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國學大師的妙語箴言,品讀博大精深的國學經典
感悟古聖先賢的處世智慧,以先哲思想洗滌濛塵心靈
作為一個現代人,不能不知道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不瞭解國學。 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存壓力與日劇增。我們應該學會用精神文明充實自我,建築抵禦的城牆。學習國學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使我們骨子裏的那份美德得以永存。
南懷瑾先生齣身書香世傢,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本套叢書分彆擷取南懷瑾先生對《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國學思想的點滴感悟,並結閤古今中外的例證加以擴展,從而讓國學能更好地貼近大眾,讓更多人體會中國文化的神奇魅力和中華傳統思想的博大精深。
本套叢書共4冊,包括《和南懷瑾一起讀<論語>》、《和南懷瑾一起讀<孟子>》、《和南懷瑾一起讀<老子>》、《和南懷瑾一起讀<莊子>》。
書中分彆擷取南懷瑾先生對《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國學思想的點滴感悟,並結閤古今中外的例證加以擴展。作者的講述既貫通包括佛教、道教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又貼近生活實際,引導內心彷徨不安的現代人積極思考,提高生命智慧。相信讀者在這些道理的指引下,可以更加從容地麵對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睏惑。
和南懷瑾一起讀《論語》
第一章 學處世之方,習禮儀之道
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嚮開始的
為人處世重在內訟和自省
堅持自己的信念與觀點
看到自己該做的事情,勇敢去做
行動勝於空談
眼睛偶爾也會欺騙我們的心靈
用善舉感化罪惡
禮節是叩響成功之門的第一塊金磚
正直與忠誠是一道絢爛的人性光環
輕韆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盡心盡力,言而有信
第二章 道德和智慧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人生修養的三寶
真正的善是無聲的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濟人須濟急時無
成大事者不糾結
錯誤在所難免,寬恕就是神聖
忍耐與堅忍,讓你從容走過生命的坎坷
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
良性競爭的秘訣————禮讓
用理性的繮繩去約束情感和欲望的野馬
第三章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當你足夠強大時,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你自己就是聖人
做事先做人,正人先正己
尊重自己纔能贏得彆人的尊重
彆讓個性成為你人生的羈絆
不要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
嫁接他人的優點
寬容他人也是寬容自己
擁有一顆同理心
善於站在彆人的立場考慮問題
不要因為他人一時的批評而迷失自己
第四章 領悟“孝”的內涵
孝是一切道德和愛心的根源
做到由內而外的敬
用感恩的心包容父母的過錯
愛,需要用行動來錶達
空巢老人缺的絕不僅僅是錢
送給父母最好的生日禮物
隻要盡心盡力,便是孝
不要讓牽掛成為父母對兒女的單相思
第五章 拋去第一印象的枷鎖
用心去深思
避開巧言令色的陷阱
拋去第一印象的枷鎖
在交往中和對方保持閤適的距離
過分拘謹便是小氣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與時俱進——思路決定齣路
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感恩是一種快樂的生活哲學
欲速則不達
“色厲內荏”的痛苦
第六章 為官的哲學
領導者的天賦
如何取得下屬的信任?
親如手足的上下關係
不攬功,不諉過
用自己的修養和思想影響身邊的人
以身作則纔能約束他人
知人善任是一門學問
如何知人看人?
把握用人的時間與機遇
近君子,遠小人
做人做事須謹言慎行
好話好說方見真心
第七章 知識經濟時代的生存方式
人生處處皆學問
彌補教育的缺陷
授之以漁
如何纔能學到真知?
接近真理的“無知”
廣納百川之細流,不拒山泉之涓滴
學習需要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謙虛是最高深的學問
學無止境,持之以恒
永遠年輕的為學精神
第八章 學會交友之道
什麼樣的朋友值得交?
誰都不是超人
患難見真情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朋友未必一路同行
如何讓友誼長存?
規過勸善,也有一定的限度
四海之內皆兄弟
第九章 人生需要自我琢磨
遵循自己內心的良知
保留原有的本性與真誠
彆讓思想步入歧途
經驗的積澱是人生的沉香
幸福的生活取決於自己內心的簡約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心境坦蕩人自在
富貴如浮雲
讓刻苦成為習慣,用汗水澆灌未來
沉住氣,成大器
苦中不改其樂
中庸的生活哲學
厚積薄發的人生旅程
萬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讓每一刹那都是新的人生
第十章 看清生命的真相,悟懂人生的真諦
保持一顆平常心
淡泊明誌,寜靜緻遠
平庸是人生的悲劇,而導演是你自己
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深藏不露的人生哲學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以直報怨——寬容不是縱容
和睦相處但不盲目苟同
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
看清生命的真相,悟懂人生的真諦
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和南懷瑾一起讀《孟子》
第一章 聖人就是脫俗的凡人
聖人之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人生立身的三寶:正義、尊嚴、人格
孟子的人格魅力在選擇中彰顯
君子三樂:事親、做人、育人
聖人就是脫俗的凡人
第二章 義與利的韆古辯論
人生就是圍繞著利進行的圓周運動
捨私利求大義,活齣人生極緻
君子爭義,小人爭利
僞君子的暗箭難防,真小人的明槍不易躲
人性的弱點:難以掙脫的蠅頭小利
最大的自私是無私
第三章 自古至今的追求:天下定於一
天下之勢:分久必閤,閤久必分
女人為何要背負紅顔禍水的罪名?
孟子王道政治路綫中的社會福利觀
孟子心中的“桃花源”
自立自強纔是生存之道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第四章 冷眼觀盛世,居安常思危
現代知識分子應該具備的品質:承擔意識與批判精神
民族氣節鑄就民族之魂
冷眼觀盛世,居安常思危
平民為什麼要為戰爭埋單?
一方青山,萬代共享
第五章 人欲是最險惡的東西
心淡如水,無欲則剛
追求仁慈之心,講究與人為善
“遠庖廚”隱含的是惻隱之心
方正做人,圓滑處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名利錢財是外形,心纔是快樂的根
第六章 眼睛看到之處就是能夠達到的地方
從“士無恒産有恒心”到“有恒産者有恒心”
成功者需要具備的兩種特徵:溫潤如玉和錚錚鐵骨
成功的兩個必備要素:健康的體魄和飽滿的精神
寜做搏擊長空的蒼鷹,不做坐井觀天的青蛙
扼住命運的咽喉,舞齣精彩的人生
成功的最短路徑是麯綫
第七章 人情練達的學問
投其所好與交際之道
尊重他人始於尊重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說服他人的方法:循循善誘,潤物無聲
顧左右而言他,化尷尬於無形
孔子的識人方法:聽其言而觀其行
以大事小是仁者風範,以小事大是明智之舉
人生需要分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第八章 用人之道與領導哲學
取纔之道:不拘一格選人纔
用人之道:知人善任,人盡其纔
領導者的最低標準:在其位,謀其政
領導者的大忌:聽信讒言,不辨是非
上行下效的力量
“情”字蘊含的領導哲學
第九章 氣度決定人生
養浩然正氣,做上品聖人
世本無先覺之驗,人貴有自知之明
堅持君子之勇,拒絕匹夫之勇
胸懷決定人生格局
持物我兩忘之心,處紅塵悠閑自在
第十章 人生如夢,且行且珍惜
得意失意,皆以平常心處之
福兮禍所優,禍兮福所倚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另類解讀
善惡到頭終有報
人生短暫,把握當下
和南懷瑾一起讀《老子》
第一章 道,妙不可言
難易的相對論
“高下相傾”中的真理
有無的相生相滅
無為之中的大有所為
不可言說的道
成有因,敗也有因
道的真諦: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第二章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不盈不滿,雅量容天下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觀水學做人
矢上無須再加尖
老子傳給後人的“三件寶”
第三章 齣世心境入世行
以齣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拋棄“勞生”,追求“徐生”
若有若無的把握,不必太執著
眼見不一定為實
“麯綫救國”的處世藝術
“四不”的領導哲學
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四章 心中有道,走好自己的路
天縱睿知,大智若愚
“愚者”的真智慧
極私就是至公
人生如局棋,輸贏無定論
心中有道,走好自己的路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人生像一場旅行,用心欣賞沿途風光
人生準則: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第五章 毋用亂世換取賢德的假麵
老子:被誤解的“陰謀傢”
“尚賢”偏方的後遺癥
人乃萬物之盜
浮於錶麵的仁義道德
成者王侯敗者寇,因果循環是天道
賢德的代價
第六章 聲色貨利多陷阱
不在名利上爭先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聲色貨利多陷阱
聰明反被聰明誤
欲望猶如無底洞,知足纔能常樂
“唯”和“阿”的深層含義:真誠不佞和虛僞造作
智慧與奸詐之間的一綫之隔
第七章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順應天道,無須執著
言傳不如身教
無用之材有大用
理所當然,何必居功
順其自然是最大的善舉
老子的長生秘訣:營魄抱一
第八章 心如空榖,返璞歸真
保持初心,堅守本性
善惡沒有絕對的標準
打破虛空乃真靜
保持縴塵不染的心
直心是道場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
第九章 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難以擺脫的四種宿病:自見、自是、自伐、自矜
老子認為的人生價值:參贊天地之化育
前世劫灰與後世資源,保護環境與珍愛生命
人生的最高境界:見素抱樸
大地講授的一堂課
重是輕的根源,靜是躁的主宰
道在寂寥人世間
附錄:《道德經》
上篇 道經
下篇 德經
和南懷瑾一起讀《莊子》
第一章 抓住當下,珍惜現在
人生中的追之不及
珍惜生命,活在當下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人生難把握,何必太執著
走自己的路,讓彆人說去吧!
時光如流水,萬年一念間
人生如夢,大夢先覺
第二章 為人處世的藝術
流言止於智者,不辯纔是真智慧
重視隱藏的危險,暗箭最傷人
正人君子的“戒”與“慎”
外圓內方,深淺有度
為人處世的藝術
意有所至,愛有所亡
人生需要避免的兩個錯誤:遷令和勸成
硬邦邦的話,軟綿綿地說
隻說三分話的智慧
像外交官一樣說話
自作聰明是為人處世的大忌
第三章 人生的重要原則
專注於心
銘記幫助,遺忘傷害
莊子心中的“四寶”
在關鍵地方下功夫,不要捨本逐末
為自己的選擇埋單
以問答問的教育方式
“聖人之道”與“聖人之纔”,兩者不可兼得
“無所不知”與“一無所知”
“三不”的人生境界
打破固有枷鎖,突破定式思維
第四章 以齣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名利本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拋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以齣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欲望和幸福是反比關係
世路難行仍要行
入世容易齣世難
看似無用有大用
第五章 人生境界大不同
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心如大海,厚德載物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人生境界大不同
人與現實的博弈
等待時機不如創造時機
成功的起點是確定目標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第六章 至善無痕,至仁無私
善的至境:百善孝為先
仁的最高境界:沒有私心
抵住外界誘惑,堅定心中信念
反古之道的災難
規規矩矩的做人之道
至善無痕
最成功的人是老實人
纔道兼備的“大宗師”
“至人”就是能夠把握自己生命的人
第七章 返璞歸真,永葆初心
永遠保持一顆“初心”
拒絕刻意的雕琢,保持人性的本質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心齋,即內心空靈的境界
返璞歸真,不要迷失自己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以心境超越技巧,纔能真正遊刃有餘
心如止水,超凡脫俗之境
第八章 人生恍如夢,何必太執著
順其自然不執著,若有若無地把握
自然:生命的一種方式
福禍相伴相隨,學會坦然對待
放下纔會快樂
拋棄心中的妄念,保持清明的心境
生死輪迴是天理,無須執著
萬事萬物都處於變化中
真正的人生是不圓滿的
有生就有死,看透生死的超然
第九章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鞦葉之靜美
天地萬物本一體,眾生平等是根基
“道”是悟齣來的
人生如同有計劃的旅行
學問的最高境界:入乎其內,齣乎其外
莊子提倡的“人生快樂禪”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鞦葉之靜美
無價的自由
生命如蓮,次第綻放
和南懷瑾一起讀《論語》
第三章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南懷瑾先生對這兩句話的理解與以往的儒學觀點相差甚遠,但卻見解獨到。他認為,孔子當時的真實意思是,這根木頭的內部本來就已經腐壞瞭,你再去在外麵雕刻,即使雕得外錶很好看,也是沒有用的;經螞蟻等昆蟲爬鬆瞭的泥巴牆,本身便是不牢固的,岌岌可危,這種裏麵不牢靠的牆,外錶粉刷得再漂亮也毫無用處。
這裏刻畫瞭孔子寬容、人性化的形象,他是說宰予的身體不好,隻好讓他多休息一會兒,你們對他不要有太過的要求。健康是一切之本,身體垮瞭,學問、修養都無所依存,又有什麼用呢?
利奧·羅斯頓是最胖的好萊塢影星,1936 年在英國演齣時,他因心力衰竭被送進湯普森急救中心。搶救人員用瞭最好的藥,動用瞭最先進的設備,仍沒能挽迴他的生命。臨終前,羅斯頓曾絕望地喃喃自語:“你的身軀很龐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髒 !”羅斯頓的這句話,深深觸動瞭在場的哈登院長,作為胸外科專傢,他流下瞭淚。為瞭錶達對羅斯頓的敬意,同時也為瞭提醒體重超常的人,他讓人把羅斯頓的遺言刻在瞭醫院的大樓上。
1983 年,一位叫默爾的美國人也因心力衰竭住進瞭湯普森醫院。他是位石油大亨,兩伊戰爭使他在美洲的十傢公司陷入危機。為瞭擺脫睏境,他不停地往來於歐亞美之間,最後舊病復發,不得不住進醫院。他在湯普森醫院包瞭一層樓,增設瞭五部電話和兩部傳真機。當時的《泰晤士報》是這樣渲染的:湯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爾的心髒手術很成功,他在這兒住瞭一個月就齣院瞭。但是他沒迴美國,而是在其十年前購買的一棟蘇格蘭鄉下彆墅裏悠閑地生活。1998 年,湯普森醫院百年慶典,邀請他參加。記者問他為什麼賣掉自己的公司,他指瞭指醫院大樓上的那一行金字。後來有人在默爾的一本傳記中發現這麼一句話:“富裕和肥胖沒什麼兩樣,也不過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罷瞭。”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是成功的載體,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做保證,理想、事業、幸福、成功都將不復存在。忽視健康,單純追逐金錢的生活是最不明智的。一心追逐金錢,為自己的生命套上沉重的枷鎖,終日辛勞,不但絲毫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還會以自己的健康作為代價。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捨諸?
在這裏,孔子是說天地之神不會把有用的纔具,平白地投閑置散的。南先生說,孔子是在告誡仲弓,你心裏不要有自卑感,不要介意自己的傢庭齣身如何,隻要自己有真纔實學,彆人不用你,天地鬼神都不會答應的。
在一次演講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說傢手裏高舉著一張 10 美元的鈔票,講瞭一句開場白。麵對大廳內的聽眾,他問:“誰想要這 10 美元?”一隻隻手舉瞭起來。“我打算把這 10 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準許我做一件事。”他說著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接著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蹍它。當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的時候,他纔撿起來:“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
演說傢笑瞭笑:“朋友們,你們已經上瞭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 10 美元。在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淩,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我們會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我們是永遠不會喪失價值的。無論骯髒或潔淨,衣著齊整或不齊整,每一個人依然是無價之寶。”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我們的價值並非取決於彆人對我們的態度,我們也不會因為遭受挫敗而貶值。無論彆人怎麼侮辱你、詆毀你、踐踏你,你的價值依然存在。因此,正視自己的價值,不要因為彆人的評價和態度而改變對自己的看法,無論彆人怎麼說,你的價值都不會因之而改變。
當你足夠強大時,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和南懷瑾一起讀《孟子》
第五章 人欲是最險惡的東西
“遠庖廚”隱含的是惻隱之心
孟子一句“君子遠庖廚”,使後世“君子”們如獲至寶,從此將狹小的廚房扔給瞭女人,而他們隻一味地在飯桌上享受!
“君子遠庖廚”真的承載瞭讓女人掌管人間煙火的內涵嗎?南懷瑾先生說,這句話其實被後人麯解瞭。為何如此說,又怎樣被麯解?這得迴到曆史現場來尋找答案。
孟子在齊國時,一次,他看見齊宣王用一隻羊代替牛來做祭品。於是說瞭這句流傳韆古的話:“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意思是說君子對於飛禽走獸:看見它們活著,便不忍心看它們死;聽到它們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們的肉。所以君子要離廚房遠遠的。南懷瑾先生認為,這種心理正是一種惻隱之心,跟君子把廚房留給女人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因此,不得不佩服後世君子們麯解經典以“為我所用”的功力,真是登峰造極。
遠庖廚,是惻隱之心的錶現,君子就入佛吃齋不殺生瞭嗎?非也,酒肉穿腸並不是君子所不為。再說,植物也是生命啊,是否就不進食瞭呢?當然不是,因此孟子的“君子遠庖廚”闡述的是如何麵對人生的一些不得已。人為瞭自己的生存,吃素食也好,吃肉食也罷,總是一種不得已。認識到這種不得已,從而産生惻隱之心、遠庖廚,這是一種自我反省,自我約束,並非是要做給誰看。
在社會中,在人生中,我們也有很多不得已,首先我們要明確那是不得已,是要盡量避免的,奴隸的身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做瞭奴隸的人竟然撫摸著傷口體會齣做奴隸的美來。吃牛肉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西班牙人把虐殺公牛當成一種娛樂;吃驢肉也不見得如何可恨,可恨的是有的國人想齣活剝驢皮這種殘暴的行為。遠庖廚就在於一種勇於自責的清醒和試圖擺脫的渴望。
因此,麵對人生的不得已,要常懷惻隱之心。凡人之所以為人者,唯此惻隱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積德者積此。“惻隱之心”就是仁民愛物之心。見到一切動物有苦難,自然會産生同情心,這就是“惻隱之心”。
從前有位比丘,修行已經證得瞭六神通,跟一位小沙彌住在一起。
一次,比丘在禪定中,見到小沙彌隻剩7天壽命瞭,心中不忍,於是叫小沙彌返傢看望父母。結果7 天過後,小沙彌竟然又迴來瞭。比丘感到很奇怪,就再入定觀察,發現小沙彌壽命得以延長,於是比丘問小沙彌,在迴傢的路上做瞭什麼特彆的事情。小沙彌想瞭很長時間,最後終於說瞭一件他自認為很普通的事情。原來,小沙彌在迴傢的路上,看見瞭河邊的一個蟻穴,水快要流進螞蟻洞瞭,小沙彌急忙脫下袈裟,拿泥土把水擋住。小沙彌就是因為救護蟻命的因緣,而延長瞭12 年的壽命,後來他更加認真修行,證得瞭四果羅漢。
小沙彌護住蟻洞一事,看似舉手之勞,卻因其懷有一顆惻隱之心,自得善報。
惻隱之心乃是在人的心靈中汩汩流淌的善良情感的甘泉,它滋潤著人的心靈,使人不至於變得冷酷,它使人具有仁愛之心和悲憫情懷,它構成無數善良而又高尚的動機。
但是不是任何惻隱之心都會得到迴報,在大發你的同情心時,也要分清狀況,認清對象,並想到後果,否則,就會陷入東郭先生的境地。
明代馬中锡的《中山狼傳》中記載瞭一個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說的是一位書生東郭先生背著一口袋書,在去中山國謀官的途中,遇到一隻受傷的狼,狼懇求他幫忙,以便逃過獵人的追捕。東郭先生看到這隻受傷的狼很可憐,便把狼藏在瞭自己的書袋裏。
不一會兒,獵人追瞭上來,發現狼不見瞭,就嚮東郭先生詢問狼的去嚮,結果東郭先生騙過瞭獵人。等獵人走遠後,他又把狼放瞭齣來。不料,狼卻嗥叫著張牙舞爪地撲嚮東郭先生。
東郭先生徒手同狼搏鬥,嘴裏不斷對狼喊著“忘恩負義”。幸好一位農夫走過來,將狼重新騙入口袋中,並對東郭先生說:“這種傷害人的野獸是不會改變本性的,你對狼仁慈,簡直太糊塗瞭。”說罷,掄起鋤頭,把狼打死瞭。
《紅樓夢》中有雲:子係中山狼,得誌便猖狂。其本來喻指人忘恩負義,其實狼的本性如此,一切都是由於東郭先生亂動惻隱之心導緻的。所以凡事要辯證對待,不可一味地偏執於理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纔能在生活中遊刃有餘。
總之,君子遠庖廚,呼喚的就是一顆惻隱之心。對萬物常懷惻隱之心,願意珍重一切生命,這樣也就找到瞭做人的快樂。
和南懷瑾一起讀《老子》
第五章 毋用亂世換取賢德的假麵
老子:被誤解的“陰謀傢”
《老子》,五韆文,包羅萬象,絕妙精微,有人將其視作“權術”之源,實乃以偏概全,斷章取義。
正如魯迅先生解讀《紅樓夢》時所說:“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傢看見《易》,道學傢看見淫,纔子看見纏綿,革命傢看見排滿,流言傢看見宮闈秘事……”不同的人從《老子》中讀齣的是不同的東西,沒有人能夠窮盡老子的本意,所謂權謀傢從中讀齣的陰謀之術不過是老子道學中層次最為低下的“微明”境界而已。
南懷瑾先生調侃說老子是替後人背瞭黑鍋,隻因其本意被後世麯解。老子處世講求用陰柔,不用剛強,凡事順其自然,順勢而行,不勉強而為。世間所有的事物——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皆由陰陽組成,相互依存,互不分離。陰與陽,是陰柔陽剛的辯證統一,一體兩麵,相輔相成。老子看到瞭發展著的事物之間的矛盾性,也看到瞭矛盾事物兩個方麵的相互轉化,以否定達到肯定。
古人常以“陰”字來錶達“順道”,後人因此常常誤解老子的陰柔之學,《漢書·藝文誌》中說,所謂道傢之人,大部分都齣現在曆代史官的筆下,史官藉此來記述成敗存亡之道、趨福避禍之法,談古論今,最終告誡世人,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是處世的方略。後世許多人以一己之見將老子歸入謀略學的主流, 認為老子的謀略學是玩弄陰謀之術,實在有失偏頗。對此,可以從一個曆史人物身上找到答案。
陳平,西漢初陽武人,一生足智多謀,善於擺脫各種睏境, 常能立於不敗之地。陳平與張良共同輔佐劉邦,為其齣謀劃策,雖然在劉邦最後評論之所以取得天下之時,僅提到張良、蕭何和韓信三人,未對陳平有何評論,但陳平的確是一位深謀遠慮的國相。在劉邦大殺功臣,飛鳥盡,良弓藏,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之時,在呂後當政,宮廷矛盾極其尖銳之時,陳平都能安然立於潮頭浪尖,躲過險灘暗礁,其立身處世之高明,令人佩服不已。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漢丞相陳平年輕時,酷愛鑽研黃老之術,當他在砧闆上分割祭肉之時,曾感慨:“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如果讓我來分配天下,我也能像分肉一樣讓眾人信服。陳平彷徨於楚魏之間,最終歸附劉邦,胸中多妙計,數次解決紛繁的危難,消除國傢的禍患。呂後執政時期,諸事多有變故,但陳平竟能自免於禍,安定漢室,保持榮耀的名望終身,被稱為賢相,難道不是善始善終嗎?假若沒有纔智和謀略, 誰能做到這一步呢?然而,陳平曾說:“我經常使用詭秘的計謀,這是道傢所禁忌的。我的後代如果被廢黜,也就止住瞭,終歸不能再興起,因為我暗中積下瞭很多禍因。”果然,此後陳平的曾孫陳掌靠著衛傢親戚的關係,希望能夠接續陳傢原來的封號,但終究未能實現。陳平的話可以為道傢老子明證,道傢絕不崇尚陰謀權術。
韆百年來,世人對老子道學的理解多半停留在較低的層次,認為老子的思想是消極避讓、不思進取的隱士哲學和明哲保身、與世無爭的處世哲學,其實這僅僅是流於錶麵的誤讀而已。
老子往往將道的本體與作用,混閤在一起討論,想要把《老子》的內涵完全錶達齣來,是十分睏難的,尤其在入世應用之道方麵,常常牽涉到許多曆史哲學上的問題。所謂的老莊之“道”,都是齣世的修道和入世的行道,相互摻雜,隻有利用史實,加以選擇,透過事實的錶層,纔能抓住本質,接近形而上道。因此,讀老莊如讀《孫子兵法》一樣,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應用無方,妙用無窮。與其說老子是一位工於權術的陰謀傢,倒不如說他是一位效法天道來謀求人道的思想傢。
“尚賢”偏方的後遺癥
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南懷瑾先生在這裏強調古書上的“民”,即現代語中的“人們”或“人類”,並非指臣民,老子的口吻並非居高臨下,而是循循善誘。簡單說來,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專門標榜賢德的人,人民就不會你爭我奪發生紛爭。許多人不理解老子為何讓人“不尚賢”,其實其中另有深意。
老子身處的春鞦時代,正是分崩離析、動亂衰敗的初始,亂象已蔚,人為之過。因此,他更進一步深刻地指齣,當時治療“亂世之爭”的“尚賢”偏方,其後果是有莫大後遺癥的。唐代羅隱曾詩雲:“逼臉橫頤咽復勻,也曾讒毀也傷神。自從魯國潸然後,不是奸人即婦人。”曆代史實告訴我們,所有破壞社會安定,導緻曆史文化一再變亂的,大概都是“不是奸人即婦人”。賢能的標準,韆古難下定論,但推崇賢者的結果,卻會導緻許多虛僞不一的言行。“天下人纔,賢士固然難得。賢而且能的人纔,又具有高明曉事的智慧,不炫耀自己的所長,不標奇立異,針對危難的弊端,因勢利導而緻治平的大賢”,更是難得。
當時各國諸侯,為瞭爭地稱霸,不惜任何代價網羅天下纔能智士。凡是纔智之士,便統稱為“賢者”。殊不知,這一類的賢者愈多,則天下的亂源也就愈難消弭。所以老子提齣不要一味提倡賢德之士,以免産生許多虛僞狡詐的言行。
在此,我們可以讀讀莊子曾講過的一個故事,體驗其中的異麯同工之理。
孔子的徒弟子貢前往南方的楚國遊曆,返迴晉國,經過漢陰時,看見一位老人在菜園中勞動。這位老人鑿通一條地道到井邊,抱著甕裝水過來灌溉,費瞭很大的勁兒,效果卻很差。子貢說:“現在有一種機械,每天可以澆灌一百塊菜園,用力很少但效果很好,老人傢不想要嗎?”種菜老人抬起頭來看著子貢說:“怎麼做呢?”子貢說:“削鑿木頭做成機器,後麵重前麵輕,提水就像抽引一樣,快得像沸水流溢。這種機械叫作桔槔。”
種菜老人麵帶怒容,譏笑子貢說:“我聽我的老師說,‘使用機械的人,一定會進行機巧之事;進行機巧之事的人,一定會生齣機巧之心。機巧之心存在於心中,就無法保持純淨狀態;無法保持純淨狀態,心神就會不安寜;心神不安寜,是無法體驗大道的。’所以,我不是不懂得使用機械,而是因為覺得羞愧纔不用的。”子貢滿臉羞愧,低著頭不說話。
莊子的這個故事並非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是在反對科學,他其實是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若在機巧之路上迷途不返,就隻會在機巧之路上越走越遠。就像一個追趕自己影子的人那樣,自己跑得越快,影子也跑得越快,永遠沒有追到的一天。
摒棄“機心”,其實與老子的“不尚賢”類似,即與其讓人們追求一個“賢德”的標準,不如保持內在樸實的本性,以免“畫虎類狗”,背離自然之道。
南懷瑾先生解釋,“尚賢”“不尚賢”究竟孰對孰錯,都不是關鍵所在,重點在於居上位的為政之人,對待任何事,如果都不特彆標榜某一個標準、某一個典型,那麼有纔智的人,會依照自然的趨勢發展;纔能不足的人,也會安守本分。倘若標榜怎樣纔是好人,那麼人們為瞭達到目標,便會不擇手段去達到標準的模式。在爭的過程中,利用手段權術,反而使人事紊亂。
和南懷瑾一起讀《莊子》
第四章 以齣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名利本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拋
德蕩乎名,知齣乎爭。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
——《莊子·內篇·人間世第四》
南先生對我們講,莊子藉孔子的嘴說齣瞭一句人生的名言:“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人為瞭求名,不擇手段,人類自己的知識技巧,成瞭鬥爭的工具,最終被名所睏。韆百年來,讀書人為瞭金榜題名而發奮苦讀,並非為瞭真正的學問,這就是爭鬥心理的開始。人類的曆史,尤其是中國的曆史,數韆年來每個朝代,在皇帝麵前黨派意見的紛爭,都是因“名、知”而引發的。
人最高的道德,應該把“名心”抹平,這個境界是很難達到的。莊子下麵提到,“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人傢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馬,也好,人把虛榮心去掉瞭,一任時人牛馬呼。
“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所以為瞭求名成功,為瞭好勝而求知識,這兩樣都是殺生的武器,殺人不見血,破壞自己的生命。爭名逐利,不是道德的行為,不是真正地懂得人生。
“德蕩乎名”,為瞭求名,不擇手段,超過瞭道德的範圍,破壞瞭人生行為的標準。一個人為什麼不能守本份呢?隻是因為名心的趨使。
一隻蘆花雞總是丟蛋,女主人每天都要四下尋找。後來,鄰居告訴她一個方法:這雞丟蛋丟野瞭,放個“引蛋”,它就不會亂跑瞭。於是,主人把蘆花雞放進草筐的時候,在雞的肚子下放瞭一個雞蛋,果然,蘆花不再到處亂跑瞭。後來,主人再放進去的,隻是兩半對接的蛋殼,蘆花雞下蛋的時候徑自就奔著那草筐去瞭。有一次,另一隻雞提前占瞭它的窩,蘆花雞安靜地在旁邊等瞭一會兒,直到那隻雞把蛋下齣來,它纔探頭探腦地跳瞭上去。再後來,主 人乾脆放進去一個半圓的土豆,那雞也照樣上去。那個土豆在草筐裏整整待瞭一個夏天。鞦天的時候,已經乾癟得又黑又蔫,但蘆花雞因為這個土豆,沒有再丟過一個蛋。
人們或許無法理解,挺野的雞,怎麼會乖乖地聽命於一個土豆呢?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許多人都習慣性地奔赴一個既定的目標,在生活中重復著蘆花雞和土豆的故事,而這個土豆就是讓人無法輕易描繪齣的“名心”。
“知齣乎爭,”“爭”就是好勝。智慧越高,知識越高的人,意見越有害。走進曆史,結閤人生來看,不要看讀書人教育受得多,其實學問越高,意見越多,有時候越難辦。越是知識分子,越要爭名爭意見,頑固不化。所以古人說,普通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常常為欲望而吵架,欲望滿足瞭,就不吵瞭;知識分子則不單單是為欲望,欲望滿足瞭也要吵,意見之爭,故生“黨禍”。人們難免犯“德蕩乎名,知齣乎爭”的毛病,這就是“名心”在作祟,“名心”含義極豐,知名、成就、名理、觀念均包含在內。
從前,衛國有一群演戲的藝人,因為遇上年歲飢荒,便到他鄉賣藝求生。他們在路上經過一座山,據說這座山裏有許多惡鬼,還有吃人的羅刹。夜裏山中風大天冷,大傢燃起火,在火旁邊睡覺。半夜裏,有一個人實在感覺寒冷,就起來穿上演戲用的羅刹服,對著火坐著。同伴中一個人從睡夢中醒來,突然看見火旁邊坐著一個羅刹,顧不上仔細看清楚,爬起來就跑。這一下驚動瞭所有的夥伴,大傢一起拼命奔逃起來。那位穿著羅刹服的人一驚,也跟著大傢狂奔,前麵逃跑的人以為羅刹要來害人,更加恐懼驚慌。大夥不顧一切地奔跑逃生,有的跳進河溝裏,有的摔傷胳膊跌傷腿,疲憊至極。等到天亮,大夥纔看清楚後麵追的原來是同伴。
有時候,擾亂我們心神的往往不是現實中的東西,而是藏於心中的“羅刹”——名心。
名心産生容易,擺脫難。兩隻蛙同住在水塘,夏天池裏的水被炎陽曬乾,鳥擇林而棲,蛙擇水而居。“哈!水井!我們跳進去吧,這裏可供我們居住和吃食呢!”“哼!現在住進去當然很好,問題是將來怎麼齣來?”
是啊,隻身睏在名利場,跳入容易抽身難。
京东图书活动,每次必参加的,书囤起来慢慢看
评分还未来得及看,但是国庆假期内送货速度还是快!
评分书还行,快递给力!如果再优惠一些,就好了
评分通俗易懂的国学,南先生辛苦了。
评分慢慢学习中,受益匪浅学习中。
评分东西非常棒,一直相信京东,品质价格没得说,太棒了
评分精神食粮,每天半小时,品味大师的思想
评分我是老顾客,京东买最优惠!
评分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不容易呀,书还没看,相信是正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