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化武》《亂世玫瑰》《天堂碎片》《巴拉達河裏的陽光碎瞭》《冰火島上的張無忌》……總有一個戰地故事直抵你的內心,總有一份青春記憶在流年深處永恒。
這是一捲大馬士革的清明上河圖;
亦是一部生靈塗炭的中東離亂史。
這是一篇美文。美得讓人慨嘆,美得令人窒息。
這些都齣自一位1988年齣生的新華社戰地記者陳聰的手筆。
作者堅守中東三年,親曆硝煙炮火與爆炸襲擊,曾無數次地感到過被死亡吞噬般的絕望,又無數次振作起在炮火中堅守的力量。在步步危機的化學武器襲擊現場,在槍林彈雨的交戰前綫,在炮聲與蟬聲交織中迎接的殘夏,在徹夜寫稿與停電停網中捱過的隆鼕,無數個戰火中的日日夜夜發生著無數或平凡或震撼、或驚天或感人的故事。
作者將一明一暗兩條綫索貫穿本書之中,明綫是按照時間順序敘述增援敘利亞一個月,以及常駐一年之內的重大事件與局勢進展。暗綫是以一段過往戀愛始末可能經過的“相見-初識-戀愛―浴火―死亡-新生”的順序來穿插閃迴一段敘利亞情結。全書以“序、離、聚、世、人、甘、苦、徵、錮、盼、捨、生”十二字分題各錶。
文中各篇標題以開闢鴻濛而始,以飛鳥投林作結,暗含金玉一載,悲悼一載之意,每篇文章是約一至兩韆字左右的短文,既不贅述末節,又重事實故事,是以對這一段歲月的告慰。
除明暗伏綫外,通過第三者視綫“中東-埃及-敘利亞-中東”的轉移,我嘗試以中東政治格局的推演推動敘事脈絡的展開,行文由整體切入部分,再由部分收束整體,最後升華主題,作為一段“燃淚時代”裏青春記憶的完結。
陳聰,1988年生,天蠍座。
大學就讀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專業,20歲留學,21歲畢業進入新華社工作,22歲時派駐埃及,24歲調至敘利亞任大馬士革分社負責人,現在國際部從事國際評論工作。
2013年被評為新華社“新銳青年”,是新華社*年輕的“新銳青年”。2014年12月參加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巡講報告團。
駐外兩年半期間,多次采訪阿盟、埃及、利比亞、敘利亞高官政要。采寫各類中外文稿件1000餘篇,所寫稿件被評為新華社精品報道、社級好稿、“清新文風”範文佳作,多次被優秀報道作品集收錄。在敘利亞常駐時,深入全國三大戰區前綫、化學武器現場,完成報道。
陳聰作品風格另闢蹊徑,新華社為其舉辦專題作品研討會。主要作品有《燃淚天堂大馬士革》《聞得到的死亡》,作品登載於《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參考消息》《環球》等多傢媒體。
國際知名問題專傢馬驍霖作序推薦
新華社領銜記者張嚴平、《環球》雜誌副總編輯、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創始人劉洪、新華社非洲總分社社長袁炳忠聯袂推薦
埃及示威衝突前綫、敘利亞戰場、“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化學武器襲擊現場……
堅守中東近三年,親曆硝煙炮火與爆炸襲擊,來自80後戰地記者的一綫實錄。
第一章?相?見
序
開闢鴻濛??/?002
颶風起於青萍之末·一個巴掌 / 003
颶風起於青萍之末·覆轍輪迴 / 005
颶風起於青萍之末·暗流湧動 / 006
版圖何處留白? / 008
埃及夢·起航 / 012
埃及夢·詛咒 / 014
埃及夢·存疑 / 016
離
行?走 / 018
天堂碎片·迴憶 / 020
天堂碎片·突入 / 022
天堂碎片·支離 / 026
天堂碎片·浮生 / 029
燃淚天堂 / 031
聚
解放廣場的告白 / 035
燃淚天堂的再會 / 039
第二章?初?識
世
日常·重疊 / 042
日常·硝煙 / 044
戰地遊覽指南·卡鬆山 / 046
戰地遊覽指南·老城鄉 / 048
戰地遊覽指南·集市街 / 052
戰地遊覽指南·博物館 / 054
戰地遊覽指南·難民營 / 057
附記·迴傢 / 060
人
忙音·談妙 / 063
忙音·破空 / 064
忙音·希聲 / 066
似是故人來·糖果 / 068
似是故人來·傢國 / 070
哭齣來的幸福 / 073
最後的離島 / 075
答案·地中海畔的流浪 / 077
答案·日復一日的堅守 / 079
答案·凝聚汗水的真情 / 080
答案·新聞傢庭的熏陶 / 081
答案·乘風之舟的港灣 / 083
答案·炮火聲中的赤誠 / 084
淚水,從開羅流淌到大馬士革
捧讀著新華社青年記者陳聰的戰地紀實,我感覺到,汩汩淚水從北非開羅解放廣場,一直流淌到西亞大馬士革薩拉丁城堡腳下。這淚水,既是阿拉伯普通民眾的苦難傾訴,更是極富人道情懷的媒體人的情感宣泄,盡管這種宣泄比較含蓄、剋製、冷靜。
知道陳聰,是從他發自埃及和敘利亞的一篇篇散文詩般的新聞特寫,以及充滿思辨的新聞分析。新聞界很久沒有齣現詩人瞭,現在有瞭;詩人圈很久沒有齣實錄者瞭,現在有瞭。這就是陳聰給我的強烈印象。
當一位瘦弱而其貌不揚的青年男子,以靈光四射的文字和淡定超然的電視錶達展現在我眼前時,我一度震驚:快男時代怎麼還有如此低調而陽剛的青年人?外星語言流行的今天怎麼還能看到如此行雲流水、外美內質的典雅報道?當我應邀做新華社“新銳青年”評委,係統接觸陳聰文字和電視報道集錦時纔發現,我瞭解的他隻不過是一位戰地記者的冰山一角,他日常的報道大緻如此,而且無不以基本事實為底色,節奏、韻律感分明得像鋼琴的黑白鍵,又洗練得像雨水衝刷過的山石,藉此,你能嗅到戰亂之地生命的短暫和平安的脆弱。
坦率地說,陳聰在駐外記者中已成另類,不僅因為其勇敢,因為其低調,更因為其震撼人心、徵服讀者的文字,不長的篇幅,幾乎每每韆字一篇,還沒有來得及讀夠,報道已經劃上句號,或戛然而止,或耐人尋味。
陳聰也創造瞭奇跡,我等過往之人慚愧不如。以他初生牛犢的資曆,居然贏得新華社為其舉辦作品研討會的殊榮,這種殊榮,不僅隻有新聞泰鬥纔可享受,而且普通媒體人終生不敢企及,而他無論如何隻是個新兵蛋子。很顯然,他是靠作品徵服瞭新華社的新聞評論人,靠靈性超越瞭太多的前輩,而新華社從來不是個埋沒人纔的地方。
當我捧讀陳聰的文字時,一時感動。新華社就像一條流淌的河,貌似平靜,實則流動;平時波瀾不驚,每到危機總有鯉魚跳龍門,足以證明這裏是藏龍臥虎之地。陳聰就是潛伏於大河之中的蛟龍之一,隻要有風有雨,隻要給其機遇,必然一飛衝天,一鳴驚人。
有陳聰這樣的青年,新華社就會永遠年輕;有陳聰這樣酷愛行走與實錄的記者,互聯網就永遠無法戰勝職業記者。
關於陳聰戰鬥過的埃及、敘利亞,關於他經曆的日夜、甘苦、得失,我無需在此贅述,因為和他的形容狀物相比,和他的快意抒發相比,我自愧不如。更何況我曾熟悉的埃及和敘利亞,已今非昔比,唯有把時間和空間留給讀者,留給陳聰奇妙的文字,纔顯示我的真誠和對這名晚輩的敬重。
這本書,值得您仔細閱讀,細細體味。至少,這是對我自己的進言。
博聯社總裁、國際問題專傢馬曉霖
前?言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和平年代的陽光似乎正將過往的陰翳漸漸從光影中抹去;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在世界上很多不為人知的角落裏,戰爭、瘟疫、動亂、衝突、暴力、赤貧、飢荒降臨在一個個無辜的人們身上,他們腳踏著流著淚的土地,過著蜉蝣一般的生活。
對2011年之後的敘利亞來說,猶是如此。
敘利亞自2011年3月中旬陷入動蕩,示威遊行慢慢轉化為暴力衝突,而後便是烽火遍野的戰爭。時至今日,已有二十多萬敘利亞平民在戰爭中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無傢可歸。
我從2011年10月起赴埃及駐外,其間曾到敘利亞增援報道一個月。後來,在2013年3月敘利亞危機進入第三年的時候,我從新華社開羅分社調任大馬士革分社負責人,在敘利亞駐守一年之後,於2014年4月迴國。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