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漢學或中國學,是世界各國關於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研究。在過去幾個世紀裏,不同文明在西去東來的道路上相遇、相融,而漢學恰似一條紐帶,它以獨特的方式連接著中國與世界。《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的寶貴意義在於還原瞭四百年“世界如何看中國”的問題,揭示瞭中國文化的世界意義。
這是一場跨越東西的對話,是一段推進人類曆史的文化傳奇,四百年的東學西鑒曆史,以學者的視角,他者的眼睛,還原瞭中國在“世界曆史進程”中的重要角色。
四百年前的利瑪竇是如何用科學叩響中國大門,為什麼說康熙大帝被西方稱為“哲人王”?半部《論語》治天下,一部論語就可以打倒希臘七賢?漢學界的諾貝爾是誰?《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都能給你答案。
《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以梳理海外漢學(中國學)的生命曆程為主,通過對四百年漢學傢與中國的交往以及對他們的命運的生動刻畫,描摹齣漢學(中國學)的産生、發展和變異的宏大曆史圖景。
《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共分為八章,脫胎於文化紀錄片《紐帶》,雲集瞭10餘個國傢和地區的180餘位專傢學者的思想精粹,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直麵漢學(中國學)這門“高冷”學問的前世今生。在過去幾個世紀裏,不同文明在西去東來的道路上相遇、相融,而漢學恰似一條紐帶,它以獨特的方式連接著中國與世界。
序一 /嚴紹璗
序二 /張西平
序三 /楊煦生
1/第一章 誕生,當西方遇見東方
沙勿略的上川島之盼
羅明堅:會編字典的仙花寺主人
利瑪竇:用科學叩響中國大門的使者
金尼閣的遺憾,更是中國的遺憾
衛匡國:17世紀撰寫中國史的最佳撰稿人
23/第二章 用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
南懷仁:來自西洋的二品大員
孔夫子的“烏托邦”
去中國,尋找上帝的足跡
康熙大帝:“哲人王”的現世楷模
用理性照亮世界
一部《論語》,可以打倒希臘七賢
伏爾泰:歐洲的良心
47/第三章 抽刀斷水水更流
雷慕沙:漢學世界的“魯濱遜”
馬禮遜:用性命編纂《華英字典》
小斯當東:被乾隆接見過的漢學傢
儒蓮:漢學界的諾貝爾
誰來解剖中國?
73/第四章 搶迴來的學問
沙漠中的奪寶競賽
敦煌,作為一門學問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戴密微:“我們的光芒”
99/第五章 雙頭鷹,凝視著東方和西方
康熙與彼得,兩大帝王的布局
俄羅斯漢學的崛起
“阿翰林”:中國年畫的第一個推手
近水樓颱先得月
123/第六章 盡天命,以成人事
“西學鴻儒”井上哲次郎
再造中國,大日本帝國的“天命”
把中國當作中國
吉川幸次郎:“我是中國人”
149/第七章 中國學,彆開生麵
從“漢學”到“中國學”
輝煌的“費正清帝國”
史華慈:一個孤寂的猶太人
173/第八章 文化的基因庫
標本意義上的中國經典
永恒的“中國心靈”
高羅佩:文學意義上的“狄仁傑之父”
走嚮未來的紐帶
201/附錄 導演手記
有一些地方很少有人知道
歐羅巴印象
記史華慈先生
邂逅伯希和
為什麼齣發
給漢學傢畫像
小心翼翼
拖 延
朋友圈
我認識的“理雅各”
後記
第一章 誕生,當西方遇見東方
引 子
漢學或中國學,是世界各國研究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學問。 幾百年來,它像一根飄逸的紐帶,若即若離,把中國和世界銜接在一起,
使中國文化不斷地流嚮世界,成為滋養全人類的智慧。用心觀察,在西方文 化所有發生轉摺和突破的節點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
如果不是為瞭尋找中國,哥倫布不會發現新大陸。如果沒有活字印刷術, 宗教改革和啓濛運動不會在瞬間席捲西方世界。如果沒有火藥,中世紀的堡 壘不知何時纔能被摧毀。如果沒有指南針,人類甚至很難驗證,地球是個橢 圓形。
如果換一個視角看,正是在發現東方、走近中國的過程中,歐洲人,纔 一步步發現瞭西方,發展瞭西方,進而影響瞭人類文明的曆史。
那麼,這一頁,是如何掀開的呢?
沙勿略的上川島之盼
上川島,廣東人的度假勝地, 緯度與美國夏威夷大緻相同。
當地人自認,這裏的風景不 輸海南島半分。可很少有人知道, 這裏是天主教在中國的一處聖 地。 公元 1552 年, 在葡萄牙人 登占澳門之前,荒無人煙的上川 島,成為歐洲人在中國唯一可以 短暫停靠的貿易點。
12 月,海島迎來瞭冷冽的北方季風,46 歲的耶穌會士方濟各·沙勿略嚮 隔海相望的大明疆土喊道:“岩石啊岩石,你何時纔能裂開?”
但“岩石”尚未裂開,他已病逝在這片荒涼的島嶼上。
澳門利氏學社社長 萬德化
我們知道方濟各·沙勿略是耶穌會的創始人。耶穌會士並沒有很高的語 言天賦,在用其他語言錶達自己觀點方麵的能力不強,所以學習的過程很艱難,
但他們的個性、好奇心、對他人的態度,幫助他們打開瞭很多扇門。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 劉元龍
方濟各·沙勿略當時到日本傳教,應該說他是當時耶穌會的創始人之一, 他感覺到日本的整個文化,包括他們的宗教,受中國傳統的影響非常大。佛 教在他們的生活中,包括儒傢文化,在他們整個觀念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他們對於外來文化,持一種排斥態度。
復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周振鶴
很多人就錶示疑問 :中國人是不是信瞭天主教?沙勿略說中國人還沒有, 人傢就說,你要先說服中國人信天主教,我們也可以信,為什麼你們的教那 麼好,而中國人不信?
麵對這樣的質問,沙勿略無言以對。這使他意識到 :基督教要進入東方, 必須先進入中國。但當時的大明帝國,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除瞭官方正式 派遣的使節,其他一切外國人,都禁止進入中國。
沙勿略想盡辦法,也隻能魂斷南海,至死未能踏入中國大陸半步。 “岩石”,何時纔會裂開呢?
羅明堅:會編字典的仙花寺主人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標誌。每個站在這裏的人在驚艷之餘,都會浮想 聯翩,想象著它在被火災燒毀前的氣派與輝煌。
1579 年 7 月,當羅明堅來到這裏時,聖保祿教堂還沒有最後竣工,鴉片 也還沒有成為商品。不過,大三巴旁的碼頭上,已然呈現齣忙碌的景象。
歐洲人對東方産品的渴望,給葡萄牙人帶來瞭巨大的商機,26 年前,在明朝皇帝的允許下,他們以曬貨為名,開始在這荒涼的半島上定居。
對西方人來說,即使在今 天,方塊字也猶如天書一般。
剛到澳門的羅明堅,既聽 不懂中國話,也找不到一個懂 得葡萄牙語的中國人。在寫給 耶穌總會的信中,他說 :“因此, 我找到一位老師,隻能藉圖畫 學習中文語言,如畫一匹馬,就告訴我這個動物的中國話叫‘馬’。”
此舉在無意中,成瞭打開中國大門的鑰匙。
澳門利氏學社社長 萬德化
羅明堅非常認真學習中國古典文學和古漢語,對中國的倫理道德也非常 好奇,並努力學習如何成為中國人。
意大利羅馬傳信修道院博士 馬 諾
所以他一入境,廣東的高官,一發現有一個能說好中文的外國人,就跟 他交朋友瞭。
羅明堅被破例允許在廣州的岸上過夜,因為明朝的海關官員認為“他 是一個有中國文學修養的神父及老師”。而在此之前,所有從澳門到廣州進 行貿易的葡國商人及傳教士,僅被允許在所屬船隻上交流和居住。
1582 年 8 月,羅明堅齣版瞭《天主聖教實錄》,這是歐洲人用漢語寫就的 第一部布道書。就在此刻,他的身邊又多瞭一個漢語學習者——利瑪竇。
北上中國的道路,變得不再孤單。 1583 年鼕,廣東肇慶,中國內地 的第一所天主教堂齣現在這裏。此時距離沙勿略去世,已有 31 年。 這所房子,最初是按歐洲風格設計的二層小樓,為避免當地人生疑,後改 為中式。肇慶知府王泮親自題寫瞭兩塊 牌匾:一塊懸掛在院門的門楣上,題為 “仙花寺”;另一塊是“西來淨士”,懸 掛在客廳上方。
每天早晨,梳洗罷,羅明堅和利瑪竇都要一絲不苟地穿好袈裟,逢人便雙手閤十,自稱是來自西方的僧人,希 望以此拉近與中國百姓的距離。
兩個洋和尚,成瞭肇慶城裏一道獨特的風景。 自鳴鍾、三棱鏡,這些今天看來平淡無奇的器物,在當時,卻成瞭獻給中國官員最高端的禮物。而當利瑪竇嚮眾人展示自己繪製的世界地圖時,文 人士大夫們驚訝地發現:中國竟然不是世界的中心!
法國國際科研中心研究員 詹嘉玲
有人建議他把這幅地圖翻譯成中文。於是,他不僅翻譯瞭大多數的國傢 名稱,並重新繪製,讓中國處在地圖的中心。
與此同時,為幫助來華傳教士學習漢語,羅明堅和利瑪竇在這裏還編寫 瞭一部辭典。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漢語與西方語言對照的辭典。
1934 年,意大利漢學傢德禮賢在羅馬耶穌會檔案館發現瞭這份手稿,並 為其命名《葡華辭典》。“雖然手稿沒有封麵也沒有署名,但根據對紙張筆跡和以南京話為基礎的明代官話翻譯來考證,可以推測為羅、利二人閤編。”
……
序一
在《紐帶》開播專傢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文化走嚮世界”是當代中國在實現自己的“偉大夢想”中的主鏇律 之一,是一個須臾不能或缺的宏大篇章。《紐帶》從西歐、俄羅斯、日本和美 國四大區域的文明史發展中,采用以特定時空中的相應事件和人物與中華文 明復雜的認知關係,突破瞭社會普遍存在的世界文明史發展的“一元論觀念”, 展現瞭中華文明在世界曆史的進程中參與世界文明發展的“多層麵價值意 義”。本片以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的外傳矯正瞭所謂“世界純粹是由歐洲啓濛 運動推進到近代社會”以及“日本文明是由海洋為主體構成”等許多失實的 “文明史觀”,使今天的中國觀眾知曉瞭自己的文明在“世界曆史進程”中一 直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而感到鼓舞。本片更有價值的是,它為我們當今推進“中 國文化走嚮世界”的戰略和策略提供瞭極為寶貴的具有曆史性意義的思考。
“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即國際“漢學”或“中國學”)原本是一門理性思 維很強的學科,任何一個課題的研究和錶述,至少會涉及兩種國彆的文化以 及它們之間的三層關係,至今國內外大學在本科階段都沒有能力設立相應的 學科專業,隻能在碩士或博士層麵中展開。本片的編輯與播齣,以生動的“形 象故事”,提示瞭中國文化走嚮世界的“模式形態”和“價值內涵”,以及實 現“走齣去”必須構建的“中間通道”以及在“中間通道”中必然發生的以 對象國“本體哲學”和特定時空中的“內在需要”對中國文化做齣“特定的
解讀”(馬剋思把這樣的解讀稱為“不正確的理解”),從而從中國文化中獲得 對象國提升和推進自身文化需要的“文化材料”,構成在隨後形成的“新文化” 的“元素”。大型文化紀錄片《紐帶》以生動的故事和科學的錶述展現瞭中國 文化走嚮世界的曆史過程。
本片提供的生動的關於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互動”的“文化學學理”, 以我從事“國際中國文化”這一學術 50 餘年的體驗,以及它對於我們實現偉 大夢想中的“文化戰略”提供的曆史性的思考意義,可以肯定地說,這是“前 所未有”的。
嚴紹璗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研究所所長
序二
開拓海外漢學(中國學)研究新領域 不斷提升中國學術的國際話語權
《紐帶》首次係統介紹瞭海外漢學的發展曆史,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要走嚮世界,展示自己的學術成果,擴大自己的學術影響力, 第一步就是要瞭解國外中國學研究的曆史與現狀,唯有此,纔能邁齣走嚮世 界的堅實步伐。那麼,為何這樣看待海外漢學(中國學)呢?
第一,海外漢學(中國學)是世界各國人文社會科學瞭解中國的窗口。 由於語言的問題,中國絕大多數學術成果不被各國人文社會科學界所知,隨 著近年來中國的崛起,世界各國的人文社會科學界開始關注中國,但此時他 們所藉助的基本材料、基本文獻仍是海外漢學傢們的翻譯和研究成果。對於 一般民眾來講,他們對中國的瞭解和認識完全掌握在這些漢學傢手中。這個 道理不復雜,正像中國學術界和民眾對美國的瞭解、對俄國的瞭解、對阿拉 伯世界的瞭解依靠的就是從事美國研究、俄國研究、中東研究的學者一樣。 因此,瞭解國外的中國學,團結知華、愛華的漢學傢,不僅是中國學術走嚮 世界的第一步,也是中國大的文化戰略和重要的學術文化政策。要想改變世 界各國心目中的中國形象,就要找到為我們說話、理解中國、同情中國的人, 這些人首先當屬海外的漢學傢。所以,瞭解和熟悉海外中國學是中國學術走 嚮世界的第一步。
第二,海外漢學(中國學)與中國近現代的中國學術進展緊密相連。或 許有些人會說,這些老外,無論如何都不會有中國學者的學問好,我們自己 的事,彆人看總不如自己認識得清楚。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中國學術走嚮世 界根本上是靠我們自己,但是也要知道從晚明時開始,在全球化的初期,中 國已經被捲入世界的貿易體係之中,關於中國的知識、文化、曆史、典籍已 經開始被這些來華的傳教士、外交官、商人所研究。從那時起,中國的知識 已經不歸中國學者獨有,開始有瞭另一套講述中國文化和學術的新的敘述, 正如《紐帶》在片中所記載的那樣。而且在 1814 年的法國,他們已經把中國 研究列入其正式的教育係統之中,在西方東方學中開始有瞭一門新學問:漢學。 尤為引起我們注意的是,1905 年中國科舉廢除,經學解體,中國知識的敘述 係統發生瞭根本性變化,目前我們這套人文社會科學體係,完全是從西方傳 過來的。作為後發性現代化國傢,自己的知識係統的獨立發展已經被打斷瞭, 而在幫助我們建立這套現代學術體係的人中,西方漢學傢是很重要的群體。 在這個意義上,如果不瞭解國外的中國學或者漢學,我們就搞不清我們自己 的近代知識係統的形成與變遷。
更為重要的是 :要在中國崛起後,走齣百年“歐風美雨”對我們的影響, 重建中國的學術體係,也要瞭解域外漢學(中國學),如果不這樣做,我們自 己的近代到當代的學術曆史就搞不清,中國學術的當代重建也是一句空話。
當然,海外的漢學傢水平也都不盡相同,好的有,差的也不少,對其既 不要鄙視,也不要仰視,我們要知道中國學術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為瞭 讓中國學術迴到世界學術的中心,為瞭重建自己的學術係統,我們都必須瞭 解海外中國學。
如何展開海外漢學(中國學)的研究呢?《紐帶》這部片子給瞭我們很 好的啓示。
首先,要瞭解各國中國學研究的曆史與傳統。每個國傢對中國的研究都有自己的曆史和傳統,當代的中國學傢也是在他們老師的帶領下進入這個領域的,所以,摸清其曆史和傳統應該是與其對話的基本要求,不然會鬧齣笑話。 近30年來中國學術界已經開始對海外的中國學展開瞭初步的研究,北京外國 語大學海外漢學中心齣版的《國際漢學》已經連續齣版瞭 20 年,學界也齣版瞭國彆漢學史係列叢書,建議大傢注意關注一下這些年的研究成果。但對很 多具體學科來講,特彆是社會科學的具體學科,這些年隨著中國的崛起,國 外對中國的現當代研究十分活躍,國外對中國經濟、能源、環境等的研究所 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些都需要國內的學者關注,摸清其基本情況。
其次,要注意海外中國學的學術背景和政治背景。西方的中國研究是在 西方的學術背景下展開的,學術的基本理論、框架、方法大都是西方的。因 此,在把握這些國外的中國研究時,特彆是西方的中國學時要特彆注意這一點, 萬不可以為他們講述的是中國的知識和內容,就按照我們熟悉的理論和方法 去理解他們。對待域外的中國學要特彆注意從跨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研究。 這在中國曆史、人文研究中是要特彆注意的。從社會科學的學科來說,西方 許多對中國的研究都是在智庫和一些基金會的支持下展開的,一方麵,他們 有一些實證性研究值得我們學習;另一方麵,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對中國文化 的理解就會和我們有所不同。我們應從跨文化的角度來理解他們的一些成果。 這樣的方法論是要有的。《紐帶》中也反映瞭這一點,特彆是在介紹日本中國 學研究一集,嚴紹璗先生講得很好。
最後,積極與海外中國學展開學術互動,建立學術的自信與自覺。在當 前的世界學術話語中,無論人文學術或者社會科學的研究,占主導地位的都 是西方的學術話語。由於長期以來,國內學術界未在國際學術領域展開中國 研究,這個原本屬於我們掌握話語權的研究領域,起主導作用的仍是西方的中國學研究者,這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十分明顯。因此,我們走嚮世界的第 一步就是要瞭解海外的中國學研究,同時,我們所麵臨的第一波學術論爭也可能是西方的中國學傢,在解釋中國文明與文化,在解釋當代中國的發展上, 西方中國學研究領域已經形成瞭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些理論和方法中有 些明顯是有問題的,這就需要我們和他們展開學術性的討論。所以,在與國 外中國學研究者打交道中,文化的自信和自覺是一個基本的立場。世界的重 心在嚮東方轉移,走齣“西方中心主義”是一個大的趨勢,西方文明和中國 文明一樣都是地域性的文明,同時都具有普世性的意義,一切理論都來自西 方的趨勢肯定是有問題的,尤其在中國研究上更不應如此。因此,既要結交 國外的中國學傢,又要和他們展開學術對話、學術交流。建立一種批評的中 國學、對話的中國學是十分重要的,這就是我們的雙重任務。其實這個過程 就是中國學術走嚮世界的過程,就是中國學術重建的過程。
從《紐帶》這部片子我們看到中國的學術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學術,我 們隻有在世界範圍內展開與海外中國學界的對話與閤作,纔能逐步擁有在世 界學術領域中的發言權;我們隻有在世界範圍內錶達我們中國學術的理想、中 國學術的立場、中國學術的傳統與文化,纔能在中國重新肩負起文化大國的 使命。在這個“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國文化走嚮世界的事業 纔剛剛開始,瞭解漢學,尊重他們的學術成果,積極與漢學傢展開對話,這 是我們必須做好的基礎工作。《紐帶》用生動的畫麵、形象的語言,第一次從 電視的角度嚮民眾介紹瞭海外漢學,做瞭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在當下重 商主義成為社會主導,“娛樂至上”彌漫電視節目的時刻,在中央電視颱播齣 瞭《紐帶》,說明瞭中央電視颱的傢國情懷和文化視野。在中國成為大國的今 天,在我們走齣西方中心主義、重建中國當代學術體係和理論的偉大時代, 我們需要這樣的文化學術紀錄片。
張西平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
《國際漢學》主編
序三
漢學與全球化時代的共在
大型紀錄片《紐帶》的播齣,可以說是一個文化事件、一個與當代中國 人的文化自我意識的成熟曆程相關的文化事件。“漢學”這一以研究中國、中 國文化、中國性(Chineseness)為使命的生僻的海外學術方嚮——當代學術 界對海外漢學的自覺關注,大約始於 20 世紀 90 年代,那時候這種關注還是 學術圈裏極其小眾的事情——藉此不期而然地進入瞭公共視野。
一部寬泛意義上的漢學史,麯摺地摺射著中國文明與世界的文化關係和 對話關係。大而化之,這種對話關係呈現為看似平常、實際上卻各個奇特的 兩種模式。第一種是發生於漢字文化圈的模式:漢字文化圈中的東亞、東南亞 的近鄰們,早自東漢時期起,就追慕、學習,也創造性地化用著這個以天下 自居的文明——從語文的假藉、經典的傳播、製度的模仿到審美意趣的趨同 等。這種在很長曆史階段都甚為全方位的追慕,其實是一場由追慕者們發起 的、對中國文明的長期對話。而作為“文化宗主”的中國文明,在大部分的 曆史時期中,對這種對話其實是很少嚴肅、平等地 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好書
評分不錯
評分不錯
評分棒
評分不錯
評分不錯
評分棒
評分不錯
評分不錯
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