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6
中國旅遊地理(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旅遊地理是旅遊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屬區域旅遊地理學範疇,它側重研究中國旅遊地理環境特徵、各類旅遊資源類型及分布狀況、各旅遊區布局等問題。對中國旅遊地理的學習和研究,不僅對旅遊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水平與文化素養的提高有幫助,而且有利於旅遊地理知識的普及與旅遊者欣賞水平的提高。本教材注重基礎、體係完整、關注前沿、便於學習。在知識取捨上,放眼中國乃至世界旅遊業,大量采用新的數據資料和旅遊研究成果,使教材緊跟現代旅遊發展,開闊學生視野;在體係安排上,每章均設置瞭學習目標、關鍵詞、案例導入、專欄知識及大量經典案例,後還包括本章小結、習題及案例分析,力求使學生能夠把握重點,達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提高分析和判斷能力;在內容錶述上,藉助大量與內容契閤度極高的圖片及圖錶,使內容圖文並茂、一目瞭然,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書由上、下兩篇組成。上篇為總論部分,包括緒論、中國自然旅遊資源、中國人文旅遊資源和中國旅遊交通;下篇為分論部分,包括中國旅遊地理區劃、京津冀旅遊區、東北旅遊區、黃河中下遊旅遊區、西北旅遊區、長江中下遊旅遊區、東南旅遊區、西南旅遊區、青藏旅遊區和港澳颱旅遊區。
本書內容注重層次性和完整性,盡量選取資料,注重實用性。書中還插入瞭大量圖片、經典案例和專欄知識,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形象生動。
本書既可以作為高校旅遊管理和酒店管理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教材或旅遊愛好者的參考資料。
上 篇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旅遊地理概述 5
一、旅遊地理學的發展 5
二、旅遊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6
三、中國旅遊地理的研究內容 6
第二節 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 7
一、旅遊資源的分類與特點 7
二、旅遊資源的開發原則 9
三、旅遊資源的保護 10
本章小結 14
習題 14
第二章 中國自然旅遊資源 17
第一節 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18
一、自然地理概況 19
二、地貌輪廓的基本特徵 21
三、行政區劃 24
第二節 山地旅遊資源 24
一、山地旅遊資源的類型 25
二、我國的名山代錶 28
第三節 水體旅遊資源 33
一、水體資源與旅遊 33
二、江河旅遊資源 34
三、湖泊旅遊資源 36
四、泉水旅遊資源 38
五、瀑布旅遊資源 39
六、海濱旅遊資源 41
第四節 氣象旅遊資源 42
一、我國的氣候特徵 43
二、我國的氣象旅遊資源 45
第五節 生物旅遊資源 48
一、我國的植物旅遊資源 49
二、我國的動物旅遊資源 53
三、我國的自然保護區 55
本章小結 56
習題 57
第三章 中國人文旅遊資源 59
第一節 萬裏長城 61
一、長城概況 61
二、修築曆史 61
三、形製體係 63
四、長城旅遊 64
第二節 古代建築 67
一、宮殿建築--故宮 67
二、禮製建築--天壇 69
三、亭颱樓閣--三樓四亭 70
四、交通橋梁--四大古橋 74
第三節 古代水利工程 77
一、京杭大運河 77
二、都江堰 79
三、靈渠 82
四、坎兒井 84
第四節 古代帝王陵墓 85
一、中國古代墓葬的演變 85
二、帝王陵墓封土形製 86
三、陵園的布局 87
四、著名的帝王陵墓 88
第五節 中國四大宗教景觀 93
一、佛教 93
二、道教 100
三、基督教 103
四、伊斯蘭教 104
第六節 中國古典園林 106
一、中國古典園林的起源與發展 107
二、中國古典園林的主要特徵 107
三、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 108
四、中國古典園林的構景要素 109
五、我國著名的古典園林 111
第七節 我國的民俗旅遊資源 114
一、傳統節日 114
二、民族服飾 117
三、特色民居 119
四、烹飪技藝 122
本章小結 125
習題 126
第四章 中國旅遊交通 129
第一節 中國旅遊交通概述 130
一、旅遊交通的概念 130
二、旅遊交通的作用 131
三、主要的旅遊交通運輸方式 132
第二節 旅遊綫路設計 136
一、旅遊綫路的概念 136
二、旅遊綫路的設計原則 136
本章小結 138
習題 139
下 篇
第五章 中國旅遊地理區劃 143
第一節 旅遊地理區劃 144
一、旅遊地理區劃的意義 144
二、旅遊地理區劃的原則 145
第二節 中國旅遊地理區劃 146
本章小結 147
習題 147
第六章 京津冀旅遊區 149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遊資源
特徵 150
一、自然地理環境 150
二、人文地理環境 152
三、旅遊資源特徵 153
第二節 北京市 153
一、概況 153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155
三、風物特産 157
第三節 天津市 158
一、概況 158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159
三、風物特産 159
第四節 河北省 160
一、概況 160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161
三、風物特産 162
本章小結 163
習題 164
第七章 東北旅遊區 167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遊資源
特徵 168
一、自然地理環境 168
二、人文地理環境 170
三、旅遊資源特徵 170
第二節 黑龍江省 171
一、概況 171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172
三、風物特産 174
第三節 吉林省 175
一、概況 175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176
三、風物特産 177
第四節 遼寜省 178
一、概況 178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179
三、風物特産 180
本章小結 181
習題 181
第八章 黃河中下遊旅遊區 185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遊資源
特徵 186
一、自然地理環境 186
二、人文地理環境 188
三、旅遊資源特徵 189
第二節 陝西省 190
一、概況 190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191
三、風物特産 192
第三節 山西省 194
一、概況 194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194
三、風物特産 196
第四節 河南省 197
一、概況 197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198
三、風物特産 199
第五節 山東省 200
一、概況 200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01
三、風物特産 203
本章小結 204
習題 204
第九章 西北旅遊區 207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遊資源
特徵 208
一、自然地理環境 209
二、人文地理環境 210
三、旅遊資源特徵 211
第二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13
一、概況 213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14
三、風物特産 216
第三節 甘肅省 217
一、概況 217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18
三、風物特産 220
第四節 寜夏迴族自治區 221
一、概況 221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22
三、風物特産 224
第五節 內濛古自治區 225
一、概況 225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26
三、風物特産 227
本章小結 228
習題 229
第十章 長江中下遊旅遊區 231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遊資源
特徵 232
一、自然地理環境 233
二、人文地理環境 234
三、旅遊資源特徵 235
第二節 上海市 236
一、概況 236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37
三、風物特産 239
第三節 江蘇省 240
一、概況 240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40
三、風物特産 242
第四節 浙江省 244
一、概況 244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44
三、風物特産 246
第五節 安徽省 247
一、概況 247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48
三、風物特産 249
第六節 江西省 251
一、概況 251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51
三、風物特産 253
第七節 湖南省 254
一、概況 254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54
三、風物特産 256
第八節 湖北省 257
一、概況 257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58
三、風物特産 259
本章小結 260
習題 260
第十一章 東南旅遊區 263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遊資源
特徵 264
一、自然地理環境 265
二、人文地理環境 266
三、旅遊資源特徵 267
第二節 福建省 267
一、概況 267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68
三、風物特産 269
第三節 廣東省 271
一、概況 271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72
三、風物特産 275
第四節 海南省 276
一、概況 276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76
三、風物特産 278
本章小結 279
習題 280
第十二章 西南旅遊區 283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遊資源
特徵 284
一、自然地理環境 285
二、人文地理環境 286
三、旅遊資源特徵 286
第二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 287
一、概況 287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88
三、風物特産 290
第三節 雲南省 291
一、概況 291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92
三、風物特産 294
第四節 貴州省 295
一、概況 295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96
三、風物特産 297
第五節 四川省 298
一、概況 298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299
三、風物特産 300
第六節 重慶市 301
一、概況 301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301
三、風物特産 303
本章小結 304
習題 304
第十三章 青藏旅遊區 307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遊資源
特徵 308
一、自然地理環境 308
二、人文地理環境 309
三、旅遊資源特徵 311
第二節 西藏自治區 312
一、概況 312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313
三、風物特産 313
第三節 青海省 315
一、概況 315
二、國傢5A級旅遊景區 315
三、風物特産 317
本章小結 318
習題 318
第十四章 港澳颱旅遊區 321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遊資源
特徵 322
一、自然地理環境 323
二、人文地理環境 324
三、旅遊資源特徵 325
第二節 香港特彆行政區 326
一、概況 326
二、主要旅遊資源 326
三、風物特産 327
第三節 澳門特彆行政區 328
一、概況 328
二、主要旅遊資源 329
三、風物特産 330
第四節 颱灣省 330
一、概況 330
二、主要旅遊資源 331
三、風物特産 332
本章小結 333
習題 333
附錄一 國傢5A級旅遊景區 335
附錄二 中國的世界遺産 339
參考文獻 341
第一章 緒 論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瞭解旅遊地理學的發展過程、學科性質和研究內容;理解中國旅遊地理與旅遊地理學的關係及其研究內容;掌握旅遊資源的分類、特點、開發原則、受破壞的原因及保護措施。
【關鍵詞】
旅遊地理學 中國旅遊地理 旅遊資源 開發 保護
案例導入
中國地理學會成功申辦2016年第三十三屆國際地理大會
2008年8月12~15日,第三十一屆國際地理大會在突尼斯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地理工作者參加瞭大會的學術交流。經中國科技協會批準,中國地理學會組織瞭包括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陸大道院士在內的由60多位大陸地理工作者組成的中國地理代錶團,齣席瞭這次大會。
大會期間,國際地理聯閤會(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IGU)召開瞭第二十二次全體代錶大會,來自4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代錶以及列席代錶80多人齣席瞭會議。大會通過不記名投票,選舉産生瞭2016年第三十三屆國際地理學大會的主辦國。在中國科協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在申辦工作組和齣席突尼斯大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北京以30∶10的絕對優勢戰勝俄羅斯莫斯科,取得瞭2016年第三十三屆國際地理學大會的舉辦權。
為瞭成功申辦國際地理學大會,中國地理學會已經做瞭多年的努力。此次申辦成功,有賴於以下幾個方麵:一是以陸大道理事長為組長的申辦工作組做瞭大量的申辦組織工作;二是上屆IGU副主席劉昌明院士耐心細緻的工作;三是精彩的申辦陳述;四是多年的工作基礎;五是有關單位和個人的大力支持。
國際地理學大會是國際地理聯閤會主辦的四年一屆的國際地理學盛會。早在1871年,以歐洲為主的地理學傢們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發起召開瞭第一屆國際地理學大會。舉辦10屆大會之後,到瞭1922年,為瞭規範國際地理大會的組織領導,各國代錶又發起成立瞭國際地理聯閤會(IGU)。
(資料來源:中國地理學會網站http://www.gsc.org.cn/h1313394/h/330232/59350.html,2008-09-03)
我國地理學工作者始終活躍在國際地理學術交流的舞颱上,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第三十三屆國際地理大會定於2016年8月21~25日在北京舉辦。本次申辦的成功是對中國在地理學領域取得成績的一個肯定,這和我國眾多地理學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分不開。
第一節 旅遊地理概述
一、旅遊地理學的發展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錶麵一切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的分布規律與空間關係的科學,其研究對象是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地理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曾被稱為科學之母。古代地理學逐步産生於遠古至18世紀末,主要以描述性記載地理知識為主。在早期,以中國和古希臘的成果最顯著。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到瞭後期,歐洲地理大發現湧現齣瞭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探險傢,他們的發現極大地推動瞭地理學的發展。
旅遊與地理關係十分密切。人類的旅遊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環境空間中進行的。我國曆史悠久,旅遊活動很早就開始齣現。治水的大禹、騎牛傳道的老子、周遊列國的孔子、齣使西域的張騫、印度取經的玄奘、七下西洋的鄭和、誌在四方的徐霞客等都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旅行傢。通過這些人物的活動可以看齣,旅遊和地理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旅遊取決於一係列的地理、氣候、地形和居民等因素,"旅遊幾乎沒有哪個方麵與地理無關,地理也幾乎沒有哪個部門無助於研究旅遊現象。"古代人們的地理知識即來源於旅遊,而地理知識的豐富又有指導旅遊的意義。旅遊與地理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由此産生瞭新的學科--旅遊地理學。
旅遊地理學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遊覽與地理環境關係的學科,是隨著現代旅遊業的發展而興起的一門學科。現代旅遊地理學研究始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地理學傢麥剋默裏發錶的《娛樂活動與土地利用關係》被世界地理學界公認為第一篇關於旅遊地理研究的論文。早在1935年,英國地理學傢布朗就倡議地理學傢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遊業上。他和詹姆斯、卡爾森等先後論述瞭局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發展基礎、聚落構成的差異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測定瞭旅遊形態及其經濟價值,並闡述瞭旅遊形態和旅遊設施的意義。20世紀40年代,艾塞林、迪賽對遊客客流進行瞭分析。20世紀50年代,聯邦德國地理學傢哈恩從遊客的性質、逗留時間、季節性變化等方麵對德意誌聯邦旅遊地類型進行瞭劃分。可是,這段時間內絕大多數旅遊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遊勝地或限於一般論述旅遊的經濟意義,對旅遊地理學的基本理論極少探討。20世紀60年代以來,旅遊地理學的學科屬性和理論問題逐漸為人們所重視。1964年,加拿大地理學傢沃爾夫指齣:旅遊地理學是從經濟地理學中分離齣來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英國地理學傢羅賓遜則把旅遊地理學當作一門應用地理學。20世紀70年代,魯彼特等結閤聯邦德國實例,對旅遊市場和旅遊區位做瞭分析研究。1976年在莫斯科召開的第二十三屆國際地理學大會上,第一次把旅遊地理列為一個專業組,從此旅遊地理學作為地理學的一個分支被確立下來。
我國旅遊地理學的研究起步於改革開放以後。30多年來,旅遊地理學研究和教學隊伍不斷壯大,先後發錶瞭一批關於旅遊地理學、中國旅遊地理及旅遊開發等方麵的專著和文章,並齣版瞭一些普及性讀物。20世紀80年代,中國地理學會在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下設旅遊地理組,說明旅遊地理學研究已在我國地理科學領域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係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曆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不僅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而且是一門綜閤性很強的邊緣學科。
二、旅遊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旅遊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旅遊地理環境,屬於人文地理學的範疇,與經濟地理、曆史地理、政治地理等並列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旅遊地理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旅遊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遊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動規律;旅遊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利用論證;旅遊區(點)布局和建設規劃;旅遊區劃和旅遊綫路設計;旅遊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綜閤體形成的影響;旅遊業對區內環境的影響等。
三、中國旅遊地理的研究內容
隨著旅遊地理學研究的深入,旅遊地理學內部形成瞭三個分支領域,即普通旅遊地理學、區域旅遊地理學和應用旅遊地理學,使旅遊地理學科結構日益完善,知識內容日趨完整。中國旅遊地理是旅遊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屬於區域旅遊地理學範疇,它是運用旅遊地理學的基本理論研究在中國範圍內人們的旅遊與地理環境及社會經濟相互關係的學科,側重研究中國旅遊地理環境特徵、中國各類旅遊資源類型及分布狀況、中國各旅遊區布局等問題。
由於旅遊地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其指導下的中國旅遊地理的基本知識體係目前並無嚴格統一的規範。根據中國旅遊 中國旅遊地理(修訂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高速
評分內容全麵
評分高速
評分內容全麵
評分內容全麵
評分好
評分挺好噠
評分內容全麵
評分挺好噠
中國旅遊地理(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