀圖鑒,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野外植物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

评分

我是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關於大自然的知識似乎都慢慢淡忘瞭。最近,我偶然發現瞭這本《500種野菜野外識彆速查圖鑒》,簡直就像打開瞭一扇塵封的記憶之門。這本書的插畫風格非常有親和力,不是那種過於寫實或者過於藝術化的風格,而是恰到好處地展現瞭植物的本真麵貌,勾起瞭我很多小時候在田野裏玩耍的迴憶。書中對於每一種野菜的描述,都帶著一種樸實而親切的語氣,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人,在跟你娓娓道來關於這些小生命的知識。我尤其喜歡它對於“民間智慧”的介紹,比如某些野菜在傳統醫學中的應用,或者它們在過去人們生活中的角色。這些內容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文化傳承,讓我感受到瞭祖輩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這本書的編排也很用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它還加入瞭一些關於野外辨識的小貼士,以及一些關於如何保護環境、可持續采集的建議,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意義遠不止於圖鑒本身。它不僅僅是教會我認識野菜,更是讓我重新審視和尊重自然。我現在有時候會帶著它去鄉下,一邊采摘,一邊學習,仿佛迴到瞭那個無憂無慮的童年。這本書讓我重新找迴瞭與土地的連接,讓我更加珍惜我們身邊那些被遺忘的寶藏。

评分

這本《500種野菜野外識彆速查圖鑒》簡直是我的戶外探險必備神器!一直以來,我都對大自然充滿瞭好奇,但苦於對各種野菜野花的辨識能力不足,總是在采摘野菜時猶豫不決,生怕誤食有毒植物。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狀況。首先,它的內容非常詳盡,涵蓋瞭500種常見的野菜和可食用植物,每個條目都配有清晰、寫實的插圖,光影效果和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一眼就能辨認齣植物的形態特徵。更重要的是,書中的文字描述也非常專業且易於理解,不僅僅是簡單的名字和圖片,還深入介紹瞭每種植物的生長環境、采集季節、食用方法、營養價值,甚至是藥用價值。我尤其喜歡它關於“形態辨識要點”的部分,一些關鍵的葉形、花朵、果實甚至是根莖的特點都用醒目的方式列齣,非常方便我在野外快速對照。而且,這本書的尺寸設計也很閤理,方便攜帶,即使是在山野之間,也能隨時拿齣來翻閱。我最近一次去郊外徒步,就憑著這本書成功識彆瞭幾種以前從未注意過的野菜,還學會瞭如何區分一種看起來很像但有微毒的植物,這讓我安全又愉快地享受瞭大自然的饋贈。這本書的編排邏輯也很清晰,按照植物的科屬或者生長環境進行分類,讓我能夠更有條理地學習和記憶。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自然、喜歡戶外活動的朋友們,它絕對是一本值得你擁有和信賴的指南。

评分

便携版

评分

这是我复制过来的,我自己懒得写了,但这也是我想表达的意思。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以上,而比较垃 圾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

这本书是正版书。

评分

不够全面,很多都没有收录,内容介绍不够详细

评分

图片很清晰,通过茎叶查找,和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配合棒棒的

评分

比较贵,不值得,图片很模糊,注释也偏简单

评分

很好的图书,值得一看

评分

专业的不看,不专业的看不懂

评分

比较贵,不值得,图片很模糊,注释也偏简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