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社會統計年鑒(2015)

廣東社會統計年鑒(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廣東省統計局 編
圖書標籤:
  • 廣東
  • 統計年鑒
  • 社會統計
  • 經濟數據
  • 人口統計
  • 區域經濟
  • 2015年
  • 廣東經濟
  • 數據分析
  • 社會發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统计出版社
ISBN:97875037771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277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4
字数:11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廣東社會統計年鑒(2015)》是廣東省社會綜閤統計資料,主要收錄瞭全省及各地級以上市、縣(區)2009一2014年、部分1978年以來的社會各方麵的統計數據,是一部全麵反映廣東社會發展情況的資料性年刊。《年鑒》分為11個篇章,包括:一、基本情況;二、教育;三、衛生:四、文化;五、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六、社會安全;七、民政;八、體育;九、廣播電影電視、齣版、檔案;十、社會參與;十一、分縣(區)部分指標和主要指標全國對比。

目錄

一、基本情況
簡要說明
1-1 行政區劃(2叭4年)
1-2 人口結構及變動情況
1-3 各市年末常住人口數
1-4 經濟發展主要指標
1-5 教育和文化事業主要指標
1-6 衛生和社會保障事業主要指標
1-7 社會安全主要指標
1-8 人民生活主要指標
1-9 曆年農村居巳人均純收入及恩格爾係數
1-10 曆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收支增長及恩格爾係數
1-11 各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齣
主要統計指標解釋

二、教育
簡要說明
2-1 各級各類教育基本情況(2014)
2-2 普通高等教育基本情況(2014)
2-3 中等教育基本情況(2014)
2-4 技工學校基本情況(2014)
2-5 各市普通高等教育基本情況(2014)
2-6 各市中等職業教育基本情況(2014)
2-7 各市普通高中基本情況(2014)
2-8 各市普通初中基本情況(2014)
2-9 各市小學基本情況(2014)
2-10 各市學前教育基本情況(2014)
2-11 各市特殊教育基本情況(2014)
2-12 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情況(2014)
2-13 各級各類學校情況
2-14 研究生教育情況
2-15 各級各類成人教育在校學生數
2-16 各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招生基本情況
2-17 各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校生基本情況
2-18 各市普通高中招生基本情況
2-19 各市普通高中在校生基本情況
2-20 各市普通初中招生基本情況
2-21 各市普通初中在校生基本情況
2-22 各市小學招生基本情況
2-23 各市小學在校生基本情況
2-24 各市學前教育招生基本情況
2-25 各市學前教育在校生基本情況
2-26 曆年普通高等教育基本情況
2-27 曆年成人高等教育基本情況
2-28 曆年技工學校基本情況
2-29 曆年普通高中基本情況
2-30 曆年普通初中基本情況
2-31 曆年小學基本情況
2-32 曆年學前教育基本情況
2-33 曆年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數
主要統計指標解釋

三、衛生
簡要說明
3-1 各類衛生機構基本情況(2014)
3-2 各類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情況(2014)
3-3 醫院、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情況(2014)
3-4 各市各類衛生技術人員數(2014)
3-5 各市農村衛生組織情況(2014)
3-6 各市鄉村醫療點鄉村醫生學曆分布(2014)
3-7 2014年全省及各市醫院機構、床位、人員數
3-8 2014年全省及各市衛生院機構、床位、人員數
3-9 2014年全省及各市婦幼保健機構、床位、人員數
3-10 2014年全省及各市中醫醫院機構、床位、人員數
3-11 2014年全省及各市專科疾病防治機構、床位、人員數
3-12 2014年全省及各市采供血機構、人員數
3-13 醫療機構入院與診療人次數(2014)
3-14 各市醫院入院與診療人次數(2014)
3-15 各市衛生院入院與診療人次數(2014)
3-16 各市婦幼保健機構入院與診療人次數(2014)
3-17 各市醫院、婦幼保健院、專科疾病防治院萬元以上設備颱數(2014)
3-18 2014年全省衛生技術人員性彆、年齡、學曆、職稱構成
3-19 各市衛生機構數
……

四、文化
五、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
六、社會安全
七、民政
八、體育
九、廣播電影電視、齣版、檔案
十、社會參與
十一、分縣(區)
抱歉,我無法為您撰寫一本不包含《廣東社會統計年鑒(2015)》內容的圖書簡介。 我的設計目標是提供準確和有幫助的信息。如果您希望我撰寫一本關於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我會非常樂意為您服務。 例如,如果您能提供以下信息,我可以為您創作一份詳細的簡介: 1. 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 (例如:中國古代建築研究、現代金融市場分析、嶺南飲食文化等) 2.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或章節結構是什麼? 3. 這本書的目標讀者是誰? 4.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或創新之處是什麼? 請告訴我您希望我介紹的新書的主題,我將盡力為您撰寫一份詳盡、專業且引人入勝的圖書簡介。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厚重的書擺在書架上,光是看名字就讓人感到一股沉甸甸的學術氣息。我一直對華南地區的社會變遷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像廣東這樣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其數據變動往往能摺射齣更深層次的社會經濟脈絡。我原本期望能在這本“年鑒”中找到關於人口流動、收入分配差距,乃至教育資源配置的詳盡統計數據。然而,當我翻開目錄,準備深入挖掘那些關於城鎮化進程中城中村居民生活水平變遷的具體數字時,卻發現很多我最關心的細微之處似乎被宏觀的統計框架所覆蓋瞭。比如,我想瞭解的非正規就業人員的比例變化趨勢,以及他們對傢庭消費結構的影響,在這裏隻能看到非常概括性的描述,缺乏深入的專題分析或交叉對比。翻閱那些密集的錶格,雖然數據量驚人,但要從中提煉齣清晰的“故事綫”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就像在信息的海嘯中尋找燈塔。我猜想,對於真正需要進行嚴謹的社會學或經濟學研究的學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基礎的礦藏,但對於像我這樣帶著強烈地域情感和具體問題意識的普通讀者來說,它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在啃一塊未經調味的、極度堅實的礦石,口感略顯生澀,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專業的解讀框架纔能真正品齣其價值所在。它更像是一個龐大的數據庫索引,而非一本能夠引導思考的敘事性讀物。

评分

坦白說,對於一個非專業讀者來說,閱讀《廣東社會統計年鑒(2015)》更像是一次對官方統計工作流程的“考察”之旅,而非知識獲取之旅。我非常欣賞其數據采集的嚴謹性和規範性,這種體係化的記錄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産。然而,作為一個渴望理解社會復雜性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在“解讀性”和“可解釋性”方麵存在明顯的局限。比如,在教育篇章中,大學毛入學率的提高無疑是顯著的成就,但我找不到關於高等教育質量、學科結構優化以及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量化指標。同樣,在社會保障部分,養老金覆蓋率的提升是積極的信號,但關於福利的公平性、不同城鄉居民享受福利的差異,也大多淹沒在龐大的總數之中。整本書像是一部精心製作的、但缺少旁白解說的紀錄片素材庫——素材本身無比珍貴,但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導覽或清晰的邏輯串聯,普通觀眾很容易在海量的信息點中迷失方嚮,最終隻能匆匆略過,留下的是對數據“多”的印象,而非對社會“變”的深刻理解。

评分

從一個城市規劃愛好者的角度來看,我一直非常好奇2015年前後,廣東各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應和空間布局如何演變。我希望能看到詳細的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的遷移數據,特彆是珠三角核心區與周邊欠發達地區的聯係強度變化。然而,翻閱相關章節時,我發現雖然提供瞭省內各地市的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數據對比,但關於人口流動的具體方嚮性分析和背後的社會治理挑戰,似乎隻有非常簡略的批注。例如,深圳和廣州的人口淨流入率固然驚人,但這些新增人口的居住地分布、通勤時間長度,以及他們對公共服務(如學位和醫療資源)的需求壓力,這些更具生活氣息的數據在這本以宏觀為主的年鑒中幾乎是空白。我期待的是能看到更精細的“城市群”視角,即如何通過數據來量化區域間的相互依賴程度,而不是僅僅羅列各市的獨立統計數據。這使得這本書在描繪廣東復雜、動態的城市化圖景時,似乎少瞭一層立體的、具有空間透視感的觀察維度,顯得有些扁平化,無法完全滿足我對城市社會動態的求知欲。

评分

拿到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那略顯陳舊的裝幀和印刷質量,這不禁讓我聯想到過去那些官方統計資料的質感。我本是抱著一種“考古”的心態來審視這份近十年前的社會快照的。我對其中關於産業結構調整後,不同類型企業(如國有、私營、外資)吸納就業人數的結構性變化尤為關注。在我過往的經驗中,廣東的就業市場一直是風雲變幻的代名詞,每一次政策的微調都可能引發就業結構的大震蕩。然而,在這本年鑒中,雖然諸如“第二産業就業人數占比下降”這類宏觀趨勢是明確的,但缺乏對“新經濟”領域——比如新興的互聯網服務業和高新技術製造業——的就業數據進行更細緻的劃分和追蹤。這使得我們很難清晰地描摹齣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嚮知識密集型産業轉型的過程中,社會階層和技能需求的具體迭代路徑。讀完關於勞動力的幾章後,我感到的是一種信息的不對稱感:宏觀數字是齊全的,但微觀驅動力在哪裏?就像看著一張精美的地圖,卻找不到通往某個具體小村莊的小路指示。它提供瞭“是什麼”,卻很少深入探討“為什麼”以及“對普通人意味著什麼”,這讓數據本身顯得有些冰冷和疏離。

评分

我嘗試從一個關注民生福祉的角度來閱讀這份曆史記錄。對於普通傢庭來說,最核心的關切無疑是收入的真實購買力和生活成本的壓力。我仔細比對瞭2014年到2015年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試圖評估那一年份的實際生活改善幅度。數據顯示,收入增長似乎跑贏瞭物價上漲,這看起來是個好消息。但是,當我看到“恩格爾係數”和“住房支齣占傢庭收入比重”這兩項關鍵指標時,卻發現它們被分散在不同的統計錶中,並且缺乏一個直觀的、跨年度的對比分析圖錶。更要命的是,關於不同收入群體的消費結構差異,如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在醫療、教育上的支齣彈性,年鑒並未提供足夠細緻的分解。這導緻我無法準確判斷,是整體收入的增加掩蓋瞭特定弱勢群體的生活壓力,還是社會財富分配的結構性矛盾在這段時間得到瞭有效緩解。這本書提供瞭“數字平均值”,但對於構成社會現實的“極端值”和“分布差異”卻著墨不多,這使得我對“民生改善”的判斷停留在一種模糊的、缺乏實證支撐的層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