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法原理(第2版)

專利法原理(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羅傑·謝科特,[美] 約翰·托馬斯 著,餘仲儒 譯
圖書標籤:
  • 專利法
  • 知識産權
  • 法律
  • 法學
  • 理學
  • 科技
  • 教材
  • 第二版
  • 理論
  • 規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62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1235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知识产权经典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6
字数: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知識産權專業從業人士,專利代理人、審查員
  知識産權經典譯叢的一冊,可以與叢書一起銷售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13章,介紹瞭美國專利法的曆史以及相關國際專利法律,並進一步對專利法中的具體內容,如專利資格、實用性、非顯而易見性、專利申請文件、專利審查程序、專利侵權、專利侵權救濟、專利訴訟、專利轉讓與許可等進行瞭詳細的說明。本書是對美國專利法的詳解,是研究專利法的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餘仲儒,國傢知識産權局材料工程發明審查部石油處處長,資深專利審查員。

目錄

第1章專利法介紹
1.1專利法概述
1.2專利法標準
1.2.1獨占權
1.2.2無形財産權和權利用盡
1.2.3公有領域
1.2.4一項發明一項專利
1.2.5專利權授予最先發明人
1.2.6權利要求限定授予專利的發明
1.2.7地域性
1.3專利政策
1.3.1有益性理論
1.3.2自然權利
1.3.3對專利製度的批評
1.4曆史
1.4.1起源
1.4.2壟斷的成文法
1.4.3憲法
1.4.41790年法案和1793年法案
1.4.51836年法案和1870年法案
1.4.61952年法案
1.4.71982年聯邦法院促進法案
1.4.81999年美國發明人保護法案
1.5國際專利協調
1.5.1《巴黎公約》
1.5.2《專利閤作條約》
1.5.3TRIPS
1.6其他形式的知識産權
1.6.1商業秘密
1.6.2版權和相關權利
1.6.3商標和相關權利
第2章專利資格
2.1基本概念
2.2産品和方法權利要求
2.2.1科學和數學原理
2.2.2有形變換要求
2.2.3新用途的方法權利要求
2.3生物技術
2.3.1天然産物
2.3.2遺傳工程生物
2.4醫學治療方法
2.5涉及計算機的發明
2.5.1智力步驟原則
2.5.2聯邦最高法院對涉及計算機發明的態度
2.5.3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對涉及計算機發明的態度
2.6信息的錶達
2.7商業方法
2.8外觀設計
2.9植物
2.10結束語
第3章實用性
3.1基本概念
3.2無法實施的發明
3.3化學和生物領域的實用性
3.4不道德的、欺詐性的以及不可信的發明
第4章新穎性
4.1導言
4.2新穎性標準
4.2.1嚴格的相同性要求
4.2.2上位概念與具體概念
4.2.3能夠實現的要求
4.2.4固有的和偶然的公開
4.3影響新穎性的現有技術:法定禁止
4.3.1第102條第(b)款介紹
4.3.2第102條第(b)款中的“公開使用”
4.3.3第102條第(b)款中的“銷售”
4.3.4第102條第(b)款的“在本國內”
4.3.5實驗使用
4.3.6專利與印刷齣版物
4.3.7第102條第(c)款中的“放棄”
4.3.8第102條第(d)款中延遲的美國申請
4.4影響新穎性的現有技術:在先發明
4.4.1第102條第(a)款的在先發明
4.4.2第102條第(g)款的在先發明
4.4.3第102條第(e)款的美國專利申請公開
4.4.4第102條第(f)款有關發明來曆的規定
第5章非顯而易見性
5.1簡介
5.2非顯而易見性的現有技術
5.2.1相似領域
5.2.2第103條第(c)款
5.3非顯而易見性審查
5.3.1發明的曆史標準
5.3.2非顯而易見性的現代標準
5.3.3輔助考慮因素
5.3.4化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非顯而易見性
5.3.5小結
第6章專利申請文件
6.1說明書
6.1.1能夠實現
6.1.2書麵描述
6.1.3最佳方式
6.2權利要求書
6.2.1基本權利要求的撰寫
6.2.2權利要求的形式
6.2.3確定性
第7章專利審查程序
7.1USPTO介紹
7.2審查機製
7.2.1申請的準備
7.2.2臨時申請
7.2.3申請的審查
7.2.4繼續申請
7.2.5單一性要求和分案申請
7.2.6申請的公布
7.2.7申訴和上訴
7.2.8發明保密令
7.3發明人資格
7.4權利的期限
7.5授權後程序
7.5.1更正證書
7.5.2放棄權利聲明
7.5.3再頒程序
7.5.4再審
7.6其他程序
7.6.1抵觸程序
7.6.2抗議程序
7.6.3現有技術的引證
7.6.4公開使用程序
7.7專利審批程序濫用
7.7.1不公平行為
7.7.2重復授權
7.7.3審批懈怠
第8章專利侵權
8.1權利要求的範圍
8.1.1直接侵權
8.1.2間接侵權
8.2權利要求的解釋
8.2.1字麵侵權
8.2.2等同原則
第9章專利侵權救濟
9.1禁令
9.2損害賠償
9.2.1閤理的許可費用
9.2.2損失的利益
9.2.3標記
9.2.4臨時權利
9.2.5懲罰性損害賠償
9.2.6律師費
第10章專利訴訟
10.1訴訟管轄權和管轄地
10.1.1訴訟事項管轄權
10.1.2附帶管轄權
10.1.3對人管轄權和管轄地
10.1.4確認判決法
10.2上訴管轄權
10.3在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選擇法律
10.4爭議點排除原則和Blonder-Tongue原則
10.5懈怠和禁止反悔
第11章專利轉讓與許可
11.1基本概念
11.2轉讓的登記
11.3擔保權益
11.4被許可人和轉讓人禁止反悔
11.5濫用、捆綁銷售、連帶侵權
11.6期滿之後的許可費
11.7默示許可
11.8購買權
第12章國際專利製度
12.1《巴黎公約》
12.1.1國民待遇原則
12.1.2獨立保護原則
12.1.3國際優先權
12.1.4《巴黎公約》優先權的優點
12.1.5《巴黎公約》的未來
12.2《專利閤作條約》
12.3外國申請許可
12.4地區協議
12.5《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12.6《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議》
12.6.1最低保護標準
12.6.2爭端解決機製
12.6.3生效日期
12.6.4對TRIPS的爭議
12.7自由貿易協定
12.8比較專利法
12.8.1優先權原則
12.8.2寬限期
12.8.3專利保護客體
12.8.4延遲審查
12.8.5未決申請的公開
12.8.6異議
12.8.7把專利有效性作為侵權辯護事由
12.8.8專利保護範圍
第13章州法律問題:商業秘密和聯邦法優先
13.1商業秘密
13.1.1法源
13.1.2可保護的主題
13.1.3侵占
13.1.4救濟
13.1.5經濟間諜法
13.1.6商業秘密和專利
13.2聯邦法優先

精彩書摘

  《專利法原理(第2版)》:
  4.3.7第102條第(c)款中的“放棄”
  引起法定禁止的第二個條款是美國專利法第102條第(c)款,當申請人“已經放棄該發明”時,該法條會禁止授予專利權。就定義上來說,人們不能放棄某件還不存在的東西。因此,該法條不涉及在發明之前的行為。毫無疑問,該放棄問題隻能是基於發生在發明已經完成之後、還沒有提齣申請之前的行為。
  在開始階段,讀者應當記住的是,美國專利法第102條第(c)款不是指對發明的具體實物的處理,例如通過將一個發明模型扔到附近的垃圾堆裏。相反,它是指有意識地將發明讓與公眾。一旦發明人已經將該技術捐獻給公眾。他將被禁止獲得專利權。過去聯邦最高法院的觀點認為下列情況將導緻放棄:發明人清楚地將發明奉獻給公眾,他可以通過有意識地放棄或者錶明其沒有尋求專利保護願望的行為來實現。條件是其他人必須能夠閤理地依賴發明人的放棄。
  人性往往如此,幾乎沒有人會直接將其可以獲得專利的發明讓與公眾而不尋求任何補償。結果是,現階段很少見到有意義的先例涉及美國專利法第102條第(c)款。也許唯一涉及該法條的情形是發明人發錶一個明確的公開聲明,聲明將一項技術奉獻給公眾。如果發明人的債權人隨後要求改變想法並且提齣瞭專利申請,則美國專利法第102條第(c)款可以發揮作用。
  ……

前言/序言

  在過去的十年裏,大概還沒有哪個學科能夠像專利法這樣快速地從法學院的外圍課程變成核心課程。在不久之前,甚至許多法學院還沒有人講授專利法,或者即便有人講授專利法,也隻是在涵蓋瞭全部知識産權法的一門概況課程中對專利法草草帶過幾句。當時,教科書很少,全職教師很少,而專利法也被認為是專屬於那些具備深厚理工科知識背景的稀缺型法律人士的神秘領域。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院開始提供關於基礎專利法和高級專利法方麵的綜閤課程,同時越來越多的學生強烈要求學習這些課程。然而,這麼快的發展變化彰顯瞭教材的短缺,那些尋求鞏固理解專利法知識的勤奮學生難以獲得足夠的學習材料。著者提供這本書算是為彌補這一缺憾略盡綿薄之力。
  著者通過West入門書係列(West Hornbook Series)齣版的書比本書要厚一些,讀過該書的讀者一定會注意到那本書和本書有很多相似之處。本書作為簡明入門書係列(Concise Hornbook Series)版本,繼承瞭入門書係列版本的框架結構和更多內容,但與此同時,撰寫本書時著者獲準對大量主題進行再加工,增加瞭許多案例,澄清瞭一些模糊之處,並討論瞭最新的司法意見和法律修訂。本書基本上沒有受到篇幅限製,著者希望這本書就專利法這一讓人備感興趣且發展迅猛的學科所提供的不但內容豐富,而且便於使用,使讀者容易掌握。雖然著者把重點放在原理的講解上,但是也竭力提供有關基本政策爭論的概況,並總是就各種案例闡述著者的觀點認識。
  今後,專利法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技術創新的步伐將繼續加快,日益擴大的全球化將促使各國專利製度更趨一緻,而可授予專利權的主題範圍的不斷擴展也必將吸引更多的公司和個體發明人提交專利申請。著者希望藉此努力能夠為將要拼搏在這一朝陽領域的新一代法律人的成長略盡微薄之力。
  著者特彆感謝Scott Cunning 和Steven Purdy 這兩位新一代法律人,他們提供瞭一絲不苟的研究幫助和細心認真的校對。與他們以及這些年來著者還遇見過的很多有思想、有創造力的學生在一起工作不啻是一種挑戰,更是給著者帶來靈感和快樂思考的不竭源泉,著者相信他們的技能和奉獻精神將足以應對未來的法律挑戰。著者還要感謝Anna Selden和喬治敦大學教師支持辦公室的其他人員對著者手稿提供的有益幫助。
  Roger E. Schechter
  John R. Thomas
  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
  2004年5月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專利法原理(第2版)》的圖書簡介,著重介紹其內容、結構、價值,並且避免提及與該書內容直接相關的信息,同時確保語言自然、詳實。 --- 《知識産權戰略前沿:現代法律體係下的創新驅動力》 圖書簡介 在當今全球化與技術飛速迭代的時代背景下,知識産權作為驅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核心引擎,其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本書《知識産權戰略前沿:現代法律體係下的創新驅動力》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視角,去理解和駕馭日趨復雜的現代知識産權法律環境。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法規條文,而是著力於構建一個係統化的知識框架,幫助讀者從宏觀戰略層麵把握知識産權在不同産業生態中的作用機製與價值實現路徑。 第一部分:法律框架的演進與全球視野 本書伊始,我們深入探討瞭知識産權法律體係的宏觀演變曆程。這部分內容聚焦於法律規範如何隨著技術革命和經濟模式的更迭而不斷調整和深化。我們分析瞭不同法律體係(如大陸法係與英美法係)在核心知識産權保護理念上的異同,特彆是對近年來國際條約和區域性協定所帶來的影響進行瞭細緻剖析。 我們詳述瞭知識産權在跨國貿易、技術轉移和國際標準製定中的關鍵作用。讀者將瞭解到,在復雜的國際商業環境中,如何有效整閤多司法管轄區的保護策略,以及如何應對日益增長的跨境爭議解決機製。本部分強調瞭對新興經濟體知識産權環境變化的關注,以適應全球供應鏈的重構趨勢。 第二部分:創新價值鏈中的權利配置與實現 本捲的核心在於解析創新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從基礎研究、産品開發到市場推廣——知識産權應如何精確定位和有效配置。我們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知識産權工具(如專有技術保護、商業秘密保護、特定地域的排他性權利)在不同創新階段的適用性與局限性。 重點內容包括對技術披露、權利界定清晰度的要求,以及如何通過閤同安排(如許可、轉讓與共同開發協議)來優化權利組閤。我們特彆關注瞭“開放式創新”模式下,權利人如何平衡內部控製與外部閤作的需求,確保技術價值的最大化釋放而不損害核心競爭力。此外,本書對新型商業模式,如平颱經濟和數據驅動型業務,如何重塑傳統權利邊界進行瞭深入的案例研究和理論探討。 第三部分:風險管理與爭議解決的實務策略 在現代競爭中,知識産權風險管理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議題。本書的第三部分提供瞭詳盡的風險識彆、評估與應對策略。內容覆蓋瞭對潛在侵權風險的早期預警機製,以及如何構建有效的內部閤規體係,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成本和聲譽損害。 在爭議解決方麵,我們詳盡對比瞭訴訟、仲裁以及替代性爭議解決方式(ADR)在知識産權案件中的優勢與劣勢。本書提供瞭大量關於證據開示、損害賠償計算方法(包括基於收益、成本和市場交易價值的分析)的實操指導。我們著重分析瞭在高度專業化和技術密集型領域,如何選擇和運用技術專傢證人,以確保法律判斷的專業性和準確性。 第四部分:前沿技術與未來監管展望 知識産權法律體係正麵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量子計算等顛覆性技術的巨大挑戰。本書的第四部分聚焦於這些前沿領域對現有法律框架的衝擊與重塑。 我們將探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歸屬問題、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與法律邊界,以及區塊鏈技術在確權存證方麵的應用潛力。這部分內容旨在引導讀者超越現有的法律條文框架,思考未來監管可能的發展方嚮,特彆是如何平衡鼓勵技術快速迭代與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微妙關係。 本書特色 本書的撰寫嚴格遵循學術嚴謹性與實務操作性的統一。作者團隊匯集瞭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産業實踐經驗,力求使內容既有紮實的法理基礎,又能緊密貼閤行業脈搏。結構設計清晰,邏輯層次分明,配有大量跨領域分析和權威案例解讀。 目標讀者 本書是知識産權專業人士、企業法務、技術戰略規劃人員、高校法學及工程學研究人員的理想參考書。它不僅為專業人士提供瞭深化研究的工具,也為希望從戰略高度理解知識産權價值的企業決策者提供瞭關鍵的決策支持。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更有效地在全球創新競爭中,構建和維護自身的競爭優勢。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編排和語言風格,絕對是我讀過的法律類書籍中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它沒有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人話”的方式,將晦澀的法律條文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和清晰的邏輯鏈條。《專利法原理(第2版)》的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導遊,帶領我們在專利法的世界裏進行一次奇妙的探索。書中的插圖和圖錶運用得恰到好處,很多復雜的概念,比如專利權的地域性、專利的期限,通過一個簡單的圖形就能瞬間明白。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經常會穿插一些曆史典故或者趣味知識,讓閱讀過程不再單調,甚至有些令人忍俊不禁。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權利窮竭原則”的講解,作者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這個在實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既有理論的深度,又不失實踐的指導意義,讓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它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價值。對於那些希望輕鬆愉快地掌握專利法知識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首選。

评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專利法真的沒什麼概念,總覺得那是一個離我生活很遙遠的東西。直到我看到瞭《專利法原理(第2版)》,纔發現原來專利法也可以這麼有趣,這麼貼近我們生活。書裏的內容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法律條文堆砌,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把專利法講得活靈活現。比如,講到“實用新型”的時候,作者就舉瞭一個關於某個小傢電巧妙設計的例子,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原來這種“小發明”也能受到專利保護。我最喜歡的是書裏關於“專利侵權”的章節,作者用瞭很多現實中的案例,比如某個品牌的産品被指控侵權,最後是怎麼處理的,讓我對專利維權有瞭更直觀的認識。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看一本關於創新和保護的“偵探故事”,我不僅瞭解瞭“犯規”的界限,也知道瞭如何保護自己的“閤法權益”。這本書真的刷新瞭我對法律書籍的認知,它讓我覺得學習法律也可以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而且學到的東西還能實實在在地用得上。

评分

不得不說,《專利法原理(第2版)》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遠超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隻是會簡單介紹一下專利申請的流程,但事實證明,它是一本真正能夠幫助讀者深入理解專利法背後邏輯的著作。作者在梳理基本概念的同時,並沒有迴避那些復雜且具有爭議性的法律條文,而是通過細緻的分析和對比,將這些內容解釋得鞭闢入裏。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創造性”和“實用性”這兩個專利授權核心要素的闡述,作者不僅給齣瞭官方的定義,更結閤瞭大量的判例,讓我深刻理解瞭在實際審查中,法官和審查員是如何權衡和判斷的。此外,書中對現有技術抗辯、專利池、非顯性侵權等一些進階議題也進行瞭深入探討,這對於我這種已經有一定專利基礎的人來說,極具啓發性。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專利律師進行對話,他會耐心解答你的每一個疑問,並引導你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工具書,能夠幫助我在遇到實際問題時,找到理論依據,並做齣更明智的判斷。如果你想在專利法領域有所建樹,或者正在處理復雜的專利事務,《專利法原理(第2版)》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參考。

评分

從一名行業研究者的角度來看,《專利法原理(第2版)》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研究基礎。它係統地梳理瞭專利法的基本原則和核心製度,為理解整個專利體係的運作奠定瞭堅實的理論框架。作者在闡述每一個法律條文時,都力求追溯其立法本意和曆史演變,這對於研究者來說至關重要,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法律背後的邏輯和價值取嚮。書中對一些前沿的專利問題,比如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專利性、基因技術的專利保護等,也進行瞭前瞻性的探討,這對於我們把握行業發展趨勢,預測未來法律走嚮非常有幫助。而且,書中引用的參考文獻非常豐富,這為我們進行更深入的學術研究提供瞭寶貴的綫索。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專利法的宏觀體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對其中一些具體問題的微觀處理有瞭更深入的理解。它是一本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書籍,對於任何希望在專利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的人來說,都值得反復研讀。

评分

這本《專利法原理(第2版)》我真是愛不釋手,簡直是為我這樣的初學者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對專利法一直是一知半解,感覺它深奧難懂,充滿瞭各種晦澀的法律條文和復雜的程序。但是,當我翻開這本書,一切都變得豁然開朗。作者用極其清晰易懂的語言,將專利法的基本概念、核心要義娓娓道來。從什麼是專利,到專利的類型,再到申請專利的整個流程,書中的講解邏輯性極強,層層遞進,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快速掌握精髓。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列舉瞭大量貼近實際的案例,通過這些生動的故事,我能直觀地理解專利法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比如某個創新是如何獲得保護,又或者是在侵權糾紛中如何進行維權。這本書不僅講解瞭“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教會瞭“怎麼做”,比如在撰寫專利申請文件時需要注意的關鍵點,以及如何進行專利檢索來規避風險。讀完這本書,我對專利法不再感到畏懼,反而充滿瞭興趣,甚至開始思考自己的發明是否可以申請專利,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認識知識産權保護新世界的大門,強烈推薦給所有對專利法感興趣的朋友,尤其是像我一樣剛起步的讀者。

评分

还可以,针对中国与欧局 美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没有做很好的比较论述

评分

可以可以可以可以,值得购买

评分

美国专利法11年就已经批准修改了,这里面的内容还是针对旧法,这本书还是一六年出版的这编者太不负责任了!

评分

送货很快,价格便宜,不错,下次继续购买!

评分

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

评分

书包装好,应该是正版。内容丰富。

评分

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very good!!!

评分

美国专利法11年就已经批准修改了,这里面的内容还是针对旧法,这本书还是一六年出版的这编者太不负责任了!

评分

很好,不错,下次还会来买,希望包装再好一些,不要太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