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發展領域,項目是行使資源配置、推進發展進程、落實發展規劃的重要也是常見的手段。但具體某個項目能否産生預計的效果,則受到多方麵因素的綜閤影響,既包括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背景因素,也包括項目本身的可行性與閤理性,更受到項目中的各利益相關者的能動性影響。本書通過權力和製度視角的考察,描繪瞭項目中各利益相關者能動性過程的基本邏輯。
作者簡介
毛綿逵,1982年齣生,江西安義人。2009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獲得農村發展與管理專業博士學位,現在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工作;專業方嚮為社會學,關注農村發展、水利社會學、項目社會評價等領域。擁有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以及其他國際雙邊和多邊發展機構發展項目谘詢的豐富經驗。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1 研究綜述
1.2 研究框架
1.3 本研究的基本概念
1.4 社區背景介紹
1.5 融入社區
第二章 勝利鄉的參與式發展乾預
2.1 勝利鄉參與式發展乾預的曆程
2.2 重點案例選擇
2.3 重點案例及案例村介紹
2.4 參與式發展項目的影響
第三章 多中心製度結構
3.1 參與與分權:多中心製度結構理論綜述
3.2 參與式項目的多中心製度結構與參與空間變化
3.3 多中心製度結構的單中心化和無中心化
3.4 小結與討論
第四章 多中心權力結構
4.1 權力及權力結構的理論綜述
4.2 項目層麵的多中心權力結構:乾預與權力結構變遷
4.3 權力流動的總體路徑
4.4 項目決策中的權力流動
4.5 社區內部的多中心扁平權力結構
4.6 社區內的權力流動
4.7 小結與討論
第五章 權力的話語錶達
5.1 話語與權力的理論綜述
5.2 發展乾預中的製度性話語
5.3 發展乾預中的行動性話語
5.4 新村屯滾動資金案例中權力的話語錶達與話語權的爭奪
5.5 小結與討論:作為口號的參與
第六章 非勻質性信息對稱與權力結構均衡
6.1 信息對稱與權力結構均衡
6.2 非勻質性信息對稱及其特徵
6.3 滾動資金案例中的非勻質性信息對稱
6.4 參與:權力均衡的技術手段
6.5 小結與討論
第七章 結論與討論:參與及權力的終結
7.1 作為技術手段和口號的參與
7.2 權力的結構化與結構的權力化
7.3 討論:參與與權力的終結?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自 序
基於經驗的研究和分析,本書呈現瞭一個參與式發展乾預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各利益相關方的參與情況。本書旨在通過對小群體內部公共參與的經驗研究,探討基層民主麵臨的睏境。
追求民主並不為西方所獨享,也是中國自近代以來百年奮鬥的重要目標,並且已經取得瞭實質性的巨大進步。民主的核心是人民當傢做主,要求最廣泛的人民參與,體現最廣泛的人民利益。但實現民主的方式和過程,並不應該追求標準化,而應該是多元化的。學術界在討論民主議題時,多數還無法跳齣基於西方曆史和文化建構的話語體係與邏輯框架。構建基於中國曆史和文化傳統及現實的話語體係和分析框架,依然是學術界麵臨的重大挑戰。
在公共服務供給和公共事務管理中,參與是實現民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但參與瞭,並不代錶就自動達成瞭所謂理想中的民主狀態,且目前對於到底怎樣的狀態屬於理想的民主狀態,學術界依然存在巨大爭議。公眾參與的過程和效果問題,事實上並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權力分享與製度建構的問題。
對一個參與式發展乾預項目而言,項目目標實現與否,是評價項目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的標準。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是否構建瞭充分參與及理性錶達的機製,並在項目過程中付諸實施,既達成項目目標,又實現各方利益均衡,則是評價項目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每個發展項目的實施,都基於不同的社會文化環境和權力結構,既包括項目區域和目標群體內部的,也包括外來資源和力量與內部區域和目標群體之間的權力結構及互動形態。
大量發展項目的實踐經驗錶明,外來的項目資源掌控者往往理所當然地居於權力結構中心,而包括項目目標群體在內的其他利益相關者往往位於權力結構的邊緣,並小心翼翼地試圖擁有更多的利益和資源。在此過程中,盡管可能會齣現標榜以多元參與為核心的運作模式,但更多的時候,參與隻是作為一種話語工具,給發展項目披上崇高的道德外衣,很難完全實現充分參與的目的。隨著項目的結束以及包括項目專傢在內的外來乾預力量的撤齣,在項目過程中建構的參與模式,也往往很快分崩離析而不可持續。
在項目中建構的參與過程和參與模式是否能夠一直持續下去,關鍵在於它們是嵌入項目區基於曆史文化傳統與現實而形成的既有權力結構和製度安排之內,還是試圖重建一套所謂理想的權力結構和製度安排。既有的權力結構和製度安排,往往都是利益均衡狀態的平衡點,而不是民主參與的結果或産齣,民主參與在這一結構中主要是工具意義上的存在。而在項目過程中試圖重新建構的權力結構和製度安排,則麵臨兩種可能。其一,在外來者的強力乾預和理想主義的理念支持下建構的權力結構和製度安排,在外來乾預力量撤齣後便立即麵臨內部利益分配和權力結構再調整的問題;其二,在沒有外來者乾預的情況下,由項目目標群體自組織形態下建構的權力結構和製度安排,必然是嵌入在曆史和文化傳統與現實基礎上的利益均衡狀態的平衡點。
參與作為工具意義上的存在,是權力結構均衡狀態下的利益錶達手段和製度安排。因此,許多參與式發展乾預項目希望通過外部乾預來推動理想狀態的民主參與和充分參與目標的實現,而對這一目標的閤理性和可行性就需要進一步討論。
追求社會民主,是包括中國社會在內的人類社會的共識之一。但民主在許多時候卻演變為民粹主義的核心話語,民主的程序和形式被過度重視,民主的實質反而被忽略。事實上,追求和推進民主,是諸多發展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強調充分參與的基礎性與閤法性來源;但民主的民粹化,也同時對項目過程産生影響,以至於在部分發展項目的設計和實施中,植根於項目區和項目目標群體曆史和文化中的其他價值觀與結構性特徵被部分或完全地忽視或擠壓,齣現為瞭參與而參與的項目邏輯,基本的項目目標反倒顯得不重要瞭。發展項目作為促進社會轉型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手段之一,強調項目設計和實施中的參與和民主,這本無可厚非,但過於強調參與和民主的程序和手段,而弱化發展乾預的基本目標,則參與的閤理性基礎就值得懷疑瞭。
發展乾預的過程,是資源和利益轉移與再分配的過程。無論項目設計和實施是依托旨在追求參與最大化的新規則,還是基於項目區和目標群體的曆史和文化特徵的已有規則,決定資源和利益再分配的最核心的因素,依然是最核心的權力結構。穩定的權力結構的形成,從來就不是純粹的參與和民主程序的産物,而是利益衝突與妥協的産物。這一特徵,不僅體現在幾乎所有的發展乾預過程中,而且在基層民主或其他小群體民主建設中,體現得尤為突齣。黑惡勢力、宗族、派係等力量在鄉村基層組織中的廣泛滲透,體現瞭鄉村基層社會中權力結構的最真實的狀態,而以選舉、一事一議等為基本形體的鄉村治理製度安排,雖然體現瞭尊重和促進村民參與公共治理的製度目標,但事實上經常成為獲得權力閤法性的工具。
本書是基於筆者的博士論文修改而成的,鑒於研究主題所牽涉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過於龐雜,筆者隻選取瞭權力與製度的視角進行分析。盡管如此,筆者由於生活閱曆和學術積纍不足,依然時刻感到無法完全駕馭這一主題的痛苦。及此,不論其中有何紕漏,唯感學界前輩做學問之艱巨和不易以及作為後學末進者對學術追求的無畏精神之重要。
在此,感謝本書中涉及的研究對象和學界前輩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貴州省農科院的孫鞦老師、貴州財經大學的周丕東老師;感謝筆者的博士導師中國農業大學李小雲教授和齊顧波教授;感謝筆者現在單位的所有領導和同事的鼓勵、鞭策和包容;感謝父母、妻子、兒女對筆者的愛護和奉獻。
是為自序。
2015年9月於南京
參與式發展乾預中的權力與製度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