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金融市場的熱話題。政府與社會資本閤作模式(即PPP),已上升為黨的執政綱領和國傢戰略,PPP發展空間十分巨大。本書結閤我國全新政策和市場動態,對PPP與資産證券化的具體實務做瞭係統性地介紹。
◎作者團隊均為PPP項目融資與資産證券化領域極具理論及實操經驗的專傢。
◎書中案例為PPP項目融資與資産證券化市場的從業人員提供具體操作指南。
◎高堅、賈康作序推薦,邢早忠、姚餘棟、魏革軍、黃世忠、唐斌、曹德雲聯袂推薦。
◎首部中國本土化PPP項目融資與資産證券化落地操作手冊。
◎首部從資産證券化參與機構的角度對業務操作的完整流程進行詳細敘述的專著。
◎一本書係統瞭解PPP項目融資與資産證券化全過程。
◎一本書指導PPP項目融資與資産證券化全程操作。
◎PPP項目融資與資産證券化市場的從業人員、監管機構人員及理論研究人員人手一冊的工具書。
◎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必備的操作指導。
◎大眾讀者快速、全麵瞭解PPP的專業讀物。
PPP+資産證券化,財政與金融聯姻,促進投融資體製市場化改革。
《PPP與資産證券化》由林華教授領銜,多位一綫專傢,結閤國內外實踐,詳細闡述中國金融市場背景下PPP全流程融資。本書用直觀的語言,係統地闡述瞭國內PPP實務運作流程及方法,對於PPP項目融資與資産證券化市場的從業人員、監管機構人員及理論研究人員均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本書結閤發展PPP模式的關鍵要點與國內現狀,從業務運作模式與實務操作入手,對PPP融資結構、項目的資産證券化、PPP基金、會計和稅務處理要點、法律實務、信用評級等係列關鍵問題進行瞭全麵、具體而深入的介紹與分析。
林華,特許金融分析師、美國注冊會計師、注冊風險管理師。
現任中國資産證券化分析網董事長,中國資産證券化研究院院長,興業銀行獨立董事,南開大學與西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廈門國傢會計學院客座教授,財富50人論壇固定收益首席。在美期間任職於畢馬威結構金融部,先後為GE資本、摩根大通銀行、世界銀行及匯豐銀行設計ABS, CLO, MBS, CMBS等信貸資産證券化模型,並負責此類産品的定價和會計處理。歸國後曾任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資本運營部投資總監,廈門市創業投資公司、金圓資本管理(廈門)有限公司總經理,被深圳市政府認定為深圳市領軍人纔。
著有《金融新格局——資産證券化的突破與創新》、《中國資産證券化手冊》,譯有《全球REITs投資手冊》。
當前我國金融體係總體穩健、風險可控,但仍需高度關注經濟下行壓力下可能暴露的風險問題,進一步強化宏觀和微觀審慎監管的有機結閤,防範經濟運行中可能齣現的風險,尤其是房地産泡沫破裂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颱風險等。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央提齣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全麵規範治理框架,大力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閤作(即PPP)模式。本書結閤我國全新政策和市場動態,對PPP與資産證券化的具體實務做瞭係統性地介紹,值得推薦給相關的金融業從業人員。
--邢早忠(金融時報社社長,中國資産證券化研究院理事長)
資産證券化對銀行業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創新業務,一方麵可以優化銀行的資産負債結構,另一方麵可以通過利率傳導機製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本書是林華教授團隊立足於資産證券化專業水平,進一步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熱點難題所作齣的一次深入探討,是一本難得的佳作。
--姚餘棟(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
PPP項目通常資金規模大、項目周期長,在項目建設和運營期間可能麵臨著很多風險,而且由於地方政府財政的覆蓋方式和程度、財政收入存在很大差異,導緻不同PPP項目的交易結構存在很大的差異,項目運營效果在地區間的差異也很大,現實中不同地方政府的信用差異很大,上述因素都給信用等級評估帶來瞭挑戰,也意味著機遇。本書是PPP模式與資産證券化業務方麵的專業作品,對於現實中的睏難和問題有係統性分析。
--魏革軍(《中國金融》主編)
林華組織編撰的這本書,對PPP與資産證券化業務作瞭全麵的闡述。資産證券化可以成為國內銀行和企業盤活存量、做大增量、拓寬融資渠道,提高運營效率的有效手段,也將成為國內機構投資者有效配置資産的得力工具。PPP這種創新的融資模式,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大有可為,與資産證券化一同被中央寄予厚望。本書有助於讀者在當今PPP與資産證券化大潮中,領略金融發展與創新的精髓。
--黃世忠(廈門市政協副主席、廈門國傢會計學院副院長)
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步發展與成熟,以及市場對PPP的理解日益加深,各方都意識到PPP模式的順利實施,離不開政府和社會資本的深度閤作,充分利用各方的資源與優勢,滿足各自的核心利益訴求,創新思路解決融資便利性等現實問題。本書對於已開展和將開展PPP與資産證券化業務的機構及從業人員都有很大的幫助。
--唐斌(深圳前海金融資産交易所總經理)
這是一本係統而務實的工具參考書,是瞭解PPP模式與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優秀學習讀物。對於各類參與中國資産證券化業務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評級公司乃至監管機構,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曹德雲(保險資産管理協會副會長)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PPP概述3
一、PPP的定義與內涵3
二、PPP的主要特徵6
三、PPP模式的優點和缺點8
四、PPP的主要運作模式16
第二節 國內外PPP實踐19
一、主要融資結構19
二、主要融資工具24
三、PPP的國內發展曆程47
四、存在的主要難點50
第三節 實施PPP的關鍵點51
一、閤理的利益分享和風險共擔機製52
二、良好的法律製度環境57
三、理性的爭議解決機製59
四、政府必要的引導和支持61
第二章 PPP項目融資65
第一節 PPP項目融資概述66
一、PPP項目融資相關概念66
二、PPP項目融資結構69
三、PPP項目融資實施流程71
四、PPP項目融資風險管理75
五、政府部門的支持措施80
第二節 PPP項目股權融資83
一、股東的核心地位83
二、戰略投資者86
三、財務投資者88
四、股權融資結構90
五、風險控製措施93
六、股權投資者的退齣95
第三節 PPP項目債務融資99
一、債務融資結構99
二、主要資金來源101
三、主要融資工具104
四、主要增信方式122
第四節 PPP項目融資案例129
一、基礎設施投資機會129
二、交通基礎設施PPP投資價值分析130
三、存量交通基礎設施私有化案例131
四、新建交通基礎設施PPP案例142
五、小結151
第三章 PPP項目的資産證券化153
第一節 資産證券化簡介及主要類型154
一、資産證券化簡介154
二、國內資産證券化主要類型156
第二節 PPP項目資産證券化實務要點164
一、政策支持164
二、基本條件167
三、主要特點168
四、主要模式171
五、操作流程175
第三節 國內PPP項目資産證券化參考案例181
一、嘉興天然氣資産證券化項目181
二、隧道股份資産證券化項目188
三、遷安熱力資産證券化項目193
四、揚州保障房資産證券化項目199
五、國開行棚改貸款資産證券化項目204
第四節 REITs模式與PPP項目資産證券化210
一、REITs模式簡介210
二、REITs模式的藉鑒意義211
三、REITs典型案例介紹212
第五節 PPP項目資産證券化的主要問題及政策建議225
一、主要問題225
二、政策建議227
第四章 PPP基金實務233
第一節 PPP基金概述235
一、PPP基金定義與分類235
二、國內PPP基金的發展狀況235
三、PPP基金與産業投資基金的差異238
第二節 PPP基金的方案設計242
一、PPP基金的基本要素242
二、PPP基金的組織形式247
三、PPP基金設計的基本原則254
四、PPP基金在項目不同階段的關注要點257
第三節 PPP基金案例262
一、公共投資者主導的PPP基金案例262
二、專業投資者主導的PPP基金案例267
三、財務投資者主導的PPP基金案例270
第四節 PPP基金發展前瞻279
一、發展PPP基金的現實需求279
二、國外PPP基金發展情況小結280
三、我國PPP基金的未來發展展望284
第五章 PPP的會計與稅務287
第一節 會計報錶閤並相關問題289
一、適用的會計準則及原則289
二、會計報錶閤並具體案例分析294
三、會計報錶閤並補充說明301
第二節 項目公司的會計處理301
一、常見PPP的運作方式301
二、PPP項目會計核算概述303
三、常見PPP運作方式的會計核算308
四、BOT方式的會計核算310
第三節 PPP稅務處理及相關問題315
一、項目公司設立的稅務考量316
二、項目建設運營期的稅務問題323
三、項目公司終止的稅務問題331
四、稅收風險的防範334
第六章 PPP法律實務335
第一節 國內PPP法律現狀336
一、PPP閤同的法律性質336
二、PPP項目各參與方之間的法律關係340
三、國內PPP的立法演變345
第二節 PPP項目法律操作實務357
一、項目籌備階段357
二、項目采購階段359
三、項目執行階段360
四、項目移交階段361
五、PPP閤同體係與要點362
第三節 PPP項目法律風險與應對措施368
一、PPP項目主要法律風險368
二、PPP項目風險應對措施374
三、PPP項目爭議解決機製376
第四節 國際PPP立法經驗與啓示380
一、英國PPP立法實踐與經驗380
二、加拿大PPP立法實踐與經驗382
三、澳大利亞PPP立法實踐與經驗383
四、韓國PPP立法實踐與經驗385
五、PPP立法經驗和啓示386
第七章 PPP項目資産證券化的信用評級389
第一節 信用評級的作用390
一、信用與信用評級390
二、信用評級對PPP項目各相關方的作用392
第二節 PPP項目資産證券化信用評級的關注要點394
一、基礎資産信用質量分析394
二、交易結構信用風險分析396
三、現金流分析與壓力測試403
四、主要參與機構分析411
五、法律因素分析414
第三節 PPP項目資産證券化信用評級典型案例分析415
一、包東高速公路通行費項目案例416
二、揚州保障房信托受益權項目案例438
三、嘉興天然氣收費權項目案例456
附錄中國現行稅製簡介476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政府與社會資本閤作模式(即PPP),已上升為黨的執政綱領和國傢戰略。國務院及國傢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從政策法規、融資支持等方麵予以PPP模式直接的指引和扶持,尤其是在城鎮化建設中,為應對資金缺口、減輕政府債務負擔,PPP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隨著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問題的日益規範,隨著PPP模式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逐步推齣,隨著公共服務和公共事業領域應用資産證券化盤活存量資産的案例日益增多,我個人越來越看好資産證券化業務作為PPP項目融資的引擎和重要推動力。我國PPP項目的大力推進與資産證券化大發展的結閤,就好比是一場“財政與金融的有效聯姻”,為這場婚姻的長久共贏,政府及市場的業內專業人士都應作齣積極而深入的探討,在發展中集思廣益,多提齣有針對性的建議。基於此,我組織中國資産證券化研究院主要團隊人員,編寫瞭這本新書。
本書用直觀的語言,係統地闡述瞭國內PPP實務運作流程及方法,對於PPP項目融資與資産證券化市場的從業人員、監管機構人員及理論研究人員均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本書結閤發展PPP模式的關鍵要點與國內現狀,從業務運作模式與實務操作入手,對PPP融資結構、項目的資産證券化、PPP基金、會計和稅務處理要點、法律實務、信用評級等係列關鍵問題進行瞭全麵、具體而深入的介紹與分析。全書共七章,具體的寫作分工如下:
第一章“導言(緒論)”,由洪浩、羅桂連主筆;第二章“PPP項目融資”,由米濤、李耀光主筆;第三章“PPP項目的資産證券化”,由黃長清、高瑞東主筆;第四章“PPP基金實務”,由王觀主筆,第五章“PPP項目的會計與稅務”,會計部分由張武主筆,稅務部分由陳剛、史航主筆;第六章“PPP法律實務”,由劉洪光主筆;第七章“PPP項目資産證券化的信用評級”,由陳詣輝主筆。我、羅桂連和張誌軍,一起統籌瞭全書的最初的整體規劃與寫作安排,校稿瞭全書初稿,對整本書做齣瞭共計三次以上的修改。另外,許餘潔博士也參與瞭全書審閱,並提齣瞭許多寶貴的修訂意見。
在全書的寫作過程中,大傢的通力閤作讓我非常感動,尤其是在農曆新年的長假裏,作者們能夠抽齣時間,多次電話會議討論修改,包括繼上一本《中國資産證券化操作手冊》的團隊成員,已經是連續兩年春節加班寫作。由於作者自身水平有限,PPP項目要求的專業性非常高,書中的難免存在紕漏甚至很多不足之處,還請讀者多多批評指正,希望通過這本書進一步加強市場上有關PPP與資産證券化理論以及業務實踐方麵的交流。
感謝本書寫作過程中給予關心和關注的各位領導和朋友們,除瞭給予精神的鼓勵與支持外,他們還為我們的寫作提供瞭自己的許多相關思考與素材。最後,特彆感謝中信齣版社編輯們的耐心與付齣,使得該書的齣版成為可能,這本書的順利齣版也凝聚瞭編輯老師們的大量心血。
林華(於北京)
……
序言1(高堅)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經曆瞭不同階段。最初的二十年,國傢重點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導,由各級計委實施。八十年代地方政府財力有限,無法解決基礎設施的投資問題。八十年代後期,國傢計委(即現在的發改委)建立瞭國傢能源投資基金,集中部分財力用於中央政府的有計劃的基礎設施投資。到九十年代初期,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度降低到瞭11%。為瞭集中更多的財力進行建設投資,1994年國務院進行瞭分稅製的改革。這次改革使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增長潛力大的稅種。中央政府的重點建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更多是由隸屬於國傢計委的六大投資公司進行的。由於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低於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地方政府缺少用於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到2000年初期,除北京上海外,全國主要城市的基礎設施仍然非常落後。
1994年,金融體製改革決定在國傢計委六大投資公司的基礎之上建立國傢開發銀行,旨在推動基礎設施,基礎産業和支柱産業的投資。但是直到1998年,國傢開發銀行的投資仍然處於“計委挖坑、開行種樹”的模式。當1998年國傢開發銀行解決瞭自主投資和市場化發債以後,纔開啓瞭社會主體自主進行基礎設施投資的先河。
1998年,國傢開發銀行的“蕪湖模式”開創瞭開行和地方政府閤作進行基礎設施投資的時代。這種開發性金融的投資模式推動瞭中國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到2013年,中國城市基礎設施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的發展帶動瞭經濟增長和社會資本的迅速增加。為瞭適當控製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自2014年8月31日通過新的《預算法》開始,國務院和各相關部門陸續發布瞭一係列具體措施,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閤作)模式,成為地方政府新的融資模式。國務院及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從政策法規、融資支持等方麵予以PPP模式直接的指引和扶持,尤其是在城鎮化建設中,為應對資金缺口、減輕政府債務負擔,PPP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當前,城鎮化融資壓力巨大,按照到2020年實現60%城鎮化的目標和目前近2億“半城鎮化”人口市民化測算,預計新增投資將超過50萬億元。在城鎮化、基建設施大力推進的同時,中央加強對地方債務的規範治理,可能齣現我們擔心的“債務斷層”或者說“債務斷崖”現象——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舊有的以土地財政為核心的融資模式遭遇瓶頸,再融資受阻於資産負債率紅綫,貸款壓力和債務風險逐漸積聚和暴露,而PPP模式還在探索中,股權産品、企業債、公司債、資産證券化産品和項目收益債券等相關融資工具還未能有效承接,短期內地方政府融資渠道麵臨緊縮睏境。
具體而言,一方麵,政府麵臨土地財政的睏境。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2014年國有建設用地齣讓閤同總價款3.34萬億元,財政部數據顯示,2014年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為7.59萬億,土地齣讓收入占地方政府本級財政收入的比例高達44%。同時,在人口結構老齡化加速以及房價持續多年快速上漲的背景下,國內房地産市場普遍進入調整期,根據國土資源部數據,2014年的土地齣讓金同比減少27.4%,在房地産進入拐點的背景下,這一趨勢還可能延續。鑒於土地財政在地方政府收入中所占的巨大比重和土地齣入金快速下降的趨勢性變化,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的模式難以為繼;另一方麵,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颱舉債的模式也將不可持續,地方政府的債務融資渠道將發生巨大變化。在2014年之前,地方政府主要通過各類融資平颱大量舉債,根據審計署2013年12月30日公布的《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截至2013 年6 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06 988.65 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9 256.49 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66 504.56 億元。
地方政府的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真正推動力,開行和地方政府閤作,就曾是其中的一種。地方政府融資平颱融資,最早開始於國開行與地方政府閤作建立的融資平颱,以上麵提到的安徽“蕪湖模式”為樣闆,破解瞭當時睏擾地方政府城建融資難題,視為一種典型的特殊目的載體(SPV)創新。隨著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不斷完善會在未來得到穩定的迴報,會使城市地價和租金提高,商業活動越來越繁榮,相應的其他稅收也會提高。如果可以把未來可預期的收入貼現到現在,據此設立一個SPV。
同樣地,PPP項目,通常也是設立專門的SPV,由SPV負責項目投融資、建設和運營管理。但不同於地方融資平颱,該模式下的SPV融資不再納入政府債務,PPP項目通常投資期限長、投資規模大、投資收益率不高,為方便搭建復雜的錶外融資結構,實現融資的有限追索或無追索,有效隔離投資風險,項目還款來源主要為項目自身收益及政府補貼,通過PPP模式形成的項目公司債務不再納入政府債務,項目融資不再有政府信用兜底。社會資本可依法設立項目公司,項目融資可以由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負責。另外,更重要的一點在於,PPP項目融資,需要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證券化形式的創新,尤其是,隨著城鎮化進程推進,銀行貸款將進一步深入縣級平颱,銀行及相關金融機構有動力要求地方政府將一部分優質的存量資産證券化。
本書的最大特色可能就在於資産證券化。中國資産證券化研究院院長林華教授組織的寫作團隊,正是立足於資産證券化領域的專業水平,以當前大力推動的PPP項目融資為切入點,思考我國當前地方財政與金融市場之間的製度問題。我個人始終認為,金融市場實際上是一種製度的安排,重要的是金融市場、金融體製模式和製度上的創新。中國金融市場改革的方嚮,就是要建立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資本市場。而金融市場發展的方嚮必然是嚮以資本市場為主的方嚮發展。金融市場的發展跟實物市場的發展遵循一樣的規律,從專業化到降低交易成本。金融市場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式是權利義務關係的産品化、規格化和標準化。我們可以稱作證券化。比方說債券是債權的産品化,規格化和標準化,讓它更好地交易。原來一傢公司的債務在市場上不好流通,變成債券就能流通瞭。同樣地,股票則是股權的證券化,證券化有標準後就好交易瞭;期貨是遠期交易的證券化,把閤同標準化再交易就成瞭期貨。由於有瞭這樣標準化、規格化纔有瞭二級市場,因為互相之間好交易瞭。有二級市場,價格就成瞭一級市場的一種反射。為一級市場新的發行提供基準。沒有二級市場就不能為一級市場定價,但是不標準化也就沒有二級市場。比方說期權,是一種不確定性的證券化。掉期就是現期和遠期,固定和浮動之間互換關係的證券化。之後發展到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MBS)和資産證券化(ABS)。現在來看,所有東西,隻要有現金流,都可以證券化。也就是說所有的資産都可以在市場中流動起來,標準化、證券化。
我們多年來學習日本和歐洲的以銀行為主的模式,那我們是否還繼續按照它們的模式來做呢?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暴露齣來以銀行體係為主的金融體製的問題。比方說,這次主權債務危機齣現以後,它的債務主要是銀行來認購的,不是通過資本市場吸收的。那也導緻這些銀行大量地吸收國債。國債雖安全,但是銀行購買國債的能力受到巴塞爾協議以及資本充足率的約束,所以歐洲現在提的是資本市場的一體化,而不是銀行體係的一體化。美國金融體係是以資本市場為主的,這一體係到目前為止證明是比較成功的,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發展的初衷就在於轉移和化解銀行體係的風險集中問題,強化信息披露和注冊標準,走嚮專業化、標準化和證券化。危機以後,為什麼美國經濟比其他國傢恢復的更快,主要是因為資本市場的效率,它把大量不同的資産流動起來。美國做資産證券化,通過各種方式流轉資産,重新定價,去杠杆的速度就快,很快就能輕裝上陣。金融危機以後,投資者拋售其它資産,去購買美元資産,而不是買其他資産。這恰恰說明美國的資本市場的效率高,大傢願意持有美元資産,以便隨時可以變現,因為美元資産的流動性是最好的。
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步發展與成熟,以及市場對PPP的理解日益加深,各方都意識到PPP模式的順利實施,離不開政府和社會資本的深度閤作,充分利用各方的資源與優勢,滿足各自的核心利益訴求,創新思路解決融資便利性等現實問題。未來PPP項目應該控製規模,同時明確政府、社會資本的權利與義務,完善各項閤同、標準,建立長效迴報機製。衷心希望林華教授團隊的這本新書,能夠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創新與發展。
序言2(賈康)
近年來,國傢加強瞭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管理及相關風險防範的製度建設,在法規、政策和市場力量的雙重約束下,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颱債務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地位齣現瞭明顯的下降,社會資本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種新的融資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在公共基礎建設施建設會發展壯大,並已被寄予厚望。從2013年以來中央政府齣颱的大量文件中可以看到,政府大力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閤作模式,明確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投資和運營。
PPP是一種新型的項目融資與實施方式,但並非是對項目融資的徹底顛覆。主要的運作思路可以概括為:政府部門或地方政府通過政府采購形式與中標單位組成特殊目的公司、簽定特許經營閤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是由中標的建築公司、服務經營公司或對項目進行投資的財務投資者組成的專門的項目開發股份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負責籌資、設計、建設、經營及維護。政府通常與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達成一個直接協議,這個協議不是對項目進行擔保的協議,而是一個嚮藉貸機構承諾將按與特殊目的公司簽定的閤同支付有關費用的協定,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較順利地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這種融資是政府、戰略投資者和財務投資者基於某個項目而形成的一種“雙贏”或者“多贏”的閤作模式,其實質是:政府通過給予項目公司長期的特許經營權和收益權來換取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及有效運營的績效成果;政府公共部門通過特許經營權、閤理定價、財政補貼等事先公開的收益約定規則,使投資者及其組建的項目公司有長期穩定、“非暴利但可接受”的收益。投資者按照市場化原則齣資,按約定規則獨自或與政府共同成立特殊目的公司建設和運營閤作項目。投資者或特殊目的公司可以通過銀行貸款、企業債、項目收益債券、資産證券化等市場化方式舉債並承擔償債責任。政府對投資者或特殊目的公司按約定規則依法承擔授予特許經營權、閤理定價、財政補貼等相關責任,不承擔投資者或特殊目的公司的償債責任。
可以看齣,PPP項目融資是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的創新發展方嚮,但是對於吸引投資者尤其是社會資本而言,這種期限長(項目的存續期一般為20-30年,甚至更長)、投資迴收慢、風險復雜的項目融資要成為成熟的市場模式,目前還缺少包括全套法律體係在內的頂層設計,市場也還沒有形成較好的信任環境,這些都構成瞭項目簽約率上不去的實質障礙。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我國PPP模式的閤格投資者群體中,“社會資本”並沒有排除按市場化運作的國有企業這一重要參與主體,比如國傢發改委2014年底印發的《政府和社會資本閤作項目通用閤同指南》中,社會資本指的是符閤條件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混閤所有製企業,或其他投資經營主體。與傳統政府項目融資相比,PPP模式的最大區彆就在於政府部門在參與PPP模式時的雙重角色——投資者與監管者,需要政府部門必須閤理化地明確自身在PPP全流程不同環節上的角色及責任。特彆是在政府部門具有遠強於社會資本的行政權力的背景下,政府必須依法充分尊重PPP項目中與社會資本簽署的協議,維護社會資本應有利益,履行自身應負的責任和義務,堅定履行契約精神,纔能實現PPP項目的穩定有序推進。
本書是林華繼《金融新格局-資産證券化的突破與創新》和《中國資産證券化操作手冊》之後,組織團隊緊貼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熱點難題的又一延伸。PPP項目都存在明顯的投資迴收期長、資本流動性不足等問題,與期限分割、信用分層和流動性多樣的可上市交易的資産證券化産品,有著天然的結閤需求,資産證券化可以作為實現PPP項目建設期首輪融資後的再融資和退齣的重要金融工具。PPP項目資産證券化,未來有望成為基礎設施領域的常用投融資模式,有利於盤活地方政府和項目相關各方的資産存量。正是在立足於資産證券化這種金融創新基礎之上,作者們用專業、易懂的方式作瞭包括政策研究、項目融資、業務流程、PPP基金、法律實務、會計與稅務處理、信用評級等在內的係統性介紹。同時,本書也通過大量的案例,對國內外PPP項目融資模式進行瞭詳細介紹與梳理。本書既能為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可供藉鑒的意見和經驗,也可供政策製定部門參考和研究。
PPP融資任重道遠,迫切需要政府和市場各方的積極探索,全力配閤、共同破解難題,保障PPP創新發展過程順利推進。衷心希望這本著作可以幫助國內PPP項目融資的從業者、學習者、監管部門和研究工作者更深入地瞭解PPP與資産證券化,共同促進中國財政與金融和政府與社區資本閤作的現代化事業,在供應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軌道上健康發展。
不错的书,很受教育,值得一读。
评分网上买书便宜很多,书店里要原价购买呀
评分非常感谢,宝贝非常好,符合我的口味,呵呵,超级喜欢,再次感谢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介绍得很详细,需要仔细研读
评分打六折买的,好品牌,好品质。
评分买几本书充充电 质量不错
评分不错,刚到送货快,没看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