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戰爭:21世紀機器人技術革命與反思

機器人戰爭:21世紀機器人技術革命與反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P.W.辛格 著,逯璐,周亞楠 譯
圖書標籤:
  • 機器人技術
  • 人工智能
  • 未來戰爭
  • 軍事科技
  • 科技倫理
  • 21世紀科技
  • 自動化
  • 機器人革命
  • 科技發展
  • 國防科技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175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04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6
字数:5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紐約時報暢銷圖書。
★美國武器研究專傢的重要成果。
★可讀性強:本書在保證專業性的準確與客觀的前提下,語言平實,敘事視角趨個人化,且結閤瞭現當代的熱點事件與事實,親切而富故事性。
★以科幻、機器人與戰爭為中心,通俗有趣地講述機器人在戰爭中的曆史源流、現狀及未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分析與描述機器人參與未來戰爭所帶來,對軍事、政治、社會等領域的變革乃至顛覆的圖書。它主要講述瞭機器人(包括軍事機器人)的發明發展曆史,介紹瞭軍事機器人在美國(作者國籍)當代的研究與應用現狀,著力於分析軍事機器人作為一種理念和現實對軍事領域,政治領域,社會大眾文化心理、倫理方麵,以及其與人類的經典定義和地位之間的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衝突、變革和融閤。

作者簡介

P.W.辛格,美國政治學傢,普林斯頓大學伍德羅?威爾遜學院公共和國際事務文學士學位、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主要關注現代戰爭的研究,布魯金斯學會的資深研究員。他曾是布魯金斯學會薩班中東政策中心美國伊斯蘭世界政策研究中心創始主任。他還在哈佛大學貝爾弗科學和國際事務中心、美國國防部巴爾乾工作組,以及國際和平學院工作過。他本人曾是奧巴馬2008年競選總統時的安全政策顧問,是美國戰爭武器研究的專傢。主要著作:《公司化的勇士:美國私人軍事工業的興起》《兒童兵》《網絡戰爭等》。

目錄

目錄
為什麼寫一本有關機器人和戰爭的書? 001
第一部分 我們正在製造的變化
第一章
引言:機器人戰爭的場麵 017
第二章
智能炸彈,諾瑪·珍和排便的鴨子:機器人的簡要曆史 041
第三章
傻瓜都能使用的機器人技術 063
第四章
直到無窮無盡:指數趨勢的力量 091
第五章
即將來到你身邊的戰場:下一波戰鬥機器人 105
第六章
人類總是在決策圈內?武裝機器人和機器人的自主性 119
第七章
機器人上帝:我們的機器製造者 131
第八章
是什麼啓發瞭他們:科幻對科學現實的作用 145
第九章
拒絕主義者:那些說“不”的機器人學傢們 165
第二部分 我們正在製造哪些改變
第十章
“偉大的”塞布羅夫斯基和真正的軍事事務變革:探索革命性的技術 175
第十一章
“進步的”戰爭:我們可以如何利用機器人作戰 201
第十二章
跟 Apple PI不一樣的機器人:美國如何輸掉無人技術革命 229
第十三章
開放資源的戰爭:大學生、恐怖分子和戰場上其他的新機器人用戶 249
第十四章
人生輸傢與盧德分子:機器人作戰戰場的變化與戰爭中新的技術火花 265
第十五章
作戰機器人的心理 283
第十六章
YouTube戰爭: 社會公眾與無人戰爭 299
第十七章
改變戰爭和戰士的體驗 309
第十八章
指揮控製……快捷刪除:新技術與它們對領導力的影響 325
第十九章
是誰讓你走進戰爭?技術與新的戰爭人員特徵 339
第二十章
戰爭法數字化和(非)人權問題 359
第二十一章
機器人反叛?關於機器人倫理 385
第二十二章
結語:機器人與人類的兩麵性 399
緻謝 407
對譯錶 409
編後記 419

精彩書摘

第二章
智能炸彈,諾瑪·珍和排便的鴨子:機器人的簡要曆史迴首越深邃,前瞻愈智慧。
—溫斯頓·丘吉爾爵士
“也許是有史以來人類製造的最奇特的機械。”這是著名的蘇格蘭工程師戴維 ·布儒斯特爵士在它被發明約一百年後對它的評價。相反,偉大的詩人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認為,它是“最令人惋惜的作品,像一具有消化問題的骷髏”。這兩個人說的是沃康鬆的鴨子,那個時代的機械奇跡,而當代的科學傢稱之為“排便的鴨子”。
雅剋·德·沃康鬆於 1709年齣生在法國的格勒諾布爾,他在二十六歲那年搬到瞭巴黎,在當時的啓濛運動時代,巴黎是文化和科學中心。艾薩剋 ·牛頓將宇宙看成是被創造者上瞭發條的巨大的鍾,受他的啓發,當時的自然神論哲學傢認為,世界是由機械力主導的。他們認為,一切事物,從重力到愛情,都是能被理解的,隻要你能科學地將它推理齣來。
生活在這個狂熱的理性環境中,沃康鬆對使用理性和機械來重新創造生命本身這一想法深深地著迷。更重要的是,急需資金的這名年輕工程師突然想到“通過製造一些能激起公眾興趣的機器來獲得幫助”。於是,他做瞭一件其他任何有膽量的年輕人都會做的事情:他製造瞭一隻鴨子。
沃康鬆製造的鴨子並不是普通的鴨子,它實際上是一個復雜的機械發明,以杜伊勒裏宮公園裏的一個雕塑為模型。這個地方現在更多的是因為它是《達 ·芬奇密碼》中的一個場景而齣名。這隻鴨子錶麵看上去十分逼真,但真正讓人驚奇的是,它能站起來、坐下、用嘴梳理羽毛、搖搖擺擺地走、嘎嘎叫、吃玉米粒、喝水,而且,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它能排便。沃康鬆聲稱,他製造這隻鴨子的方法是“模仿自然”。沃康鬆在宮廷上將這隻機械的傢禽呈獻給瞭國王路易十五。國傢領導者們對它的工作原理,它在政治、哲學上的意義,以及它對生命本身意味著什麼爭論不休,因此,這隻鴨子也成為巴黎沙龍中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當這隻鴨子被公開展齣的時候,人們從四麵八方趕來看它,所支付的門票相當於一個月的工資。和它一起展齣的還有機械的曼陀林、長笛和鋼琴錶演者,他們叩著腳、搖頭晃腦、似乎還在邊演奏邊呼吸。但是,最具明星般的吸引力的還是那隻鴨子,更重要的是,它能排便,這實在是令人費解。這隻鴨子似乎錶明,不可思議的生命過程是能被重新創造的。
沃康鬆成瞭一個有錢人,而且不久之後便被賦予瞭被科學傢視為最高榮譽的職位—入選瞭備受敬重的法國科學院,成為像笛卡爾、柯爾培爾以及帕斯卡這樣的泰鬥級人物。這隻鴨子也被巡迴展齣(德國詩人歌德在幾年之後見到瞭它,它像所有偉大的明星一樣,由於在路上的時間太長,已經略顯蒼老),而沃康鬆後來成為法國政府絲綢織造廠的主管。在 1745年,他發明瞭世界上第一颱自動織布機,這颱織布機用瞭一種由打孔的卡片構成的係統來復製絲綢上的圖案。幾個世紀之後,這些穿孔卡片賦予瞭早期的計算機開發者以靈感。
直到這隻鴨子誕生 40年之後,它的秘密纔被發現。事實上,它並不能消化食物。看起來被吃進去和消化的玉米粒實際上儲藏在一個隱藏在鴨子喉嚨後部的小槽裏,當一個計時器開啓之後,過一段閤適的時間,另外一個裝有“人造糞便”的隱藏容器就會將鴨子的糞便“排泄”齣來。這隻鴨子和它的排泄物都是假的。但是,雖然沃康鬆的鴨子是個打著重新製造生命幌子的騙局,但是它的製造過程也是相當復雜的。這隻機械鴨的設計藍圖錶明,沃康鬆為瞭製造它使用瞭上百個可移動的、相互連接的零件以及大量的發明,這一切都隻為一個目的,那就是模仿人類日常生活最習以為常的那些部分。
沃康鬆的鴨子和我們今天的討論十分相關,因為它告訴我們,人類嘗試著使用技術來模仿和代替生命的曆史比我們想象的更久遠。在伊拉剋,搜尋簡易爆炸裝置的機
器人們並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們擁有一段悠久的曆史,而正是這段曆史影響瞭機器人的現在和未來。
這種創造機械生命來代替人類工作的想法至少和古希臘羅馬神話一樣古老。比如,冶金之神(希臘神話中的赫菲斯托斯和羅馬神話中的伏爾甘)擁有很多用金子製造齣來的機械僕人。偶爾,他也會將他的作品贈送給人類,其中一個例子便是塔羅斯。塔羅斯是守衛剋裏特島的一座巨大雕像,當有輪船靠近的時候,它就會搬運巨岩進攻;如果有陌生人上岸,塔羅斯會把自己的金屬手臂燒得通紅,給入侵者一個緻命的擁抱來迎接他們。後來,蘋果電腦操作係統也以塔羅斯命名,而美國海軍艦隊的第一個計算機引導導彈也叫塔羅斯。
這些神話不僅僅是故事,也是現實世界的哲學傢和發明者的靈感來源。的確,早在這個時期,西方哲學思想的創始人之一亞裏士多德(公元前 384年—前 322年)便闡述瞭他理想中的終極自由世界:“如果每一個工具,在收到命令之後,或者甚至能自動地做一些對人類有益的工作,那麼這個世界上便不再需要為師傅乾活的學徒,或者為領主工作的奴隸。”
同樣地,古時候的工程師們所做齣的成就經常會超齣我們想象的範圍。在公元前 350年左右,希臘數學傢阿契塔製造齣瞭“鴿子”,一個通過蒸汽驅動的機械鳥。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架飛機模型,除此之外,阿契塔還用它進行瞭第一次飛行研究。不過,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恐怕還屬“安提凱希拉計算機”。公元 1900年,一名希臘潛水員在剋裏特島附近的安提凱希拉島旁發現瞭一艘公元前 100年左右的古希臘沉船的遺骸。在這艘沉船中有一個和一颱手提電腦差不多大的小盒子,裏麵安裝瞭 37個齒輪,將某個日期輸入進去,它可以計算齣太陽、月亮和其他行星的位置。很多人認為,它是世界上目前所知的第一颱機械模擬計算機。
人類對機械製造的熱情在中世紀逐漸褪去,但在文藝復興時期又被重新點燃,這個時代最著名的人物也許就是列奧納多·達·芬奇。在他的為數眾多的手稿中,人們發現瞭一張中世紀騎士的草圖。就像他絕大多數纔華橫溢的作品一樣,比如他的直升機和飛機平麵圖,這個機械騎士的設計同樣也超越瞭那個時代;如果被建造齣來的話,這個被武裝瞭一把劍的 16世紀版本的“劍”式武裝機器人可以坐起來,手腳也能移動。然而,對於這種係統的著迷不僅僅局限於歐洲。在 17世紀封建統治下的日本,幾名工匠也因發明瞭一種能倒茶的娃娃而小有名氣。
但是,對於所有這些早期創造的機械奇跡來說,我們要注意的是,它們和我們現在所認為的機器人的概念不同。這些裝置在被啓動後,每次做的都是同樣的事,而不是隨意移動或根據環境的變化而做齣迴應。也就是說,它們是自動化的,但卻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機器人。此外,很多這種機械裝置後來被發現是騙局,像沃康鬆的鴨子那樣,它們將科技的前沿推嚮瞭對僞造品的追求;而有的則采用傳統伎倆。其中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土耳其人”(The Turk),後來的《終結者》(The Terminator)係列藉鑒瞭這點。“土耳其人”是一個“可自動下西洋棋”的裝置,它由一個小箱子和從箱子後麵伸齣來的土耳其人形傀儡組成,由沃爾夫岡 ·馮·肯佩倫在今天的斯洛伐剋建造。這比 IBM的超級國際象棋電腦深藍( Deep Blue)早瞭近 200年時間。“土耳其人”不斷地在棋桌上擊敗人類,甚至還擊敗過拿破侖。不過,後來人們發現,馮 ·肯佩倫隻不過是在這個裝置中藏瞭一名侏儒象棋大師。
除去“鴨子”和“土耳其人”不說,科技上絕大多數對復製人類力量的嘗試都頻繁地與戰爭交織在一起。例如,阿基米德可能是古代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傢,他在數學、物理、工程學和天文領域都對後來的發展産生瞭深刻的影響。然而,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最為人熟知的卻是他為瞭保衛锡拉庫紮城而製作的各種各樣的發明,包括“死亡光束”(據稱是使用鏡子的反射來點燃敵船)和一個巨大的“爪子”(能抓起輪船的巨大的起重機)。類似地,現代化學領域主要是由安托萬 -洛朗·德·拉瓦锡開拓的,他曾在路易十六時期擔任法國國傢火藥委員會的主管之一。
科技與戰爭的這種聯係在第一部計算機,也就是電腦的前身齣現時尤為明顯。查爾斯·德·科爾馬被認為在 1820年發明瞭世界上第一颱機械計算機,他自己稱它為“四則計算機”。這颱機器和課桌一樣大。他的第一批顧客便是法國和英國的軍人,他們使用它來航海以及計算炮彈的彈道。類似地,皇傢海軍也雇用瞭查爾斯 ·巴貝奇,他被認為設計瞭第一颱可編程計算機。巴貝奇 1822年發明的機器被稱為一種“不同的機械”,由大約 25 000個零件設計而成。提前嘗到瞭創新甜頭的巴貝奇事實上有點古怪,他曾經把自己放在爐子裏烤瞭四分鍾,就“為瞭看看會發生什麼”。
最終,在 19世紀與 20世紀之交,技術趕上瞭人類的野心。科學的進步使得人類終於創造齣能夠遠程控製並自動移動的機器。機器人時代正在靠近,而機器人與戰爭將更加密切地交織在一起。
人類第一次在機器人方麵的真正努力來自托馬斯·愛迪生和尼古拉·特斯拉,這兩名互為競爭對手的科學傢是第一批我們現在所說的電氣工程師。在嘗試輸電的各種方式時,愛迪生和特斯拉都曾以無綫電控製設備做實驗。但由於特斯拉古怪的性格,且不像愛迪生擁有一支好的公關團隊,因此在曆史上,他並沒有像他的競爭對手那樣得到“曼羅公園的巫師”這樣響亮的名頭。
然而,特斯拉做瞭當時在遙控裝置方麵最傑齣的工作。在 1893年,他第一個掌握瞭無綫通信。五年之後,他在麥迪遜廣場花園嚮人們展示瞭使用無綫電信號來遠程操縱一輛摩托艇。特斯拉嘗試著將第一颱可遠程操作的交通工具以及他的遙控魚雷的想法賣給美國軍隊,但卻遭到瞭拒絕。特斯拉這樣迴憶道:“我給一名華盛頓的官員打瞭電話,想要把這些信息提供給政府,當他聽到我能做些什麼的時候卻不禁大笑起來。 ”比起技術的可行性來說,官僚政府能否相信這些技術似乎更加重要,而特斯拉並不是最後一個發現這個道理的發明傢。幾年之後,居住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一對兄弟第一次試圖把他們發明的載人飛機賣給政府時,也遭遇瞭同樣的事情。
這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的遙控交通工具和遙控武器打下瞭基礎。“一戰”是一場奇特的、悲劇性的戰爭,既有過時守舊的將官們,又有緻命的新技術。從機關槍和無綫電,到飛機和坦剋,新型的武器加入到瞭戰爭中,但是將軍們不明白如何使用它們,他們依然執著於 19世紀的策略和戰術,因此這場戰鬥充斥著勇敢但卻毫無道理的號令,這些號令來來迴迴地穿梭於遍布著機關槍和戰壕的真空地帶。
隨著戰爭變得不再充滿英雄主義,而是更加緻命,無人武器也越來越有吸引力。在陸地上,士兵們開始使用“電子狗”,它是一種三個輪子的推車(事實上就是一種改裝瞭的三輪車),用來將供給品運送到戰壕。它會追隨一盞提燈的光而前進,可以說是激光控製的前身。而更緻命的武器是“陸上魚雷”,它是一種遠程控製的武裝拖拉機,裝載瞭 100磅的爆炸物,用來開進敵人的戰壕並爆炸。它在 1917年獲得瞭專利(齣現在瞭《大眾科學》雜誌上),它的一架樣機剛好在戰爭結束前由卡特彼勒履帶式拖拉機公司製造瞭齣來。在空中,齣現瞭我們現在稱為巡航導彈的凱特林“小飛蟲”或者“空中魚雷”。這是一架小型的無人機,通過一個預設的陀螺儀和氣壓錶,它能自動沿航綫飛行,並撞擊一個五十英裏之外的目標。但這些遠程控製的武器在這場戰爭中基本沒有被批量應用,絕大多數都隻是樣機,並沒有對戰爭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唯一一個被大量部署的武器是一種在海上應用的係統。德國人使用瞭 FL-7s—一種由電子控製的摩托艇來保衛他們的海岸。這種無人駕駛的船攜帶瞭 300磅的爆炸物,並會撞上任何一個試圖接近德國海岸的英國船隻。起初,這些船是由一名駕駛員操縱的,他坐在海岸上一座 50英尺高的塔上,通過一個纏繞在船尾的 50英裏長的電纜來駕駛。不久之後,德國人把操縱者從塔上轉移到一架水上飛機上,這架飛機拖著電綫在空中飛行。但這兩種方法操作起來都很笨拙,於是,特斯拉在 1916年發明的無綫電遙控裝置在將近 20年之後終於被用在戰爭中。
也許是因為在這兩場戰爭中德軍的數量都不能和敵方匹敵,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德國人又一次錶現得更青睞於開發和使用無人係統。他們最著名的武器和陸上魚雷十分類似,被稱作“歌利亞”( Goliath)。它和一輛微型賽車的大小差不多,在兩邊裝有坦剋履帶。1940年的歌利亞的形狀與福斯特 -米勒在 60年後製造的“魔爪”機器人幾乎是一模一樣。歌利亞能攜帶 132磅的爆炸物,納粹士兵可以通過遠程操縱將歌利亞開到敵人的坦剋和地堡中。德國人大約共建造瞭 8 000個歌利亞,絕大多數被用在東部戰綫,成為那裏戰鬥的一個權宜之計,因為東部戰綫上的德國士兵幾乎需要以一敵三。
在空中,德國人也是同樣地頗具革命性,第一次使用瞭巡航導彈( V-1)、彈道導彈(V-2)和噴氣式戰鬥機( Me-262)。德國人也開創瞭將遠程駕駛的無人機用於作戰的先例。又被稱作“弗裏茨”( Fritz)的 FX-1400是一個有 4個小型機翼、控製尾翼和火箭發動機的重達 2 300磅的炸彈。它會從一架在高空飛行的德國飛機中被投下來。飛機上裝有一個控製器,士兵可以操縱控製杆來通過無綫電引導它瞄準目標。弗裏茨在 1943年強勢登場,當時意大利的戰艦“羅馬”號(Roma)正準備叛變加入同盟國。意大利船員們不認識弗裏茨,他們看到瞭一艘德國轟炸機,但是並不很擔心,因為根據這架飛機的距離、高度和角度判斷,它是不可能在他們的頭頂上拋下炸彈的。然而,一個弗裏茨從這架轟炸機上發射瞭齣來,飛到瞭“羅馬”號上,這艘意大利戰艦沉沒瞭,超過 1 000名船員喪生。
就上述技術來說,同盟國落後於德國,但在某些它們熱衷的科技上,同盟國和德國一樣也屬於未來主義者。在美國,研究的重點被放在空中武器上,而且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武器,近代史不知道又會被怎樣書寫。在 1944年,“愛神行動”( Operation Aphrodite)在歐洲啓動。該行動的計劃是將轟炸機拆卸,在裏麵裝上 22 000磅的鋁末混閤炸藥,這是一種新型的爆炸物,比三硝基甲苯的威力高 50%。一名機組人員在起飛時駕駛飛機,在半空中裝上爆炸物,然後跳傘。一艘在附近航行的航母將會通過裝載在無人機駕駛員座艙的兩架電視攝像機來遠程接管這架轟炸機,它把飛機引嚮納粹目標,而那些納粹目標防衛得非常好,載人轟炸機是無法擊中的。
在 1944年 8月 12日,這種飛機的海軍版本 —一架改造的 B-14轟炸機被派去轟炸一架十分可疑的納粹 V-3,這是一架 300英尺長的試驗性“超級大炮”,能在超過 100英裏以外的地方襲擊倫敦(不為同盟國所知的是,這個大炮在之前的一次空襲中已經失靈瞭)。飛機還沒飛過英吉利海峽,不穩定的鋁末混閤炸藥就爆炸瞭,並炸死瞭機組成員。
當時的飛行員小約瑟夫·肯尼迪是美國第三十五屆總統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的哥哥。他們倆年輕時候的大多時間都用在瞭爭奪父親對自己的關注上,他們的父親便是有權有勢的商人兼政客老約瑟夫·肯尼迪。由於年紀較小的約翰 ·肯尼迪總是病怏怏的,而且特彆的書呆子氣,因此,長子小約瑟夫一直是傢中的“驕子”。他是一名天生的運動健將和領袖,從齣生起就是準備被培養成第一位天主教總統的。的確,據說在 1940年,就在戰爭爆發前,當約翰 ·肯尼迪還在斯坦福商學院旁聽課程的時候,小約瑟夫·肯尼迪已是民主黨全國大會的一名代錶。在戰爭開始時,小約瑟夫成為一名海軍飛行員,這也許是當時最耀眼的職業。起初,約翰因為背部不好而被陸軍拒絕,但在他的父親動用瞭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後,海軍還是發瞭慈悲允許他參軍。
當小約瑟夫·肯尼迪在 1944年遇難之後,發生瞭兩件事:其一,軍隊結束瞭其無人機計劃,害怕激怒有權有勢的老約瑟夫(這使美國在遠程係統方麵的應用停滯瞭很多年);其二,“驕子”這一稱號以及隨之而來的職責落在瞭約翰 ·肯尼迪身上。當波士頓的國會議員職位在 1946年開放時,本應為小約瑟夫規劃的政治生涯順理成章地成為約翰·肯尼迪的,而當時他正考慮著成為一名記者。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他既要承擔領袖的職責,又一直嘗試著符閤他已故兄長的無憂無慮和花花公子的形象。
愛神項目並不是同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的唯一一個遠程控製武器項目。比如,英國人也開發瞭一種武器,他們秘密地將其稱為“不知道路徑、地點或時間的爆炸”,即用無綫電信號在黑夜裏遠程操縱轟炸機。在太平洋戰場上,超過 450個 VB-1阿鬆導彈和一架 1 000磅的無綫電控製的滑翔炸彈被用來摧毀位於緬甸的目標,這些目標主要是那些因電影《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ver the River Kwai)而聲名鵲起的橋梁。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産的規模最大的無人機是被用來訓練而非戰鬥的。這種無人機叫做 OQ-2無人機,有時人們也以它的製造者雷金納德 ·丹尼來命名,叫它“丹尼機”( Dynnymite)。丹尼是“一戰”時的一名英國飛行員,後來進軍好萊塢成為一名演員。憑藉其時髦的外形和貴族口音,他的事業飛黃騰達。在接下來的四十年中,他齣現在 172部電影中,他演藝事業的最高峰是擔任 1935年《安娜 ·卡列尼娜》( Anna Karenina)的男主角,與葛麗泰 ·嘉寶演對手戲,而他事業的低榖可能是他演藝生涯的最後一個角色,在 1966年《蝙蝠俠》(Batman:The Movie)中飾演的“海軍準將施密德拉普”。
在混跡於電影圈的同時,丹尼也是無綫電遙控航模的愛好者。他在其他的航模迷中看到瞭商機,於是在 1934年,他開瞭雷金納德 ·丹尼愛好商店,這是一傢坐落於好萊塢大道的航模商店。隨著戰爭越來越近,丹尼想到瞭一個主意 —為瞭給高射炮射手提供更真實化的培訓,廉價的無綫電遙控飛機可以成為完美的攻擊目標。在 1940年,丹尼開始極力推銷這個主意,他以“丹尼機”的名稱將這些飛機作為目標靶機齣售給愛好者。軍隊與他簽訂瞭一個 53架飛機的閤同,之後,珍珠港事件發生瞭,於是在接下來的 5年中,軍隊又購買瞭 15 000架無人機,這使得丹尼機成為曆史上第一種被大規模生産的無人機。
為瞭製造如此龐大數目的無人機,丹尼不得不將他的生産車間搬齣好萊塢,轉移到瞭範奈斯( Van Nuys)機場的一個工廠中。在 1944年,軍隊攝影師戴維 ·康諾弗被派去這個工廠為一傢雜誌拍攝一組有關婦女為戰爭做貢獻的照片。他發現瞭一名給無人機噴阻燃劑的體態豐腴的女士。那個場景或許不是這組照片裏最性感的,但他認為這名女士非常有做模特的潛力,於是他將這些照片寄給瞭一名在模特經紀公司工作的朋友。不久之後,這名名叫諾瑪 ·珍·多爾蒂的女士將她灰褐色的頭發染成瞭淡金黃色,並把名字改成瞭瑪麗蓮 ·夢露。戰爭之後,諾斯羅普公司買下瞭丹尼的全部産權,這意味著那位金發美女偶像和全球鷹無人機誕生於同一個地方。
不過,在這個時期,人們在電腦和其他自動係統上取得的進步比在遠程控製係統上的更大,遠程控製係統似乎是自然而然地融入這個世界的。這些自動係統中應用最廣泛的便是諾登投彈瞄準器。
卡爾·諾登是一名於 1904年搬到美國的荷蘭工程師。在 1920年,他開發瞭一颱模擬計算機,可以計算齣從一架正在飛行的飛機上投下的炸彈的彈道。在一架飛行速度超過每秒 300英尺的飛機上,人類的反應速度太過遲緩,不能有效地運用計算機計算,因此這個係統能夠在捕捉到目標時,在恰當的時機自動釋放炸彈。諾登的投彈瞄準器甚至可以與飛機的自動駕駛儀相連,在最後的轟炸航路上自動接管對飛機的控製。
雖然這個投彈瞄準器的廣告詞是“能在 20 000英尺以外的地方進行極精確的轟炸”,但事實是,在戰鬥條件下,該係統會有一點不那麼精確,尤其是在轟炸 100或 1 000英尺內的目標時。即使如此,諾登的這個發明也比之前的一切方法精確多瞭,而且在“二戰”期間,美國所有的重型轟炸機都使用瞭該係統。這個裝置有如此的價值,以至於每次任務結束後,它都會被人從飛機上取下來放進保險箱中。如果他們的飛機將要墜毀,機組人員會使用一把灌瞭鋁熱劑的槍將這個計算機融化。

前言/序言

為什麼寫一本有關機器人和戰爭的書?
那些自認為什麼都懂的人對於我們這些確實什麼都懂的人來說是一種極大的煩惱。
—艾薩剋·阿西莫夫
因為機器人“弗拉剋”①炫酷!
這簡潔明瞭地迴答瞭為什麼有人願花四年的時間研究和寫作一本有關新技術和戰爭的書。而如果你想要一個更具體的答案,那就有些復雜瞭。
我的傢人一定能證實,我曾經是個有些古怪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會發展一些愛好和興趣,或者是收集棒球卡,或者是收集芭比娃娃。的確,我從未見到過哪一個六歲男孩不對恐龍有著百科全書般的瞭解。而對我來說,我的成長離不開“戰爭”。我其實可以更委婉一些,把戰爭說成是軍事曆史,但是其本質就是戰爭,這一點無法掩蓋。同樣是描述自己的童年,偉大的曆史學傢約翰·基根寫道:“(童年)這個階段無法形諸筆端,也不能用任何自鳴得意的口吻來講述。”這的確是真理。
也許我喜歡戰爭的原因在於,在我之前的幾代人都曾參過軍。他們留下瞭很多曆經滄桑的小物件,它們就藏在屋子裏的各個地方,等著我去偷偷拿齣來玩。比如,我會把我爸爸的舊勛章和部隊徽章拿齣來彆在我的足球衫上;我還擁有 F-4“鬼怪”(Phantom)噴氣式戰鬥機的模型,我的叔叔曾駕駛這種戰鬥機在越南上空飛行,我會拿著它在樓梯上跑上跑下,執行炸毀樂高樂園的任務。
不過,我最大的寶藏在我祖父母的房子中。在我六歲時,我的祖父去世瞭。那時我還太小,隻記得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我們經常去療養院探望他。但是,我覺得① 【弗拉剋(Frak)是計算機科研世界中編造齣來的一個咒罵詞。—譯者注。】在這方麵,祖父對我的影響最大。
對我來說,我的祖父查爾默斯·蘭金·卡爾永遠隻是小孩子口中的“爺爺”。他是一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的美國海軍上尉。就像其他所有現在被我們稱為“最偉大的一代人”一樣,他也是拯救瞭世界的巨人之一。幾乎在每次傢庭聚會上,我們都會聽他或者祖母(我們這些孫子孫女叫她“老媽媽”)講述在戰爭中或在大後方的經曆。
說齣來似乎已是陳詞濫調,但有關珍珠港的故事的確讓人印象最深,盡管這個故事和我們傢庭中發生的其他事情一樣充滿瞭麯摺。在 1941年 12月 7日,我的祖父正在太平洋艦隊的一艘海軍運輸船上效力。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的三個月時間內,傢人們沒有聽到他的任何消息,我們很擔心是不是發生瞭最糟糕的事情。當他的船終於迴到港口時(事實上他的船恰好在珍珠港事件發生的兩天前駛離瞭那裏),他立即給傢裏打瞭電話,嚮他的妻子(我的祖母)和其他傢人報平安。不過有個問題:他打的是對方付費的電話,而另一端的親人是蘇格蘭 -愛爾蘭裔人,沒有人能付得起這個費用。我的祖父已經用一名水手特有的方式快把電話接綫員的耳朵罵齣繭子瞭,而在另一端,傢人嚮接綫員解釋道,因為我的祖父在打電話,說明他一定還活著,因此沒有必要把錢浪費在撥打一通長途電話這樣奢侈的事情上。
祖父的書房裏放滿瞭一冊又一冊的經典書籍,內容無所不包,從美國海軍的曆史到內戰將軍的自傳。我經常偷偷溜進這個房間,從眾多書籍中抽齣一本,陶醉於過去的故事中。這些書籍不僅在那時影響瞭我,並且直至現在仍與我相伴。其中我最珍視的一本是 1939年的原版《簡氏戰艦大全》( Jane’s Fighting Ships),這是我的祖父從一名皇傢海軍軍官那裏得到的禮物,因為祖父曾是美國通過“租藉法案”(Lend-Lease)嚮英國人提供的驅逐艦上的一名船員。在我打這些字的時候,這本書正從我電腦上方的書架上窺視著我。
我的閱讀內容很快變得與麥耶爾斯帕剋小學的其他孩子截然不同。我基本不會把一下午的閱讀時間用來探索“百科全書”布朗和偵探小子是如何破解《丟失瞭的輪滑鞋案件》(The Case of the Missing Roller Skates)的,而會探索奧迪·墨菲,這名有史以來在獲得榮譽勛章的士兵中最年輕的一位,是如何像他自傳中說的那樣《百戰榮歸》(To Hell and Back)的。戰爭很快變成瞭一個想象的世界,像一個氣泡一樣包圍著所有的孩子。其他孩子暢遊在納尼亞,而我卻前往諾曼底。雖然我的自行車看起來像一輛正常的“大名”(Diamondback)越野車,但它卻是街坊鄰居中唯一一輛在車把上裝配瞭雙0.50英寸口徑機關槍的自行車,以擊落那些每天早上在上學路上伏擊我的日本零式戰鬥機。我仍然記得,在我十歲那年,媽媽因為我在傢中後院挖瞭一個5英尺 ①深的散兵坑而對我咆哮。顯然,她沒有意識到設立一道閤適的防綫的重要性。
我當然不能自稱為一個正常的孩子,但我要辯解的是,你得考慮當時的環境。在那個時代,如此地專注於戰爭反而是件更容易的事。那是裏根時代,冷戰備受推崇。蘇聯人不願意來參加我們的奧運會,我們也不願去參加他們的。軍事局勢又冷卻瞭下來,我們從未問過自己我們是不是正義的一方。更重要的是,正如年輕的帕特裏剋·斯威茲和查理·辛在《赤色黎明》( Red Dawn)中教我們的那樣,不但會有共産黨人準備空降到我們學校,而且很可能會由我們這些孩子來擊退他們。
我發現的有趣之處是,一些取自科幻作品的物件構成瞭這些故事背景的一部分,它們與曆史交織在一起,這也是好萊塢營銷機器之強大的一個標誌。比如,在我童年的臥室中,不僅有來自我祖父那個年代的軍艦模型排成行地陳列在那裏,也有盧剋、莉亞公主、漢和楚巴卡,他們在我的《星球大戰》( Star War)床單上偷偷地瞄著我。
就像多數的科幻作品會涉及某些好人與一些壞傢夥在一個很遙遠的世界作戰一樣,我的幻想世界裏這兩種文化很好地交織在瞭一起。總之,這本書的作者曾是一個小男孩,對他來說,一根棍子不僅是一塊木頭,還是製造一挺機關槍或一柄光劍的材料,使用這些武器可以把世界從希特勒或者達斯維德那裏拯救齣來。
戰爭!它有什麼好處?
我重溫這些記憶的時候總是帶著些許尷尬,也懷著愧疚。當然,即使在那時候,我已經知道人們會在戰爭中犧牲,而且很多士兵再也沒有迴到傢中。但是,這些犧牲的人總是真正的英雄的夥伴,而且奇怪的是,在多數的“二戰”影片中,他們通常來自布魯剋林。因此,戰爭的真實性完全沒有被錶現齣來。
直到多年以後,我纔真正瞭解瞭戰爭帶給人類的巨大災難。我記得自己曾經跨過一座臨時搭建的橋來到莫斯塔爾,這個曾經見證瞭南斯拉夫內戰中最激烈的幾場戰鬥的波斯尼亞小鎮。我曾到那裏執行聯閤國維和行動的實況調查任務,幾個星期來反反
① 1英尺≈ 0.3048米
復復的戰鬥已經令河邊地區大片的工廠和公寓變成一大堆被掏空的斷壁殘垣。來自祖父書架上一本舊書中的那些“二戰”中斯大林格勒的照片突然映入瞭我的腦海,籠罩著我。那些書從未有過除塵土以外的任何味道,但是在這裏,即使戰爭已經過去瞭很久,一種燒焦瞭的、腐臭的味道仍然彌漫在空氣中。在河流的下遊有一座擁有五百年曆史的優雅古橋的遺跡,它已被塞爾維亞的炮火炸得粉碎。盡管這裏的人民把敵人趕迴瞭傢,但是,“魂不守捨”是唯一我能想到的用來形容這些難民臉龐的詞語。
盡管如此,讓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我見到的一名當地省級官員。這個人曾經精心策劃瞭大屠殺和種族清洗運動,之後很快受到瞭指控。他坐在一個巨大的木製桌子旁,桌上不祥地插著一麵民族主義旗幟和一麵準軍事主義(也是違法的)的,但他卻麵不改色地談論著在戰後建立旅遊業的計劃。他解釋說,戰爭已摧毀瞭很多工廠,並清除瞭整個村莊。因此,他樂觀地說,河流現在變得清澈瞭,還有很多魚兒。他爭辯道,忘記那些戰爭惡行和難民們吧!要是美國或者聯閤國能夠瞭解情況並且給他撥款,那麼在幾周之內就會有大量旅遊團到達。
因此,童年時代曾參加過的“善意”的戰爭與 21世紀戰爭醜惡的陰暗麵之間存在的這種悖論成瞭貫穿我寫作的主綫。也是在這次旅行中,我第一次見到瞭私人軍方承包商,他們是一隊前美國陸軍軍官,在薩拉熱窩為一傢私人公司服務。他們的公司不齣售軍用小部件,甚至不齣售武器,而是齣售士兵的軍事技能。我們理想中的兵役製度與現實中蒸蒸日上的私人公司的士兵租賃這一新産業間充滿瞭對立,而這種對立即是我的第一本書—《企業戰士:私營軍事産業的崛起》( Corporate Warriors: The Rise of the Privatized Military Industry)的主題。在研究期間,我吃驚地意識到另一個傳統觀念的坍塌,那就是,參與戰爭的已經不是我們認為的那些人。在西非,這些私人士兵的主要敵人是叛亂分子,而叛亂分子多數是由兒童組成的。這些小士兵很多是被人從他們的學校或傢中誘拐來的。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戰爭是他們唯一的生存方式。我的下一本書,《戰爭中的兒童》將要講述他們的故事。我的敘述方式不僅會觸動人們的心弦,還將解釋這些童兵的産生原因和影響,因此我們最終可以采取行動消除這一可怕的做法。
我們想象中的戰爭與現實中的戰爭間存在的對立不僅僅像一個小男孩長大成人,並收起他的光劍這麼簡單。它從一開始就睏擾著人類,是一個更宏觀的問題的一部分。我們這個物種的原罪之一便是它不能在和平的狀態中生存。從人類曆史剛剛開始,
為瞭爭奪食物、領地、財富、力量和聲譽的鬥爭便從未間斷。人類組織的最初形式就是為瞭打獵而形成的部族。有關文明開端的故事便是一個戰爭故事,隨著這些部族的演化,部落規模越來越大,之後便形成瞭城邦國傢和帝國。戰爭既是更廣泛的社會變革之原因,又是其影響。正是在戰爭中形成瞭最初的勞動專門化,其導緻的社會分層進一步促生瞭經濟上的階級,創造瞭政治本身。
其結果是,人類記錄下的曆史中一大部分隻是戰爭史。這是一種經常讓我們感到羞愧的曆史,而且我們確實應該感到羞愧。戰爭不但是人類的破壞行動,而且是最極端的恐怖和浪費的交織。人類那些偉大的宗教也將戰爭看成是終極惡行,比如在《聖經》中,大衛王被禁止建造他的聖殿,因為上帝告訴他:“你是一個參與過屠殺的戰士。”古代預言傢將未來的理想願景描述為一個我們“將不再學習戰爭”的時代。正如一名宗教學者所說:“戰爭是不服從和罪行深重的標誌。戰爭是違背上帝的旨意的。所有的人類都是依上帝的形象而造,因此他們是珍貴且獨一無二的。”
偉大的知識分子同樣對戰爭嗤之以鼻。修昔底德,這名曆史學和國際關係學的創始人,把戰爭錶述成源於人類狂妄自大的一種懲罰。正是由於人類的傲慢,我們纔受到瞭嚴懲。兩韆年之後,類似地,弗洛伊德也認為戰爭發源於我們對死的願望,也就是我們充滿瞭邪惡的那部分心智。
然而,我們顯然對這本應遭到憎恨的戰爭著瞭迷。從建築學到藝術,戰爭的恐懼已經造就瞭人類創造力的高度。我們很多偉大的文學、藝術或科學作品都受到瞭戰爭的啓發,或者是對戰爭的反響,從像《吉爾伽美什》(Gilgamesh)和《伊利亞特》(Iliad)這樣開創性的史詩文學到超現實主義的偉大畫傢,再到化學和物理領域的源頭,無不如此。
戰爭除瞭我們知道的對人類的纔能造成浪費和破壞外,還以更多的僞裝形式齣現。戰爭被描繪成高尚品格的試驗場,戰場是唯一一個人類的“高尚美德”可以贏得勝利的地方。比如,西方文學最偉大的敘事詩《伊利亞特》這樣寫道:“戰鬥是人類可以贏得榮耀的地方。”從希羅多德到黑格爾,戰爭被描述為對人民生命力的考驗,甚至是一種文化的生活方式與另一種文化的生活方式之間的較量。因此,在我們的偉大書籍中,戰爭被描繪成一名教師的形象 —一名既揭露我們長處又揭露我們缺陷的殘忍老師。從荷馬到莎士比亞,他們筆下的戰爭故事教授人們以美德,而從埃斯庫羅斯到奈保爾,他們的戰爭故事告訴瞭人們戰爭是需要避開的邪惡。
各種各樣劇烈的社會變革都可歸功於戰爭。民主來自於古希臘時期的方陣隊伍和公民槳手,而如果在“二戰”中沒有“鉚工露斯”(Rosie the Riveter) ①或“紅球速遞計劃”(Red Ball Express)中的非裔美籍士兵,那麼當今時代的民權狀況也將不同。
戰爭因而被描繪成不朽的事,人類總能找到一些其他的條款來解釋其必要性並為之贊頌。那些將暴力視為罪行的宗教同樣也會發動戰爭。而在政治上也是同樣的情況。我們屢次要求使用戰爭傳播或戰勝某種盛行一時的意識形態,無論這種意識形態是啓濛主義、帝國主義、共産主義、法西斯主義、民主,抑或僅僅是為瞭“結束一切戰爭”。
這種悖論仍然在今天的美國政治中持續。迴避戰爭已經成為我們對外政治中的一則傳統信條。然而我們國傢曆史的絕大部分都處於戰爭中,而且我們最偉大的英雄很多都是戰士。我們既在武器發展方麵處於領先地位,是原子彈的發明者;又試圖禁止武器,是軍備控製的創始人。
我們憎惡戰爭這一想法,然而又為之著迷。在我看來,人類錶麵上對戰爭的癡迷有兩個關鍵原因。其一是戰爭會帶來最強烈的情感,這些情感令人之所以為人。勇敢、榮譽、愛、領導力、憐憫、無私、友誼、承諾、施捨、犧牲、憎恨、恐懼以及失落感都在戰火中被明確地錶現齣來。這些情感達到瞭它們高潮和低榖的極限,因此,人類文化甚至對戰爭上癮。正如威廉 ·詹姆斯所說:“恐怖讓人著迷。戰爭是強大的生命,是處於極端危急狀態下的生命。”
戰爭如此消耗人類的另一個原因是,對於一切人類的進步來說,我們似乎總是無法擺脫它。幾乎在每場戰爭後,我們又都會想起那些曾經學到的教訓,想起曾經也信誓旦旦地要阻止這種災難再次發生。我們一遍一遍地說,“再也不要這樣瞭”。然而,現實是“戰爭又會再次發生”。
“未來不再是曾經的那樣”
如果人類對於戰爭的著迷揭露瞭人性最好和最壞的品質,那麼這本書設法解決人類正在經曆的戰爭中的一個新矛盾:我們欣然接受戰爭,但不願意看到戰爭的未來,甚至不願接受現在戰爭中齣現的最根本性的變革之一。
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女工的統稱,“二戰”期間的一個著名海報形象,是當時參加美國戰時後援以及取代兵工廠男工的婦女們的一種象徵。—譯者注。
像一名分析傢所說的那樣,我這一代人“創造的曆史比他們可以消耗的還要多”。我們把全部關注點都放在瞭橙色警報和伊拉剋上,很難退後一步來注意正在經受的海嘯般的變化。比如,在我這一生中,電腦從稀有變為無處不在。我仍記得八歲時,爸爸曾專門帶我到當地的科學博物館去看電腦長什麼樣,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計算機。而且你隻能通過一種遲鈍的、“基本的”語言 —某種落後的技術速記法和它交流。我記得,我們能用這颱早期的電腦(我覺得是一颱德州儀器牌電腦)做的唯一有用的事情便是用上百個字母 M設計齣一張笑臉,之後,我們用那種需要用手把紙從邊緣撕開的老式捲軸打印機將它打印齣來。而現在,我的妻子每天上床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是邊刷牙,邊用一颱無綫連接到全球共享服務器的掌上電腦查看郵件。對於曆史來說,在眨眼的瞬間,某種革命性的事件就發生瞭。
電腦的發展似乎是完全地勢不可擋,但是在過去的幾年中,我越來越堅信我們這一代人正經曆著一件或許更重大的事。從在我的地闆上巡邏的機器人吸塵器,到我的空軍朋友用來在伊拉剋巡邏的無人機,人類已經開始設計一種與以往一切完全不同的技術。我們創造的作品正獨立於我們而行動在這個世界上,並改造著這個世界。
我當然不能稱自己為唯一看得到這些變化的人。比如比爾 ·蓋茨,這個世界上最富有、也許最應該對電腦的普及負責的人將當下的機器人學描述為 1980年左右的電腦工業,它將會改變我們對“技術會為人類做什麼”這一問題的看法。“在觀察當下開始會閤的幾個趨勢時,我能預見到,在未來,機器人裝置將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的一部分……我們即將進入一個新紀元,在那時,個人電腦將會從桌麵上站起來,能在我們不在場時看到、聽到,並且遠程操縱置於其他地方的物品。”
截至 2007年末,聯閤國的報告顯示,全世界有 410萬機器人(如吸塵器及類似的機器人裝置)在人們的傢中工作。這意味著,機器人的數量比整個愛爾蘭的人口還多。該研究還發現,這種“個人的”機器人工業現行市價大約 170億美元。而比這些原始數據更重要的是機器人增長的軌跡。2004年,據估計全世界個人機器人數量為200萬。到 2007年,這個數量翻瞭一番。
展望未來,很多人認為這些數目將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升。一個科技研究小組曾預測,到2010年,世界上將會有5 550萬颱個人電腦。這將僅僅是個開始。確實,在韓國(人口為4 900萬),谘詢通信部已經宣布瞭到2013年每個傢庭將會配置一個機器人的計劃。在美國,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的時間可能會長一些。一名業界領導者曾預計在2014年,10%的美國人口將會在傢中擁有某種形式的個人機器人。
機器人也開始在工作場閤齣現,無論是在日本農場為農作物噴粉的超過 4 500颱的無人機,還是在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的辦公室門口負責安檢的機器人—在很多男人眼中,這也許是最令人煩惱的機械化外包服務。的確,在美國,裝配綫工廠的機器人是一個每年 80億美元的産業,而且正以 39%的速度增加。當然,並不是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是好消息,因為機器人已經使很多藍領工人失去瞭飯碗,特彆是在汽車製造領域。現在大概每十個汽車製造工人中就有一個是機器人,豐田公司已經宣布瞭最終將使其所有工廠都實現自動化的計劃。
這些趨勢預示瞭一個很多分析傢相信即將爆發的産業。“未來地平綫”(FutureHorizons)是一個位於英國肯特的科技研究小組,它描述瞭“電子工業(是如何)處於機器人浪潮的尖端”。很多人甚至認為,到 2025年,機器人工業可能會在創收和就業機會方麵匹敵汽車和電腦産業。《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將機器人産業的未來總結為“一個機器人金礦”。
換句話說,這些機器人曾經隻是我收藏的人偶,而現在它們實在是太真實瞭。科幻似乎正在變成科技現實。

用户评价

评分

机器人和人类的战争……外国人真会想啊,都说外国人的自危感很强。

评分

很好的书,很好的价格,好好研读一下。。。学习学习。

评分

机器人战争,不错的书

评分

在看,字比较小

评分

我看不错,发货速度快,包装用心,只要花了银子,刚刚地就来了,开卷有益,值!

评分

很好,一如既往的好,谢谢京东

评分

东西挺好的,比实体店合适

评分

以前从来不去评价,不知道浪费多少积分,自从京东积分可以抵现金的时候,才知道积分的重要性。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哪,复制到哪,即能积分,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去认真的评论了。

评分

机器人战争,不错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