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利潤來自大趨勢

李嘉誠:利潤來自大趨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慧泉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4454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323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李嘉誠如何賺得錢?如何贏得名門小姐的芳心?如何從小作坊的老闆變為“塑膠花大王”?如何把握地産市道良機?如何進軍金融業,大魚吃小魚?

  ★本書詳盡地記錄瞭華人首富的傳奇曆程,白手起傢的創業精神,基業長青的經營秘訣。

  ★層層講透李嘉誠人生中每一個關鍵細節和重要決定。

  ★展現瞭李嘉誠的人生經驗和經商智慧,這對平凡人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內容簡介

  近年來,不斷拋售中國內地資産和香港資産。雖然,李嘉誠稱依然看好中國經濟,但拋售中國內地資産和香港資産卻毫不含糊,並最終幾乎齣清。

  在一次采訪中,李嘉誠講述瞭自己能立於不敗之地的成功之道:對重大趨勢要有“悟性”,方能賺得巨利,必成大贏傢。

  《李嘉誠:利潤來自大趨勢》全麵記錄瞭李嘉誠從一個貧睏少年成長為華人首富的不凡曆程,探尋李嘉誠基業長青的秘密,以及其經商和管理的智慧。

目錄

第一章

崢嶸歲月多磨難,坎坷艱辛成長路


先祖搬遷定潮州 / 003

為避戰火遷香港 / 007

天災人禍一人擋 / 010

低眉順眼跑茶樓 / 016

輾轉跳槽為攀高 / 020

腳踏實地做推銷 / 022

小跑堂榮升經理 / 026


第二章

萬裏長江立大誌,塑膠花開遍香港


毅然辭工去創業 / 031

航船齣海遇驚濤 / 034

誠實信用化危機 / 037

米蘭打雜為偷藝 / 040

塑膠之花遍地開 / 048

打好廣告宣傳牌 / 052


第三章

縱橫布局闖地産,一飛衝天震四海


風生水起置物業 / 059

地産股市任馳騁 / 064

地鐵競標始鍍金 / 069

齣資重建華人行 / 075

蛇吞和黃成超人 / 078

另闢蹊徑超置地 / 086

擊敗英資控港燈 / 092

鏖戰英資主九龍 / 101


第四章

收購大戰逞英豪,超人再齣大手筆


挺中資聯手首鋼 / 113

洞察天機巧收購 / 119

伺機而動好策略 / 122

分拆連鎖齊上陣 / 124

分散投資降風險 / 130

突破瓶頸求發展 / 133

多元發展入華娛 / 135

整閤玩具定廣州 / 139

第五章

打破商域廣投資,進軍海外奪市場


趁熱打鐵擴業務 / 145

進軍海外架橋梁 / 151

大手筆投資海外 / 155

超人巧手摘甜“橙” / 157

TOM一齣世人爭 / 161

誓把中藥國際化 / 166

再投資進軍生物 / 172


第六章

驚濤駭浪若等閑,逆勢擴張大氣魄


居安思危謀遠景 / 179

現金為王度危機 / 181

精簡投資拋地産 / 185

高沽低買巧融資 / 188

藉錢投資不可取 / 190

及時抽身避災禍 / 191


第七章

海納百川招賢士,知人善任輔大業


不拘一格用人纔 / 197

廣羅人纔輔大業 / 200

任用洋人馬世民 / 203

重用愛將霍建寜 / 206

聘請太傅袁天凡 / 209

栽培靚女洪小蓮 / 215


第八章

財富有價情無價,大愛無聲動天地


有情人終成眷屬 / 221

哀悼亡妻做善舉 / 225

至真至孝報母恩 / 227

巨金贖子見真情 / 229

念舊恩善待員工 / 231


第九章

垂範教子育俊彥,青齣於藍勝於藍


遠赴重洋煉幼苗 / 235

萬博豪園展英姿 / 240

二公子特立獨行 / 244

李澤楷自立門戶 / 250

誰是李傢新掌門 / 256


第十章

赤子心懷昭日月,功成名就報桑梓


榮歸故裏辦醫療 / 263

籌建汕大育後人 / 265

投資內地建安居 / 271

會麵小平辦教育 / 273

天災無情人有情 / 277


第十一章

做人做事做自己,風範長存一楷模


勤學苦練打根基 / 283

堅持到底不放棄 / 285

不斷學習善總結 / 286

寬人嚴己始長遠 / 288

剋勤剋儉是本分 / 291

能屈能伸大丈夫 / 293

真誠交友人脈廣 / 295

為人處世稱典範 / 298


第十二章

利國利民利天下,大商無疆耀全球


善意收購生意隆 / 303

袍金入賬傳美談 / 304

分吃蛋糕求共贏 / 306

百億救市品格高 / 308

利國利民利天下 / 311

遷冊風波錶決心 / 314

撤資巨舉樹新碑 / 317


附錄一 李嘉誠大事年錶 / 321

附錄二 李嘉誠經典語錄 / 330

參考書目 / 334


精彩書摘

  第六章

  驚濤駭浪若等閑,逆勢擴張大氣魄

  人生不會總是順境,偶爾也會有逆境的時候。順境的時候,人們都知道怎麼麵對,一旦麵對逆境,有些人就不知如何是好瞭。經營企業、做生意也是如此,當企業順利發展時,掌舵人都知道怎麼做,一旦遇到頂頭風,就會茫然不知所措。其實,這是危機管理不到位所緻。李嘉誠也遇到過這種事,但是,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該如何去麵對。

  居安思危謀遠景

  “盛極必衰,月盈必虧。”道傢的樸素辯證法,自然也適用於商界。多少豪商巨賈,在輝煌時刻一手遮天,但是其興也勃,其敗也忽,看似並列的關係,實際上卻包含瞭強烈的因果關係,興之勃正是敗之忽的起因。

  當一傢企業高速發展的時候,也正是企業各種製約因素在逐步積纍的時候,如果認識不到這種負麵的影響,興之勃就必然轉化為敗之忽。

  在企業衰敗走嚮下坡路的時候,指責企業犯瞭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已經於事無補。這個時候,往往敗象已成,大廈將傾,企業已經病入膏肓,即使是大羅金仙也迴天無力。

  當一個行業剛剛興起時,往往意味著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同時也意味著需要一個艱苦開拓的過程。當一個行業非常成熟時,容易進入,但也意味著發展前景有限。所以,優秀的商人不會到企業“病入膏肓”的時候,纔去“亡羊補牢”,而是在鼎盛之時,就開始感知其潛在的危機。

  李嘉誠有一個“颱風警報”的理念。颱風警報就是要時時提醒自己保持一種意識,避免被“颱風”颳走。這正是李嘉誠“盛時感知危機”的體現。

  由於股市一片利好之勢,自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香港各界産生瞭一股“要股票,不要鈔票”的投資狂潮,掀起瞭一陣高過一陣的“上市熱潮”。

  在這股強勁的“炒風”之中,人們像著瞭魔一樣。普通股民紛紛賣掉自己好不容易攢下的金銀首飾,業主也賣掉瞭自己的工廠、土地、房屋,甚至有的商人還賣掉瞭自己的地産公司,將樓宇建造所籌集來的貸款,全部投到瞭股票市場,大“炒”特“炒”,夢想著牟取暴利。

  香港股市處於空前的瘋狂狀態之中,1973年3月9日,恒生指數飚升到1774.96點的曆史高峰,一年間,升幅達5.3倍。

  物極必反。在紛亂的股票狂潮中,一些不法之徒僞造股票混入股市。東窗事發後,立即觸發股民拋售,股市一瀉韆裏,大熊齣籠。

  當時遠東會的證券分析員指齣:假股事件隻是導火索,牛退熊齣的根本原因,是投資者盲目入市投機,公司盈利遠遠追不上股價的升幅,恒指已經攀升到脫離實際的高位。

  恒生指數由1973年3月9日的1774.96點迅速滑落到4月底收市的816.39點的水平。屋漏偏逢連陰雨,1973年的下半年,世界性石油危機爆發,直接影響到香港的加工貿易業。1973年年底,恒指再跌至433.7點;1974年12月10日,又跌破1970年以來的新低點——150.11點。其後,恒指緩慢迴升,1975年年底,迴升到350點。

  股市大災突如其來,除少數投資者抽身較快得以脫逃外,絕大部分投資者損失慘重,有的甚至傾傢蕩産。整個香港經濟,尤其是占主導地位的金融和地産業更是陰風慘慘,人心惶惶。

  由於看到瞭繁盛的股市下潛藏的危機,堅持穩重之策的李嘉誠成為這次大股災的“幸運兒”。長江實業的損失僅僅是市值隨大市暴跌而已,實際資産並沒有受什麼損失。相反,李嘉誠利用股市取得瞭比預期更好的實際業績。

  李嘉誠居安思危的思想不僅使長江實業躲過瞭危機,而且還獲得瞭一次發展的良機。

  李嘉誠曾經說過:“一直以來,我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颱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會問自己,如果五分鍾後宣布十號颱風警報,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也要做好這種心理準備。”

  現金為王度危機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不期而至,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瞭極大的影響,全球各大企業遭受到瞭不同程度的打擊。在這次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眾多內地與香港富豪紛紛倒下,但是,有一個人仍然巍然屹立,他就是李嘉誠。李嘉誠自2007年起,每次重大媒體發布會,都會叫大傢謹慎投資。

  超人畢竟是超人,曾經曆過數次經濟危機的李嘉誠的遠見卓識,在這一輪危機中再次證明瞭他的做法的正確。2009年2月5日,美國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公布瞭2009年香港富豪排名。從排行榜來看,金融危機導緻香港前40名大富豪平均身價縮水達54%,但李嘉誠仍以162億美元的身傢穩坐香港富豪榜之首。

  保守是李嘉誠最喜歡的詞語,也是他冷鼕中禦寒的真實寫照。“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創造穩定的現金流是一些企業多年積纍的成功經驗,我把這句話送給大傢。”

  在過去的一年裏,他通過精簡投資計劃、加快資金迴籠、大舉拋售股票資産等手段將“長和係”企業的財政狀況維持在一個平穩的狀態。看似謹小慎微的他其實有著一顆更為智慧的野心。在長江商學院的課程上,李嘉誠說:“要永遠相信,當所有人都衝進去的時候要趕緊齣來,所有人都不玩瞭再衝進去。”

  作為一個企業傢,李嘉誠更關注對經濟層麵的把握以及對企業戰略方嚮的管理與預測,正如他所說,他經常想的是幾年甚至10年以後的事情,這也是他為何能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站穩的重要原因。

  2008年成為和黃盈利寶器的赫斯基能源就是一例。李嘉誠在23年前把這個加拿大油砂能源公司收至旗下,當時由於油砂煉油技術原因,該公司一直虧損,而且國際油價長期不振,因此外界並不看好李嘉誠的投資。但是時過境遷,隨著技術提升,目前采油砂的成本一桶已經隻需要10美元,而國際油價在去年飆升至超過150美元/桶,雖然後來油價迴落,但即便按最不樂觀的50美元一桶估計,李嘉誠的赫斯基能源也是穩賺不賠。

  事實上,僅2008年上半年,赫斯基能源就已經為和黃貢獻瞭85.4億港元的盈利,占和黃固有業務盈利的比重上升至28%。“李超人”很自豪地透露:“現在已經有數名買傢願意以高於目前石油市場現價,嚮赫斯基能源購買三年後的生産量……”

  而對於房地産主業,李嘉誠更是展示過人的市場動嚮觀察力,其旗下的長江實業不但非常注重降低負債,並且已經在2008年前6個月便完成瞭全年的房産交易生意,從而有充足的彈藥過鼕。

  李嘉誠應對經濟危機,還在於他的經營策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一直奉行“現金為王”的財務政策,注重維持流動資産大於全部負債,以防地産業務風險擴散,在樓市低迷時,長實也比對手更願意采取低價策略來加快銷售。保持財務穩健的同時,李嘉誠善於針對不同的市道實施不同的策略,如在股市高位時再融資,樓市低榖時競標拿地、逆市擴張。其另一個技巧是,將工業用地改為住宅和商業用地的談判拖入低潮期,從而節省補交地價的費用。

  長江實業是李嘉誠全部基業的起點。“長江”二字取自荀子《勸學篇》中“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也體現瞭長實的經營策略。作為香港規模最大的地産發展商之一,除瞭投資以外,長實長期以來最主要的業務就是在香港開發一係列的住宅及工商物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香港每7個私人住宅中,就有一個是長實開發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長實的地産開發重點從香港轉嚮內地,並積極投資和運營新的領域,包括互聯網和生命科技。不過,這些投資的比重較小,長實通常還是被看成一傢地産公司。

  “現金為王”的財務政策為李嘉誠攏住瞭大量可用的現金,為其平安度過金融危機做好瞭充分的儲備工作。另外,他還精減瞭投資項目,使得投資更加穩固。

  和記黃埔大膽決定暫停全球業務的新投資。在現有的投資計劃裏,李嘉誠精減瞭投資周期長、資金花費巨大的投資項目,比如房地産。

  據香港《明報》披露,李嘉誠的旗艦公司和記黃埔已經確立瞭“持盈保泰”策略,采取異常保守的理財手法,目前持有的221億美元(約1724億港元)資金,多達69%,接近1190億港元以現金存放,其餘主要投資在最穩妥的政府債券上,股票投資僅占相當小的比重。和黃管理層已經強調,完全沒有投資企業債券、結構性投資工具和纍計期權産品。

  在“高現金、低負債”的財務政策下,李嘉誠旗下企業資産負債率僅保持在12%左右。而在金融危機襲來的時候,李嘉誠不惜將旗下物産低價齣售。2008年11月,李嘉誠在北京投資的第一個彆墅項目“譽天下”以最低5.7摺的低價甩賣引來市場關注。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長實相比競爭對手更願意采用低價策略來加快銷售。香港住宅市場自1997年6月以後持續下滑的形勢,證明這是一個恰當的策略。”

  拋售物業,守株待兔。2008年和2009年,李嘉誠在上海成為一個最徹底的樓市“看空者”。在他接連拋售所持有的上海物業的背後,是他等待更好時機的野心。

  2008年5月16日,李嘉誠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和記港陸”公告稱,公司已於5月16日與美國投資基金“亞太置地”旗下公司簽訂協議,以44.38億元人民幣齣售位於上海長樂路的“世紀商貿廣場”寫字樓物業。2005年,和記港陸以3億美元的代價購入該物業,轉手之間預計收益為21億港元。

  2008年6月6日,佑威房地産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2008年1月1日至6月5日,李嘉誠旗下的豪宅禦翠豪庭所售齣的128套房源均價為44734元/平方米,而6月6日新推齣房源的禦翠豪庭,成交的162套房源均價為33806元/平方米,較上批跌瞭10928元/平方米,跌幅24.4%。

  2009年1月初,李嘉誠以5.2~12萬元/平方米的低價拋售黃金城道商鋪,黃金城道一期商鋪報價已高達12~14萬元/平方米。

  2009年1月中旬,李嘉誠旗下的禦翠園彆墅項目中8棟商業彆墅,以5.35~7.5萬元/平方米的低價拋售,並計劃將小區會所一並齣售。據知情人士透露,這隻是李嘉誠上海物業拋售計劃的一部分。

  據媒體報道,長江實業上海公司市場部負責人透露,“公司2008年持續不斷地拋售物業主要是為瞭今年(2009)有一定現金流拿取浦東花木一塊位置更好的地皮”。

  狂拋航運銀行股增持自傢股。從2007年開始,李嘉誠在股市上的操作策略很清楚:減持中資股,同時低價增持“長和係”股份。

  香港交易所公布的交易資料顯示,自2007年9月以來,李嘉誠通過減持南航、中國遠洋和中海集運,共計套現超過90億港元。其中,中國遠洋是李嘉誠年內纍積減持金額最大的股份,通過前後六次減持,李嘉誠從中套現51.67億港元。而通過減持中海集運,李嘉誠也獲得瞭約24.04億港元現金。2009年1月7日,李嘉誠基金會以每股1.98~2.03港元的價格配售其持有的中國銀行20億股股份。通過這次配售李嘉誠基金會最多可套現40.6億元。而該基金會購得這批股票的成本價為每股1.13元。照此計算,此次減持該基金賬麵淨獲利最高達18億元。

  從2007年5月至2008年,李嘉誠對於股市的態度從未改變。他認為,股市投資者一直到2009年都要非常小心。“若投資者趁股市大幅反彈賣齣股票便盈利,但若在此反彈時買入股票便虧底。”

  而對於李嘉誠持續增持自傢股份的行為,分析人士認為,李嘉誠的齣手或隻錶示股價當時已跌至吸引他的水平,同時他也希望在趁低吸納時能增強目前市場疲弱的投資信心。

  “好景時,我們絕不過分樂觀;不好景時,也不必過度悲觀,這一直是我們集團經營的原則。在衰退期間,我們總會大量投資。我們主要的衡量標準是,從長遠角度看該項資産是否有盈利潛力,而不是該項資産當時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對它感興趣。我們曆來隻做長綫投資。”

  “眼光放大放遠,發展中不忘記穩健,這是我做人的哲學。進取中不忘穩健,在穩健中不忘進取,這是我投資的宗旨。”

  這是李嘉誠的投資原則,在麵臨金融危機之時,我們的確應該嚮這位華人商業領袖學習這種寵辱不驚的精神。

  精簡投資拋地産

  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衝擊影響,2008年金融風暴再次席捲全球,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市場疲軟,消費信心低迷,市場陷入不景氣的狀態。麵對金融危機的迅速蔓延,李嘉誠果斷行動,精簡投資,保持實力,以便蓄勢待發;同時,率先降價拋售地産,快速迴籠資金,保障企業財務狀況的穩健運行。

  為瞭應對投資環境的變化,2008年10月間,和記黃埔繼續施行“持盈保泰”策略,運用保守的理財方法來保全自身。首先全球業務的新投資暫時叫停。當時持有的221億美元(約1724億港元)資金,將高達69%——大概相當於1190億港元以現金來持有,其餘的則投資在最穩妥的政府債券上,風險較大的股票投資僅占有非常小的比例,投資企業債券、結構性投資工具和纍計期權産品完全沒有。同時,計劃到2009年上半年之前,將凍結所有未落實或未做承擔的開支。

  然後,全麵清理投資計劃,檢討全部投資項目。早在2007年,李嘉誠就意識到瞭投資內地樓市存在的風險,采取瞭拋售新樓盤、謹慎選擇新的投資項目的策略,逐步從內地市場的投資中撤齣。長實原本在2007年年底,經過商務部外資項目批準開發上海普陀區真如鎮的項目,但是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即使該項目已經全麵啓動開發,也仍然停止瞭開發計劃。

  精簡投資並不意味著李嘉誠的投資陷入停滯階段,他僅僅是改變瞭投資的策略,放棄瞭投資周期長、項目風險大的項目,轉而側重於選擇投資迴報周期短、資金迴報率高的業務。亞洲金融危機對於長實來說是把雙刃劍,縮減瞭長實的盈利,同時也為長實開拓多元化的投資模式提供瞭契機。

  和黃在亞洲金融危機後,進行瞭兩大舉措:增加對物業齣租的投入以及在市價跌入榖底時拿地。

  長實逐步撤齣市場波動較大的行業,開始逐步形成瞭一係列提供穩定性收益的商業鏈條。1998年,長實的舉措也印證瞭李嘉誠的說法。李嘉誠當時已經看好瞭齣租物業的市場前景。相比住宅地産來說,市場對商業物業、寫字樓和工業物業市場的需求量更大且需求相對穩定,這樣租金收益也是非常可觀的。香港房地産行業經過多年的商海洗禮,逐漸形成瞭一套“地産開發+地産投資(物業齣租)”的獨特風險管理模式。香港的黃金地段都被一些老牌的英資洋行諸如怡和、太古等所把持,後來新興的地産商能夠開拓的空間也很有限。

  因此,長實能夠投資的地産地理位置並不是十分優越,多選擇在地價較低的區域,諸如市區邊緣、新興市鎮等地。為瞭增強市場競爭力,這些地段的交通就頗為重要,集中於新修的地鐵站附近。長實在亞洲金融危機前的銷售收入主要來源於房地産開發。1997年物業銷售為長實帶來瞭大部分的盈利,占其經常性利潤的84.61%,銷售收入的79.88%。因此,長實原本主攻住宅地産,當年也開始增加瞭對齣租物業的投資,並先後在年內相繼落成瞭齣租的物業,促使當年的固定資産比上一年激增423%。李嘉誠在當年給股東的信中說:“集團的優質樓麵麵積將於未來一兩年間顯著上升,使集團的經常性盈利基礎更趨雄厚。”

  另外,長實在亞洲金融危機後撤齣瞭基建業務,開始涉足酒店和套房服務業務。從2007年長實的盈利構成來看,物業租賃占16.41%,酒店和套房服務占7.27%,物業銷售已減少到隻占長實經常性利潤的75.06%。這樣,物業銷售不穩定對長實盈利的影響就大大降低瞭。

  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當時香港很多原本實力雄厚的企業利潤也大幅縮水,尚處於調整時期。李嘉誠旗下的長實趁機競標拿地,輕而易舉地成為大贏傢。1998年,李嘉誠通過中標的方式以極低的價格輕鬆拍下瞭位於沙田馬鞍山的一塊酒店用地和位於廣東道前警察宿捨的住宅用地,不經意間居然成為香港拍賣史的經典例子。

  在精簡投資的同時,李嘉誠率先降價拋售房地産。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而來,香港的經濟受到很大衝擊,銀行緊縮信貸,股市行情急轉直下,消費信心低迷,經濟陷入蕭條的睏頓之中。

  在市場非常低迷的情況下,長實采取瞭積極的應對策略,在同行業內最先開始施行降價銷售,促進消費,所以都獲取瞭較好的營業額。第四季度推齣的兩個項目鹿茵山莊及聽濤雅苑二期項目均力挫群雄,取得瞭不俗的業績。聽濤雅苑二期甚至獲得瞭高達3倍的超額認購。

  鹿茵山莊首次開售,恰好處於1997年10月股災之後,當時的香港樓市低迷,市場前景反應冷淡。起初,長實齣售的價格較高,分層單位、獨立洋房的價格分彆約為1.2萬港元/平方英尺和1.6萬港元/平方英尺。推齣後,內部認購冷淡。長實見此情景,決定推遲4天公開發售。為刺激市場消費,提齣降價兩成來吸引消費者認購。長實宣布鹿茵山莊促銷的消息後,引發瞭連鎖反應,其他樓盤也不得不降價銷售。之後,長實的聽濤雅苑二期項目也要在市場上開售,李嘉誠果斷采取大幅度降價的措施刺激樓市。聽濤雅苑二期開價平均每平方英尺5181港元,最低價甚至低於4700港元/平方英尺。同時,長實還采取多種策略來促銷,例如,為促銷天水圍嘉湖山莊美湖居剩餘的單位就推齣瞭“110%信心計劃付款方法”的活動,采用“包升值”的方式刺激市場。李嘉誠采取的促銷方式被香港媒體稱為“為市場之震撼價”。

  香港各地産開發商在長實率先低價促銷後,也紛紛采取降價銷售的策略。1998年1月香港的住宅價格比1997年第二季度的價格下降瞭逾3成的幅度,與1996年初的價格幾乎持平。香港房地産商為瞭盡快拋售手中的囤積房屋,競相采取更加優惠的價格齣售。新鴻基地産(簡稱“新地”)在1998年5月以每平方英尺4280元的售價推齣瞭青衣曉峰園160多個單位。為瞭搶占市場,長實也毫不示弱,隨即以每平方英尺4147元的售價促銷青衣地鐵站的上蓋盈翠半島。長實的價格比當時的市價低兩成,立即在市場上引發瞭搶購的狂潮,開盤當天1300個單位就被搶購一空。與此相比,新地的青衣曉峰園由於價格優勢不明顯,僅售80個單位,迫於市場行情,也隨即展開降價的策略應對,下降瞭一成七,同時交給地産代理采取大範圍促銷的方式來齣售。

  在市場低迷的境況下,長實采取低價銷售的方式最先降價,引發瞭其他地産商的降價潮。對此,同期摩根士丹利的相關研究報告對長實的策略進行瞭深入分析,認為:“長實相比競爭對手更願意采用低價策略來加快銷售。香港住宅市場自1997年6月以後持續下滑的形勢,證明這是一個恰當的策略。長實對降價如此隨意,也是因為它的收入來源比其他開發商更加多元化。”

  2008年次貸危機,李嘉誠又一次大規模密集拋售房産,先後齣售上海世紀商貿廣場寫字樓物業、禦翠豪庭、黃金城道上的商鋪。即使拋售,李嘉誠的盈利也不菲,以上海世紀商貿廣場寫字樓物業來說,這個物業是在2005年以23億元左右的價格購入,齣售價格為44.38億元,盈利21億元。而黃金城道商鋪是頂級的商業步行街,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升值的潛力巨大,原本是李嘉誠計劃自己持有用來齣租的。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惡化,李嘉誠果斷做齣瞭“轉租為售”的策略,大約有2萬多平方米40個鋪位用來齣售,均價以10萬元每平方米成交。相比周圍的商鋪成交市場價在7~8萬元/平方米,李嘉誠仍然是盈利可觀的。

  當時,長實在北京投資的首個彆墅項目——譽天下頗受關注。2008年11月上旬,樓市的市場行情不景氣,譽天下彆墅項目麵嚮市場推齣聯排以17296元/平方米、雙拼以18275元/平方米的優惠價格,相比之前兩種戶型擬定的預售價格30000元/平方米和35000元/平方米有瞭近五成的下跌。盡管不少人對李嘉誠的密集拋售以套現持遲疑態度,但在李嘉誠看來,金融危機襲來之時迴籠資金以保存實力永遠是第一位的,低價套現總比被低迷市場套牢要好。所以此次長實報齣瞭令人大跌眼鏡的最低5.7摺超低價格,其降幅確實驚人。

  高沽低買巧融資

  香港經常會齣現所謂的“股地拉扯”現象,因為香港的股市與樓市之間有著高度的相關性。所謂“股地拉扯”,即房地産商圈地的資金往往來源於以上市的方式到股市融資,導緻地價飛漲,繼而也帶動房屋價格的高漲,房地産商獲取暴利,然後繼續在股市上融資,推動股價高漲。這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但是,李嘉誠的長實隻在1987年曾參與“長和係”供股計劃,之後一般不采取股本融資的方式。

  1996年年底,香港恒生指數大幅攀升至13203點,與1995年年初的6967點相比,漲幅高達89.5%。與之相應的是香港的地産市道也一路走高,在1995年第四季度之後,房價也一直飆升,1997年7月中原地産指數升至100點,比起1996年7月的66點,在一年內升幅超過50%。

  在股價和房價節節攀升的情況下,長實在1996年進行瞭1987年首次融資之後的再次股本融資。融資前,長實的現金流齣淨額高達88.88億港元;融資後,1996年淨現金流入由負數轉為正數。此次長實通過股本融資募集到資金51.54億港元。除此之外,長實還募集資金41.78億元,也是通過附屬子公司嚮少數股東大量發行股份的方式獲取的。這次融資有助於長實擺脫在亞洲金融風暴衝擊期間銀行收縮貸款的資金睏境,持有大量資金也為選擇性投資提供瞭可能。

  同時,李嘉誠的另一個舉動就是在股市低迷時先後多次大幅增持“長和係”股份。他在2008年4月11日至7月16日的3個月期間,前後10次共計以5.8億港元增持長實;在9月29日至10月8日不到10天時間,又繼續斥資約3525萬港元增持長實42.8萬股。在10月下旬又4次增持和記電訊國際股份,持股量從2月底的66%上升到10月30日的67.03%。11月14日,李嘉誠在2006年5月以來首次增持和黃股份,以每股均價37.225港元的價格斥資1116.8萬元增持和黃30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51.38%。2009年2月3日,李嘉誠又以每股均價67.14元的價格斥資335.7萬元首次增持長實5萬股普通股。此後不到3天時間,李嘉誠再次以64.575萬港元買進1萬股長實股份,每股均價64.575港元。

  李嘉誠大舉增持自傢股份的舉動也引來瞭外界的紛紛議論。有人認為,李嘉誠再三增持錶明股市已經跌至榖底,此外他也希望此舉能夠為低迷的市場增添投資信心。當然,從李嘉誠一貫的投資策略來看,他將高沽低買的策略運用得爐火純青,在股市跌至榖底時以低價買入,然後,等待將來經濟復蘇時期再高價賣齣,從而獲取高額的利潤。

  李嘉誠投資善於把握時機,往往對未來市場的趨勢能夠準確預測,然後果斷齣手。當然,李嘉誠的大手筆運作除瞭其超凡的智慧外,更是建立在多年在商場上摸爬滾打積纍起來的經驗上的。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正品,没话说,关键是真快

评分

正品,没话说,关键是真快

评分

比书店便宜

评分

还不错喔,快递也蛮快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还没看,应该不错,好好学习。。。

评分

物流配送体系很快非常满意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给朋友买得,很快很好。多读书,有益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